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需要诸葛亮精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襄阳古隆中英语 我们永远需要诸葛亮精神

我们永远需要诸葛亮精神

2024-07-15 2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隆中景区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17岁到27岁隐居的地方,他祖籍山东,幼年父母双亡,随叔父到襄阳。

葛亮在这里躬耕苦读,才华横溢有卧龙之称。后来刘备闻名三顾茅庐。诸葛亮分析当时的形式,提出联吴抗魏“三分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隆中是襄阳的一座山,罗贯中言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因诸葛亮在此生活,引无数文人志士前来探访吊唁。

古隆中主要景点有“隆重十景”,在明代就已形成,即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

这里既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更有优美的自然环境。

诸葛亮本是山东人,为何会千里迢迢来南方呢?根据百度介绍是这样的:

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刘表领荆州牧(公元190—209年)“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把襄阳治理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成为乱世中一片安宁的“绿洲”,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如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还有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也汇聚于此。向往和平是人的天性,诸葛亮也随他的叔父来到了襄阳。

正是因为有各类名人齐聚襄阳,襄阳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便在所难免。

据百度显示:《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因此,在人们心中,襄阳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其源头就在古隆中风景区。

徜徉在景区中,每一个景点都在诉说着当时的故事。

三顾堂前的三棵树,据说是当时刘备、关羽和张飞栓马之树,靠近大门的是刘备栓马的那一棵,显示出刘备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离大门最远的那棵是张飞栓马用的,彰显张飞对诸葛亮的不屑一顾。

当导游跟我们讲解这些历史故事的时候,忽然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然而转念一想,这些曾经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虽然肉身已经灰飞烟灭,但他们的精神长留人间,让后人铭记与学习,他们又何曾离开呢?

诸葛草庐中有模拟“隆重对”场景,闭上眼睛,你便能感受到诸葛亮在侃侃而谈,刘备在洗耳恭听。乱世中,这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没有借酒消愁,而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正是他们的勇往直前,历史才会如此精彩,人们才会有盼头,时代需要这样敢于斗争的人!

六角井,诸葛亮曾经的生活用水之井,据说是当时的真迹,如今六个圆圆的角被游人摸得乌黑发亮了,而它只是默默守候在草庐亭下,任后人观瞻。

伫立在井前,遥想当年诸葛亮在此躬耕苦读的情景。10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炼,让诸葛亮“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正是这10年的修炼,让他坚守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信念,这样的精神信念,不知激励和鼓舞了多少后来人!

诸葛亮本是一介布衣,最后能站上历史舞台,演出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实属不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融合。

时代在滚滚前进,诸葛亮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无论哪个时代,我们都需要这样的人,我想这就是我们永远缅怀他的原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