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分析,附洋流知识专题汇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澳大利亚寒流势力弱点原因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分析,附洋流知识专题汇总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分析,附洋流知识专题汇总

2023-12-27 08: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部分  海洋的气候学特性

  一、海洋的热力状况

  1.海面吸收太阳辐射,净辐射等值线大致沿纬圈分布,随纬度增高而递减。

  2.海面长波有效辐射水平变化不大,副热带海区较大,黑潮海区最大。

  3.海面感热交换量决定于海面与大气的温差和风速,一般数值较小,暖流海区为正值,冷流海区为负值。

  4.潜热交换取决于海面温度和水汽压铅直梯度。

  黑潮海区最大,副热带海区较大,冷流附近最小。

  5. 海气总热量交换是暖流一带海区最大,冷流附近海区是热汇。

  6. 热源主要在太平洋西、北部,热汇主要在低纬度太平洋的东部。

  7. 海洋温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低纬西部海温高于东部,中、高纬东部海温高于西部。

  8. 北半球各纬度平均海温高于南半球相应纬度。海洋是大气的热源。

  二、海洋的动力状况

  1.海陆的动力差异,引起沿岸气流的辐合辐散不同。

  由于陆地摩擦力大,

  在北半球,气流右侧为陆岸时,气流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则沿岸气流辐合,海水下沉,大气层结不稳定,沿岸地区多雨,内陆辐散下沉少雨。

  气流左侧为陆岸时,沿岸气流辐散,引起海水涌升,沿岸大气层结稳定,少雨,内陆多雨。

  2.离岸风作用:表水随风离岸,深层海水涌升,海面降温。

  3.向岸风作用:表水向岸辐合,下沉。

  三、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1.海洋是大气热能的贮存库

  海洋吸收了进入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的80%,且将其中的85%左右存储在海洋表层,成为大气运动的直接能源。

  海洋储水量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为大气提供了约86%的水汽来源。

  2.海洋是大气温度的调节器

  海水既具有动力学惯性,又具有热力学惯性。海洋热交换有对流、揣流、涡动、涌升等,既是大气巨大的热量贮存库,又是大气温度的调节器。(海洋对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相应比陆地落后一个月)

  3.海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消纳所

  海洋中二氧化碳的输送和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由于海洋的热惯性,海洋温度对二氧化碳含量增长的响应,所产生的增暖比陆地气温滞后约20年。

  4. 海洋是热量输送和转换的主要通道

  洋流在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传输上起重要的作用。热带海洋是全球的主要能源区,潜热释放也集中在此。

  由于海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它在调节南北气温上有很大的作用。

  洋流对东西两岸的气温差异也有明显的影响。

  第二部分  海陆分布与气候

  一、海陆分布与气温

  1.冬季,海洋水温比气温高,海上风速较大,故蒸发强,提供大气的潜热多,相对于大陆而言,海洋是大气的热源,大陆是冷源。

  2.夏季,海洋获得净辐射虽然也较大,但海洋水温比气温低,风速又较冬季小,通过显热方式供给空气增温的热量很少。而这时大陆的低纬度干旱区提供空气增温的显热最多。

  3.就全球而言,由于北半球海洋面积相对地比南半球小,所以冬季平均气温北半球比南半球低,夏季平均气温北半球比南半球高。

  4.全年平均,高纬度因大陆影响,使冬季降温比夏季升温显著,故年平均气温较低,低纬度大陆影响,使夏季升温比冬季降温显著,使年平均气温较高。

  5.就北半球而言,冬季(1月),大陆温度低于海洋,夏季(7月),大陆温度高于海洋,转变月份分别在5月和10月。

  6.海陆温差因纬度和季节而异。

  在气温等距平线图上,冬季,大陆出现负距平,海洋为正距平。

  1月北半球中高纬海陆气温差别十分显著。在北大西洋上有最大的正距平,亚洲北部有最大的负距平。在同一个纬度带上气温相差48℃以上。

  7月北半球副热带纬度气温差别最显著。北非撒哈拉沙漠有最大正距平(+12℃)。太平洋东部北美加利福尼亚冷流附近,有最大的负距平(-8℃)。

  二、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1.海洋性气候:

  指海洋上、岛屿、沿岸地区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海洋影响特征的气候。

  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气温年较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也慢,春温低于秋温。年温差较小,一年中最冷月出现在2月,最热月出现在8月(南半球相反)。气温日较差也小。相对湿度较大,多云雾,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变率小。

  风也较陆上大,风的日变化小。

  2.大陆性气候:

  是指离海较远的内陆、盆地、高原,深受大陆影响,具有明显的大陆影响特征的气候。大陆性气候的特征与海洋性气候相反。

  3.大陆度:是用来定量表征各地气候的大陆性(海洋性)程度的指标。

  第三部分  海气相互作用

  一、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指海洋与大气边界面上的热量、动量、物质交换以及这些交换对大气、海洋各种物理特性的影响。

  1. 海洋对大气的作用

  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在于供给大气热量和水汽。热能影响气温分布,驱动大气运动。水汽产生相变,生成云雨,形成各种各样的天气气候。

  海洋还可以调节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

  热带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表现最强烈,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形成影响最大。

  2.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主要在于风吹动海水流动,称风动洋流。海面风向影响洋流的分布,北半球低纬度洋面,海水围绕副热带高压作顺时针方向流动;高纬度洋面,海水绕副极地低压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相反。

  赤道附近洋面,信风推动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因此,北半球低纬度大洋东边为冷洋流,西边为暖洋流。高纬度大洋东边为暖流,西边为冷流。南半球相反。

  海岸附近,风的向岸离岸会产生表层海水的辐合辐散,通过海气之间的物理过程,影响天气气候。

  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是表示在某些年份圣诞节前后,沿南美厄瓜多尔、秘鲁沿岸有一支微弱且向南移动的暖海流,使这一带海温异常偏高,发生海洋之灾的现象。拉尼娜现象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一种现象。(推荐看慕课李书恒老师的视频进行学习)

  第一,正常年份,低纬度太平洋,常年吹信风,海水向西流动,导致赤道太平洋海面高度呈西高东低形势,这种结构在东风异常加强的情况下,东风应力把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堆积,那里的海平面就不断抬升,斜温层加深。

  第二,东太平洋表层海水离岸漂流,冷水上翻,气温高于水温,气层稳定,气候干旱少雨。海平面则降低,斜温层抬升。如果东风持续增强,这种西高东低的海平面坡度就不断加大,位能不断积累。

  第三,一旦信风减弱(发生张弛)导致位能释放,原来在西太平洋堆积的海水向东回流,在赤道附近形成向东的暖水流,与赤道逆流的南支一起,沿南美西岸南下。东太平洋斜温层降低,海平面升高,海面增暖,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的影响:

  第一,厄尔尼诺出现时,低层大气变暖,产生对流及大量降水,赤道东太平洋及沿岸地区,由原来的干旱气候突然转变为多雨的气候,甚至出现洪涝灾害。

  第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范围不单是局部地区,而是遍及全球。影响的时间不只是夏季,而是全年甚至更长。对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很大,它会引发不同地区洪涝、干旱、酷热、低温、热带气旋等灾害。

  2.南方涛动:

  指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大气质量的一种大尺度起伏振荡。

  主要是赤道东太平洋的气压异常现象。

  涛动强弱用指数SOI表示:SOI=PT-PD;

  PT代表赤道东太平洋海平面气压;PD代表印度尼西亚海平面气压;

  3.瓦克环流:是热源地区空气上升,流到热汇地区下沉,地面吹东风,高空吹西风的现象。

  (2018年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8、19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解析:

  1.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结合经纬度、我国海陆轮廓及我国近海海域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受日本暖流影响,水温较高,蒸发旺盛,高值区的分布与洋流分布一致,B正确。此处海水的流动速度快慢无法确定,也无法确定其对蒸发量的影响,排除A;图中年蒸发量高值区呈闭合状态,不存在南北方向递变的规律,因此受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排除C;高值区分布呈东北西南方向,说明其与陆地远近关系不大,排除D。

  2.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排除法:读图可知,年蒸发量高值区位于东海附近海域,东海海域冬季降水较渤海、黄海海域多,排除A;太阳辐射强度比其南部的南海海域小,排除B;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远,风力并不一定比渤海、黄海海域强,排除D,故C正确。那么,C选项到底正不正确呢?这也是很多严谨治学的师生困惑的问题,请看下面的解析,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1)什么是海面蒸发。海面蒸发是海面的水变成水汽进入大气的过程。海水蒸发时从海洋吸收了热量,而大气则获得了海洋所损失的这部分热量。因此海面蒸发不仅是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水分交换和热交换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决定海气界面的水分、热量和盐度的平衡的主要因素。

  (2)海水的蒸发,与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有关。在连接水面的空气中,只要水汽未达饱和状态,海水就不断蒸发。由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气温愈高,空气愈能容纳更多的水汽。

  (3)前面两点相信大家都理解,重点在后面:已经被水汽饱和了的空气,当它经过较暖的海面时,因接触海水而升温,就处于不饱和的状态,有利于海水的蒸发(相反当暖空气流经冷水面时,遇冷而呈过饱和状态,其中一部分水汽便凝结而形成雾,不利于海水的蒸发),所以冬季该海域由于暖流的经过,海气温差大,海面蒸发更强。

  答案:

  1.B       2.C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1年10月13日,“世界旱极”之地——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出现一种被称为“沙漠开花”的自然现象。大约200种沙漠植物的种子在降雨后约两个月突然发芽。曾经的不毛之地,短生命野花遍地绽放,呈现花海奇观。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图。

  材料二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南半球赤道附近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国海水温度异常增暖,导致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的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赤道附近大气环流图。

  材料三沿南回归线从东向西,阿塔卡马沙漠呈阶梯式下降,最高一级阶梯上,众多火山点缀在荒漠中,随着海拔下降,大片盐碱地、盐湖群出现,沙漠一直向西延伸到海边,在沙漠海岸区,时常会大雾弥漫。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剖面图。

  (1)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旱极”及偶发“沙漠开花”的原因。

  (2)推测厄尔尼诺现象对南太平洋东部海域及沿岸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图片推测厄尔尼诺年份,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变化及易产生的气象灾害。

  (4)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海岸地区形成浓雾但却无法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世界旱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秘鲁寒流减湿作用明显;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影响。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的湿空气。

  沙漠开花: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2)①秘鲁寒流减弱,海水及沿岸地区大气温度升高;②秘鲁上升流减弱,营养盐分减少,饵料减少,水温升高,鱼类死亡,鸟类减少;③温度升高,海水蒸发加大,气流上升,降水增加;④降水增加,沿岸低地易发生洪涝灾害;⑤南美洲西部多山地,降水增多,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⑥降水增多,利于部分植物(短生命)生长。

  (3)①厄尔尼诺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偏弱中心位置偏南,将导致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②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降水较正常年份多,北方停留时间短,降水变少;③导致南方易涝北方易旱。

  (4)临近海洋,温暖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有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低;当暖空气吹经秘鲁寒流冷海面上时,其中的水汽就会冷却凝结形成海雾;空气下层冷,上层热,大气层稳定,对流作用弱,难成降水。

   洋流 

  洋流是地球上热量转运的一个重要动力。

  洋流调节了南北气温差别,在沿海地带等温线,往往与海岸线平行就是这个缘故。

  海洋下垫面的性质是不均一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冷、暖洋流上。

  洋流思维导图

  洋流的分类

  1

  按成因

  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风海流: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规模很大。例如,西风漂流、信风带内的洋流。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红海与印度洋之间。

  补偿流: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两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鲁寒流。

  2

  按性质

  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3

  按地理位置

  洋流按地理位置分为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沿岸流

  赤道流:分布于赤道附近海区。例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分布于大洋中心,这种洋流类型较多。

  极地流:分布于极地海域。例如,南极绕极流。

  沿岸流:分布于沿海海域,受陆地影响大。例如,我国的沿岸流。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海水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与地面风带模式及其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除了盛行风以外,还有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实际的大洋洋流分布,如下图。

  (1)西风吹,(海水)向东流

  (2)遇到了大陆的阻挡,海水被迫向南、向北流动;在大洋西侧出发区的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

  (3)根据已画洋流,画出完整的大洋环流。

  其实,上图中的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分别是在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吹拂下形成的。

  洋流的分布规律

  1.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 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 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4. 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重要的洋流

  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

  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的应用

  >>>

  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1. 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西风带影响的洋流大致自西向东流;信风带影响的洋流大致自东向西流。

  2. 洋流性质法: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一般寒流由较高纬度流向低纬,暖流由较低纬度流向高纬。

  3. 海水等温线弯曲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4. 地理位置法:中低纬大洋东岸洋流流向低纬方向,西岸洋流流向高纬方向;北半球中高纬大洋东岸洋流流向高纬方向,西岸洋流流向低纬方向。

  >>>

  判断洋流寒暖性质的方法

  1. 依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判断:等温线凸向较高纬度为暖流,凸向较低纬度为寒流。 

  2. 依据洋流沿岸的环境特征判断:中低纬地区的沿岸出现荒漠景观,说明受寒流影响;出现湿热的森林景观,说明受暖流影响。

  3. 依据天气现象判断:常年多海雾天气现象的海域一般受寒流影响。

  4. 依据海陆位置判断: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流。

  >>>

  如何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第二步:根据洋流方向(顺、逆);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

  >>>

  洋流判断中的应用技巧

  1. 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在南半球。

  2. 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3. 依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洋流呈顺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夏季,呈逆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冬季。

  4. 洋流与等温线疏密:洋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洋流背向流动处,等温线稀疏。

  5. 洋流与渔场:有渔场的海区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处,也可能有上升补偿流。

  试题链接

  1.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洋流深刻地影响着附近的地理环境。读世界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N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A. 增温减湿   B. 降温增湿   

  C. 降温减湿   D. 增温增湿

  (2)图中①②③④海域最易形成茫茫海雾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1. C   2. A

  【解析】

  (1)结合图文及所学知识可知,N洋流较由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千岛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故选C。

  (2)在寒暖流交汇处最容易形成茫茫海雾,图中只有①处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故选A。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成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答案】

  (1)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轮廓、洋流等;南极高纬地区盛行东南风,表层海水受东南风的吹拂从罗斯湾东岸向西岸运动;到西岸后受地形影响向低纬运动;到60°S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形成环流。

  (2)从冰筏漂浮方向可知,其与极地环流(洋流)方向一致,说明洋流造成冰筏移动;极地环流(洋流)的形成是因为极地东风的吹拂;而极地东风的形成是由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存在气压差;两地间的气压差与太阳辐射高低纬间分布不均有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和影响。

  (1)罗斯环流属于风海流,受盛行风带的影响,加上陆坡流、大陆形状和其他洋流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罗斯环流。海水受极地东风(东南风)的影响,自西向东流动;海水向东流动的过程中,受到陆地的阻挡,向北偏转方向;向北流动过程中,遇到了西风漂流,因此顺着西风漂流,自东向西流动,因此形成了罗斯环流。

  (2)读图可知,冰筏移动方向与极地环流运动方向一致,分析动力机制,即分析洋流形成的原因。极地环流为风海流,受到极地东风的影响,极地东风的形成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的气压差有关,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则是形成气压差的根本原因。洋流的分类解题思路为:根据极地东风、大陆轮廓和西风漂流,根据冰筏的移动,倒推其动力机制(极地环流→极地东风→气压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