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场景描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解决方案solution 用户场景描述

用户场景描述

2023-03-28 02: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分析出所有存在的场景,并判断真伪场景;根据存在的场景,确定场景优先级,市场定位,需求分析,竞争壁垒,得出阶段产品定位,总结产品问题。场景分析方法

1、PSPS模型(人物角色Persona、场景Scenario、痛点Pain、解决方案Solution)用于挖掘场景需求

分别对应着:角色、场景、痛点、解决方案。小A(某用户画像)在某场景某一刻中,出现了某种痛点问题,痛苦程度很深,需要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产生了一个行为。这是挖掘需求用的,使用前提是对用户可能身处场景有很深的理解。

举例说明:O2O产品由于线上+线下,所以把握每一个线下真实场景非常重要,功能点一定要是某场景中的真需求。比如说我们的会务助手之前遇到的问题,创建的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冲突的时候,查重后给发布重复活动的管理员发送冲突提醒,线上解决活动冲突,这个发送冲突提醒就是伪需求。小A和小B每天会创建很多活动,活动之间会有各种时间地点人物的冲突导致活动不能顺利进行,这痛苦程度很深,优先级很高。但此场景下小A和小B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小A线上发送冲突提醒被小B驳回后可能会变成反复的冲突提醒,但是其实活动冲突后他们可以直接线下沟通,很方便也很简单,是最佳解决方案。

对于需求是否存在,或者是否添加一个新功能,有一个方法就是假设没有这个功能,研究用户的痛苦程度,正是这种痛度,影响着你的解决方案是否有很强的替代性。如果微信没有了熟人关系和聊天,我想大家都会非常难受吧,社交通讯领域正是和熟人聊天,这存在着的痛苦程度很深的痛点的最佳解决方案,所以人们离不开这个领域。

2、分析用户场景中的已有行为

PSPS用于挖掘需求,那么还有一个就是研究场景中已有行为,即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分析它和用户目标描述是否匹配。也就是“角色、场景、解决方案、目标”。

举例说明:参会人员用手机扫码签到,若从痛点挖掘需求:即到场之后需要立即签到,如果因为没能在规定时间签到导致迟到扣款就会很痛苦,于是挖掘出一个打开程序界面就能立即签到的解决方案。

若从已有解决方案的行为出发:参会人员到场后,打开微信先扫屏幕上小程序的二维码,进入程序后就能看见很大的扫码签到按钮,点击按钮就立即调出扫码界面,对准屏幕上另一个签到二维码就能立刻完成签到的目标。经分析,这种设计的场景符合用户在最快的时间内签到的目标描述,故需求成立。

3、场景中用户内心状态

场景有客观和主观条件综合影响。我们要把用户心理状态描述出来,他们最终会变成产品中的行为。

外部场景:时间、地点、外部网络情况、终端设备情况等; 人物内部场景:人物内心状态、身体外部状态;

举例说明(隐号拨打的场景):外部存在固有场景:员工的手机设备以安卓为主,且性能较低,网络情况也不稳定,并且可能一只手随时准备记录信息不会双手把持手机。甚至部分员工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需要教育。人物场景:只能用1只手操作手机(身体状态),电脑端收到消息后需要立即拨出(弹窗提醒+按钮操作),电话未接通需要立即回拨或者发送短信(醒目的回拨短信按钮图标),通话和及时填写跟进(点击进入详情页)。经过这样的场景描述,加入用户心理变化。某一个具体时刻,场景细节更加细节,每一个用户的高兴或者困扰,都是产品重点优化场景的方向。这些场景组合起来了用户体验地图。因为一个小小的场景细节,一个简单的用户心理,这些用户切身真实感触,都会是他们和竞品比较进行选择的资本。

4、场景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把用户使用手机这个行为当做一个大功能模块,那么我们来研究下这个模块的完整用户使用流程图。即用户使用手机→有什么需求需要被互联网满足→选择什么领域满足→该领域哪些产品可以满足我的需求→通过竞品分析给用户的心智,得出最佳竞品选择→使用该产品。以上路径大体分为6步,如果进行分类即为2大类:

- 1.4.1选择领域:游戏、熟人关系、陌生交友、新闻、听歌、看视频、拍照等等任何领域均可以被互联网化,通过智能终端被用户使用。在用户使用手机的场景中,超级APP有多少?为什么会成为超级APP?不难发现,我所列的领域可谓是大众性、刚需性非常高的产品领域,在24h某刻场景中需求的痛苦程度很深,如果需求不被满足会很难受。这必然会导致用户在一天24h普遍的用户场景中,这些需求是我必须要被满足的,故使用该领域的场景频率变高、时长增长,即带来了运营kpi关键指标很大。满足某个核心痛点的领域选择一定要足够痛,领域选对了,方向正确,才有可能成长为超级APP之类的产品。

- 1.4.2 选择产品:任何领域无论产品用户体验如何,用户是必然可以通过某些渠道知道存在该产品的。这就是用户在确定某领域之后的竞品分析过程,即优胜劣汰。无论是平台产品还是垂直产品,无论大众还是小众,用户总是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使用,即比较适合自己→很符合自己→就是自己需要的。同为电商买东西领域,比如淘宝有你想不到的所有商品,如果买3c我可能就去京东,买化妆品去聚美,凑份子去一元云购。这就是用户在具体场景中,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满足需求。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使是同领域也有无数竞品。这里就引入心智模型的概念(可以是用户的口碑传播或者自己使用的感受,得到的一个心智基本认知),必须给用户一个单一明确的认知,在用户选择产品时的上班、下班、坐车、休息等各种场景中,产生某种需求,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的产品非竞品。也就是说产品的核心功能要明确突出,网易云音乐就是歌单、推荐和评论,keep就是健身训练,唯品会就是特卖,拼多多就是组队购买,这些是用户选择产品的潜意识认知。确定以用户心智模型为基础的高度统一的产品。这是任何产品都要遵循的规则,这是换位思考,从用户使用产品满足需求场景中得出的。这要求我们产品核心功能要突出,且被用户感觉到,并且其他功能能更好的为核心竞争力服务。核心功能+主要功能共同构造成产品壁垒。“拉新”的最高境界是用户口碑传播,只能是传播用户自己的心智,无论怎样,从各种方面都在说明以用户心智为基础的重要性。

场景化(人物、时间、地点三要素所组成的特定关系)—— 案例模拟(多个场景故事)—— 场景分析(功能的差异化+壁垒强度+未来拓展性+功能可能出现的问题;用户的大众性+高频性)—— 总结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