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幸避大暴雨。广东行15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樵山在哪个省 西樵山幸避大暴雨。广东行152.

西樵山幸避大暴雨。广东行152.

2023-03-29 23: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樵山景区遇到大暴雨。广东行45.

2011.4.17. 看过了云岩古寺走出来,按照路标去找冬菇石。沿着弯弯的山路,山路两边树木荫荫。这时已经下起小雨,山风也刮了起来,游人稀少,更显得山里是如此幽静。

雨时大时小的下着,走到一处溪流处。冬菇石于溪涧中横亘出世,卓然而立,不怒而威。雨挺大,先跑进冬菇石下面去避雨吧。

时不时的走出来,细细地打量着这块有7、8米的直径;7、8米高神奇的石头,浑球状的蘑菇,惟妙惟肖,形象极为逼真,宛如刚刚破土初生。

它硕大的灰黑色菌盖表面粗糙,颗颗石子斑斑可见,目测直径达十几米,上面坐三、五十人应该没有问题。下垂的菌褶厚实内卷,有幽幽的洞穴在菌褶内部纵横。蘑菇帽的下面刚好能避雨。

冬菇石的蘑菇柄和蘑菇托,粗壮而肥厚,似还没有充分的演化生成。围绕着冬菇石的前面长满了各种藤蔓,密密麻麻织成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将这个庞然大物托起。

离开了冬菇石,雨下下停停的,走进蜿蜒幽静翠竹沟。这里只有我一个游客游览,有点心虚。哈哈。路边千姿百态的翠竹茂密,有很多树木间或其间。

走出翠竹沟,来到"湛子洞"前,洞在山岩下两崖交合处,陡峭如门。东崖刻有“湛子洞”及周围摩崖石刻是明代翰林院修编湛甘泉手笔。

湛子洞曾是湛甘泉早年讲学处,岩洞不大也不深,可容十多人。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1466-1560)明朝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曾担任"兵、礼、户"三部尚书。

湛子洞前山路蜿蜒,清泉缓泻、涼风习习,野花飘沸,有一片小平地是学生们当年听课的地方。

湛子洞实际是九龙岩众多山洞中最大的一个。”九龙岩“由火山爆发的气泡形成,随着年代的风化逐步扩大。密集的气泡洞布满岩石,使得岩石确实像很多龙在盘旋。

九龙岩是火山岩,在一条断崖的石壁上,又名九真洞、九曜岩,岩壁上有九个孔,也称九孔岩。九龙岩九个孔,高低偃仰,宛转相通。

西樵山本是一个死火山,火山口就是现在的天湖,在火山爆发吋溶岩浆含有大量的气体与水份,遇冷固化吋因气体与水使岩浆形成多个孔洞,然而这些孔洞经风蚀不断的作用扩展而成。

从这些孔洞从外钻入,如在螺壳内转动,左右上下旋行,有如蛇虫鼠蚁,幽深奥妙,最后从内孔暗处至崖顶通天岩钻出,重见天日,故有“九龙岩孔能钻透,好运能活到九十九”之说。

九龙岩的崖石垒叠似龙头,眼鼻俱肖,口中有小泉流出,头顶有平台垒起米许高六角形的“明太史甘泉湛先生寓墓”,可惜已被毀。

"湛子洞"旁边是一块巨石,叫"柱笏台"。是因为巨石形似大臣上朝时的笏板。巨石上正在修建一亭。

看过了湛子洞,前行一点点,看到高处有一"借芳台"。没有拍照,赶紧往前走。山谷里的雨水下的很密,驴总匆匆的走着。

快步走了几分钟,来到山路边的一座“仙姑亭“。

相传唐代紫霞仙姑在此炼丹,这里建有庙宇,初称妙阳仙馆。到了清代光绪年间重建,改称萦姑庙。

庙毁于日本人的战火,现在剩下一个小亭子。四根花岗岩的亭柱是清代老构建。

亭子两边有2副清代光绪年间的对联:“岁岁不忘仙女迹,时时当念旧龙泉”;“忧国忧民祈雨露,翻云翻雨报真诚”。

山崖上有一个不大的神龛,里面供着紫霞仙姑的陶瓷像。有诗云:空山丹井水如镜,雨日腾烟疑梦仙。谁识幽亭忆贞女,乘霞隐迹度残年。

神龛前地上有两口一模一样的古井,约一米深。里面还有水,不浑浊,据说不枯也不溢,快下雨的时候会冒水汽。历经1200多年的沧海桑田,古井依然清泉叮咚,也是个奇迹。

离开了古井,西樵山青山怀抱、绿树葱茏的九龙岩景区基本转悠完了。再上几组台阶就快回到那个“大慈大悲”大牌坊了,转了一大圈啊。哈哈,到这里,心里有底了。一个人走山路总是心虚。

沿路拐进了旁边的"四方竹-茶花园"景区。这时候风雨大了起来,游人们都纷纷去避雨。

驴总没有去避雨,在竹林里躲躲闪闪的继续参观。这里的看点是有“四方”的竹子,驴总光躲雨了,没有留意看啊。

走到了"百竹园",里面种植了多种全国各地不同种类的竹子。竹林中竹枝摇曳,竹叶婆娑,使人想起“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总虚心”的诗句。

走出了百竹林往山顶走,先登顶啊。

山顶属于“老茶园”景区范围,生长有多株老茶树,有的茶树矮矮的,有的却有五、六米高。

空气纯净的山顶茶花园很大,连绵起伏的老茶林郁郁葱葱,可惜很多茶花都谢了。此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一个接一个轰响。在山顶听雷声,驴总还是第一次。

山顶北侧有“宝峰胜处”是原明代宝峰寺遗址,现有一块平地和一个小长亭。

原宝峰寺坐北向南,有远吞西江之雄伟之势。遗址只剩下石头台基和一段后墙。一些原梁柱的孔洞,留在墙壁上。

寺后群峰拱持,宛如屏障,当年登山进香者络绎不绝。一棵高大的许愿树,在默默的长着。这是原寺的古树吗?

原宝峰寺曾经是广东历史上的名刹之一,与广州光孝寺、曲江南华寺和鼎湖庆云寺齐名。前三寺今犹存,而宝峰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被毁,其间还有一段历史缠结。

明朝官至尚书太保的霍韬,原是佛山澜石石头村人,祖辈即寄居西樵山上,山中雷坛峰高处辟有霍氏西庄祖山,碑石林立。

霍韬少时读书山中,明正德八年(1513年)中举,翌年进京考试,获廷试二甲第一。因感宦官把持朝政,告归成婚,在山中设精舍读书讲学。嘉靖元年(1522年),起为兵部主事,不久又称病归山,建四峰书院,著书讲学不倦。

山顶道路修建的很好,两边绿植赏心悦目,驴总冒雨边走边观看。

遗址南面的山下,是原寺的放生池,现为"浸佛溏"。 当年拆寺毁佛后,将佛像扔到寺前的放生池,就是现在看到的大水塘里,浸佛塘由此得名。据说佛像久浸不腐,月下生光。

话说霍后再次复出,在礼部尚书任内,先后90次上疏力谏,提出清娼籍、散僧尼、废谣祠、兴社学、不许妇女入寺观和禁止丧家宴饮等主张,终得采纳,使当时大批僧寺被散毁,包括西樵山上的宝峰寺。

据程孔硕《西樵山名胜古迹考》有一记载:“霍韬正在江浙服官,奉旨毁拆淫祠,以宝峰寺近迩西庄祖墓,暮鼓晨钟,不无惊扰,乃授意广东藩司将该寺毁拆。”此记载表明霍韬奉旨拆毁宝峰寺。

宝峰寺被毁,虽与霍韬有关,但不能跟占寺葬母扯在一起。据史载,霍韬是个直臣,为官20多年,穿无华服,食不兼味,卒后谥文敏,赐祭葬。民间传说中霍韬在此为母建坟,其实是霍韬次子与瑕(嘉靖进士,曾任慈溪知县)替其庶母立的坟,今仍存。

浸佛塘旁边的池塘已经干涸了。此时狂风暴风雨来了,真是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啊。我跑到宝峰寺遗址边小卖部檐下避雨。风太大,根本避不了雨啊!小店服务员让我进售货亭里躲雨。暴风雨似乎要把亭子掀翻,服务员把全部的卷帘门都拉下来,打开了电灯、景区的俩保安也跑来避雨。

山顶的雷声巨大,雨也太大了。他们3个都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大的风雨!想来后怕呀,要是提前半小时下雨,就麻烦了。那时我在翠竹沟和九龙岩,根本没有避雨的地方,要是在山沟里遇到塌方 是非常危险的!

能躲开危险好幸运啊!雨下的太大,等着吧.!要是下3、4个小时,我就不再游玩了,直接回去了,别的景色也不看了。幸好下了半个个小时,雨就停了。哈哈,出来一看,上山很狼藉,树杈断了不少,还有的路牌都倒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