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衣服刺绣扎人贴的那个布是什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1-28 09: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家级刺绣 非遗 传承人

表姐说:“对呀!在撒尼语中, 纳:绣;嗯:剩下来。什么是剩下来的,就是— 留空,也就是绘画中的— 留白!这样留有空白的绣品, 才是撒尼刺绣的精髓部分和地道的传承手法,刺绣不满绣,是撒尼人对待刺绣的一种谦虚态度,这样的谦恭,是撒尼人追求刺绣精美、精致过程中,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这也是启发后人来把不完美的部分填上,这是撒尼女性在为人处世中一种 内秀的大家风范,就像做人做事,没有十全十美,刺绣也一样!这样的留空,不仅仅只表现在阿诗玛们的 衣服、围腰、披肩的刺绣上有,包括戴在头上 七彩的包头的带带、背小孩的 毡子背带上都有”。

听了李艳兰大姐的话,我恍然大悟!难怪,别的民族把刺绣叫—— 绣花,绣花的女人如花,如花的女人绣出了花一样的刺绣;撒尼人除了如花的阿诗玛们在绣花,绣出来的花赛过阿诗玛以外,阿诗玛们的刺绣,还 蕴含着撒尼人为人处世时深深的哲学理念!

可惜这样的刺绣理念,只留在1949年以前的老绣品中。

后来,随着撒尼人思想的开放,留空、留白的刺绣风格逐渐消失。尤其1978年,随着 中国首部宽银幕彩色电影《 阿诗玛》在全国播放, 石林风景区开发为首批国家级旅游景点后,石林风景区逐渐成为全国、全世界旅游的热门景点,来石林旅游的游客,不仅来看变成大石头的阿诗玛,还来看撒尼人的民风、民俗、服饰等,这就逐渐促生了,数千年来只是作为生活需要的产品—— 撒尼刺绣产业的 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批走出县门的阿诗玛、阿黑哥们,把撒尼刺绣,卖到 昆明翠湖边、各大宾馆门前;再后来,又卖到 上海、北京、深圳,甚至 国外各大城市。随着旅游市场对刺绣品的偏爱和需求数量的增长,撒尼刺绣品中的挑花图案(十字绣),被格式化后进入了 机器化大批量生产。

机器化生产的绣品, 失去了留白、留空,廉价的产品要多少有多少,整整齐齐堆成小山,成了滞销物资。一边,工业化的刺绣品堆满仓库;另外一边,网络上、市场上却到处寻找透着岁月痕迹而精致的老绣品,老绣品的价格还高居不下。

冬日温暖阳光下,歪包头(底玛)撒尼妇女在刺绣

存留在大山深处、有着老宅里 毡子味的撒尼刺绣品越来越少了!老绣品少了, 纳嗯的涵义和撒尼人谦虚的刺绣理念还会一代代传承下来吗?就像我,如果不是表姐的点拨,我如何能够理解纳嗯两个字。

从字面上来推敲, 纳:源于 汉语,指缝纫方法,如纳鞋底、纳袜底等。古时候,人们穿的鞋底、袜底是最容易磨烂的地方,于是,人们在磨损后容易烂掉的地方,密密地缝、细细地扎,使之结实耐磨; 嗯: 撒尼语,剩下, 当衣服缝好、补好后,对不完善、或是为了好看,进行修饰,这就是撒尼刺绣称为 纳嗯的由来。

彝族撒尼刺绣,在传承、发展、创新中走到现在,刺绣的手法,主要有“ 挑花”、“平绣”、“麻花”、“梭花”、“穿花”、“破线绣”、“疙瘩绣”、“部”(撒尼语)、“衵”(撒尼语)、布贴(汉语)等等几十种刺绣手法。在这些繁琐得一般的人都叫不出手法的刺绣中,从大的方面来初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种叫 平绣,也叫 平板绣(撒尼语:撤)、还有一种叫 挑花,也叫 十字绣(纳嗯)。

撒尼刺绣,为何可分成 两大块呢?这或许和撒尼人的组成元素有关。同在石林、陆良、泸西、弥勒、宜良(除丘北普者黑撒尼人)居住的撒尼人,从服饰上区分,有 圆包头、歪包头两种。圆包头的撒尼人,大多居住在半山、半坝区,所以叫“ 山玛”;与山玛对应的,就是居住在相对平坦坝区的“ 底玛”撒尼人。两个撒尼支系,服饰、头饰不一样,说明撒尼人的来源不同,带来的就是刺绣中绣法的不同,这就要从寻找民族的历史和来源说起。

平板绣 图片来自于网络

1、 西晋以后,封侯的 爨氏把 中原平板绣带给了 歪包头的撒尼人

撒尼人融入汉族,始于西晋(公元266年—316年)爨氏的到来。居于河南洛阳的爨氏,因战争失败,从河南洛阳一路,不断迁移,来到了 西南夷( 夷:古语念‘ 尼’)地的今: 曲靖、陆良周边地区。当时,居住于这一片区的,是称为“ 尼”的一个支系,这个支系,也就是现在的 歪包头(底玛)撒尼人,爨氏融入撒尼人以后,爨氏一边传承着中原的 汉字书法,一边把 撒尼文字(当时又名蝌蚪文)作为 爨文,推向西南夷地爨氏统治区域内;爨氏在推广文字的同时,也推广了 平板绣。

公元748年,势力范围可达贵州、四川、广西、云南,乃至越南一带的、曾经不可一世的、连姓氏都可以作为一个区域代名词的爨氏家族,被 唐朝和 南诏联手灭了。爨氏虽然消失了,但爨氏带来的刺绣针法、图案等,却被当时居住在 阿着底(今:曲靖及周边,撒尼语 阿着落玛。 阿着:部落首领; 落玛:遥远)的底玛(歪包头)撒尼人传承了下来。 爨氏被灭,撒尼人离开了阿着底,来了 陆良与石林接壤的 西街口等片区居住。如此说来,底玛撒尼刺绣(叫绣花),已经有 1600多年的时间了。

一百年前撒尼老人珍藏的十字挑花老绣品 和 新绣品

2、 南诏国前期,融入 落蒙部的 蒙氏,把挑花绣带给了 圆包头(山玛)撒尼人

平板绣不存在留白、留空。留白、留空的刺绣手法,主要是在挑花十字绣中,传承十字绣的,有 彝族撒尼人、撒梅人和 白族、羌族等民族,说明这样的传承,是一条线路,这条线路,和撒尼人 老人去世以后,丧葬习俗中 跳狮子舞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也说明了,始于缝缝补补之后,对缝补过的地方进行完善、美化、修饰的 “纳嗯”一词,源于 落蒙部时期,这一时期,撒尼人与撒梅人、和洱海边的白尼族(今:白族)等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历史来看,公元713年,居住在巍山、永昌、姚州之间的蒙舍诏( 傣语:诏, 国)同根同源的蒙氏子孙,在蒙氏势力扩展中,从 大理迁移到滇东南片区,融入“尼”的民族而扩建了“ 撒吕城”,自此,居住于 路甸(撒尼语,原来的:路南,现在的:石林)的、自称和他称叫尼的民族,在称呼上,开始使用撒尼,这也说明了撒尼一词, 源于居住于撒吕称的人。

蒙氏子孙融入撒吕城以后,落蒙部更加强大,蒙氏子孙为了更好接近爨氏,并逐渐与 爨氏形成 对峙,于是拉起了一条有形也无形的 黒爨与 白爨的分界线。这条线从 松蒙部(今:嵩明)开始,进入 弥沙部(今:宜良县北古城)和 邑市部(今:宜良县马街),从弥沙部再到 落蒙部(今:石林县城),而这条线上的邑市部和弥沙部,都是由落蒙部的子孙分治之。

也是在这段时期,挑花绣传入撒尼人中,撒尼挑花绣至今有1300多年了。

落蒙部的势力扩展了35年以后,爨氏灭亡。爨氏灭亡后,落蒙部更加强大。于是, 歪包头(底玛)撒尼人和圆包头(山玛)撒尼人融为—— 撒尼族(1954年前族称)。撒尼人不同支系的融合,带来的就是撒尼人 平板绣和 挑花绣两大派系的 形成。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平板绣称—绣花的称呼消失,而是以挑花十字绣的——“ 纳嗯”统称 撒尼刺绣。这些都是撒尼人不同支系之间,不断融合、不断渗透、不断借鉴学习以后形成的、统一的共同体。

网络图片

也因此,有专家说,撒尼刺绣,其图案、色彩、刺绣手法,是无意识层面上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系统性的刺绣,所展现和表述的内在意义,蕴含的不仅仅只是刺绣品的构成要素,还有刺绣品的 象征符号中深层次意义上的一种展现和 民族融合的诠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表现形式。包括:口头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医药、历法、礼仪、节庆等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因其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征而有别于其他的民族。

撒尼挑花(十字绣),在用效益体现经济价值的工业化的生产中,手工的精细和所需要时间的漫长,使撒尼挑花的手工业的价值,在工业化的大机器生产中,得不到体现而走向了边缘化。

撒尼挑花(十字绣),是石林阿诗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撒尼文化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才被列为——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整合以撒尼挑花为代表的撒尼刺绣文化,是促进我县刺绣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白族姑娘挑花绣(十字绣)图案与撒尼人一样

羌族姑娘挑花绣(十字绣)图案与撒尼人一样

撒尼挑花是有形的,已经得到了保护,希望随着保护,同样不会让因为高校教育的普及和民族融合的不断深入,汉语言和汉文字的普及后,撒尼语刺绣称为—— 纳嗯这一源于: 缝补中的智慧、留白里的艺术,以及与刺绣有关的历史变迁、民族融合、文化交融、艺术审美等,也不至于失传!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撒尼挑花绣(十字绣),不是汉族四大刺绣派系( 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类别,说明撒尼挑花绣不是本土刺绣,而是 外来的派系,是源于中国境外的刺绣,那撒尼人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挑花十字绣,来源于哪里呢?

据世界范围内的文物出土表明,最古老的挑花绣( 十字绣),竟然出土于—— 古埃及的 法老墓!那十字绣与什么有关系?是如何从遥远的 埃及传到西南夷地的 撒尼人中?

公众号“阿诗玛讲故事”的第7篇《 狮子与‘指路经’》;本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尼刺绣》;即将上传的第9篇《 古埃及,是十字绣的发源地》。

2021年2月22日 一位小男生大学毕业实习的日子

电影《阿诗玛》里,刺绣的杨丽坤

圆包头(山玛)美丽的阿诗玛(网络)

注:

1、 石林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20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诗玛叙事长诗》、撒尼大三弦、撒尼刺绣、彝族摔跤 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尼细乐、彝族火草衣、糯黑民族村落、阿着底民族村落、月湖传统文化保护村 5项;另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9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2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传承人共 106人。

2、发音中的不准确性。撒尼语,有近乎一般的 卷舌音和 边音,这些发音,在彝族其它支系里极少、汉族语言中没有,如:撒尼语里刺绣称 纳嗯的“ 嗯”,汉字中,没有这个音,所以,也有写成“ 拿窝”等不同的文字,但是,无论“ 嗯”、“窝”的发音都不准确,听不懂汉话的撒尼老人听了,不知所云。

校稿:张胤卿、张俊坤

以下为广告:

感谢: 昆明阿诗玛珠宝城

德宏傣族、景波族自治州 盈江国际旅游城欢饮您!

德宏傣族、景波族自治州 盈江山水湾旅游度假区别墅正在热销中,好山好水好风光!有钱就来这里旅游、买房子了!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享受!!

联系人:吕先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