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肖像:艺术创作不是无中生有,愤怒不等于不包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街头画漫画肖像多少钱一张 袁隆平肖像:艺术创作不是无中生有,愤怒不等于不包容

袁隆平肖像:艺术创作不是无中生有,愤怒不等于不包容

2024-01-22 19: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方力钧给袁隆平老先生的画像在西安美术馆展览时引起了非常强烈的舆论,网友们认为这幅画像不符合袁隆平的形象,更有热心观众直接报警,认为这件作品丑化了袁隆平老先生的形象,而袁隆平是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共和国英雄,因此这个举动违反了《英雄烈士保护法》。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不是艺术的高低美丑争端问题了。

方力钧的这幅作品,是根据袁隆平的这幅照片来画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照片长这样。

而方力钧的作品是这样。

不带偏见地去看,确实是引起不适的那种画法。网友们吐槽的点在于:秃头,小辫子。

那我们来看看,这些被吐槽的点,到底是丑化,还是艺术创作手法。

大家当然知道,画家并不以画的像为评价标准,也并不以画的美为评价标准,而是要传神。

所谓传神,就是要表达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要能让观者感受到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要运用一些艺术夸张的表现手法,将人们一些主要的特点放大,甚至变形,来表达其精神状态。

但艺术夸张,和无中生有,是两码事。

首先,秃头。

袁隆平先生不秃头,他顶多算是发际线比较高。

随着年龄的增加,发际线有逐渐后移的趋势。

就算是到了很大的年纪,头顶的头发都变白了,也依然是有头发的。

什么是发际线偏高,什么是秃头,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合影。右边这位红衣老哥才是秃。(对不住了红衣老哥)

那能不能把发际线偏高,用艺术手法夸张成秃头呢?

不可以。

因为秃头,是一种贬义的外貌特征,而且这是东西方都公认的。欧美人如果喜欢秃头,欣赏秃头,就不会发 明Rogaine落健生发药 然后卖到全世界,也不会发明植发手术。

人的外貌特征中,有一些是褒义的,比如明亮的眼睛,光滑的皮肤,匀称的身材,这些都是全世界人喜欢的,刚生下来的小孩没有受过审美训练,也知道喜欢这样特征的人。

有一类外貌特征是贬义的。比如大块的黑斑,残缺的五官,过度肥胖和臃肿的身形,以及秃头,黄牙,口臭等等,这些都是引起不悦甚至不适的。我相信没有什么文化会以此为美。

而能够称为审美差异的,是一些中性的外貌特征,比如身材大小,高大有高大的美,娇小有娇小的美;双眼皮可以美,单眼皮也可以美;高颧骨有成熟美,但低颧骨肉脸有幼态美;黄发有张扬美,黑发有内敛的美。饱满的肌肤有年轻的美,但带着皱纹的脸有故事的美;瘦可以是美,丰腴也可以是美。

这些中性的生理特征,才是审美多样性,和艺术创造的巨大空间。

那么将发际线偏高,画成秃头,很明显是将一种贬义的人类外貌特征加在袁隆平先生的肖像中。

秃头和光头也不一样,光头是全部没有头发,方力钧的光头形象脱胎于自己,也没有人说过他丑化中国人。

但秃头是一种基因问题,或者脂溢性头皮问题,方力钧给袁隆平后脑勺下半部分画上了头发,明显是表现秃头。

第二,是小辫子。

严格来说,这不是小辫子,就是一缕多余的毛发,这个毛发的量不足以编成辫子,也跟清朝人的鼠辫不一样。但是袁隆平先生的发型,的的确确是没有这缕头发的,这缕头发放在这里也很不好看,有点莫名其妙。我也在想这根线是不是在表达衣领之类的,但是确实有发梢垂在衣领处,所以这根线画的就是头发。

袁隆平先生肖像原照片脑后侧没有这一缕头发。

袁隆平先生一直是理的最简单直男板寸发型,贴头皮推短,没有任何造型。

侧面可以明显看出是普通的寸头,这图上有点长长了。

那么,这一缕无中生有的毛发,到底是为了表达什么?我真的看不出来,只是觉得不美观,不和谐。希望可以听到艺术家的阐释。

3,痦子毛

除了脑后有多余的毛发,他的脸上也有两处。虽然是在不直面观众的右脸

,但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是两根痦子上的毛。

长毛的痦子,是一种令人不适的外貌特征,虽然在相学里认为,是富贵的象征,但在大众印象中,多半是丑角,才会有这种形象。

但是袁隆平先生的右脸,不仅没有长毛的痦子,更是连痦子都没有!我专门找到一张网友手机拍摄上传的照片,一看就是没有修过的,他的右脸上只有几处老人斑而已,皮肤表面是平滑的。

秃头,多余毛发,长毛的痦子,这些为什么让人不悦?

因为这是人本性基因里就不喜欢的,是全世界都让人不悦的外貌特征,不仅是中国人不喜欢,西方人也不喜欢。如果西方人喜欢秃头,就不会发明生发剂和植发手术。

请注意,不喜欢和容忍是两码事,我们的本性让我们不喜欢这些“丑”的事物,但大多数人都不会不容许丑的存在。

人们可以接受艺术家不以把人画的美,而是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特点。传神最重要。

比如刘晓东画林志玲,他也没有把林志玲画成大美女。虽然林志玲是绝对意义上的大美女,但他画出的是一种清冷和落寞的感觉。

即便是身材和姿态都很妖娆,头发也散开很有风情,但林志玲的脸上表情是清冷的,是略显呆滞的,这反倒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内心,她并不只是一个美好的皮囊,她的皮囊下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想法。

那我们要画袁隆平时,也可以抓住他的人物特征去表达,比如,他是一个瘦瘦的,小小的,但是目光坚定,能量很强大的人。

比如,他是一个比较慈祥的人。是一个耳朵特别大的人。

比如,他是一个会因为水稻丰收而打心眼里高兴的人。他也是一个看上去跟农民差不多的人。

了解一个人有很多角度,如果你去了解袁隆平,也许他还是一个可爱的人,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是一个脾气火爆或者性格急躁的人……深入了解以后,我们才能画出他的精神面貌来。

但在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獐头鼠目,秃头,还有长毛痦子的人。

方力钧曾说,给人吃饱饭的人是很伟大的,是圣人。所以他要给袁隆平画像。

我很想听他阐释一下,圣人是什么形象。圣人为什么是秃头,还有长毛痦子。

但是,文艺界对于举报这两个字还是非常敏感,总会让人想到一些特殊时期,痛苦的记忆。我非常同意,文艺创作要有自由,不应该动辄举报。

但是,我要说一句,网友的行为,是报警,不是举报。举报是内部人员的行为,报警是大众行为。举报是匿名的,报警是实名的。每一次出警,都要登记报警人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码,以及人脸识别验证。

我不愿意去揣测方力钧为什么这样画袁隆平的目的和动机,诛心论是不可以的。

我也不支持网友们说的,要彻查此人,要给他判刑,要打入十八层地狱再踩上一只脚,这种过度反应也让我感到惊恐。

但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看到一篇文章,拿出英女王伊丽莎白对于自己肖像的包容态度,来反衬中国网友对于袁隆平肖像的不包容。

通篇看下来,我深深觉得不妥,我们不应该为了表达观点而罔顾事实。事实就是,无中生有的丑化人物的创作,在哪里都不被允许,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文中举例的英女王的肖像,根本就谈不上丑化。而且根本没有这种“无中生有”的“艺术创作。

比如,卢西安.佛洛依德画的这幅肖像在大众来看,是不够好看,但是他的阴影处理只是为了加深女王的脸部纵横沟壑的轮廓。他可没有扩大女王的老年斑,给她画上长毛的痦子,或者把她的发际线上移。

▲ 弗洛伊德的作品«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

远看这幅肖像,是非常立体的,表现出女王饱经风霜的脸庞。

而安迪沃霍尔,达明赫斯特的女王肖像,几乎是开了美颜,根本谈不上丑。

▲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统治的女王: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系列

▲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作品《美丽的肖像,女王》

就算在女王脸上画上闪电,这也很容易理解为艺术创作,因为正常人都会明白,女王的脸上不可能长出闪电图案。

▲ 班克斯(Banksy)在街头画的女王肖像

这种摄影完全是美化而不是丑化,女王已经几乎被拍成迪斯尼冰雪公主艾莎了。如果把袁隆平先生“丑化”为这样通体洁白的形象,我想网友也不可能报警。

▲ 克里斯·莱文(Chris Levine)《生命之轻》(Lightness of Being),《平静》(Equanimity)系列,2004

就算是这种拼贴转移的当代艺术手法,女王的脸依旧是写实完整的,并没有增加秃头,痦子,多余毛发。

▲ 贾斯汀·莫蒂默 (Justin Mortimer) 创作的伊丽莎白二世肖像《女王》(The Queen) ,油画,1997

而乔治康多的这组肖像,直接用玩具脸嫁接在女王的形象中,这张脸明显不是女王的脸,而是一种玩具的脸,艺术家用来隐喻女王的梦魇,就是被操控的玩偶的意思。

▲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女王的梦与梦魇》(Dreams and Nightmares of the Queen)系列,2006

但是这组画中,有五幅代表“梦魇”的脸,还有四幅代表“梦”的脸,这四幅真正的女王肖像,是一点丑化都没有的。

▲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女王的梦与梦魇》(Dreams and Nightmares of the Queen)系列,2006

然而这组作品在英国展出时,仍然引起了英国民众的巨大愤怒,他们认为这个跟女王根本没关系。

同样是愤怒,中国民众不可以愤怒吗?

▲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舒适毯,2014,图片 ⓒ Andy Hay / Comfort Blanket ⓒ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2014

唯一算得上丑化的,可能就是这幅,漫画式的表现手法吧。强调了女王的皱纹,高颧骨,高鼻子,整体显得不那么美观。但是欧美漫画手法的造像大部分都是这种风格,这是一种画风,而不是无中生有的丑化。

而这种将猿猴的脸直接挪移拼接式的创作,一看就知道不是女王的长相。反而这种创作是越天马行空越好,因为它已经不是肖像画的范畴了。

这种所谓的“丑化”和袁隆平肖像是不一样的,没有见过女王的人不会觉得女王长成猩猩样,或者玩具脸,或者脸上一条闪电,因为这都是不可能的事,可以天马行空。

但是没有见过袁隆平的人 看到方力钧的那副肖像,可能会以为袁隆平是秃头,毛发乱糟糟,还有长毛的痦子。

这是根本区别,不是包容不包容的问题。

要说包容,中国人也给袁隆平先生画了很多肖像。他也很包容。这些都是我从互联网上搜到的。

比如这幅肖像,完全没有美化,而是刻意强调了他饱经风霜的面容,以及笑容和大耳朵。他的手指上缠着胶布,指甲里黑黑的污垢,这都是务农人的特征。

这幅速写也没有美化,而是刻画出他的纵横沟壑,可以看出他眼神的坚毅和专注。

袁隆平先生大耳朵,小眼睛,高颧骨,确实有一些鼠相,这幅漫画肖像可以说把这个特点发挥到极致,但是我们不觉得是丑化,因为他表现出的是一个慈眉善目,带着丰收喜悦的人物。

中国人对袁隆平的感情不亚于英国人对英女王,就像方力钧所说,给人饱饭吃的,是圣人。人们用稻子,辣椒,在晒麦的场院画出袁隆平的肖像。

人们在稻田里种出袁隆平的形象。并且在成熟之际收割,认为颗粒归仓,是对袁隆平最大的尊重。

所以,我想说,不论是英女王,还是袁隆平,都是杰出人物,我们都不应该丑化。英国皇室不允许丑化英女王的作品存在,中国法律也不允许丑化袁隆平院士的作品存在。英国人看到不实的女王肖像会愤怒,中国人看到不实的袁隆平肖像也会愤怒。

而让我愤怒的是,那篇女王文章的逻辑。先把英女王肖像正常的艺术创作说成是“丑化”,然后说西方艺术家也“丑化”英女王,女王都不在乎,包容大度,潜台词就是:你看看你们大惊小怪,不懂艺术。

拜托了,客观一点,睁开眼睛看看吧!假如把英女王画成秃头,长满痦子,还有一撮莫名其妙的长发,你看看英国王室还包容与否,英国民众大度与否!

换位思考,有人把这文章作者画成秃头,他会喜欢吗?也包容大度吗?

其实不仅仅是杰出人物,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在艺术创作中被丑化,人有美丑不错,但丑化是故意把他画丑,把不属于他的坏处和缺点强加给他,这对被画的人是不公平的。任何艺术创作,都应该尊重被创作的对象,作为一个人的感受。

艺术创作和无中生有的区别,我相信客观的人都会看得出来。

画事君个人微信

加个好友吧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