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oh GR III 數位相機長期評測,宛若右手也有眼睛般的街拍正解 #GR IIIx (19070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街拍有你 Ricoh GR III 數位相機長期評測,宛若右手也有眼睛般的街拍正解 #GR IIIx (190701)

Ricoh GR III 數位相機長期評測,宛若右手也有眼睛般的街拍正解 #GR IIIx (190701)

2023-03-18 14: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或許是對於濾鏡的刻板印象,加上定焦對一般消費者的不方便性, Ricoh 在數位時代推出以經典底片機 GR 為藍本的定焦隨身機 GRD 系列常被冠上「文青機」的標籤,而在 2013 年 Ricoh 推出 APS-C 片幅的 GR ,並陸續在 2015 年與 2019 年推出 GR II 與 GR III ,筆者約莫在 2014 年才購入第一代的 GR ,後續則於 2020 年購入 GR III ,在使用 GR III 近兩年多,重新審視在如今智慧手機邁入軟體定義相機的世代, GR III 還有哪些魅力與價值。

▲絕多數的拍攝場合都是利用腕帶掛在右手單手拍攝

相對當前智慧手機早邁向高畫素、 AI 影像增強技術與 1 吋級感光元件,如果客觀單論整體影像表現,於 2019 年推出的 GR III 並佔不了太大的優勢,畢竟新一代手機用的大片幅元件加上輔以 AI 的影像增強,尤其對於夜景拍攝方便許多,同時透過結合物件辨識的 AI 影像增強,只要花點心思構圖,現在智慧手機拍出的作品早已相當出色稱職,不過筆者以及身邊還是有一群熱衷於使用 GR 系列的朋友。

▲一個人吃飯拍美食,可使用左手握持相機按快門也是合情合理的技能

先前剛好與一位過往多使用高性能專業相機的職業攝影師朋友閒聊,因為他在成家立業後對於家庭旅遊拍照的想法有了變化,不再想著要攜帶完整的專業相機與鏡頭,轉向追求輕巧但操作性不因此妥協的相機,後來就選上了 GR IIxI ;但他對於 GR III 的第一印象不算好,畢竟對焦速度、暗部準焦一類的基礎性能, GR IIIx 甚至不及當前的高階智慧手機,但在一兩周後,他在家族旅行前反而又補買了 GR III 。

他選擇 GR III 與 GR IIIx 的目的在於便利性,因為他的孩子還小,有時也需要幫忙老婆照顧小孩,考慮到隨時都可能出現值得記錄的畫面,他會設定需要一款能夠便於單手操作的相機,但專業相機無論搭配多便利的鏡頭都還有一定的體積,且如果顧及到他所需的使用情境,等於要重新購買更小型的機身與一顆輕巧的定焦鏡頭,如此一來雖然畫質、性能更好,但價格恐怕也與他同時購入 GR III 與 GR IIIx 差不多。

雖然用慣專業相機的攝影師朋友初次使用 GR IIIx 的經驗並不滿意,對焦拉風箱且準焦緩慢,不過反而讓他想起多年前剛學攝影時代的數位單眼相機的表現,有那麼一點回歸初衷的初戀感覺;其次是 GR 系列的按鍵配置能讓他以右手就控制拍照所需的功能,包括光圈、快門、曝光補正、焦點、色調、裁切等等功能,都可在彈指之間完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不需經過軟體就賞心悅目的色調,帶有光圈機構的相機獨有的景深控制等,讓他決定再添購焦段不同的 GR III 。

當然,這是別人的故事,對筆者而言,從決定購入 GR 到升級 GR III 只能說是機緣巧合,在由於工作接觸 GR 前,筆者也是那一派因為 GRD 表現與使用族群而對 GR 抱有刻板印象的;如果 Ricoh 最後停留在隨身機級元件 GRD 的發展,筆者應該也不會決定買入 GR ,當時雖然體驗時間不算長,但 GR 能夠以相對當時單眼相機更小的尺寸,還有保有隨身相機切換到近拍模式的優勢,扣除 28mm 定焦焦段特性限制以外,一機可涵蓋多數生活的紀錄。

作為 APS-C 片幅 GR 系列實質上大改版的 GR III 則又是一款令人又愛又恨的產品,愛的是 Ricoh 團隊進一步為 GR III 添加來自 Pentax 的 SR 機身防手振技術,同時尺寸還比 GR 更為精巧,至於比較負面的則是與尺寸折衷的小電量,以及近拍模式不再具備無限遠拍攝,但前者可由 USB Type-C 直連供電模式搭配行動電源彌補,整體可說是瑕不掩瑜。

除了能夠單手操作完整功能的攝影者至上主導權設計以外,筆者認為 GR 對於慣用相機的使用者還有幾項魅力,先從影響基本光學特質的實體可變光圈聊起;雖然現在智慧手機搭載的主鏡頭具備比許多專業相機更大的光圈,但由於智慧手機的光圈採用固定式,雖然在近距離拍攝能夠營造出色的散景效果,然而對一些需要拍攝充裕景深的場合卻不見得是好事,舉例來說,筆者就曾在約離被拍攝的重機 2 公尺不到的距離以主鏡頭拍攝重機的側面,但重機的兩端卻由於 f1.9 光圈導致被虛化。

還有著完整的可變光圈機構就是傳統相機的優勢,只要透過縮光圈,就能夠控制背景虛化的程度,尤其是在光線強烈的環境以及需要較充裕的景深的環境,以較小的光圈能夠避免過鋪、取得更完整的全景影像,也有助提升解像力表現;雖然新一代的智慧手機可藉由多幀合成與 AI 虛化技術控制景深變化,不過機械式光圈結構的魅力與醍醐味,也只有有一定相機使用經驗的攝影玩家才能理解。

雖然 GR III 的 f2.8 光圈相對智慧手機動輒 f1.9 甚至以下的光圈好像沒甚麼了不起,不過別忘了較大的片幅對於景深虛化的效果更為明顯,光圈全開下的 GR III 也能表現出相當的虛化效果,不過若要求更好的效果,則採用 40mm 焦段的 GR IIIx 可透過更遠的焦段進行景深壓縮,只是筆者相對之下比較拍攝廣角題材,也不那麼追求淺景深, 28mm 的 GR III 仍是筆者的首選。

另外,雖然數位相機多半在產品週期後除非遇到較重要的情況,例如出現嚴重 Bug ,或是有較特殊的新鏡頭問世,否則多半僅針對穩定性進行更新;然而 GR 系列卻是少有傾聽用戶意見進行各種功能升級的產品,透過日本的 GR Meet 蒐集核心玩家意見, GR III 系列至今也提供包括黑白色調的顆粒感設定、水平校正、影像裁切比例、底片風格檔等等。

不過筆者認為使用上最有感的是終於在 V1.70 韌體大幅修正 SD 卡相容性,在 V1.61 仍經常在讀取與寫入發生異常的 Sony 記憶卡終於可正常使用,筆者手邊有三張不同產品線、不同等級的 Sony UHS-II 等級 SD 卡,原本先前都有在開機讀取燈閃爍不止、拍照後未正確寫入的情況,後續更新至 V1.70 與 V1.71 後終於可正常使用。

對焦拉風箱、夜盲、只有固定焦段、缺乏 AI 影像增強、夜拍成功率不及具備夜景合成的手機...這些都是 GR III 顯而易見的缺點,而且現在的高階手機在這些方面則有更出色的表現;然而對於筆者, GR III 的機械式控制是難以被取代的,雖說如 Sony Xperia 系列藉由實體快門與 Pro Photo 的介面試圖營造類似專業相機的操作性,不過觸控與實體按鍵、撥桿的手感不僅截然不同,同時實體控制鍵的觸感亦能在不看著螢幕的前提進行光圈快門控制、曝光控制等。

雖然近期 GR III 與 GR IIIx 似乎在幾位名人的推波助瀾下又再度迎來一波熱潮,然而 GR III 與 GR IIIx 並不是一台僅有濾鏡的膚淺玩具產品,以單手能夠操作近乎完美的人機觸感,以及出色的鏡頭光學才是 GR III 與 GR IIIx 相較手機最大的武器,而出色的濾鏡與色調則是用於將精心拍出的作品進一步錦上添花的附加價值。

然而,筆者也仍認為 GR III 與 GR IIIx 也不是所有有攝影經驗的人都會欣賞的產品,畢竟筆者也曾遇過非全片幅不可,認為一切的色調都可透過後製完成的攝影圈意見領袖,筆者不認為這樣的論調有甚麼問題,原本 GR III 與 GR IIIx 即是以街拍為目的所開發的隨身相機產品,然而每個使用者對於拍照的目的與想法皆不同,先搞清楚自己追求的是甚麼,才能選出適合自己的好機器。

▲縱使 28mm F2.8 在當今手機不是甚麼特別的光學組合,然而有著機械操作感的 GR III 仍有其操作的魅力

不過還是得吐槽一下 GR III 在這幾年使用遇到的一些狀況,撇除電池續航力反而比 GR 初代還糟、難用到後來筆者還是乖乖的使用讀卡機的 app 等基本問題,像是筆者一開始就遇到早期版本與特定記憶卡衝突的寫入失敗問題,還有電池在特定角度會接觸不良、使用中會忽然電量向下掉然後又回到滿電,或是明明剛開機而且環境溫不到 20 度跳出過熱警告、重開機後就熄燈,還有鏡片群多少會受落塵影響等等,但就像筆者前面說的, GR III 縱使不是 100 分的相機,卻也是筆者在評估過各項條件之後最順手而且也別無選擇的一台隨身相機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