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在《西游记》的唐僧和孙悟空两种形象中得到的不同诠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游记原版人物形象 善良,在《西游记》的唐僧和孙悟空两种形象中得到的不同诠释

善良,在《西游记》的唐僧和孙悟空两种形象中得到的不同诠释

2024-01-03 0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所以唐僧作为一个形象十分饱满的普通人,我们不能够单从一个小故事一个片段去断定他所拥有的性格特征。而我们对唐僧做出来的形象探析,往往会无意识地忽略掉他是一个普通人的根本本质,所以当我们以这一个特点为根本,再去探寻唐僧在女儿国之中,"我要打胎"的这一个行为时,其实可以发现,即使是放到现在,任何一个男人发现自己怀孕了,他第一反应就是惊慌,所以这是能够被我们理解和体谅的。

唐僧的善良

直到现在,我们想到唐僧时,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脑海之中的印象仍然是善良,这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凸显出来,善良在唐僧的整个人物形象之中占据了多大的地位,对唐僧善良形象的剖析,可以从他日常的行为生活,以及他对待妖怪的态度上看到一点点痕迹。在《西游记》的原文之中,唐僧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连蚂蚁也不敢踩的人的描述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唐僧在日常生活中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善良的秉持。

图三:女儿国

从唐僧对待妖怪的态度方面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知道,唐僧总是和孙悟空持相反意见,孙悟空靠着自己的一双火眼金睛判别出来了哪些是妖怪,但是唐僧他仍然选择放那些妖怪走,虽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了唐僧的些许愚昧,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出来了,唐僧对于众生平等这一价值观的追求,因为他将妖怪放回去,不仅是因为自己没认出来,同时也是对怪也能够被教化的可能性的追求。

但与唐僧对待妖怪以及对待其他施主的行为完全相反的,是唐僧对待自己的徒弟,比如说孙悟空的态度,就并没有那么的包容。我们知道对待孙悟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念紧箍咒,但是在《西游记》原著之中的一次描述之中,唐僧整整念了20回紧箍咒都没有停下,即使孙悟空在地上痛的打滚,连声求饶了,而这就超出了一个师傅应该惩罚徒弟的界限。

图四:孙悟空

孙悟空人物形象简析

孙悟空在踏上取经路前可是一个美猴王,而他在猴山的称霸之中我们就能够看出来,孙悟空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同时,他常常被称为"泼猴"的这一个小情节,就能够向我们展示出来,孙悟空是一个好斗且嚣张肆意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在原著对孙悟空前景的交代之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来,孙悟空选择离开花果山去求仙问道的原因,是为了躲过死后阎王对自己的管制。

而这些就能够向我们很清晰地展示出来,孙悟空是一个极其不愿受到管制,生性自由的这么一个人,他在离开花果山之后,在仙界和幽冥界之中的所作所为向我们彰显了十分随心所欲的人物形象。这样相比较下来,们就能够看出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处处受到压制是多么锻炼他自身意志的。

图五:孙悟空打妖怪

孙悟空的善良

孙悟空生性张扬的特点以及他上天入地的能力,不可避免的造就了一个以拳头说话的人物形象,这点我们可以从孙悟空次次主动出手去打妖怪就能够看出来,所以对孙悟空来说,他所秉持的善良的概念就是"惩恶",通过打退邪祟来宣扬定支持善的存在。而这也在另一方面体现出来了,孙悟空本身热血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体现。

而在孙悟空惩恶扬善打妖怪的路上,我们能够看到的不仅仅是他在这一方面的勇猛和坚毅,同时也能够看出来在他的善良里面所存在着的正义思想。他在自己的心中拥有一杆绝对的称,只要是不符合他心中对于善的追求,那不管这个人、这个势力是多么的庞大的,神也好魔也罢,他也会用着自己的能力去宣扬善和正义的品性。

图六:唐僧念紧箍咒

唐僧与孙悟空的善良的对比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唐僧和孙悟空都是追逐善的,并且用着自己的一套行为模式在贯彻和宣扬善和正义。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唐僧和孙悟空之间有如此多的矛盾存在,即使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因为他们所秉持的对于贯彻和宣扬善的理念和方式不同。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个人能力,以及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

比如说在我们看来,唐僧,以一个相对来说手无缚鸡之力,懦弱具有缺陷的凡人形象,对于善的宣扬大多是以自己之口向他人宣讲佛法,达到教化和感召他人的目的,以实行对善的宣扬,但是对孙悟空来说,他拥有的非凡的能力和刚毅的品性,他所选择的宣扬善的途径是通过实践,用深刻的教训让对方明白善的重要性。

图七:取经路线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够更形象地展示出来,他们所秉持的行善的理念的区别,对于孙悟空来说,一切要怪都应该先打倒,把他们打倒之后,他们就会知道善是什么,但是对于唐僧来说妖怪不应该先打,应该先向他们传输善是什么,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改正,这是他们所秉持的贯彻自身行善理念的不同行为模式,这也就造就了为什么他们在要不要打妖怪这件事情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善良在现如今的意义

在如今宗教和信仰逐渐被科学取代的现状下,我们对于佛家教义或者是其他教义追求并不那么狂热,我们更相信自身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的信任。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趋势,所以并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这能够让我们以一种更理智的方式和视角看待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社会,但同样的我们也失去了在信仰宗教的那个时代下,宗教对于人们的感召力。

所以不信教的这一代人很难去感受到,为什么那些信教的人会如此的相信一个从没有被科学证实存在过的人或神,对于他们的虔诚,以及对《西游记》这一部讲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求得佛法的故事,无法感受到十分的感激之情。存在于我们心中的大多是敬佩,以及相对来说更为理智的分析。对于唐僧所传达出来的善良的贯彻,在如今也并不是那么的寻常。

图八:宗教感召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我们接受了扶老奶奶过马路是一个很危险的行为的思想模式之后,我们就很难再向这个社会付出我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的是一个利益物质,相对来说更为重要且必要的地方。但我们需要牢记的是,恰恰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心中的那一方净土才更值得,也更应该被我们去坚守。因为这个世界再物质与冰冷,我们总是会为善心而留下热泪。

结语

电视剧版《西游记》的流传范围的广泛,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他给予我们的《西游记》师徒几人的形象。这从另外一个方面阐释出了电视剧版《西游记》的成功,同时也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出来了《西游记》这个名著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体现,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文化流传和传承的方式,但是当我们去仔细分析的时候会发现,对于唐僧来说,他显得有些愚钝,在佛法的钻研上,他也不如孙悟空。

那为什么孙悟空作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一样的形象,却仍然臣服在唐僧这么一个普通人之下呢?其实正是因为唐僧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带有我们普通人身上的一些毛病,比如说爱慕虚荣,但是他所能够传达出来最大的形象,恰恰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普通人,却仍然以一个普通人的身躯对面临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始终坚持以传承佛法为最主要的目的。而在这之上我们需要去思考的是利益和善良,到底是相对立的还是相容纳的两种概念,或许在一些小事情上我们能够发现,唐僧的一些行为并不是出于本身对于佛法的追求,而是出于本身一些利好的追求,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唐僧在他大方向上秉持了善,即使在日常生活之中有一些小毛病,但是他仍然矢志不渝地去求得佛经宣扬佛法,我们真正要去看的恰恰应该是这一方面,保持心中的一丝善意,即使道路险阻,有如九九八十一难,也仍然应坚持不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