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口蹄疫病程及病理变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角质化病变 【口蹄疫】口蹄疫病程及病理变化

【口蹄疫】口蹄疫病程及病理变化

2023-10-01 22: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含有大量病毒的组织并不一定会形成水疱,研究发现,这样的现象会发生在经皮肤接种感染的动物身上。因为,受感染的鳞状上皮细胞不一定会死亡,而其释放出的病毒能再感染邻近的细胞。一般认为水疱的形成,除了病毒的存在外,尚需要其他因素的配合,如压力、外伤等,另外,也可能会受到营养,代谢及局部的温度等的影响。在未形成水疱的部位,病毒量会逐渐减少。使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发现,在经由皮层接种感染的猪组织中,许多较不常出现水疱的组织如眼睑,臀部中央,尾部等病毒含量高,而常出现水疱的组织中,病毒的含量不总是最高的。病毒多被发现于细胞质,呈弥漫性,但当水疱破后则变得不明显。牛经呼吸道感染后,病毒出现于组织上成间断性至弥漫性。因为此病毒早在6小时内就出现于许多不同部位的上皮细胞,而且又呈多发间断性,与水疱的形成也没有完全的关系,同时受到感染的细胞也可能未发生型态上的变化,因此受感染细胞死亡释放病毒而感染其他细胞可能并非口蹄疫病毒致病的重要机制。

口蹄疫病毒感染细胞后,会很快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体系,这一过程伴随着转译起始因子4G(eIF4G)的早期切割过程,而eIF4G是eIF4F帽子结合蛋白复合物的一个组分。口蹄疫病毒的2A、L等蛋白酶都介导了这一消化切割的过程。由此可知口蹄疫病毒经由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组织,病毒利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序列或其他方式附着于细胞上,由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继而在细胞内繁殖。首先在咽喉或扁桃腺繁殖,后经血液或其他方式送至身体各处,此时病毒主要在上皮细胞胞质内进一步生长,或感染哺乳猪心肌细胞造成肌肉的坏死。此时皮肤如受到压力,外伤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则形成水疱,否则病毒即逐渐消失。

五、病理变化

(一)宏观病变

口蹄疫宏观病变的特征是口腔、鼻镜、蹄冠和蹄叉部上皮出现水疱。牛和猪蹄部的水疱常见于偶蹄之间、踵部以及围绕蹄冠带。水疱亦见于鼻、嘴角、乳头、乳房、公畜包皮、母畜阴道等部位。在病变初期,往往在口、蹄部等周围产生白色病变,随后演化为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直至出现糜烂。剖检反刍动物时,瘤胃的柱状上皮往往会存在溃疡。当猪蹄部严重病损时可能会发生脱落,另外,在混凝土地面上生活的猪,其副趾,膝盖受力的部分以及跗关节等上有病变。

在牛舌上皮上,常见到充盈液体的水疱,但是在羊,这种现象却较少见,原因可能是羊的舌上皮组织较薄,水疱容易破裂,之后在数天之内愈合,导致难以在羊发现水疱。在大型反刍动物和少数小型反刍动物的口腔中,水疱性病变常见于牙床,舌,嘴唇,牙龈,颊部以及硬腭。猪口腔病变常见于舌,创伤可以延伸到舌背,也可以在舌尖产生一些小的创伤,与山羊和绵羊相同,猪口腔病变很快自愈,期间可能没有液体流出,也很少有疤痕。在形成水疱的基部,病变消失后在数天之内会形成浆液性纤维素蛋白渗出物结痂。在两周内,病变区域的皮肤会恢复。但在遭受到严重感染后,皮肤恢复的时间可能会延长。水疱的破裂,尤其是蹄部和乳头水疱的破裂,可能会导致继发感染,引起病情恶化或者延长皮肤痊愈的时间。

对于病程时间,可以根据以下病变演化的过程来判断:水疱发展的时间是0~2天;水疱破裂的时间为1~3天(破裂初期可以检测到上皮细胞碎片附着);之后是快速的边缘糜烂(2~3天);在第3天创伤边缘消失;浆液性渗出物在第4~6天产生;明显的纤维组织修复开始于7天以后。猪蹄冠上发生的这些病变,常会导致角质层的分裂,从而引起猪冠状带下面,角质层形成环状病变,时间大概在第一次明显临床症状之后的1周左右。角质层以每周1~2毫米的速度生长,环状病变会逐渐发展到蹄下(幼畜的角质层生长速度比成年动物快)。在急性感染期间,猪蹄部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蹄的角质层完全分离脱落,引起严重的跛行。绵羊和牛可能产生相似病变,但是仅限于继发的细菌感染。

仔猪一般指小于8周龄的小猪,感染后会死于心肌炎,剖检可见心脏柔软,松弛,有白色或灰色条纹(虎斑心),有时呈斑点状,病变主要见于左心室以及室间隔。幼畜急性死亡后难以从心脏观察到明显的病变(幼畜通常无水疱),但可以从心肌,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也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病变。骨骼肌也有可能会受到病变的影响。年长的动物中,心肌和骨骼肌中难以发现病变,也未分离到病毒。目前,口蹄疫导致幼畜急性心肌炎引发死亡对疾病传播的意义仍然不了解。幼畜死亡之前往往没有水疱形成,可能是死亡之后有部分病毒排出体外。无论如何,幼畜表现有病毒血症,因此,口蹄疫病毒可能存在于幼畜呼出的气体,唾液,鼻液等分泌物中。

(二)微观病变

初始组织病变发生在角质化的复层鳞状上皮,组织会发生气球样变,细胞棘层胞质染色加深,真皮层细胞水肿。这些早期的病变只有通过显微镜镜检才能发现,无病变的组织相对病变组织病毒数量较少,但其也有可能存在大量的病毒,同时,细胞受到感染后也可能不会产生病变。感染早期可以通过坏死细胞,随后产生的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渗出物判定病毒是否存在。随后,上皮部分与组织的基质分离,产生填充液,之后形成水疱。如果水疱液产生较多,则会形成较大的水疱。在部分情况下,水疱液较少,同时上皮产生坏死或者破裂,这种情况下则不易产生明显的水疱。水疱产生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其中包括不同毒株毒力不同,感染皮肤的厚度不同以及饲养条件的不同(尤其是不同皮肤区域皮肤的紧张程度不同)。

死于急性感染的幼畜表现为心肌炎,淋巴组织玻璃样变,肌纤维坏死,并可以发现单核细胞分泌物,但在软腭,咽的背侧检测不到大量的病毒,其原因可能是:感染并未造成处于发育阶段的上皮细胞急性细胞病变,从而未能在这些区域发现病变;病毒导致的细胞病变只发生在少数的细胞中,因此不能被发现;这些区域的上皮细胞是尚未角质化的,使得发展出可见损伤的过程以某种方式被阻止。上皮下的组织缺乏细胞病变,因此对皮下感染的过程目前仍然不了解。

(张志东、张向乐)

*此章节内容摘录来源于动物疫病防控出版工程丛书《口蹄疫》,读者朋友若购买此书及了解其他相关信息欢迎登陆中国农业出版社网站www.ccap.com.cn

刘湘涛 张强 郭建宏

中农威特销售公司 李永霞 编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