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团队精神简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游记中团结合作的例子 《西游记中团队精神简论》

《西游记中团队精神简论》

2024-07-07 05: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游记中团队精神简论》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文化的槐宝,但《西游记》也是现今团队精神的活生生的案例。其中唐僧、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所组成的这个群体中四位性格各异、兴趣不同的人物,却能最终历经磨难,取得真经。对此我们不禁会差异:这么四个在各方面差异如此之大的人,竟然能容在一个群体中,而且能相处得很融洽,甚至做出了去西天取经的大事情来。这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团队精神是成功的根源,而西游记团队所取得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现代的组织和个人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 西游记  团队精神  唐僧  目标  现实意义

 

Abstract: "Journey to the West" Tang Seng, the Monkey King, and pig kung Shahechang composed of a group of four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different people interested in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final ceremony of the hardships, the Zhenjing. We can not help difference: four in all aspects so such a big difference, even to accommodate in a group, but also to get along very well, and even made to Nishi big things to learn. These reflected by the team spirit is the source of success, and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team for the success of the experience is worth our modern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to study and learn from.

 

Key words: Journey to the West  Team of spirit  Tang Seng  Targe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一、前言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不仅篇幅宏大, 情节离奇,而且其故事内容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丰富博杂。如果从探讨阅读《西游记》的文学角度来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西游记》,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正如吴圣叹先生所说:“人们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加以引伸而获得启发固然未尝不可, 若从日常的人情世态的角度从中吸取启示性, 也可说取不之尽。” 我们离开文学角度,从管理学立场来看《西游记》,同样从中可以有不同收益。例如,把唐僧师徒看作是一个团队, 把西天取经看作是一个项目目标。应该说这个目标是困难重重的,而这个团队的四位成员的性格又是迥异的。但他们最终实现了目标,取得了成功。唐僧师徒取经的成功之路对我们如今的团队建设及所体现出来的“团队精神”仍富启示意义。综观全书,唐僧师徒取经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呢? 他们又是如何战胜困难的呢?本文参考对《西游记》研究、评论的各文献,对《西游记》的研究、评价及团队精神做些适当的文献综述。

 

二、基本内容

《西游记》是一部深蕴儒、佛、道文化精髓的古典小说。书中通过对取经过程的描写和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追求人性自由和人格尊严,礼赞奋斗抗争和渴望智慧力量的精神文化指向,从而使作品在打上其赖以产生的时代特征的同时,透射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某种共同的生活意念和欲望,具有精神文化教科书的艺术特征和永久生命。吴金梅在《的人生智慧》中写到:《西游记》可以说是叙述了一个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执著追求的榜样;作为一部神话小说,《西游记》又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对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种种美好愿望的希冀与憧憬。

但姚衡在《〈西游记〉是一部悲剧小说》是这样评论的:明代李挚只认为《西游记》在游戏中暗传密谛。清代评论家认为它只是一部“参禅论道”的奇书。就连大学者胡适也认为:《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有趣滑稽的小说,神话小说,并没什么意思。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也有论述,如: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云: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都喜欢看!……因为《西游记》上所讲的都是妖怪,我们看了,但觉好玩。对此也表示赞同。

那《西游记》有没其文化价值、思想性或现实意义呢?

李安纲在《关于《西游记》的七大发现——在淮安2002年吴承恩《西游记》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提到:《西游记》不是鲁迅、胡适等人所说的是什么神魔小说、童话小说、神话小说、讽刺小说、滑稽小说,而是世界文学史上惟一的一部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是文化小说。李安纲的观点不同于鲁迅、胡适等人所说的是神魔小说、童话小说、神话小说、讽刺小说或是滑稽小说,而把它上升到“文化的自觉载体”层面,也非“文化作品”。这是李安纲对《西游记》文化价值的极大肯定。

历史上的一切精神产品,不论是绘画还是雕塑,戏剧还是小说,也不论它属于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各国和该时代文化信息饿载体。例如,《荷马史诗》就反映了古希腊人神杂居的观念,《牛虻》、《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小说则形象地反映了近代以来欧洲民族民众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在古代中国,小到一首诗、一篇赋,大到一部传奇、一部长篇小说,也无不负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白居易讽刺谕诗表现了儒家仁政思想,《岳阳楼记》表现了儒者先忧后乐意识,《赤壁赋》反映了道家人生观等;长篇小说中,《三过演义》的正统思想,《水浒传》的忠义思想,《红楼梦》的补天思想等十分鲜明。都具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

其实不难看出《西游记》具有它本身的文化价值。黄卉在他的《论〈西游记〉的文化内涵》中提到:《西游记》作为文人创作神魔小说,与古代的中国神化和外国神化相比,其神话思想是字句的,而不是朦胧的;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是文学,而不是神话的;因而,通过小说的神话外衣,挖掘其蕴涵的文化意义。黄卉先生还通过三个层面解读其文化意义,其中包括:灵魂自救和人格修炼;桀骜不逊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个性的整合和重塑。

除了鲜明的文化价值,《西游记》也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赵梅英在她的《〈西游记〉思想性的再认识》一文说到:思想性是文学的灵魂,它往往以一定的体裁为载体,通过任务的形象、性格以及复杂情节表现出来。作品的思想性,饱含着作者对时间、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是作者的时间观、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作者吴承恩善于通过故事描写任务表现思想。他具有哲人的敏锐目光,站在更高的角度,运用超常的思维,观察自然看待社会。他的《西游记》与以往文学作品有所不同,第一他不过多地渲染阶级性、政治性。他对人与自然一般只用善恶来评判。第二他所反映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阶级、一个时代、一个宗教的思想。他所研究的对象包括整个人类及自然界,进而来评判人、评判自然的善恶、美丑。第三不手时间的限制。《西游记》所描写的空间范围(上自天宫仙境,中至人间诸国,下及阴曹地府乃至诸海龙宫)和时间概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如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五行山下被压五百年等。他运用神话小说这一特殊体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老反映他多自然、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发展历史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说,《西游记》这部不朽之者是作者使馆、人生观的表露,是一部罕见的社会学杰作。

那国外的怎样看待《西游记》的呢?我们拿个简单的例子,他们是这样理解《西游记》的,在刘文静《他们这样解释〈西游记〉》中时候这样描述的:瑞士一所乡中学,一个老师正在上外国文学,有个学生请老师介绍一下中国的《西游记》,老师是这样解释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的和尚去西方旅游的经历。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个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上路。一路上,这个和尚路过许多高山,渡过名叫火焰山的火山口,艳遇过一个只有女孩的女儿国。据说他带的猴子本领很大,一路上替他扫除许多障碍,其实不过是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只黄鼠狼、七只蜘蛛等而已,大的动物哟一头牛、两只狮子和三头狼。猴子还有一些让人不解的行为,比如一发火就烧东西,一路上烧了几个洞、一棵树,还有几个漂亮的宫殿,还围着一堆百骨打了很多遍才罢手。和尚带的宠物猪看去起来没什么作用,只是充当旅途的解闷工具罢了,据说它一口气吃了四只西瓜,把和尚、仆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还说它调戏了七只蜘蛛,被蜘蛛们狠咬了一口。那个仆人却没什么用,整天担着一副破行李,任听摆布。和尚花了十三年才到  印度,寻了一些印度佛经,像得了宝贝一样凯旋回国了。学生们听罢非常惊讶:一是想不到中国人这么热衷冒险;二是想不到一千前中国人就喜欢宠物猪了。这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只是一个笑谈,也可以把它当作另外一个角度思考。

不过从今天的视角看,也会品得一些浓香来。以管理学的角度,《西游记》中的团队是完美的,他们在一个不利的条件下,战胜困难和妖魔,无处不体现着“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李慧波在《团队精神》中说:“一个人靠一种精神力量生存和发展。一家企业也是如此,无数人的个人精神,会融合成一种共同的团队精神:这便是一家企业兴旺的开始。”这是一种哲学,一种企业哲学。从管理学的角度入手来研究《西游记》,是一个比较新的且比较热门的方向。唐僧师徒取经的成功,无处不弥漫“团队精神”。这里,我参考历来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结合自身的一些思考,对《西游记》中所体现的团队精神进行了一些整理归纳:

(一)目标明确,永不言败的精神。

团队的成功必须有个明确诱人的目标,西游团队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西天取真经,但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同时唐僧给西天取经制定的战略决策是50年不变,100年不动摇。(《西游管理搭配》,官游著)

(二)以人为本,用人所长,有效组建团队。

有个目标,目标的现实要有有能力的人去执行。所以团队成功的关键还要有人的参与,以人为本。尚水利在《团队精神:感受团队精神的力量=合力》中提到: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根源不仅仅在于其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还在于其员工整体“团体合力”的强大,更在于那种弥漫于企业中的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

为什么是这四个人,少一个行不行?恐怕不行,少任何一个人,是否能完成去西天取经的伟大使命都要打个问号。那四个同一类型的人行不行?也不行。从他们的个性角度分析,弥漫着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

唐僧:团队中最受尊敬最核心的人物。事业心极强,信念极为坚定,而且异常执着。唐僧的目标只有一个:排除万难,到达西天,拜见佛祖,求取真经。无论遇见什么艰难险阻妖魔鬼怪,信心决不动摇。他其实就是我们讲的区域经理角色。作为统管一方的“封疆大吏”,绝对应该有这种不畏艰难的精神,其精神面貌影响着整个团队的士气。困难只是暂时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孙悟空:绝对是团队中的骨干。取经路上降妖伏魔的基本上都是交给他的,只要他出马,没什么事能难带他。本领高强,神通广大。同时是一位人际大户,渠道广泛,资源丰富。但个别情况下有急躁情绪,不服管教。

猪八戒: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没什么大本事,不过日常工作完成的也还不错,比如降妖、挑挑担,调节团队气氛。也可以说是团队中的一个活宝。

沙僧:非常忠诚的成员。任劳任怨,甘愿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只顾埋头做事。

(三)积极沟通,有效解决冲突。

刘仁民在《关注团队精神》上说:沟通是团队精神的黏合剂。《西游记》中存在的冲突主要集中在唐僧和他的大徒弟孙悟空身上,但是同过有效积极的沟通,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协力,赶奔西天。

(四)恩威并施,重视情感管理。

者方面这种体现唐僧对孙悟空的管理上,一方面他对孙悟空施恩,另一方面又给他加压,这样恩威并用,才算对孙悟空实现有效的管理。史韶华在《〈西游记〉的用人之道》中说:唐僧虽无缚鸡之力,却能调动三个脾气、秉性各不相同的徒弟,披荆斩棘,一路向西天行进,当然不仅仅是靠“紧箍咒”。关怀每个徒弟,让他们各展所长、各司其职,用“师徒情”凝聚人也是一个“制胜法宝”。

(五)居安思危,完善团队。

一步成功,并不代表永远的成功。即使经历八十难,没有经历八十一难,也取不了真经。而正是经历一系列的困难,唐僧师徒经过种种磨难的考验。不断的战胜困难,在战胜苦难中,完善团队。一个完善的团队才能更好的体现“团队精神”,更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一个团队需要拧在一起,产生1+1〉2的作用,而通过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师徒形成具有超强战斗力的团队,而他们的组合也终于产生了1+1〉2的化学效应。唐三藏等把佛经送还大唐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受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共享极乐。

 

三、结论和总结

再次借用吴圣叹先生的话:“人们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加以引伸而获得启发固然未尝不可, 若从日常的人情世态的角度从中吸取启示性, 也可说取不之尽。”探讨阅读《西游记》不管从文学角度来看还是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西游记》,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而它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思想性及现实意义是不容质疑的,它是中国文化的槐宝。

 

四、参考文献:

(1)《西游记》吴承恩,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2)《的人生智慧》吴金梅,海潮出版社,2006

(3)《团队精神》李慧波,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4)《西游记-李卓吾批评本》李卓吾,岳麓书社,2006.06

(5)《〈西游记〉是一部悲剧小说》姚衡,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6)《关于《西游记》的七大发现——在淮安2002年吴承恩《西游记》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李安纲,运城学院学报,2003

(7)《探源:〈西游记〉探源》超然,民族出版社,2005

(8)《〈西游记〉与智》刘刚,辽海出版社,2005 (9)《团队精神:感受团队精神的力量=合力》尚水利,时事出版社,2005

(10)《〈西游记〉的精神文化指向 》胡金望,明清小说研究,2005

(11)《两种人性整合思路的比较以〈西游记〉为中心 》冯文楼,明清小说研究,2004

(12)《企业团队精神培训的效果评价》费湘军,生产力研究,2006

(13)《他们这样解释〈西游记〉》刘文静,小作家选刊,2005

(14)《孙悟空为什么是好员工? 》易侠原,管理@人,2005

(15)《西游管理搭配》官游,汽车维修技师,2006

(16)《唐僧管理的艺术与现代企业人才管理》赵霞、贾新春等,现代企业,2004

(17)《从〈西游记〉谈团队》许晓平,新东方,2003

(18)《关注团队精神》刘仁民,管理@人,2007

(19)《论《西游记》的文化内涵》 黄卉,时代文学,2007

(20)《〈西游记〉思想性的再认识》赵梅英,明清小说研究,2000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_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