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中国民族交响乐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洋乐队演奏 我喜爱的中国民族交响乐作品

我喜爱的中国民族交响乐作品

2023-11-30 0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民族交响乐的概念最早在民国初年就有出现,发展沿革至今近一百年的时间里, 中国民族交响乐以中西双轨并行,走出了两条形式迥异但是又精神统一的实践之路。所谓“中”者,指的是中国近代发展出的一种 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再学习西方交响乐团的编制而成立的乐队类型。这种乐团编制在民国初年由民国政府提倡,亦称国乐团。在中国内地,又称为民乐团或民族管弦乐团。在香港称为中乐团,在新加坡又称为华乐团,亦有人认为更准确的名称是现代中华管弦乐团,以显示和中国传统合奏的区别。

民乐团 一般分为吹、拉、弹、打四组,除了以拉弦的胡琴对应西洋交响乐团的小提琴、中提琴,并吸纳西方的大提琴及低音提琴来加强低音声部,此外以唢呐和改进的扩音笙来代替铜管及木管乐,在打击乐器方面也加入了如定音鼓、军鼓等西洋乐器。 相较于西洋交响乐团而言,民族管弦乐团最大的特色在于弹拨乐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大量中国特色的打击乐器的使用。

一般而言,民族管弦乐团主要以60人以上编制的乐团,演奏大型民族管弦乐曲及大型民乐器协奏曲。这些乐曲在旋律上大多是取材于中国传统的民歌、戏曲、器乐独奏及丝竹曲中的旋律,或依照中国音乐中常用的五声音阶为基础所新创的旋律;但在作曲方式上,则主要采用西方交响乐中的曲式、调性、配器法、合声、对位等作曲的原则。 因此整体而言,从乐团编制到乐曲创作,民族管弦乐团都是一个中西音乐相结合的产物。相比之下,所谓“西”者,自然是采用标准的西洋管弦乐团的编制,来演奏大型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 这种“洋为中用”的音乐模式在上世纪20年代,由音乐家黄自、冼星海等音乐家发起,经由新中国成立后七十多年的发展而逐渐成型。这一演奏模式的优点是沿袭了西洋交响乐的恢弘大气的气势,以及历经数百年不断调整改进已经趋于完美的乐团音色组合,在演出时同样可以根据乐曲作品的需要纳入各种中国民族乐器。而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音乐家呕心沥血创作或改编的大量作品,丰富了中国民族交响乐的范畴,也使得原本的西洋管弦乐团,有了名正言顺的一部分中国血统。

有些乐迷认为西洋交响乐高不可攀,难以理解。其实抛开畏难情绪,只要略微懂得欣赏方法,入门交响乐并不困难。交响乐所反映和描写的毕竟是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感情,只要找到共鸣点,由不懂到懂,由蜻蜓点水到渐入佳境,都是顺理成章之事。 对于中国乐迷,入门欣赏交响乐,与其勉强自己从巴赫贝多芬生啃硬咽,何妨就从欣赏中国民族交响乐开始,中国人理解中国文化进而理解中国音乐,无疑事半功倍。下面本文就给一直在交响乐大门外辗转徘徊不得其门而入的中国乐迷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国民族交响乐佳作,为普及交响乐和弘扬民族艺术添砖加瓦。

点击跳转阅读更多专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