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 小山村走出人民子弟兵好母亲戎冠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是 【百年】 小山村走出人民子弟兵好母亲戎冠秀

【百年】 小山村走出人民子弟兵好母亲戎冠秀

2024-06-12 06: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百年】 小山村走出人民子弟兵好母亲戎冠秀 ——记中国好母亲戎冠秀诞辰125周年

作者: 赵富山 点击:3700 评论:11发表时间:2021-06-04 14:01:05字数:3746闪星数:4

摘要:在戎冠秀故居前,时光似乎也一点点倒退了,倒退到了8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38年,八路军工作队进驻到下盘松村,贫苦出身的戎冠秀翻身做主,她积极投身抗日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村里的妇救会主任,带领村里的妇女拥军支前。而且连选连任了好几年,从此落了个“老会长”的名,远远近近,一提起老会长几乎无人不知。 1941年到1943年,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戎冠秀带领妇女给前线战士送水送饭;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她拿出家里最后的米面和鸡蛋,做成可口的饭,一勺勺喂伤员;她见伤员脚冷,就撕开女儿的棉袄,掏出棉花暖在战士的伤口处;为了及时把重伤员送到医院,年近五旬的她带领妇救会会员,抬着担架,颠着小脚,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

  她是太行山军民心中一座巍峨的丰碑

  在河北省会石家庄裕华路与中华大街交口西北角,有一座由花岗岩与铜建造而成的雕塑。它的名字叫《戎冠秀与子弟兵》,刻画了戎冠秀带领妇救会员送水送饭慰劳军队、抢救伤员等生动场景。每一次从这里经过,人们总会回头看一眼,对他们来说,这个雕像就像是一面旗帜,充分展示了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的精神风貌。

  戎冠秀,1896年11月4日(农历9月29日)出生于平山县胡塔沟村的杨树壕自然庄。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下盘松村妇女抗日救国会会长、伤病员转运站副站长。

  战争年代她带头送子参军(以后又送三个孙子参军);组织妇女做军鞋、搞生产,支援前线,救护伤员。1944年2月,出席在阜平柏崖村召开的边区第一届群英会,会上荣获“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

  曾历任村支部委员、妇代会主任,村支部副书记、乡党委委员,县委委员。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开国大典,多次出席全国劳模会议和拥军优属表彰会议,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第三、四届大会代表,全国妇联第四届,河北省妇联第五、六届执行委员。

  “戎妈妈”在太行山军民心中是一座巍巍的丰碑!从1949年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到2009年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全国英雄模范“双百人物”,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中,“中国好母亲”——这当之无愧的称号一直激励着后人。1.jpg

  2016年10月29日适逢戎冠秀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再次让人们领略这位伟大母亲的光荣事迹,激励人们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在华北军区革命烈士陵园戎冠秀的雕塑前,少先队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声高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很多负伤的战士在转危为安时,都情不自禁地叫她“妈妈”

  在距离石家庄一百多公里的太行山深处,在一个名为下盘松村的小山村里,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门口,一个被岁月洗去颜色的木牌挂在小院门口,上面写着“戎冠秀旧居”。

  推开贴着对联的大门,戎冠秀的半身铜像映入眼帘,铜像底座书写着“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老人生前就这模样,慈眉善目,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村民说,村里50岁以上的人都很熟悉戎冠秀老人,都能说出几件她的故事。

  走进戎冠秀故居,土炕上放着戎冠秀当年织布的纺车,还有她一针一线纳的鞋底、缝制的鞋垫;玻璃展柜里是她当年救护伤员捣草药用的杵和臼、药罐等物;墙壁上是她领导村里妇女垦荒、识字读书、唱革命歌曲、照顾伤员的老照片。在屋里还悬挂着“爱国拥军”四个大字,这是1983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赠送给戎冠秀的。

  在戎冠秀故居前,时光似乎也一点点倒退了,倒退到了8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38年,八路军工作队进驻到下盘松村,贫苦出身的戎冠秀翻身做主,她积极投身抗日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村里的妇救会主任,带领村里的妇女拥军支前。而且连选连任了好几年,从此落了个“老会长”的名,远远近近,一提起老会长几乎无人不知。

  1941年到1943年,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戎冠秀带领妇女给前线战士送水送饭;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她拿出家里最后的米面和鸡蛋,做成可口的饭,一勺勺喂伤员;她见伤员脚冷,就撕开女儿的棉袄,掏出棉花暖在战士的伤口处;为了及时把重伤员送到医院,年近五旬的她带领妇救会会员,抬着担架,颠着小脚,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

  2.jpg在这次大会上,戎冠秀被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而“戎妈妈”也成了众多子弟兵对戎冠秀的称呼。

  戎冠秀孙子李耿成说,他常听父母说,在战争年代里,浑身是伤的战士几乎是家里的常客。不顾自己几天几夜没合眼照顾伤员是奶奶最平常的生活。

  戎冠秀整天为抗日奔忙,她不仅为部队找寻给养,救治伤员,还主动送儿参军,她说“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验上哪个哪个去!要是不嫌我老伴儿老,让他给咱八路军喂马。”在她的带动下,下盘松一带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上战场的热潮。

  1951年,她的三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部队和家人一直不敢把真相告诉她,部队还定期给家里写信。最终确认儿子牺牲后,戎冠秀强忍悲痛,反而开导家人说:“兰金子是我生的,抗美援朝是为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牺牲的,死得光荣!”

  戎冠秀先后送了七个亲人参军,是当之无愧的子弟兵的“妈妈”。

  

   “我老了,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事,不要再给国家添麻烦”

  北京海淀区玉泉路的一个普通居民楼里,67岁的李秀玲是戎冠秀孙女,她常给孙子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她的奶奶戎冠秀。“我经常会用奶奶的事迹教育我的孙子,孩子也特别喜欢听,总是嚷着要听‘祖宗奶奶’的事儿。”李秀玲说。

  “我们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奶奶特别谦虚,她在抗战时拥军支前、救护伤员的故事,从来不主动讲给我们听。”李秀玲说,奶奶的一些事迹,都是长大后看写她的书并向她请教时了解到的。她现在珍藏着七八本讲述戎冠秀故事的书,其中1948年出版的木刻连环画上还配着著名抗战诗人田间的长诗。

  “我唱晋察冀,山红水又清。山是那么红,水是那么清。如果有人问,请问好老人。这位好老人,好比一盏灯。战士给她火,火把灯点明。她又举起来,来照八路军……好老人叫啥?名叫戎冠秀。好老人住哪?家住下盘松……”

  李秀玲深情地诵读着这首《戎冠秀赞歌》,在这些朴实的诗句中,饱含着人民对“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赞美和爱戴。

  1949年,戎冠秀作为华北区的人民代表参加开国大典,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戎冠秀一直保持和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积极参加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还多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会议和拥军优属表彰会议,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第三、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荣誉如山,她依旧一如既往地关心人民子弟兵,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向边防战士赠送锦旗,写慰问信,鼓励他们安心卫国戍边。

  下盘松村党支部书记曾说,戎冠秀老人拥有无数荣誉,受到众人爱戴。但是她一心念公,一生勤俭,一直是舍小家为大家,没有一次利用自己的身份与荣誉为儿孙们走过“后门”。

  在乡亲们的记忆里,戎冠秀奶奶是个从来没有“私”字的人。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说,帮戎妈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纳鞋底、做军鞋,戎奶奶常说要多做点军鞋存着,只要有八路军来,就给他们捎上一双。”3.jpg

  村民说,戎奶奶看到村里穷,小学校舍低矮破旧,孩子们没地方念书,就把土改时分到的五间大瓦房无偿地让给了学校,自己搬到坡下两间小平房去住。她还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给小学买了皮球、万花筒等玩具,供孩子们玩儿。

 

  有生之年最后一次为聂帅做布鞋

  1987年适逢八一建军节前夕,北京记者来到平山采访戎妈妈。戎妈妈又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岁月,想起了他和聂帅的深厚感情。时年91岁的戎妈妈心情很是激动,他摸索着从箱底找出来一双新布鞋,要北京记者转交给聂帅。根据她的口述,记者们又代笔给聂帅写了一封信,而后一并寄出。信中说,“快到八一了,又是建军60周年,我和平山老区的乡亲们都很想念您,给您寄去一双您当年爱穿的纳底布鞋,这是村里年轻人按照咱们老妇救会的规格做的,不知道合脚不?”鞋和信发出没几天,就收到了聂帅的回信。回信中说,“收到你们热情的来信和老区的纳底鞋,使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你们,一下子又引起了我对战争年代革命老区的回忆。这双布鞋虽然很普通,但它包含了老区人民多少心意,是军区军民鱼水情深的结晶,我将永远保留纪念!”

  1988年,戎奶奶病重时,坚决不让后人送她上医院,她说:‘我老了,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事,不要再给国家添麻烦’。”老人们都说,她老人家心里想的总是国家和人民。

  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逝世,享年93岁,其骨灰安放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聂荣臻元帅在唁电中对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进行了高度评价:“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4.jpg

  2009年戎冠秀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在观音堂乡有一个以戎冠秀名字命名的小学,全校师生一直以实际行动将戎冠秀精神发扬光大。“我们每年都组织孩子们去戎奶奶故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等等。”校长戎晓云如是说。

  下盘松村老人们至今仍然忘不了这样的画面,花白头发的戎奶奶,端着个大海碗,把饭盛得满满的,踱着小脚步,走到村中那棵老槐树下,和乡亲们一起盘腿坐在磨盘上,一边吃饭一边安排农活儿,商量工作……

  那张老照片上,她用左肩支撑着一个伤员的身体,右手喂伤员吃饭,她的眼角满含着慈爱……这是一张几乎家喻户晓的经典照片,照片上那位慈祥的母亲曾经打动了无数人。她就是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的戎冠秀。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这位平山县观音堂乡下盘松村的普通小脚妇女,将全部精力和心血扑在拥军支前上,救助了无数受伤的八路军,用伟大的母爱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戎冠秀      支前模范      给八路军伤员一个家 

【编者按】坐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的《戎冠秀与子弟兵》的雕塑,引发了作者回忆起太行山军民心中一座巍峨的丰碑——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拥有无数荣誉称号,受到众人爱戴的戎冠秀老人的“爱国拥军”支前模范的先进事迹。作者借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正适逢戎冠秀诞辰120周年,开展系列纪念活动的机遇,走进了戎冠秀的故居,倾情的回放了小山村走出人民子弟兵好母亲戎冠秀带领妇救会员送水送饭慰劳军队、抢救伤员等几件生动的故事,充分展示并赞誉了这位平山县观音堂乡下盘松村的普通小脚妇女,将全部精力和心血都扑在拥军上,是当之无愧的子弟兵的“妈妈”的一心念公,一生勤俭,一直是舍小家为大家,总是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众多子弟兵对“中国好母亲”戎冠秀的“戎妈妈”的亲切称呼昭示了她用伟大的母爱树起的不朽丰碑就像是一面旗帜,向世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中,戎冠秀的精神跨越时代,超越时空的划时代的精神意义。当今时代,再次领略戎冠秀这位伟大母亲的光荣事迹,激励着后人,前仆后继,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懈努力,砥砺前行!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加入收藏 闪颗星(点赞) 打赏作者 举报违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