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表达委婉的诗句有哪些 干货

干货

2024-07-13 06: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反语与双关。有些诗人另辟蹊径来表情达意,比如,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韦庄的《菩萨蛮》一词“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句就是正话反说,表面写江南美莫回乡,实际却是含蓄表达思乡之情。诗歌中双关的手法俯拾皆是。苏轼的《定风波》“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自然风雨的毫不在意,也暗指对官场中的风雨不以为然、安之若素。同一语句,两种意义,含蓄蕴藉,是诗人委婉诉情的两种途径。

(3)曲笔与避讳。曲笔、避讳有异曲同工之妙。朱庆余的诗不直书其事,也符合曲笔的特点。张籍的回诗《酬朱庆余》也是如此。诗中以相貌极好,歌喉甚佳的采菱姑娘必受众人赞赏,委婉告诉朱庆余无需多虑。清朝画师刘和义在瓷瓶中赋诗“玉人如名月,美女书清平”,避“明月”、“青瓶”字样,以免文字狱的迫害。避讳实际是含蓄抒发情怀。

2.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咏物诗中,象征和托物言志是最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描写彼物而又意在言外。于谦的《石灰吟》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以石灰来象征自己高洁、清白的节操,较隐晦、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托物言志几乎是状物诗的必用手法。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相同的梅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意义。前者借梅花寄寓自己的高尚节操,后者则表达乐观的革命精神。借物抒怀尽得含蓄精髓。

3.间接描写和借景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诗词中可常见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表达方式。在这些表达方式中,间接描写、借景抒情最能表现意在言外的特点。像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即是从家乡佳人的角度入笔,通过想象的情节来表达自己刻骨的思乡之情。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很多诗人惯于借用客观景物、具体意象寄托自己的主观感情或思想感悟,以达到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切景皆属断肠人活动的环境,却又都是他内心悲凉伤感情怀的触发物,全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一种奇妙的艺术境界。

二、画眉深浅入时无——含蓄艺术的意蕴效果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说:“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有不可忽视的诗学意义。

首先,含蓄的艺术手法可以更好地表现多种复杂模糊的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言志,莫非自然。”当诗人对物有所感,灵感袭来或情绪激动时,富有冲动性的复杂情感必须经过文学加工具有美学价值后方能走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复杂多变的情感需要含蓄蕴藉的艺术手法包装为诗歌文学。因此,诗歌中的含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其次,封建社会背景下,不是任何情感都能直白表达的,当诗人要表达不可直诉的情感时,含蓄是较好的倾诉通道。叶燮曾说过:“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当身边的客观条件不允许时,如何抒发性情而又不会招来种种恶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含蓄及意在言外可成为吟诗抒情的最佳掩护,有其存在的可能性。

此外,含蓄是诗人作诗时追求的境界。古有云:人贵直,文贵曲。含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芥子纳须弥,窥一斑而见全豹。王国维曾提出:“诗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含蓄艺术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空灵性和模糊性,创造出诗歌意境的朦胧美,又能给读者留下悬念,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三、吹尽狂沙始到金——如何赏析含蓄蕴藉的诗歌

诗歌多有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的特点,我们该如何赏析这类主旨隐晦的诗词呢?

1.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孟子在《孟子·万章下》提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上》也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要想正确理解诗歌,须结合诗歌的词句、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还有自身的经历来推测诗人创作诗歌的真正要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主旨,找出隐藏在诗歌含蓄语言之后的真谛。

2.风格相承,对照分析

古代不少诗人的作品风格是阶段性的前后相承,其主旨精神也可能前后相似。在难以了解背景的情况下,我们可根据诗人的其它诗篇对照着进行理性分析、辩证推理。对于风格一致的诗作同样也可通过彼此作品映照探测主旨情感。

3.寻经访典,借史求志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很多诗词或袭用或化用典故。因此,对于这类诗歌我们要寻经访典,借助原典的意义再结合作者的情况推求诗歌的感情和志向。

4.积累意象,同类推及

前苏联符号学家洛特曼曾指出,诗歌的特性就在于它激活了词语的全部潜能,迫使它携带了远远多于其在日常语言中所携带的丰富含义。古典诗词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常见意象,它们的隐含意是诗人们长期使用中约定俗成的。具有相同特点的意象往往包含了相似的寓意,这需要我们在赏析时注意积累并归类。

如果对诗歌的含蓄特性多做了解,把握那些抽象诗歌的主旨会变得容易,赏析诗歌也就如同隔清水而观鱼游,一目了然。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作者致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