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欲望观:纵欲的结果很严重,没有欲望同样可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表示生来就有的成语 《道德经》的欲望观:纵欲的结果很严重,没有欲望同样可怕

《道德经》的欲望观:纵欲的结果很严重,没有欲望同样可怕

2023-05-05 20: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道德经里面对于欲的观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无知无欲,一个是少私寡欲。乍一看,会觉得这是很极端的观点,认为道家主张禁欲,并和佛家作比较,并把两者都认定为是极端的学说,这是完全错误的,请注意无和寡这两个字,它们不是绝对化的词汇,不是弃和废,它们是适中的,空间很大。不是斩钉截铁的语气,道德经曾多次描述过“物壮则老,物极必反”佛家也提倡修中道,放弃苦行,目的就是为了不要走极端,这样对我们很不好。

那么什么是无知无欲呢,关于这个无知无欲很多种它的意义,它可以无限延伸,因为空间很大,结合不同的事情,它就有不同的意思。我就结合这个主题,这里的意思是在你不熟悉的领域,千万不要有太大的欲望,西方有句谚语叫“好奇害死猫”所以千万不要贸然涉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以免产生危险,即便要涉入,也要事先了解基本情况,切忌瞎闯乱闯。至于少私寡欲,则是要我们学会控制欲望,节制欲望,人的欲望是自然的事情,如果去强制性地压制欲望,则会引发身体的不适,也丧失了奋斗的动力。当时如果一味地纵欲,那就会便成为欲壑难平,如果再发展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不是我们追求欲望的目的。

对于这一点老子在第十二章有过详细的论述,这也应证了佛家六根清净的观点,“五色令人目盲”对应的是眼根,“五音令人耳聋”对应的是耳根,“五味令人口爽”对应的是舌根和鼻根,“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对应的是身根和意根。六根清净不是叫人断绝欲望,而是叫人控制欲望,正是老子说的少私寡欲。

《道德经》的欲望观:纵欲的结果很严重,没有欲望同样可怕。当一个人陷入危险境地,这时候就需要强烈的求生欲望,如果没有了欲望,也就没有了希望。当一个人没有一点欲望时候,会觉得人生无味,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归于碌碌无为。

/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