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被溺爱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心理话

心理话

#心理话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 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 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 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 家庭不睦。

以上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溺爱孩子的危害

伤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名词,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比如小孩学走路时走一小段路,或打开一个盒子等,孩子每完成一个新的尝试,他就会感到自己能行,完成那些动作需要耗费很多东西,包括头脑、思维、身体和心志等。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强大的自我效能感。

所以,父母眼里孩子的事儿再小再容易,也不要阻止幼小的孩子去独自探索。

破坏孩子的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就是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日本的心理学家曾有相关的实验,他们拿了一些表情类的画,有的是哭,有的是笑,有的是愤怒的画面,让孩子们识别这些画上的人的表情。他们发现,那些在学校里欺负人的小霸王大部分都分辨不清这个图上画的表情,也无法体会表情背后的情绪,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情绪背后的感受。

一个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父母剥夺了他感受他人的机会,他们便不会正确理解和处理问题,完全丧失了社会能力。

或许,某一天孩子躲回到家里,你开始责骂他,他却反过来怪你:“从小到大你们不是什么都帮我解决吗?为什么这一次不行了?”

导致孩子的性格缺陷

知乎上有一个女孩提问求助,说她从小就是父母和亲戚的掌上明珠,父母从不让她受委屈,她想要什么都能得到。但是,她变得越来越内向、自私、脾气大、特别自负,感觉全世界都应该围着她转,最后,她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她失去了存在感,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很多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了“白眼狼”“不孝子”,常常向父母索取,如果不答应就拳脚相加,最后不是他将父母打死,就是他被父母或亲人打死。这种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个声称最爱孩子的父母。

降低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儿童早期的认知来自生活实践。”

在河南有一个被称为“中国头号懒人”杨锁,23岁时就被活活饿死了,原因是他的父母在世时为他包办了生活上的一切。

一个在生活中什么都不用管的孩子,他的认知是不全的。如果父母溺爱孩子,包办一切,孩子便成了生活的低能儿,长大后甚至会走向毁灭。

让孩子成为长不大的巨婴

有人生理年龄已经几十岁,但他的心理年龄还是几岁的小孩子,这就是巨婴。

曾轰动一时的重庆公交坠江案里,那个因错过站与司机发生争吵,并与司机动手,最终导致公交车坠江的女乘客,就是典型的巨婴。她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在她的认知里,错的永远是别人,跟她自己没有半点关系。

巨婴,其实是一种心理问题,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面对现实,只想象小时候那样躲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不用理会外面的世界。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替孩子走的路,都会成为留给孩子的坑。”父母给孩子最深沉的爱,应当是学会放手!父母们需要认识到溺爱的危害性,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合理回应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

心理话 | 为什么结伴减肥会有更好的效果——社会促进

大众心理学 | 抑郁症,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隐身

夕阳红|在天津有一帮跳水大爷,他们的口号是:生存1分钟,快乐60秒

文章编写:蔡 政

责任编辑:蔡 政

主创编审:周 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