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七星”,“樵”见桑园围里的岭南人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樵国家生态公园 诗意“七星”,“樵”见桑园围里的岭南人家

诗意“七星”,“樵”见桑园围里的岭南人家

2023-06-17 0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夕阳西下,乘上满满岭南风情的小船,途经桑园围里水欢鱼跃,碧波倒映的青砖灰瓦与万家灯火相互交织,岸上行人穿梭阡陌闾巷之间……这里是最岭南的水乡,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西樵七星村,一半是人间烟火,一半是诗意生活。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3月6日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气温回暖,鸟啼花绽,大自然充满新活力。随着春日暖风,南海君带你走进七星村,寻找桑园围里的岭南人家,触摸百年古村的时代脉搏。

方塘如镜,青桑如缀,七星村以这样诗意静谧内敛的气质,拨动着人的心弦。

坐落在西樵山南麓的七星村,因七条自然村星罗棋布而得名,东与显岗村为邻,南与大同、朝山村接壤,西与儒溪村交界,北靠西樵山。

七星村周边上万亩基塘区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张宝翔 摄

在七星村,家家与水相连,户户与船为伴,鱼塘星罗棋布,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美丽画卷。“樵湖十八曲”水道蜿蜒于此,从高空俯瞰,宛如一块块翡翠装饰着大地。千年水道生生不息,缔造出桑基鱼塘这一农业生态文明典范,昔日“一船生丝出,一船白银回”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桑园围始建于宋,合围于明洪武年间,兴盛于清,因围垦灌溉而“生”,因合围防洪而“盛”,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被称为“粤东粮命最大之区”“蚕桑千里沃壤”,为西樵带来了闻名遐迩的桑基鱼塘,也在七星村实现了农业的良性生态循环。

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七星村是珠三角地区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基塘生态农业片区,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佛山基塘农业系统的核心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感叹这里是“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河涌水道相连相通意味着路通财通,水清鱼肥民富,水道对于七星村民来说是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七星村两委干部冼焯华感慨万分。他说,鱼米香,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这万亩桑基鱼塘,用它最长情的方式,默默守护了七星村600多年。

七星村周围一格格桑基鱼塘,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张宝翔 摄

这里不仅仅拥有厚重的历史,更有着自然与人类共同相处的美好和谐。每当春回大地,七星村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内的桑枝上便会挂满桑果,引得四方来客垂涎欲滴。

以水为脉,依托桑基鱼塘形成的经济社会文化形态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祠堂等岭南文化元素则无不与桑基鱼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亭麦公祠,是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之一。/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张宝翔 摄

在桑园围的游船码头登上画舫,沿着桑园围水脉向南而行,便可看到一众人文古迹。在七星村,仅古祠堂就有20座。“古祠堂于我们而言是寻根问祖、凝聚姓氏亲情力量、传承先祖文化的地方。”冼焯华是土生土长的七星村人,在他看来,似乎每个七星村人的孩童记忆都与这些古祠堂有关。

三两孩童坐在陆氏祠堂的门台上读书玩耍,大人则在一旁常喝茶聊天。祠堂如今成为七星村人平日里共叙邻里乡情的地方,激活乡村善治的内生动力,见证着村子历经百年风雨的变化发展,也向世人诉说着七星村人的这百年间发生的历史故事。

陆氏宗祠。

相传300多年前,七星村因天灾人祸,乡民贫困患病,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习武之人来到这里,他们能文能武懂医术,为贫苦乡民送医赠药,救治了众多民众,传为佳话。后人为纪念他们,便建造了仙师府。

仙师府里的“恩深似海”牌匾,见证了尊师重道之风。/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张宝翔 摄

沿着村道前行,便会发现七星村的古韵,并不止于此。走进有着三层高的青砖屋,就是清同治七年进士郭乃心的故居。1908年,东西北三江大水成灾,桑园围基段被冲塌,灾情险峻,郭乃心当即呈请两广总督张人骏拨款修缮。郭乃心对家乡的热心建设情怀,至今仍影响着七星村人。

再往前不远处便是“大夫第”门楼。相传清嘉庆年间,七星村的郭紫岩在广州一家玉器铺做学徒时,曾救助一落魄青年,被救助的青年做官后,几经周折找到当年恩人,奏请封其为中宪大夫,并建“大夫第”门楼及生祠,生祠名为“紫岩郭公祠”。如今,“紫岩郭公祠”已重建为紫岩花园。

七星村”大夫第“。/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张宝翔 摄

七星村古建筑林立,行走在古屋古巷间,仰望斑驳古旧的建筑,每一座祠堂和旧屋都像是一幅横亘百年的历史画卷,将七星村的乡土与文化一一临摹,让岁月故事有了时空的回声。

七星村的苏醒和振兴,变与不变,令人欣喜。

漫步于这座诗意盎然的七星村,已无从想象冼焯华描述的旧时情景:水网交错,桑基鱼塘杂乱分布,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落后,因为生活苦,外村姑娘嫁过来也不多。

随着南海经济的腾飞为乡村带来的机遇,七星村开展改造村容村貌,基耕路硬底化、文体设施场所提升、高标准鱼塘规划、修建休闲公园……不断促进七星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如今,七星村还拥有更多名片:西樵镇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重点村之一,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村居。

在惊蛰前后,七星村桑葚飘香。

2月27日,南海召开了城市更新(“三旧”改造)项目及土地推介会。为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连片开发利用,南海接下来将围绕“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品”发展思路,重点打造西樵渔耕粤韵园区等农业示范片区核心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在推进南海“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下,西樵山提出“以西樵山为核,以桑园围水系为脉”,盘活古村、历史文化街区人文资源,营造最岭南的水乡生活,持续开发“樵湖十八曲”水上观光游船线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具特色水上休闲旅游综合区。

而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七星村,有着强劲的内在生长,以岭南水乡自然风光和桑基鱼塘文化为主题的西樵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恢复了桑基鱼塘的风貌,挖掘桑基鱼塘生态养殖文化,建设成为集游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体验式文化旅游园,既传承了文化,又振兴了乡村。

七星村良好的村居环境。

眼下的七星村,村道两旁栽满榕树,清澈的溪流在村中潺潺而过,孩童们在乡村道路上穿梭打闹,老人在村心公园纳凉聊天,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正在讲述着南海乡村振兴的美好生活故事,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可以预见,随着桑园围“水脉复兴”开启,南海这座千年古郡将打开“水上南海”新图景,向世界呈现更美好未来的想象力。

渔民在夕阳下作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