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新城,未来大西安都市新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安十四五规划东拓 高铁新城,未来大西安都市新中心

高铁新城,未来大西安都市新中心

2024-07-12 15: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战略加持,西安发展一路向北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与北京、上海比肩,肩负着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历史使命。西安“十四五”规划,提出“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的空间发展战略,有着基础深厚的先进制造业、城市空间潜力巨大的“北城”, 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南强北弱的城市格局逐渐被打破 。

  在“北跨” 背景下,经开区发展迎来全新机遇,而随着北跨步伐的加深,有着经开2.0之称的高铁新城也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下一个价值高地。

  高铁新城,城市门户政经核芯

  高铁,一直被定位为我国未来数十年发展的重要支柱,铁路是经济的大动脉,连点成线区域经济整体提升,高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西安高铁新城不仅是西安“北跨”的战略之地,也是“高铁经济”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扩张与更新的必经之地,未来将成为城市北跨的重要空间平台。

▲西安高铁新城全国站位图▲西安高铁新城全国站位图

  西安高铁新城,是以北客站为核心,志在打造集综合交通、特色商贸、娱乐休闲、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是陕西和西安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窗口,是西安向西开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桥头堡和新的现代服务示范区和经济发展新引擎,也是展示古城新形象的“城市会客厅”。

  作为西安最重要的城市窗口,高铁新城因地处咸阳国际机场和国际港务区之间,再依托区域内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站西安北客站,已然被定义为西安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桥头堡,未来也将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功能承载区。

  区域内,除了已经形成三条地铁(2号线一期、4号线、机场城际线)交汇之外,四纵三横立体的公路交通,进一步接壤多条城际高速线路,绕城、包茂、延西等高速路线,长、短途出行均达到便捷高效。

  学校、医疗、产业等配套也不断落地,中烟西安环保科技产业园、顺丰西北地区总部等项目纷纷落地,吸引了更多人口进驻。

  依托高铁所带来的旅客流、商业物流,高铁新城即将成为大西安新的现代服务示范区,充分发挥高铁车站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大西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大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高铁新城与西安万亿级工业大走廊隔河相望,北客站位于渭河与主城发展轴的十字中心,具备发展成为西安的门户空间,城市新中心的条件,区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高铁新城,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六维支撑体系,即“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大力发展金融、商务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构建联结全球的立体大通道”。

  枢纽经济:充分利用地理枢纽或交通枢纽,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和信心等各类要素向枢纽地区集聚。

  门户经济:对外部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门户腹地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和牵引作用的经济模式。

  流动经济:依托相应平台和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区外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区内聚集。

  “四新”战略 发布 高铁新城迎爆发

  西安经开区正式对外发布“四新战略”发展行动方案——全面开启“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建设新征程,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开放新门户 打造内陆对外开放先导区

  发展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基地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商贸服务业,打造内陆对外开放先导区、产业“自贸+”创新区、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

  内陆对外开放先导区——对接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打造国内外制造业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平台和全球制造业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继续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探索在制造业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环节实现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有经开特色的自贸功能区发展之路。

  产业“自贸+”创新区——立足现有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基础,围绕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发展,让“经开制造”成为陕西打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国际高端制造中心之一。

  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各类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和汇聚,形成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国际和国内间的有机融合。同时,通过打造四大产业中心、提升“六大”产业平台、优化“3+X”产业园区,助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先行者”。

  科创新引擎 以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实现区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成果转化体系日益完善、科技人才的加快聚集、创新生态体系的持续优化。

  区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到2025年,累计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新增各类上市企业3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350家。

  成果转化体系日益完善——到2025年,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年知识产权申请量突破10000件,创建市级及以上技术转移机构10家,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150项。全区技术市场年合同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科技人才加快聚集——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聚合效应进一步发挥,在区内设立不少于5个海智工作站;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占比达1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比突破22%,累计引进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省市区级院士工作站达20家。

  创新生态体系持续优化——到2025年,创新资源进一步实现开放共享和优化配置,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基本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加速融合;市级及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实现翻一番。

  产业新高地 让“4+4+4”现代产业体系 优势凸显

  通过优化供应链、挖掘价值链、完善服务链,全面构建产业生态,打造“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产能合作、国家绿色制造、高端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区。

  到2025年,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跃升,产业集聚、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4+4+4”现代产业体系优势凸显。将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培育年规上工业产值过千亿元企业1家、过500亿元企业2家、过百亿元企业10家。

  到2025年,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新兴产业年产值将突破300亿元;服务业年营业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特色制造业年产值将超过500亿元。

  都市新中心 打开城市向北发展的密码

  以高铁新城为核心,建设科创基地和总部经济聚集区+优质医疗服务中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打造西安最繁华、最现代、最时尚的核心区域。

  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的经开区高铁新城,将以“一核”统领,“二带”示范,“四片”聚能,共同塑造大西安高质量发展的“都市新中心,未来理想城”。

  “一核”指以西安北客站为核心,打造开放共享丝路新门户。

  “二带”一是渭河生态景观带,以渭河及200米林带为基底,打造西安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景观廊道和万亩渭河湿地公园;二是国际形象展示带,以北客站南北广场为重要节点,延续大西安南北向主轴,打造未来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展示界面。

  “四片”指着力打造高尔夫国际片区、秦创原科创片区、国际金融商务片区、大健康幸福片区等四大功能片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和高品质呈现。

  未来的高铁新城——都市新中心,将聚集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一流的科创、研发企业,成为西安最重要的科创基地和总部经济聚集区;将建成一批软硬件国内领先的医疗、养老及大健康项目,加快儿童医院、红会医院等三甲医院建设,成为服务西安、辐射西北的优质医疗服务中心;将布局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统筹推进开元剧场、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会议会展中心等项目,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将规划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步行街等特色业态,成为西安最繁华、最现代、最时尚的核心区域。

  恢弘高铁时代 绿地再主未央

  绿地集团元年时代,战略布局高铁新城,总投资180亿,打造约82万方“绿地之心”高端商务地标项目+约52万方“绿地海珀未泱”中高端住宅项目。

  绿地海珀未泱,作为继绿地海珀兰轩、绿地海珀紫庭、绿地海珀香庭之后,在西安的第四个海珀TOP系作品。项目总占地233亩,分两个地块开发,总计规划28栋楼。依托项目北侧渭河景观带、1500亩西安湖的自然生态优势,以湖居生活为心,高端社区大堂、下沉式体验会所、户外休闲架空层等,配备有健身房、恒温泳池,全维度改善生活方式,敬献西安的湖居大境。

  空间设计上,打造多面宽瞰景生活。约109㎡户型打造约11米面宽+约5.1米南向面宽大宽厅;约129㎡户型客厅面积达到39.5㎡;约169㎡户型四开间三室朝南,不仅有约5.9米南向面宽大方厅,还有约15.9米南向全落地窗。

  绿地海珀未泱,西安湖畔·52万㎡湖居封面。建面约109-169㎡环幕大平层, 耀目呈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