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才是王道:从M7到M41,二战美军中小口径自行火炮进化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装甲车105炮射程有多远 火力才是王道:从M7到M41,二战美军中小口径自行火炮进化之路

火力才是王道:从M7到M41,二战美军中小口径自行火炮进化之路

2024-07-06 03: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于M1战斗装甲车设计的T3型75毫米自行火炮,该车整体的作战效率极低,只配备有1名装填手,在极其狭小的车体空间内完全不够用,这就导致了其射速远远不如同口径的牵引式火炮,此外在M1战斗装甲车的基础上美军还计划发展一款名为T17的75毫米自行火炮,但M1战斗装甲车过于狭小的内部空间并没有多大的改造价值

大获成功的M7自行火炮

在二战前期德军的作战中,各种由二线轻型坦克改造而来的自行火炮大获成功,这些能够快速支援步兵作战的武器自然也受到了美国的高度重视,1941年秋美军开始组建装甲炮兵,随后便开始了各种自行火炮的研制工作,伯德温火车头工厂在当年10月拿出了一款名为T32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由M3中型坦克的底盘改造而来,但是由于其装备的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炮座过低,最大仰角只有可怜的35度,所以在很多作战情况下驾驶员只能将战车开到斜坡上来增加最大仰角,以提高战场使用性。不过随后军方就对T32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自行火炮的防空能力,最终改进后的T32被正式命名为M7自行火炮。

▲T32自行火炮的原型车,该战车右侧还没有安装标志性的环形机枪塔

1942年4月量产型正式下线,M7自行火炮的动力部分完全取自M3中型坦克,整体为敞篷箱式结构,在天气恶劣时能用帆布将顶棚遮起来,最早的一批M7自行火炮是装备给北非英军的,在突尼斯战役中美军才逐渐装备M7自行火炮。到了1943年,美军针对M7在实战中暴露的大量问题展开了改进工作,首先就是将M3格兰特的三体式变速箱换为M4谢尔曼的一体式变速箱,车体内部加装了火炮的行军固定装置,这就是M7B1自行火炮。前文也提到早期M7自行火炮炮座较低,导致其火炮仰角不够,而这个问题直到M7B2上面才彻底解决,该车最大的特点就是抬高了炮架,使火炮的仰角达到了65度,提高了战场适用性。

▲从上往下依次为M7、M7B1和M7B2,M7车体侧面垂直放置的弹药是直接裸露在外面的,而M7B1加装了一层可折叠的钢板,至于M7B2可以看到火炮的位置明显被抬高,环形机枪塔也被相对应的抬高,但是M7B2诞生的时间太晚,只制造了很少,由于此时美军已经有更加先进的155毫米自行火炮,所以这些M7B2就全部装备给了他国军队

仓促上阵的M8自行火炮

由于1941年美军成立了装甲炮兵,所以自行火炮的设计方案可谓是层出不穷。同年10月美军设计部门拿出了一款T18型75毫米自行火炮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底盘部分取自M3轻坦克,整车采用全封闭箱式结构,在车体右侧安装有一门M1A1型75毫米榴弹炮,车体两侧各安装有一挺7.62毫米车体机枪,不过T18取消了顶部的炮塔,将所有的火炮观瞄装置移到了车体,军方对T18也十分的满意,然而就在T18即将获得一个正式编号并服役之际意外杀出了一个M8,美军在对比两车的性能后果断的选择放弃前者。

▲T18自行火炮,从图片中的红框部分可以看出该车并没有安装两侧的航向机枪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军陆续研制的自行火炮短时间内不可能服役,为了满足部队庞大的需求,美国军械局一方面用半履带自行火炮车辆来填补空白,另一方面则加速利用更加先进的M5轻型坦克底盘改造新一代自行火炮,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设计人员起初采用了敞篷式的设计,但是在随后的会议中这款名为T41的设计方案被否决,原因是防护能力不足,随后工程师设计出了一款防护更强,且能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改造方案,即在M5轻型坦克的基础上保留炮塔部分,将正副驾驶员顶部的舱门换成了前部的大尺度窗户,为了将巨大的M3型75毫米榴弹炮安装到炮塔内,炮塔采用了敞篷的设计,座圈也被稍微的放大,而且还大幅修改了炮闩结构。该炮除了能发射常规的高爆弹外,后期也装备了破甲弹,不过此时更多的是将M8当成是轻型突击炮来使用,用来替代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谢尔曼坦克,此外在炮塔后部的环形枪座上安装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400发)。

▲M8自行火炮,该战车一共生产了1778辆,有趣的是这些战车全部都在美军中服役,并没有通过租借法案流向其他国家,此外在M8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一款名为M8A1的坦克歼击车,就是简单的将M3型75毫米榴弹炮换成了谢尔曼坦克使用的M3型坦克炮,不过随着M18地狱猫的服役,M8A1也就没有了下文

未能赶上二战的M41和M37自行火炮

除了将75毫米榴弹炮搬到轻型坦克的底盘上外,美军还尝试将更大的105毫米甚至是155毫米榴弹炮搬到轻型坦克底盘上,1941年末美军正式将M5轻型坦克选定为改造用车辆,计划在该底盘上搭载一门陆军轻量化的M1型4.5英寸加农炮(口径为114.3厘米)。但是以M5的车体结构能难将这门巨炮扛起来,于是设计人员将M5轻型坦克的车体增长增宽,而且增加了一组悬挂装置,并将发动机搬到了车体的前部,为了减少后坐力对车体的冲击,后部还安装了支撑用的助锄,火炮仰角为60度,这款方案被称为T16自行火炮。之后军方认为4.5英寸加农炮威力不如105毫米榴弹炮,射程不如155毫米榴弹炮,没有开发的价值,于是设计人员又将4.5英寸加农炮换成了155毫米榴弹炮,并将改进后的自行火炮称之为T64。

▲由M5轻型坦克改造而来的T16自行火炮和由M24轻型坦克改造而来的T64E1自行火炮(也就是后来的M41自行火炮,不过最大仰角提升到了50度)

然而在随后的测试中T64自行火炮的底盘悬挂系统还是有些单薄,到了1943年6月美军M24轻型坦克的原型车诞生后,设计师就立马开始张罗着换底盘,换装M24轻型坦克底盘的自行火炮就被称之为T64E1,在随后的测试中T64E1良好的机动能力和威力巨大的155毫米榴弹炮给测试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军械局将该车正式更名为M41自行火炮,不过起初该战车只能携带24发弹药,为了提高战车持续作战的能力设计人员还为其研制了一款弹药运载车(同样由M24霞飞坦克底盘改造而来),不过当M41正式交付部队测试时二战已经进入了尾声,M41更多的是使用在朝鲜战场上。

▲基于M24轻型坦克底盘改造的M37自行火炮

在用M3中型坦克底盘改造的105毫米自行火炮取得成功后,美军计划将105毫米榴弹炮搬到轻型坦克底盘上面,但是鉴于没有合适的轻型坦克底盘,该计划一直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同样在1943年6月M24轻型坦克的原型车诞生后,美军就开始将轻量化的M4型105毫米榴弹炮搬到了该原型车底盘上,整车采用开放式结构,动力装置前置的设计,车体偏右的位置安装有一门105毫米榴弹炮,火炮最大仰角为45度,最右侧是一座装备12.7毫米重机枪的环形机枪塔,1945年1月该车正式被名为M37自行火炮,量产型为了增加弹药的携带量,删除了原先装备的车体电台,整车一共能够携带127发弹药。由于M7自行火炮实在是太成功了,所以M37身上有很多M7的影子,只不过该车同样出现的较晚,并没有在二战的战场上大规模使用,更多的是活跃在此后的朝鲜战场上。

然而美军对更大口径自行火炮的追求并没有停止,直到二战末期制造出了巅峰之作——T92、T93系列自行火炮,下一期我们就以大口径火炮为视角来一探这些二战美军的陆战重锤。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