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发酵产物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裂褶菌的功效与作用 裂褶菌发酵产物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裂褶菌发酵产物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2024-07-14 04: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 知网  喜欢 0

阅读量:

335

作者:

刘伟峰

展开

摘要: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又称树花,八担柴,白花,鸡冠菌.是我国传统的珍贵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我国云南产的裂褶菌气香味鲜,称之为"白参",其性平,味甘,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和镇静作用,可治疗神经衰弱,头昏耳鸣,精神不振和出虚汗等症.我国西南诸省民间,常将其与鸡蛋炖服,能促进产妇子宫提早恢复正常,并促进乳汁分泌,治疗妇女白带过多的功效,并且效果显著.近年来由于其在抗肿瘤方面的突出作用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裂褶菌子实体不易大量采集,人工栽培难度大,制约了其在医药,保健领域中的应用.本实验通过液体发酵获得裂褶菌菌丝体及发酵液,对裂褶菌菌丝体和发酵液多糖进行了提取及药理作用研究. 实验结果如下: 1.观察了裂褶菌固体培养和液体发酵的菌丝体生物学特性.在综合固体培养基上,菌丝体通常等径辐射状生长,颜色为白色,边缘不规则,菌丝致密,4-5d后,菌丝迅速生长,7d可长满全皿;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壁薄,白色,顶端钝圆,分支较少,有隔,直径0.3~1μm,未观察到锁状联合;液体摇瓶发酵过程中,菌球为白色,初期菌球小,后期逐渐变大,菌球直径约0.5~1cm.培养初期发酵液浑浊,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发酵液逐渐澄清,可以闻到明显的发酵香味.同时对裂褶菌胞内多糖(SPG1)及胞外多糖(SPG2)进行了制备,干燥后的SPG1颜色为黑褐色,多糖产率为11.2%,多糖含量为75.72%;干燥后的SPG2颜色为黑褐色,多糖得率为5.7g/L,多糖含量为82.33%. 2.研究了裂褶菌胞内多糖(SPG1)和胞外多糖(SPG2)联合环磷酰胺(CTX)对荷瘤小鼠的减毒增效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CTX单独治疗组小鼠在服药期间表现出食欲不佳,精神状态差,身体明显消瘦,体重,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均明显下降等现象(P0.01或P0.05).与CTX组相比,低剂量的SPG2与CTX联用对小鼠胸腺指数有显著性升高(P0.05),脾脏指数则有极显著性升高(P0.01),因此认为裂褶菌发酵多糖能减少CTX的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减毒作用.此外,中,低剂量发酵多糖与CTX联用可抑制肉瘤S180的增长,且比单独使用CTX组效果好,其中SPG2低剂量+CTX组的抑瘤率最高,为74.48%,因此认为裂褶菌多糖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3.研究了裂褶菌胞内多糖(SPG1)对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42d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明显降低;脑组织,肝组织及血清SOD,CAT,GSH-PX活性均明显降低,MDA含量增加,结果与文献所述一致,说明本实验模型具有可靠性.SPG1能够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脾脏,胸腺指数;增强脑组织,肝脏组织和血清的SOD,CAT和GSH-PX的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或P0.05),其中高剂量的SPG1对肝及血清的保护作用尤为突出.可以认为SPG1抗衰老的机制主要是提高SOD,CAT和GSH-PX活力,清除自由基,阻遏了蛋白质的溶解,变性,保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延缓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增强机体免疫力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4.通过酚红祛痰法观察裂褶菌胞内多糖(SPG1)的祛痰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的SPG1组能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使小鼠呼吸道分泌液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SPG1具有祛痰作用. 5.本实验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棉球致小鼠肉芽肿实验模型,研究了裂褶菌发酵多糖的抗炎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裂褶菌胞内多糖(SPG1),胞外多糖(SPG2)均能极显著减轻小鼠足肿胀度和抑制棉球肉芽组织的增生(P0.01),并呈量效趋势,且对免疫器官的影响不显著.高剂量的SPG1, SPG2对足肿胀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7.10%,62.45%,对肉芽肿的抑制率分别为63.00%,63.84%. 6.对裂褶菌发酵胞内多糖(SPG1),胞外多糖(SPG2)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四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链霉素作为阳性药进行了SPG1,SPG2体外抑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裂褶菌发酵胞内多糖(SPG1),胞外多糖(SPG2)对4种指示菌在体外没有抑制作用. 7.本实验采用金黄色葡萄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联合致小鼠阴道炎模型,研究了裂褶菌发酵多糖对细菌性阴道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停药后,SPG1低剂量及SPG2中,低剂量组小鼠阴道分泌物镜检大肠埃希菌转阴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PG1,SPG2低剂量组小鼠停药后阴道分泌物镜检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G1及SPG2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停药后阴道感染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等级情况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创新点: 首次通过液体发酵所得的SPG1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PG1能够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脾脏,胸腺指数;增强脑组织,肝脏组织和血清的SOD,CAT和GSH-PX的活性,降低其中MDA含量,具有抗衰老作用,认为其机制主要是提高SOD,CAT和GSH-PX活力,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免疫力. 首次较为系统地对裂褶菌多糖的抗炎作用进行了探索.首次研究SPGK,SPG2对小鼠足肿胀及肉芽肿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SPGK,SPG2对急慢性炎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的SPGK,SPG2对急慢性炎症的治疗效果极显著(P0.01).在此实验基础上,首次通过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联合致小鼠阴道炎模型,研究了SPGK,SPG2对细菌性阴道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SPGK,SPG2各剂量组对小鼠细菌性阴道炎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动物阴道黏膜组织有保护作用.三个剂量组间相比,低剂量的SPG1和SPG2治疗效果最好,其中低剂量的SPG2对大肠埃希菌的转阴率达70%,高于阳性药组(60%).以上结果为其多糖在炎症治疗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

关键词:

裂褶菌 多糖 药理作用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年度:

2011

被引量:

3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