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鸡娃的最大隐患,终于被一位衡水毕业生写出来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衡水中学挑衅学生事件 疯狂鸡娃的最大隐患,终于被一位衡水毕业生写出来了

疯狂鸡娃的最大隐患,终于被一位衡水毕业生写出来了

2024-05-30 19: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近,我看了《读库》上的一篇文章《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细致讲述了她在衡水中学上学的日子。

衡水中学的名字,大家多多少少应该都听说过,毕竟是全国闻名的名校。

甚至我听到过一个说法,说全中国有且只有一所中学,可以让学生“逆天改命”,那就是衡水中学。

听起来确实有些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

衡水的 GDP 全省靠后,人口 450 多万,每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 115 亿元,放眼全国来看,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

但衡水中学却在几年时间内,火速创造出属于这个不起眼小镇的教育奇迹:

2011 年,衡水中学 70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3 年,衡水中学 104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5 年,衡水中学 119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6 年,衡水中学 139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7 年,衡水中学 176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8 年,衡水中学 214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9 年,衡水中学 275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占河北省清华、北大在校生人数的 80% 以上。

同为从县城走出来的孩子,我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我知道,在这无比耀眼的光环背后,一定是夜以继日的辛勤苦读。

但《读库》上那篇文章的内容,还是远远超出我的意料,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同时,我也想起了之前曾经看到过的一些与衡水中学相关的采访和纪录片——

事实是,衡水中学的生活,远比我们“外人”想象得更夸张。

在衡水中学的一天

作为成绩显赫的名校,衡水中学俨然已经成为教育的标杆,经常会邀请教育同行到校参观、交流经验。

有教育同行通过镜头,记录了在衡水中学参观的一天。

文字和影像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勾勒出褪去光环后,衡水中 学最真实的一天。

早上 5:30 一天的开始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铃声一响,学生们就开始了忙碌有序的一天。

此时的衡水中学,就像是一只被惊醒的猛兽,发出震耳的吼叫。

因为在这里,是没有走路这个概念的,从起床的那一刻开始,学生们就开始了永不停止的奔跑。

截自访谈节目《 复读时去了传说中的衡水中学,看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三观被颠覆了…》(视频作者:凉子访谈录 @ bilibili)

他们会捧着书,来到操场,一边读书一边跑早操。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早上 6:10 早读

结束跑操以后,学生们一路小跑进入教室,气息还没有平缓下来,也来不及擦去晨跑时流下的汗水,就这样开始了早读。

生怕耽误一秒钟,知识就会溜走。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早上 6:30 早饭

依然是一路小跑,所有学生集体奔向食堂,即使在排队领餐的时候,也不忘捧读课本。

从取餐到吃完饭,用时只有短短几分钟。

结束用餐后,学生们又会跑着回到教室,继续学习。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这种特种兵式的进餐方式,确实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但也带来了“隐患”。

有一些身体上的变化是隐秘的。和我认识的大多数衡中毕业生一样,我有严重的胃病,半夜会被胃痉挛痛醒,浑身冒冷汗。

虽然有意放慢,我吃饭仍然算得上“狼吞虎咽”,最多十分钟,就能把所有的食物吞下去。

买了大袋食物回宿舍,总有一种焦虑逼迫我在路上就打开袋子开吃。

走在路上,我会不自觉地跑起来。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早上 7:10 早自习/卫生打扫/班风班纪检查

早上 7 点 10 分,大部分学生终于安静地坐了下来,开始早自习。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忙碌着——值日生们负责将教室和楼道的角角落落打扫干净。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小黄帽则负责检查班风班纪,这并不是走过场一般的随便查查,而是非常严格的、事无巨细的检查。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每周通报违纪,在我脑海里印象比较深刻的名目有:“盯着瓷砖看超过一分钟,疑似在照镜子”。后来我找到了一份真实可靠的违纪名单。摘录几条如下:

607班5:53北1后2北2长时间抠右手大拇指

608班南后3北1喝水 7:01

611班北1后2北1扇风 7:03

596班数学课代表问缺卷子。有一个男生说缺德 7:12

这几条是教室违纪,宿舍违纪又是另一套。

比如,不能在晚休后一个半小时之内或早起半小时前起床上厕所,原因是“有早起的嫌疑”。

最常见的违纪名目是“纸塑声”,顾名思义,就是“发出纸张或者塑料的声音”。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早上 7:45 正式上课

忙碌了一个早上,在起床两个多小时之后,学生们终于开始了正式的课程。

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没有人走神,教室中只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和沙沙的写字声。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上午 10:05 课间操

两节课后,学生们再次集体下楼跑操。

即使是在跑步,像豆腐块一样的方阵也丝毫不会变化,一直整齐划一。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之后,学生们会再次回到教学楼,继续上午的课程。

中午 12:00 午饭/午休

12 点的放饭铃一响,学生们又急匆匆地跑向了食堂。

其他学校的学生,是因为肚子饿才争着、跑着扑向食堂;而衡水中学的学子跑起来的目的只有一个:节省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并不在意饭好不好吃,只在意怎么吃、吃什么,才能够让他们更快地从进食模式回到学习模式。

老师们讲历届状元的故事。

譬如“16年状元吃包子”:为了节省时间,他每次都等到同学们吃饭快回来的时候再去食堂,每次都吃包子,打到饭就往门口走,包子掰开先吃馅儿,能吃多少算多少,走到门口,无论还剩多少一并扔掉。”

有学长学姐回学校宣讲:因为吃饭快胃都坏掉了,到现在也没有好。

可是他们喜悦地说:考上了清华/北大,也算值得。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下午 2:05 上课

经历了两个小时的午休后,学生们从寝室急速跑向教室。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进入教室后,需要先进行课前誓词,一般是一些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话。

大家紧握拳头,大声地宣扬着自己的誓言,整栋教学楼里,到处是此起彼伏的、激昂的宣誓声。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下午 6:05 晚餐

结束了下午的课程之后,六点过五分,是属于衡中学子的晚饭时间。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通往食堂的路上,无论是跑着去吃饭的人,还是吃完饭跑着回教室的人,手里都抱着书。

所有人都是分秒必争,不愿浪费一毫一厘的时间。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晚 19:15 - 21:50 晚自习

晚上,在月亮和星光的陪伴下,学生们会进行两个半小时的晚自习,消化吸收一天学到的知识。

晚 22:10 熄灯休息

结束晚自习后,所有学生又要跑回自己的宿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快速地洗漱、收拾,十点十分的时候准时上床睡觉。

晚睡在这里是不被允许的,会有老师查寝,不允许学生开灯“偷学”。

衡水中学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每个新的一天,学生们都会重复这个过程,不断循环。

唯一的例外,是周六傍晚和周日早上。

周六有“自由活动”,是指从下午五点十五下课开始,一直到七点半,期间可以自由活动,周日早上也不用跑操和早读,上课之前到教室即可。

一次休息总共加起来不到两个小时,但弥足珍贵。

周六晚上,超市里的泡面柜子往往被“洗劫一空”,而食堂档口则无人问津。

因为单单泡开就需要三分钟,泡面是衡中最“奢侈”的食物,只有周六的休息时段才容得下这样的“奢侈”。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衡水中学就像是一个维持着高速运转的庞大机器,在这里生活学习的学生,则是这个庞大机器中,一个个严密紧扣的齿轮。

每个人都需要严格按照程序的要求,飞快、匀速地转动起来,不允许有任何的偏差,更不允许擅自停下来。

除了不停转动——也就是学习之外,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忽略,即便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很难得到保障。

为了争分夺秒,多数人选择连续几周不洗澡。

冬天的早上,跑完操,人群涌进教室,一种热气腾腾的臭味瞬间弥漫开来。

到那个程度,已经无法区分是汗臭、腋臭、还是不洗衣服的臭,纯粹就是动物的臭。

讲究卫生是不被鼓励的。

爱讲究,就说明了这个人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上。

有老师会说:跑操完按照味道就能辨认班级——最臭的是理科实验班,然后是文科实验班,理科普通班,文科普通班,最后是艺术生。

—— 摘自《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学生最应该呈现的样子吗? 学生除了学习,不需要想 其他任何事情。

但我们不该忽视的是,在这样极致高效运转的过程中,学生们作为孩子、作为人的属性,也在被一点一点地磨去。

齿轮转多了,总会有咬合不上、停摆的时候。

被蒙住眼睛的赛马

其实,最让我感受到冲击和不安的地方是,衡水中学对孩子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化了。

高中本是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孩子建立对社会的认知,并逐渐适应社会的关键期。

孩子会在环境的熏陶下,从懵懂无知的自然人转变为知晓社会文化、掌握行为规范、树立价值观的社会人。

也只有实现了这种转变,孩子才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

但在衡水中学,只有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分数成了学校对孩子进行评判的唯一标准。

所有人的班级名次、年级名次、各科分数、各科排名被打印成两张纸,贴到墙上。

随后大志宣布,每次考试后重新分配座位,依据是上次考试的排名。

所有人抱着桌子在走廊上排队,第一名先进去挑选座位,随后是第二名,第三名……以此类推。

每次考试都是一场比赛,而学号就是一个实时更新的排行榜。

你可以在任何一台读报机上查到每个人的学号,每次考试的成绩,甚至可以看到每张扫描的试卷。

—— 摘自《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

在这套单一的评判标准下,衍生出了更为极致的行为准则,甚至一些对孩子的管控手段,已经到了畸形的程度。

比如,就连使用一张小小的草稿纸,都要“努力到极致”才行。

在衡中,老师事无巨细地为我规划一切,帮我为假期的每一天制定详细计划;

发给我几种特制的本子,每一种本子有具体的用途和详细的使用方法;

跑操和吃饭分别有不同的小册子和试卷,恰好是候操或者排队的三分钟能完成的量。

老师们教给我考试的几种做题思路,甚至如何使用草稿纸——我至今还记得,把草稿纸对折叠上三次,最后变成厚厚的小方块,每一个小方块解一道题,再标上题号,如此便不会弄混算式;

如果一个小方块用完了,就再用一个;如果草稿纸用完了,就再用一张。

—— 摘自《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

在衡中,任何带有娱乐性质的活动都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意味着学生没有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

我在休息时听一听随身带的 MP3 。

被我的老师知道了,她严肃地告诉我:曾经有学生就是如此,休息时还想着听音乐,就在假期被“弯道超车”,自此再也赶不上其他同学。

知道自己成绩为什么上不去吗?老师会说,对自己不够狠!

我十分羞愧,从此把MP3束之高阁,不再听音乐。

—— 摘自《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

在这样严格的管理控制之下,有的人连一天都坚持不下去,不惜以生命做筹码,换来离开衡中的机会。

截自访谈节目《复读时去了传说中的衡水中学,看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三观被颠覆了…》 视频作者:凉子访谈录 @ bilibili

而有的人,即使坚持住了,也依然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那些原本属于孩子的五彩斑斓的人生,在衡中被洗刷褪色,成了色系单调、内容匮乏的画面。

台上的老师问:你们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大声说出来!

我没料到有这一环节,理想是多私密的东西啊。

可是周围的人全都喊了起来:“清华!”“北大!”

那一瞬间我感到疏离:为什么人生理想会是某一所大学呢?

高考时才十八岁,人生不是有八十年吗?难道此后的人生都不作数吗?

—— 摘自《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

文中,作者曾经提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他们那一届学生中,报考建筑学的比例高得惊人,包括很多从未对建筑产生兴趣的学生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原因很简单,在衡中上学的孩子,很多只知道要考清华、北大,但对专业却知之甚少。

老师们也总是说:这不是你们该考虑的事,到时候自然会知道。

而在作者上高三那年,衡中请来了清华建筑学院的院长庄惟敏老师做讲座。

一切平常地进行着,直到当他讲到火星设计太空站的图纸,要考虑哪些要素,我才从卷子堆里抬起头听了起来。

然后他讲和同事去南极建房子,他们在冰天雪地里长途跋涉,沿途要小心掩埋在雪层下的冰窟窿。

他还讲了南极科考站是怎样的光景,如何吃鱼,又如何和企鹅打招呼。

这时我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礼堂里不再有写卷子的沙沙声,大部分人都抬起头听了起来。

—— 摘自《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

就好像走在 雾霾深重的街道上,整个世界都暗淡无光、模糊浑浊,你走到一个路口,看到不远处闪烁着的红灯。

那一刻,你的眼睛就再也看不到别的东西了。那跳动的红色,是 雾霾天里唯一的 亮色。

那次讲座之后,很多学生都在自己的目标卡上写下了“清华建筑系”。

因为南极和火星的故事,虽然听起来很遥远、很梦幻,却无比吸引人。

这个简单的小讲座,成为了那一届衡中学子心中难以抹去的亮色。

细想之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的孩子,和那些在赛场上被遮住眼睛的马匹,何其相似!

在赛马场上,有些马匹好奇心重,特别喜欢东张西望;有些胆子特别小,稍有风吹草动就惶恐不安;有些马匹走势不规矩,容易偏离赛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给马戴上眼罩。

这样可以遮掩马匹的部分视野,让它们更加专心地参与角逐,不因外界事物分心。

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孩子看到什么是由大人决定的。

当竞赛结束,人们可以不用考虑马被摘掉眼罩后,看到完整赛场的那一刻,会作何反应。

但我们不能不思考,当目标如此单一的高中生活结束后,衡中学子面临更为复杂的世界时,该如何与之相处?

他们很可能对学习以外的事情一无所知,生活、社交能力也基本为 0 。

我上大一时,第一次知道并且注册微信。

学会翻朋友圈之后,我发现不少大学同学的朋友圈可以追溯到初中。

后来注册微博时,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我感到很惊讶——他们这么早就可以用微博和微信了吗?

我不大会用筷子——在衡中,为了节省时间,我通常只用一柄固定的铁饭勺。

除了无师自通的开关机,电脑当然是完全不会。

我闹了不少笑话,时常面对别人略带惊讶的诘问:为什么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总是在常识上犯错误。

—— 摘自《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

也许在这些孩子眼中,外部世界的规则,过于混乱和粗糙,而衡中那样规则明晰简单的地方,才是真正的乌托邦。

所以在面对真实的世界时,这些孩子很容易选择退缩,也很容易把对世界的不满,投射在自己身上。

我有一种强烈的恨意,我能明确说“我恨”,但我遍寻不到一个宾语,最后只能强烈地恨我自己。

我在(高考)之后的半个暑假、一两年间,都觉得自己是有罪的。

—— 摘自《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

那么,我们让孩子努力奔跑的那条路,真的能通往幸福吗?

比学习更重要的,

是要学会爱这个世界

张炘炀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大家应该都还记得,曾经有一个“神童”, 10 岁上大学,13 岁读硕士,16 岁读博士。

后来,还因为他要求父母为自己在北京买房,父母没有同意而闹上了新闻。

在读博士之前,张炘炀一直严格按照父母为他规划的路线“行走”。

很长一段时间,张炘炀在公众视野里消失了,直到最近,通过媒体的访谈,人们才了解到他的近况。

这个昔日的神童,最终耗时 8 年读完了博士,毕业后,他没有按照父母的预想留在北京,而是在某所高校担任了外聘教师。

做了没多久,他就辞去了工作,开始和朋友合伙创业,但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当教师时攒的几万元,已经花得只剩下几千块钱了,他不得不节衣缩食。

但张炘炀并不急着找工作。因为几乎每隔两三个月,他的父母就会主动给他转一万块钱。

当被质疑是在“啃老”时,张炘炀却说:

如果当初父母买了北京的房子,现在肯定涨到 1000 多万了,这是父母欠他的。所以他有 1000 万的额度,可以随意从父母那里支取。

发生在张炘炀身上的事,让我再次陷入思考:努力学习,就能让孩子通往幸福吗?

我想,一定不是的。

完整的人格,需要从方方面面去塑造,不应该、也不能只有学习这一个核心。

还有比学习更为核心的幸福要素,比如——

让孩子真正爱上这个世界。

如果孩子没有学会享受生活,没有用心领悟过生活的意义,即使成绩优异,也很难获得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甚至还可能因为长期处于学业压力之中,导致心态的失衡,造成心理问题。

不得不说,在“怎么让自己感觉到幸福”这个领域,我们确实缺少经验,主要还是受观念的限制。

世界价值观调查 (World Values Survey,WVS) 是一项从 1981 年开始进行的、非常著名的学术社会调查。

King's College London. (2023). UK public among least likely to place importance on work.

每个国家的样本均具有代表性,并且至少有 1000 人,最近的一次调查数据显示:

针对“你是否觉得工作在你人生里‘非常重要/相当重要’?”这个问题,中国有 89% 的参与者表示了认同。

对“你是否同意‘即使工作会压缩休息时间,也应该占首位’?”这个问题,中国 82% 的参与者表示同意,且排名相当靠前。

针对“如果将来对你来说,工作并不那么重要,你觉得是好事(绿色)/ 无所谓(灰色)/ 坏事(红色)?”这个问题,有 61% 的中国参与者认为那将是坏事。

在“你是否认为‘闲暇时间很重要’?”这个问题下,有近三成的中国参与者否认了闲暇的重要性。

在“你是否同意‘人不工作,就会变懒’?”这个问题下,也不出所料,中国排名非常靠前,有 83% 的中国参与者表示了同意。

可见,在国内,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拉满弓的箭,射得更远”,“价值感需要靠努力工作和学习来实现”。

我们似乎习惯了用“累”来替代“充实”,用“忙碌”来替代“幸福”,甚至把自己经历过的那些痛苦和焦虑,通过鸡娃的形式传递给孩子。

在《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中,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衡中就像一个进击的巨人。

巨人由无数的小人组成。

小人们被告知,要努力向上爬,做头部,只有头部才算作出人头地。

可是巨人实际上并不在乎最终谁是头部,谁从头部掉到了肩部,谁又被甩了出去。

但头部是一定存在的,巨人一定会完成他的进击。

—— 摘自《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

我的孩子不用做巨人的一部分,更无所谓头部或肩部,他们能成为自洽的个体,就已经很好了。

川妈说说

写这篇文章,我知道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能不够客观、不够全面,可能会引发很多讨论、甚至批评。但我是真的忍不住,因为我自认很感同身受读库文章的作者。我也是从小县城靠刷题、苦读走进985,相似的模式,衡水中学更极致。

我和作者一样,至今很感激我的母校,没有她的托举,没有我的今天。但年纪大了往回看,总有遗憾。 在我拼命工作不敢停下的时候,在我偶有闲暇时间却不知道要做啥、心慌的时候,在不能坦然享受一部电影、一个午后阳光的时候,那份遗憾越来越浓烈。

在我的青春时光,我学会了拼搏奋斗,却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现在,我更加贪心,希望我的孩子不用取舍、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