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曲线:上海曹家渡花园口袋公园更新设计 / VIA维亚景观 – 有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袖珍公园案例研究 鹦鹉螺曲线:上海曹家渡花园口袋公园更新设计 / VIA维亚景观 – 有方

鹦鹉螺曲线:上海曹家渡花园口袋公园更新设计 / VIA维亚景观 – 有方

2023-12-11 06: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鹦鹉螺曲线:上海曹家渡花园口袋公园更新设计 / VIA维亚景观 鹦鹉螺曲线:上海曹家渡花园口袋公园更新设计 / VIA维亚景观 编辑:袁蓓祺 | 校对:袁蓓祺 | 2023.02.27 20:34

▲ 林下景观肌理 ©孙轶家

 

鹦鹉螺曲线景观空间引发的趣味活动 ©CreatAR Images

设计单位  VIA维亚景观

项目地址  上海静安

建成时间  2021年5月

占地面积  约30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重构

场地记忆中的鹦鹉螺曲线

 

曹家渡花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康定路余姚路路口,原名康余绿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最初采用日本设计师星野嘉郎的方案,于2003年建成。表面上,经年历久整体空间呈现老态;核心问题则是当初偏传统园林的具体节点、路径营造,以及大量曲线景墙构成的复杂内向空间,与当代的市民日常体验需求并不相符。此外,场地内大量常绿大乔木下的中下木层次生长态势较差,也需进行整体优化。

 

区位图 ©VIA维亚景观场地鸟瞰 ©CreatAR Images更新前现状分析 ©VIA维亚景观

考虑到原方案是邀请当时知名的日本设计师所做,项目委托方并不建议我们做较大范围的调整,而是以类似“微更新”的方式对场地与绿化进行梳理。我们迅速找到了一条有效的更新路径,即:在全面保留现场大树的前提下,放弃场地中偏园林的复杂折线手法,简化和梳理统治整体空间的大量曲线空间,并结合曲线空间将场地中隐含的“鹦鹉螺”曲线用更简洁的方式再现出来,从而基于场地记忆重构口袋公园的空间结构。

 

花园生成分析动图 ©VIA维亚景观场地俯瞰 ©孙轶家鹦鹉螺曲线景观空间引发的趣味活动 ©CreatAR Images康定路入口景观 ©CreatAR Images

 

激活

鹦鹉螺曲线的空间效能与趣味

 

本次更新前,场地内缺乏可短暂停留的休憩空间,随意设置的坐凳与其他设施让绿地空间显得十分杂乱。于是,我们在设计中结合“鹦鹉螺”曲线,布局停留休憩空间,并使功能空间景观化、融入整体景观结构。同时,我们基于现场需求调研,为晨练人群、周边居民的遛鸟活动匹配了相应的场地空间与设施。我们在空间上强化“鹦鹉螺”曲线作为景观体验主轴的功能与趣味,在优化沿街感受、凸显三处主要入口景观的同时,也在恰当与必要之处设置一些更快捷的进入与行为连接路径,以满足场地中存在的不同行为需求。

 

核心景观区俯瞰 ©CreatAR Images发光休闲台阶坐凳与绿化景观 ©CreatAR Images发光休闲台阶与保留红砖景墙 ©CreatAR Images

曹家渡花园的更新设计,既实现了“园”的重塑使其整体结构清晰、功能相对完善,也彻底改变了原花园在视线与行为关系上都过于内向、无序的整体感受,使之更好的融入城市街景,达成了从传统街头绿地转变为当代“口袋公园”的更新目标。

 

鹦鹉螺曲线景观空间与星光景墙 ©孙轶家从花园内部看向康定路的景观 ©孙轶家鹦鹉螺曲线景观空间与星光景墙 ©孙轶家星光耐候钢板景墙与保留竹林 ©CreatAR Images

 

焕新

都市核心区鲜见的一体化花境

 

现场以香樟为主的大乔木长势良好,是难得的都市绿荫,却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现状下层花灌木的生长,因此对于下层绿化的调整也成为本次更新的重点工作。在这里,我们放弃了传统园林造景式的绿化搭配方式和缺乏主干结构的点景式花境做法,而是坚定地转向匹配鹦鹉螺曲线空间结构的绿化配置。

 

保留大乔木与林下场地的关系 ©CreatAR Images新增景墙与台阶花景 ©孙轶家花园中心景观 ©CreatAR Images休闲台阶、遛鸟空间与绿化景观融合 ©CreatAR Images

设计将下层绿化分为常绿骨架和具有表现能力的花草境两个类型,并选用半耐阴的绣球作为最主要的花境植物。于是,更新后的曹家渡花园成为上海都市核心区鲜见的超大型一体化花境,不仅特征鲜明,绿化景观结构稳定、层次丰富,也便于后期养护和管理。

 

特色花草境空间分型 ©VIA维亚景观林下景观肌理 ©孙轶家从人行道看向曹家渡花园 ©孙轶家曹家渡花园的绿化景观层次与休闲场景 ©孙轶家沿街的绣球花境 ©孙轶家

 

问源

口袋公园的基础空间逻辑

 

口袋公园是当下国内城市更新与公园城市建构的热点议题,我们曾在上海乐山绿地口袋公园的设计中尝试用“口·袋·公·园”的方式,讨论当代中国大城市口袋公园的基础职能与内涵。当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来看曹家渡花园的更新设计时,则发现曹家渡花园三处主要“入口(口)”结合人行道绿化空间的整体优化,不仅使口袋公园更好地融入了街道空间体验,也恰好呈现了它的“公共性(公)”。同时,基于场地记忆重塑的“鹦鹉螺”曲线,首先让曹家渡花园具备了完整的“园”的结构,而这个结构也成为相关“职能空间(袋)”植入的基础。

 

西侧入口节点 ©CreatAR Images发光休闲台阶引发的活动 ©CreatAR Images花园中心景观 ©孙轶家景观空间引发的趣味活动 ©CreatAR Images入口耐候钢板景墙与标识 ©孙轶家

由此,在曹家渡花园的更新设计中,我们发现“口·袋·公·园”中的“口”与“园”的互动关系或许可以作为支撑整体更新的基础空间关系和底层逻辑,而曹家渡花园在空间上随山就水的整体自然花境特征也因之成型。

 

曹家渡花园空间设计生成 ©VIA维亚景观

 

设计图纸 ▽

 

设计总平面图 ©VIA维亚景观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曹家渡花园更新设计

项目类型:景观/改造

项目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康定路余姚路交叉口

设计单位:VIA维亚景观

主持设计师:孙轶家、周密

设计团队:孙轶家、周密、妥朝霞、马丽、盛云琦、巩红蕾、张亮、施曼婷、敬波、范英英、纪慧敏

业主单位:上海市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

施工单位:上海静安园林绿化发展有限公司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9年10月

建设完成时间:2021年5月

设计规模:约3000平方米

照明顾问:OUI light

设备顾问:胡婕、秦勇

施工图协作: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师:CreatAR Images、孙轶家

本文由VIA维亚景观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