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的是非得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解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的是非得失

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的是非得失

2024-01-27 08: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57年9月,扩大的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贯彻《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精神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纷纷召开会议,开展对“右倾保守”思想的批判,修改原订的发展计划,提出了许多高指标。随后,各地农村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开始出现盲目蛮干和虚报浮夸现象,这标志着“大跃进”运动拉开了序幕。1957年11月,毛泽东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庆典和在此间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将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钢铁及其他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之后又先后在1月的南宁会议、2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3月的成都会议上,对1956年的反冒进一再提出批判。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纷纷提出脱离实际的“跃进”计划,浮夸之风亦由农业领域蔓延到各行各业。这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议期间,从中央部门到地方的一些负责人,纷纷提出各自部门和地区的高指标,会后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热潮,“大跃进”运动也就此进入高潮。

    “大跃进”过程中,全国人民以迅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干劲。但是,“大跃进”是以高指标、“放卫星”为主要特征,以发动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助长了瞎指挥和浮夸风,最直接的后果是由于搞“以钢为纲”,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受高指标和浮夸风的影响,在“大跃进”进入高潮后,又想当然地认为我国生产力已经有了惊人的发展,要求有更高形式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在未作认真试验、未作广泛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并实行所谓供给制加工资制的分配方式,鼓吹“吃饭不要钱”,导致一平(平均主义)二调(无偿调拨)的“共产风”盛行,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原本是纠“左”,但会议进行中发生了“反右倾”的转折,并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反右倾”斗争。庐山会议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大跃进”,以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再度泛滥起来,加之从1959年起,我国农村连续三年遭受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降低。

    要使国民经济摆脱困境,就必须下大力气进行调整。196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国家计委党组《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这个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个字,并将之作为调整国民经济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八字方针”的提出,历时三年的“大跃进”运动被中止。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

    “大跃进”运动曾对经济建设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浪费,同时也要看到,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些年代开始布局的。但是,“大跃进”时期取得的成就,并非“大跃进”运动直接或必然的产物。一些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成果,确实是“大跃进”时期所取得的,而且这些成果对后来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不用“大跃进”运动的方式,不打破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不使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建设必然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连载二十七)

    (《中共党史知识问答》罗平汉主编 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