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的世界讲述人类的情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双版纳有什么著名的动物 在动物的世界讲述人类的情感

在动物的世界讲述人类的情感

2024-06-05 19: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动物大王”美誉的作家沈石溪在孩子们心中有极高的声望。不久前结束的2017上海国际童书展上,一群山东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专程赶到现场,只为参加沈石溪出席的活动,与心中膜拜的作家见上一面。《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狼王梦》等动物小说已成为当下中国孩子们阅读的标配,这些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故事因为传递出人类世界的复杂情感,很能抓住刚刚懵懂涉世的孩子们的心。

采访沈石溪是愉快的过程,极会用文字讲故事的他也是位极好的被采访者。他思路清晰敏捷,条理分明顺畅,能从一个问题切入,自觉自主地讲清这个问题牵连涉及的方方面面。他还主动提及外界对自己的批评和争议,姿态大方,毫不回避。作为当下市场价值颇高的畅销书作家,他冷静自省,既对自己的作品保持高度自信,亦能倾听接受不同的声音,这种不卑不亢,无疑令人称道。

A、个人风格鲜明的创作

1969年,15岁的上海人沈石溪赴云南西双版纳成为一名知青。刚到那里时,知青点还没有建好,他住在老乡家里,共同劳动、上山打猎、听当地人讲古老的民间故事。那片原始的苍莾丛林蕴藏着他的动物小说最初的根芽。6年的知青生活,总共36年西南生活的经历,最终成为沈石溪动物小说创作灵感的汩汩源头。

以动物为主人公,在动物的世界里讲述人类的际遇是沈氏动物小说最大的特色。在创作初始,是先观察动物的习性生活,再据此演绎生发出故事,还是先有周围人群的故事,再把它套用到动物身上?沈石溪说,两种情况都有。他说,自己的小说和国外的动物小说有很大区别,国外的动物小说更注重动物本身,注重刻画它们在野生状态下的客观行为。他则把人类社会作为参照物,把动物和人类相似的行为情感联系在一起,追求通过描写动物,以揭示启迪人生的意义。

小说《板子猴》,描写了马戏团一只不漂亮的猴子,主角金丝猴不好好表演,驯兽员就打它吓唬金丝猴,因此得名板子猴。它资质平庸,主要工作就是充当替罪羊。小说引发很多小读者的共鸣。不是老师关注的焦点,不是总能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孩子觉得自己就像这只板子猴,强大的同理心让他们在阅读中初尝人类社会的复杂百味。很难说清,是马戏团倒霉的板子猴,还是生活中不那么出彩的孩子,哪个先进入作家的思考,但沈石溪精准地抓住了他们的共性,将两者揉捏在一起,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

沈石溪喜欢杰克·伦敦的作品,也喜欢《野生的爱尔莎》这样的动物纪实文学,但他并不沿袭他们的创作方法。他觉得动物小说是个小众类别,没有什么可以套用的路数。他在几十年的写作中,摸索出一种介于童话和小说之间平衡的风格。他笔下的动物都不开口说话,但都有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均与人类息息相通,它们的温情、冷漠、自私、勇敢、责任、担当都能在人类社会中找到一一对应。初入社会的孩子们,精神触角在现实中的每一次真实感知,都能在这些动物故事中找到贴切的参照,这正是他们喜爱沈石溪小说的主要原因。

B、走硬朗的儿童文学之路

传统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通常内容较为浅显,故事设置温情脉脉,这种偏软性的风格更对低幼儿童的口味。随着年龄和阅读层级的提高,6岁以上的孩子们已有了自己的阅读追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情感浓郁,刚烈悲情,每一部书故事性都很强,用孩子喜爱的动物作主人公,讲出表面是动物世界,实际是人类社会的一段故事,父母之爱、朋友之情、生存之道都潜伏在字里行间,对将要跨入成人领域的孩子们有极强的提示、帮助、指导作用。

沈石溪说,他在创作时,并不采撷当下的新闻热点作素材,而是特别关注时代话题,他更愿意写人类共通永恒的问题。他拿《狼王梦》举例,写这本书时正逢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市场经济刚蓬勃发展,社会开始讲求效率优先,竞争机制的引入令人们变得勤奋。但过度的竞争也带来负面影响,人性的不美好之处也都展现无遗。他想表达人性更需要平和、宽容、温暖这些美好品性的诉求,于是用狼做主角,写了一个狼群中,为了争夺狼王位置的残酷争斗,狼母亲培养4个能力不同孩子的良苦用心。沈石溪最满意的《混血豺王》,是他对生命最有思考的作品。豺王是狗和豺的混血后代,它有狗的忠诚品质,又有豺的强壮体魄,但在现实中,它在两个族群眼中都是异类,从而不被接受。虽然它具备两个物种各自的优点,但这种优点也是毁灭性的,最终将它推向绝地。映射人类社会,优势多的人并不一定能成为人生赢家,优势有时会成为绊脚石,正是这一道理。

C、市场意识极强的作家

虽然很早就开始创作儿童文学,但沈石溪的作品和其本人真正在市场达到高认知度还是在2009年以后。沈石溪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近十年来是大踏步进步,可以称为黄金十年。中国作家的人数和作品数量及质量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相比的。他对同行不吝赞美,特别提及同样写动物小说的黑鹤、写童话的汤素兰等,觉得他们的作品创作精巧,故事和审美都非常好。

沈石溪称,国外在绘本上可能还有点优势,但在更高阅读层次的儿童文学作品上,中国原创作品则有着强大的集团化优势。他认为,可读性强、语言没有障碍、有力的宣传推广,这些都是成就当今中国儿童文学市场繁荣的关键因素。

沈石溪并不是一个只埋头写作的作家,他的市场意识极强,也有洞悉市场的能力,并能主动思考写作方向和方法。他说,目前国内童书市场现状是20%的作家作品占据了80%的市场,好作家的好作品并不一定卖得好。怎样在这个好市场里占据优势是他思考的问题。他以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举例说,“马小跳”看似每本书的故事都差不多,孩子们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地追着看?因为这里有个特殊的校园阅读习惯问题。成人看书,下一本要和上一本不同,没人会连续看十几本差不多的书。孩子们正相反,他们追求重复记忆、重复刺激。这种年龄习惯、年龄刺激造成的类型化阅读是“马小跳”经久不衰的原因。另外,在孩子们中形成好口碑不容易,一旦形成,就要把它强化成品牌,“马小跳”系列正是把这些方面做得足够好。

D、希求达到理想的神秘之境

沈石溪表示,儿童文学的类型化也不是不能改变,但也不能变得像成人文学那么个性分明。他希望自己能两者兼顾,在追求动物类型化创作的同时,也追求更广阔的艺术价值。他正在写一本关于海豚的书,海洋动物是他过去没有涉猎的领域,今后有意在这方面做更多尝试。

评论界曾有些不同的声音,认为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根本算不得动物小说,小说到底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非常模糊。对此,沈石溪只是倾听。他对批评有一种坦然。运用自己的人生积累,瞄准普遍的人类问题,在动物的世界里讲述人的故事,他一直坚持这样的创作,市场证明这没什么不对。

沈石溪曾经说过,写作几十年,自己还是苦恼于未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这次采访中,他依然表示还没有到达那个神秘之境。什么是理想的艺术境界?他说是写出一部关于生命的宏大叙事,一部富于生命哲思的大书。他一直想动笔,想从恐龙、始祖鸟着手,写地球的进化,生命的繁衍,既符合科学逻辑,又迸溅着人伦思想。

这是个不容易完成的任务,65岁的沈石溪已经准备酝酿了多年。他说,过去总怕驾驭不了这么大的题材,也担心市场不认可,现在各方面条件成熟了许多,动笔可能是很快的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