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及犀浦校区滨湖植物环境比较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南大学犀浦校区旁边酒吧 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及犀浦校区滨湖植物环境比较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及犀浦校区滨湖植物环境比较研究

2024-07-14 19: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何雨珂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水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水都是园林艺术中最富有魅力、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对于景观的构建和营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植物,同样也是园林要素中一个富有生命力、能够丰富景观层次和效果的重要要素。滨水植物景观是指在水岸线一定范围内所有植被按一定结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滨水地带的建设中,植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成景观的基础,又是发挥滨水带生态效益的决定因素,另外,它还具有提供户外游憩场所的功能。

而校园中的滨湖植物景观,由于其地理位置和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决定其在景观效果和功能上也具有特殊性。除了供人休憩娱乐外,还必须为其赋予文化的含义。校园滨湖植物环境的营造,是于校园周边环境密切相关的,包括建筑体量、建筑使用功能、校园文化、人车流线、场地气候、群落环境等等。

1 概况1.1 校区概况

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环111号,建成于1989年;犀浦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犀浦镇,建成于2004年。犀浦校区和九里校区是西南交通大学现有的“一校、两地、三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以学校工作重心转移为标志,学校主校区迁至成都犀浦校区,成都九里校区功能定位为国家实验室(筹)及主要支撑学科的研究生、继续教育基地。因此,就校区使用人群而言,绝大部分本科生就读于犀浦校区,研究生就读于九里校区。此外,九里校区也是大部分教师的居住地。

1.2 校区滨湖周边环境简介

在两个校区中,滨湖环境都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九里校区的镜湖,占地面积约7 ha,水面面积约3 ha,是以纪念我校杰出校友伍镜湖老先生而命名的。伍镜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铁道工程专家、教育家,铁道工程教育的先驱。在唐山交大执教40 余年,培养出大批中国早期的土木、铁道建设人才。为铁道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镜湖水域面积较大,形状自然。滨湖的主要建筑及景观节点包括唐臣路、镜湖宾馆、外专楼、家属楼、交大幼儿园、明诚堂、国际会议中心、苗圃等。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包括了住宅区、会议区、行道区等多个区域,使用人群有交大学生、教师,还有外来参加会议的人群。而犀浦校区的水域,是由沱江支流的一条流经校区而形成。水域呈带状,端头在建筑与艺术传播学院处形成一个湖面,名曰小西湖。滨湖环境主要集中在沿湖教学区以及校园主干道区域,周边环境较九里校区相对简单,使用人群主要是校园师生。

2 植物配置情况2.1 九里校区

2.1.1 植物种类

在植物物种方面,九里校区镜湖滨湖植物与犀浦校区相比较为简单。下面分别从乔、灌、草(包括水生草本植物)来分别进行介绍。

2.1.1.1 乔木

按常绿和落叶来看,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例相近。常绿乔木主要有广玉兰、雪松、天竺桂、大叶榕(黄葛树)、大叶樟(银木)、香樟(樟树)、构骨、垂枝红千层、大叶女贞、蒲葵等。落叶乔木有垂柳、紫叶李、白玉兰、腊梅、碧桃、桂花、栾树、水杉、二球悬铃木、银杏等。具体分区域来看,整个驳岸边缘均以以垂柳为基调树种。在幼儿园区域,主要乔木有紫叶李、垂枝红千层及垂柳。唐臣路区域,物种类型较多,行道树方面,采用的是雪松和二球悬铃木,沿河区域有广玉兰、碧桃、紫叶李、构骨、雪松、白玉兰、腊梅、垂柳等。在苗圃、土木馆、国际会议中心、明诚堂区域,乔木主要有大叶女贞、蒲葵、广玉兰、构树、樟树、垂柳、大叶榕、构骨等。在网络中心、家属楼区域,有大叶榕、广玉兰、天竺桂、紫叶李、垂柳、水杉等。镜湖宾馆、外专楼区域,有天竺桂、栾树、银杏、桂花等。大部分树木长势较好,但有少量树种由于养护管理和环境不适宜等原因,生长情况较差。

2.1.1.2 灌木及藤本

整个九里镜湖区域灌木种类较少。主要包括沿湖区域的迎春花,幼儿园围墙下的金钟花,唐臣路行道树下的南天竹、海桐,驳船区以及明诚堂、网络中心附近的观音竹,桥头的棕竹,网络中心附近的南天竹,以及整个沿湖区域散乱种植长势较差的小叶女贞。藤本植物包括镜湖宾馆前花架上的紫藤以及幼儿园围墙上的常春油麻藤等。

2.1.1.3 草本

九里镜湖区域的草本植物包括地被植物和水生草本植物。其中,地被植物有麦冬、鸢尾、台湾草、吉祥草等;水生草本植物有菖蒲、茭白、睡莲、荷花等(图1)。

图1 九里校区镜湖中的荷花

2.1.2 种植方式

九里校区镜湖滨湖植物的种植方式包括自然式和规则式。其中,规则式主要体现在行道树的种植以及驳岸边植物的种植上。具体来说,如驳岸边的垂柳及迎春花,采用列植的方式,搭配栽种(图2)。唐臣路区域的行道树,也使用雪松搭配南天竹、二球悬铃木搭配海桐球的列植方式。此外,由于九里校区镜湖滨湖区域的建筑较多,建筑物前的乔木种植也采用了规则式的列植方式,如土木馆、电气馆前列植的广玉兰、大叶樟等。其它列植的还有驳岸边的栾树、垂枝红千层,以及驳船区、明诚堂外列植的观音竹。列植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区域的面积较窄,多是湖边小径等区域。此外,在教学楼建筑物前、车行道旁列植易形成庄重严肃感,符合这些区域的使用氛围。其它规则式种植方式还包括明诚堂前的香樟树阵以及家属楼前的水杉林,这种以树阵的方式栽种高大乔木,可以形成覆盖空间,给人以幽闭、静谧感。此外,两座桥头对植的棕竹、大叶榕等,还可以起到突出景观的作用(图3)。

图2 九里校区镜湖岸边列植的垂柳

在有一定宽度的区域,植物均采用的是自然式的种植方式。如唐臣路临湖边的区域,散植有广玉兰、雪松、桂花、碧桃、紫叶李等,还有苗圃、网络中心、明诚堂沿线、家属楼前散植的大叶女贞、构树、天竺桂、小叶女贞、南天竹等,配以地被的鸢尾、吉祥草、麦冬等草本植物。这些区域多为人群驻足休憩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使用乔、灌、草相搭配的自然式栽植方式,形成自然的滨湖景观,富有闲情野趣。

图3 九里校区镜湖区域桥头对植的棕竹

2.1.3 空间营造

植物的空间营造方式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密闭空间、覆盖空间和垂直空间。其中,开敞空间多由低矮的植物构成,空间水平开敞,视觉扩散,无隐秘性。这类空间主要表现在网络中心前的草坪区域。半开敞空间是一面或多面由较高的植物遮挡,限制了视线的通透。这类空间是开敞空间向封闭空间的过渡,是园林中出现最多的一种空间类型,也是在九里镜湖区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空间营造方式,大部分区域的植物都采用的此种营造方式。

密闭空间由乔灌草植物组合成封闭的群落,覆盖面包括高大乔木的树冠、藤本植物的枝叶,因此,它有走廊式、廊架式空间和林下空间等形式。该类空间具有极强的隐密性和隔离感。在明诚堂附近观音竹组成的小径、以及驳船区的观音竹形成的幽闭水域即为此种空间营造方式。覆盖空间是由高大的植物覆盖上层、而其林下及四周开敞,自由较大。这类空间多为高大的、有较大冠幅的乔木构成,如网络中心区域的大叶榕的林下空间。最后,垂直空间是指一种由高而细直的植物构成的向上直立开敞的空间,如明诚堂前的香樟树阵、家属楼前的水杉林(图4)就采用了此种空间营造方式。

图4 九里校区镜湖区域岸边水杉林所形成的垂直空间

总的来说,九里校区的植物空间营造方式较为丰富,五种空间营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空间营造方式的变化结合树种类型、植物种植方式的变化,基本上创造了一种较为丰富、具有一定层次感的植物环境。

2.2 犀浦校区

犀浦校区滨湖区域的植物较九里校区相对丰富,但由于犀浦校区的滨湖区域较宽,大多数植物成片状栽植,各片仅为一种植物,在视觉上显得还是较为单一。但此种植物造景方式,能够形成一种景观的序列感,即观赏者可以通过植物的物种类型在区域上集中的变化,欣赏到在总体上富有变化性的景观序列,对该类植物可以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2.2.1 植物种类

2.2.1.1 乔木

按常绿和落叶来看,犀浦校区滨湖的常绿乔木主要有大叶樟(银木)、桢楠(楠木)、天竺桂、大叶榕(黄葛树)、罗汉松、雪松、乐昌含笑、广玉兰等;落叶乔木主要有马褂木、银桂、丹桂、水杉、垂柳、木芙蓉、紫叶李、栾树、红枫、紫荆、杨树、二球悬铃木、银杏等。其中,马褂木和二球悬铃木是该区域的主要行道树,其它树种均栽种在湖岸、桥头等区域。植物种类相比于九里校区要多。在靠1、2号教学楼一边,大部分湖边的乔木长势较好,但靠建筑学院以及图书馆区域,作为行道树的马褂木、以及湖边的紫荆、桢楠、垂柳长势均较差。

2.2.1.2 灌木及藤本

犀浦校区滨湖区域的灌木较九里校区相对丰富,除驳岸边仍采用迎春花的搭配方式,其它区域有灌木状的木芙蓉、南天竹、紫薇、八角金盘、红花继木、石楠等。除部分木芙蓉在夏季长势较差外,大部分灌木的长势较九里校区要好。

2.2.1.3 草本

犀浦校区滨湖区域的地被草本植物与九里校区类似,主要有吉祥草、台湾草、麦冬等。水生草本植物较少,主要有空心莲子草、芦苇、伞草等。

2.2.2 种植方式

犀浦校区的植物种植方式也包括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但总的栽种方式较九里校区显得比较单一。规则式的栽植方式主要体现在行道树马褂木、二球悬铃木的列植,驳岸边垂柳、迎春花的列植,以及彩虹桥前的银杏树阵(图5)。其它植物均采用群植的方式,具体表现在一个片区群植某一种植物。且乔、灌、草的搭配性较差,仅在X 形桥以及彩虹桥等桥头区域,有一些色叶树及灌木的富有层次感的自然式搭配,如用大叶榕、广玉兰银木、红枫、八角金盘、红花继木、石楠等自然栽种,形成了几处富有层次感的小型的景观突出区域。因此,虽然犀浦校区的滨湖植物种类较九里校区要丰富,但由于栽种方式以单一树种的群植为主,使得景观显得较为单调。

图5 犀浦校区滨湖区域彩虹桥旁的银杏树阵

2.2.3 空间营造

犀浦校区的滨湖植物的空间营造方式也以半开敞空间为主,大部分滨湖区域都是采用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地被草本植物相结合,形成富有视线通透性、但却有不完全通透的景观效果。第二种较多的空间是垂直空间,主要表现在行道树的列植以及群植的高大乔木区域。但由于作为行道树的马褂木长势较差,空间垂直感也随之较差。而多数群植的高大乔木区域缺乏人的可进入性,使用者多只有在外部观赏,也无法给使用者带来强烈的空间垂直感。此外,覆盖空间由长势较好的二球悬铃木形成,但空间覆盖感不是特别强烈。密闭空间由图书馆至建筑馆区域湖边的小径边长势较好的竹类植物等形成,是学生愿意行走的遮阳荫蔽空间。由于没有大面积的草坪区域,因此犀浦滨湖植物环境中缺乏开敞空间。总的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犀浦校区滨湖植物环境的空间营造方式较九里校区也显得单调、缺乏变化。

3 群落环境简要分析

群落,是指一定地段或一定环境里各生物种群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组合结构单元,是自然界生物种集合、生活、发展、演替和提供生物生产力的基本单元。

而园林植物的环境按外界条件和产生的来源,主要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就自然环境而言,包括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其中宇宙环境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而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而对植物群落环境能够产生影响的主要生态因子即包括光、温、水、土、气等几个方面。这些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与分布起作用,进而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和整个群落结构。

3.1 两校区环境因子特点

西南交大九里校区和犀浦校区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境内。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和下垫面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又具有显著的垂直气候和复杂的局地小气候。平原丘陵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

根据1990年至2005年的气候统计数据,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5.6~16.9℃,年最高气温为35.5~37.3℃,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9℃,最热月出现在7~8月,月平均气温为25.4和25.0℃,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为5.6℃;年总降水量为918.2 mm,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月降雨量分别为225 和229 mm,降雨最少月份为12 和1月,月降雨量分别为6 mm 左右,暴雨期普遍出现在5~9月,常年暴雨出现的始终期分别在6月底7月初和8月下旬。年相对湿度为79%~84%,其中4~5月的相对湿度普遍在80%以下,其余月的相对湿度在80% 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841.1~1066.1 mm,其中,都江堰、彭州、蒲江年蒸发量不足900 mm,温江、郫县、龙泉驿、双流、新都、金堂、成都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蒸发量最多的月份出现在5月,最少的月份出现在12~1月。全市大部分地区的主导风向是NE 和NNE,都江堰为NW,占全年7%~11%,静风频率占全年32%~55%。全市平均降雪天数为2~4 d,其中郫县是4 d。全市晴天日数(日平均总云量小于20%)为10~19 d,阴天(日平均总云量大于80%)为18~23 d。

气候特点表现为,(1)春季:气温回升较早,对林木和小春作物生长有利,但忽升忽降不稳定,易出现持续低温,影响大春作物适时播种。(2)初夏:温度适中,日温差较大。(3)盛夏:夏热多雨、光照强。(4)秋季:秋短阴凉多绵雨的天气和秋高气爽的天气都有出现。(5)冬季:冬无严寒,对小春和畜牧生长有利,但冬干、雾照比较明显,下雪较少。

3.2 环境因子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

3.2.1 光照

光照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强、光质、光照时间几个方面。其中,光强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形态,根据植物对光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分为阳性植物、中性植物以及阴性植物。在两校区的滨湖植物类型中,水杉、垂柳、银杏、紫荆、杨树、雪松、蔷薇科植物以及多数草本花卉等均属于阳性植物,罗汉松、八角金盘、常春藤、吉祥草等属于阴性植物,杜鹃、鸡爪槭、小檗、苏铁等属于中性植物。由于犀浦校区滨湖区域光照强度较九里校区稍弱,因此阳性植物,如马褂木、银杏、垂柳、水杉、雪松、木芙蓉等长势较差,但罗汉松、八角金盘等阴性植物长势较好。

3.2.2 温度

两校区均属于北亚热带区域,因此校区植物以亚热带植物如樟科、木兰科、山茶科及温带植物如蔷薇科、杨柳科、槭树科、银杏科、松属等为主。但由于犀浦校区地处郊区,九里校区地处市区二环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造成犀浦校区昼夜温差相对较大,平均温度比九里校区稍低,因此喜温植物的生长较九里校区显得稍差,如天竺桂、银木、樟树等樟科植物在九里校区生长良好,但在犀浦校区表现较差。马褂木作为犀浦校区滨湖环境的行道树,生长尤为恶劣。驳岸边的垂柳及伞草生长也较差。而九里校区的温热带植物,如蒲葵、棕竹等生长势态也较好。

3.2.3 水分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等。由于分析区域均为滨水环境区域,因此种植的植物需要有较强的抗涝性。两校区的湖边的优势种均为耐水力较强的树种垂柳及迎春,还有南天竹、水杉、黄葛树等。此外,其它耐水力较强的树种还有,九里校区的二球悬铃木、观音竹、棕竹、栾树,犀浦校区的伞草、木芙蓉等。中生植物两校区使用较多的有雪松、广玉兰、桂花等,长势均较好。在水生植物方面,九里校区的水生植物主要是睡莲、菖蒲、茭白,犀浦校区在X 桥下有大片供水体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

3.2.4 土壤

根据园林植物对土壤养分的适应能力,分为耐瘠薄植物和不耐瘠薄植物。其中,大部分开花植物都属于对土壤养分需求较高的植物。如犀浦校区的木芙蓉、贴梗海棠,九里校区的白玉兰、碧桃、紫叶李、广玉兰等。木本植物中不耐瘠薄的有二球悬铃木、水杉、樟树等,而耐瘠薄的有旱柳、构树、结缕草等。

3.2.5 大气

九里校区位于市区二环路,而犀浦校区位于城乡结合部,过往货车较多,两者的空气质量都比较差,植物生长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在两校区都有些对污染气体抗性强的植物,如垂柳、樟树、天竺桂、木芙蓉、罗汉松、栾树等,但也有对污染气体抗性较差的植物,如银杏、梅、二球悬铃木、雪松、桂花、石楠、黄葛树等。

4 使用者意见

九里校区镜湖主要使用人群包括除建筑、艺传学院以外的研究生、大部分在校区内居住的教师(其中有许多退休教职工)、成教生、以及外来会议人员等,人群类型较为复杂。而犀浦校区滨湖环境的主要使用人群包括全体本科生、建筑及艺传学院的研究生以及到校区上课的老师,此外还有少量的外来考试人员,使用人群与九里校区相比较为简单。由于使用人群类型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使用者对于两校区滨湖环境的意见也有着一定差异。

根据同学对两校区滨湖环境的使用意见调查,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

(1)在功能满足方面,九里校区镜湖区域由于周边环境、建筑的使用功能较为复杂,其功能性较犀浦校区较强,主要满足了校区师生在湖边的休憩,退休教师健身康体,幼儿园小孩亲水,镜湖宾馆、国际会议中心及明诚堂与会人员途经等多种功能。而犀浦校区由于周边环境相对简单,主要有建筑艺术楼,图书馆,1、2号教学楼,校园主干道等。主要使用功能包括学生的上下课途经区域以及湖边学生晨读、休憩等。比较之下可以看出,犀浦校区由于周边主要是教学区域,因此功能上主要是校园学生上下课;而九里校区由于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且离教学区较远,因此休憩功能较犀浦更为显著,多见退休教师、家属小孩在此散步、休息等。且犀浦校区湖边上架有X 形桥、彩虹桥、铁桥、石桥等,是学生从生活区至教学区的必经区域。因此,可以看出,犀浦校区滨湖环境的使用主要是流动的、动态性的,而九里校区主要是停留的、静态性的。但两校区使用者对于湖边的休息、晨读功能都较为满足。

(2)在舒适感方面,由于九里校区高大乔木较多,因此夏季遮阴效果较好,使用者在此休息、健身都感觉较为舒适。而犀浦校区由于近水边多为灌木,且长势较差,乔木多集中于群植的林带里,驳岸休息区缺乏遮阴植物,因此夏季烈日下易暴晒,舒适感较差。

(3)在美感方面,九里镜湖的形状较为不规则,因此植物栽植方式和空间营造方式都显得较为丰富,多使用自然式,但也与规则式相结合,还有树阵空间、林竹小径、曲水流觞与开阔水面、大叶榕下的覆盖空间、紫藤花架等等,空间层次富于变化。不足之处是植物种植得过于散乱,显得有些凌乱。而犀浦水面呈带状,形状较为规则简单,因此树木均集中于两带岸边,以群植方式为主,按某一片区群植某一类植物的方式展现出变化的景观序列,仅在桥头处采用乔灌草等多种植物类型进行搭配性的景观,不足之处是种植方式与空间营造方式十分单一,景观层次在总体上显得较为单调。

5 结束语

西南交大九里校区和犀浦校区都是我校“一校两地三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滨湖区域是两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校区中的滨湖环境,都处于校区中的中心地带,具有占地面积大、涉及区域多、周边环境复杂、使用人群较多等特点。如何利用水与植物这两种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因素,对校园的滨湖植物环境进行良好的设计,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态效益,同时创造出宜人的校园景观,是滨湖植物环境设计的重点考虑内容。

汪菊渊教授曾经指出,“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因此,在植物的种植的艺术构图上,平面上应使用曲线为主,林缘线与水岸线有近有远,形成大小各异的空间,同时也丰富了纵向植物景观的层次;立面上,应采用高矮不同的植物,根据植物树冠、树干、色彩等的差异,在保证植物习性适应的前提下,依照构图法则,进行巧妙组合,构成层次丰富、林冠线富有变化的景物景观群落。

在植物的选择上,要避免一劳永逸的心态,要合理搭配速生树种及慢生树种,为长远的景观做考虑。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可配以少量的外来物种。注重适地种树和经济性原则。在植物栽种后,还要注意植物营造后的养护和管理。许多不良的景观的形成并不是因为选择植物或是种植方式不当,更多的是因为栽植后没有进行后续的养护和管理。由于地处水边,靠近驳岸的植物特别要选择抗涝性较强的植物。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滨湖环境的主要使用人群为校园师生,尤其在镜湖还有老人及小孩较多。因此设计时除了视觉上的美观效果,最重要的就是其安全性。在对水边植物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儿童因为好奇心亲水的特性,避免选择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植物。水生植物要避免藤蔓较多的种类,以免落水后被植物缠住。由于是高校内的环境设计,因此最好有一定的科教文化意义,使植物环境设计与校园文化历史相结合,赋予植物环境设计更多的内涵。

总之,校园绿化不仅是一个栽花种树的美化,而是要创造一个融自然、文化、艺术的、高品质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而群落丰富的植物景观不仅能给校园的滨湖区域带来视觉艺术的享受,突出校园人文氛围,也能为校园环境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校园滨湖环境的设计,除了给师生提供亲近自然的场地以外,也应该意识到滨湖环境的生态重要性,只有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艺术原理作指导,才能建设出理想的滨湖绿带,为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有益身心健康、富于文化内涵的校园滨湖环境。

[1]刘常富,陈玮.园林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高润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