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标本采集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血糖采集操作规范流程视频 末梢血标本采集指南

末梢血标本采集指南

2023-12-25 0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末梢血标本采集指南

备注:为征求意见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末梢血液标本采集前准备、采集操作、采集后处理的通用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GB/T 22576.1医学实验室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806 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基本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末梢采血(capillary blood collection)

末梢采血又称皮肤穿刺采血法,临床通常在手指或足跟特定部位穿刺,采集毛细血管血液(即末梢血)进行检验。

3.2末梢血(capillary blood)

即毛细血管血液,通过皮肤穿刺或切口获得的血液,其中含有来自小动脉、小静脉、间质和细胞内液体的比例不确定的血液混合物。

3.3末梢采血器(capillary puncture device)

用于穿刺皮肤获取末梢血样的设备,通常为锋利的针或刀片。

注:对于末梢血穿刺使用的器具称谓尚未统一,如采血针、采血器、穿刺针等,为达成统一避免误解,在术语说明及正文中统一称为末梢采血器。

3.4穿刺(puncture)

为获取毛细血管血,使用末梢采血器刺穿皮肤的过程。

3.5标本(specimen)

为检验、研究或分析一种或多种量或特性而取出的认为可代表全部的一独立部分的体液、呼出气、毛发或组织等。

3.6末梢采血管(container for capillary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用于收集、储存皮肤穿刺后获取的末梢血标本的容器,容器内可含有抗凝剂或促凝剂以满足不同检验项目的需求。

3.7微量采血吸管(microhematocrit tubes)

为一次性使用的可带有定量标识的中空玻璃或塑料材质吸管,血液可通过虹吸作用流入管内。

3.8激光采血仪(laser blood sampling equipment)

一种利用激光脉冲作用于末梢指端皮肤处,使得表皮组织瞬间溶解、汽化形成穿孔,从而实现采集血液样本目的的医疗仪器。

3.9锐器盒(sharps container)

耐穿刺、防泄漏的容器,被设计用于容纳和便于销毁在血液标本采集、治疗性注射和输液等医疗过程中使用过的锐器。

3.10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

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4末梢血标本采集操作

4.1采血环境准备

4.1.1建议为受试者和采血人员提供专用的末梢采血场所。该场所应具有充足的照明,为采血人员的操作提供合适的光源;具备适宜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采血场所应定期消毒。

4.1.2在固定采血环境中,每个采血位应配备洁净、安全、高度可调节的椅子和洁净的操作台面,供医护人员和受试者使用。

4.1.3根据检测项目的需要配备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装置和一次性纸巾。

4.1.4宜设立采血等候区,提供座椅,方便受试者等候及按压止血休息时使用。

4.2采血人员的准备

4.2.1采血人员应佩戴医用帽子、口罩和手套。如受试者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采血人员应按照该类传染病相应防护要求进行个人防护。

4.2.2采血人员上岗前必须按照卫生行业标准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进行手部清洁。

4.2.3在为每位受试者采血前,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涂擦双手1遍,仔细搓擦至手背、手心和手指等各处,作用1min~2min直至溶液完全挥发;采血人员更换手套后仍需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手消毒。

4.3采血物品的准备

4.3.1末梢采血器的选择

a)末梢采血器的类型:末梢采血器包括但不限于触压式一次性末梢采血器、按压式一次性末梢采血器、三棱针和激光采血仪。宜使用具备穿刺深度恒定、针头不暴露、出血量充分、一次性、安全末梢采血器;

b)末梢采血器规格型号的选择:根据检测项目的预期采血量及受试者的情况(年龄、体重等)选择不同规格型号(针管外径和穿刺深度)的末梢采血器。21 G~23 G的末梢采血器预期采血量为100μl~250μl,24G~25G预期采血量为20μl~100μl。常用末梢采血器规格与外径及对应的采血量见本标准附录A。

4.3.2末梢采血管的选择

a)末梢采血管的种类:非真空的采血管,主要以EDTA-K2(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管为主,其它根据检测项目要求选择采血管类型;

b)应选用管壁光滑、添加剂比例恰当、喷涂均匀、标记清晰的末梢采血管。应易于血液混匀,避免微小血凝块产生,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3.3微量采血吸管/乳胶吸头:用于对采集的末梢血进行定量转移。

4.3.4消毒液

a)推荐使用75%乙醇或70%异丙醇进行穿刺部位消毒。避免使用碘伏/聚维酮碘。葡萄糖酸洗必泰可导致皮肤损害,因此不建议2个月以下婴幼儿使用;

b)宜使用快速手消液进行采血人员的手消毒。

4.3.5止血用品

无菌棉签/片/球,必要时可备创口贴。

4.3.6锐器盒

一次性使用,使用容积不超过3/4。

4.3.7所有物品完整无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4受试者身份确认

受试者信息核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受试者编号(住院号/门诊卡号)、检验项目。如受试者年龄小或者因疾病无法回答问题时,由其看护人或者家庭成员代为回答,如果无看护人员在场情况下,应该通过受试者腕带信息进行核对,并将上述信息与医嘱信息表上的信息进行核对。

4.5受试者准备情况确认

4.5.1受试者评估:

采血前应评估受试者身体状态。确认受试者是否存在对乳胶、酒精过敏情况,如存在该情况,则需准备相应替代品;确认受试者口中无异物。

4.5.2受试者禁食要求:按项目要求选择空腹或禁食。空腹一般指禁食后8h~12h,但对于婴幼儿,既要保证血标本采集的质量,又不能让受试者禁食过久,可根据以下规律来控制其禁食时间:母乳喂养的受试者,只需禁食2h~3h或下次喂养之前;配方奶喂养的受试者,禁食3h~4h或下次喂养之前;若受试者已经添加辅食,一般禁食5h~6h或下次喂养之前;若受试者与成人一样的饮食,禁食至少8h。

4.5.3受试者体位准备

a)坐位准备

不需要辅助的受试者坐在安全可升降的椅子上,将手臂伸出,向下倾斜放置在合适的支撑物(例如扶手、桌子)上,充分暴露采血部位。

对于需要辅助的低龄受试者,需在其陪同者协助下固定采血体位。陪同者坐在采血椅上,将受试者放于双膝上;交叉双腿,夹住和固定受试者的下肢;从受试者胸前将其环抱,并夹紧其非采血手臂;牢牢固定受试者采血手臂的肘部;用另一只手将受试者的手腕固定住,使其手掌保持在手腕平面下方。

b)卧位准备

协助受试者仰卧,充分暴露采血部位,如选择足跟部位采血,宜将新生儿或者婴儿的脚置于比身体其他部位稍微低的位置;如选择手指部位采血,应固定受试者手腕,使其手掌保持在手腕平面下方。

c)接受治疗的新生儿体位准备

处于暖箱内或者正在接受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需要采集末梢血标本时,采血人员需首先与治疗单元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医护人员采取适当措施后,再进行末梢血采集。

4.5.4受试者情绪的安抚

通过温和的言语、动作安抚受试者,保持其情绪稳定。如果受试者情绪过于激动可能会影响血液某些成分的检测结果,需对采集后的标本进行特别标注。

4.6采血管信息标识

宜采用条形码标识采血管信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受试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唯一标识(如住院号/门诊号等)、检测项目、标本类型、医嘱申请医生、采集日期和时间、采血者信息。

4.7采血人员手消毒

4.7.1穿刺前采血人员须佩戴无粉手套,给每位受试者采血时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对手套表面进行消毒或更换手套并消毒。

4.7.2条件允许情况下,宜一人一换。如无法做到一人一换,宜根据WHO医疗活动中手卫生指南的要求,当手套使用频率达10次,建议更换手套。

4.7.3在手套出现破损、污染或为传染性疾病患者采血后,应更换手套。

4.8采血部位准备

4.8.1确定穿刺部位与穿刺深度

a)穿刺部位选择:常见穿刺部位为手指和足跟。手指采血选择中指或无名指指尖的两侧(具体见图1);足跟采血选择足跟内侧或外侧,下图箭头所示阴影区域采血(具体见图2)。早产儿、新生儿(0天~28天)及6个月以内不适于指尖采血的婴儿(体重约3 kg~10 kg)选择足跟采血;28天以上较大婴幼儿(体重大于10 kg)、儿童和成人均选择指尖采血。应选择温度正常且皮肤健康,无伤疤、伤口、瘀伤、皮疹、烧伤或感染的部位穿刺。

注:不适宜穿刺的部位包括手指的拇指及小指、肿胀的部位、近期穿刺过的部位及耳垂;避免穿刺新生儿足弓区域、足跟的后弯和大脚趾以外的脚趾以及手指。

39981685316447205

图1手指穿刺部位

15841685316447344

图2足跟穿刺部位

b)穿刺深度的选择:根据不同年龄、体重和穿刺部位选择穿刺深度。足跟采血的穿刺深度早产儿≤0.85 mm,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的婴儿(体重约3 kg~10 kg)≤2.0 mm。指尖采血的穿刺深度28天以上较大婴幼儿(体重大于10 kg)≤2.0 mm,8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2.4 mm。末梢采血穿刺部位与穿刺深度的要求见本标准附录B。

4.8.2按摩与热敷

采血前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对于血液循环不佳的受试者可进行适当热敷。

4.8.3消毒穿刺部位

穿刺前应使用75%乙醇或70%异丙醇溶液消毒的棉签或棉球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消毒后应待其自然干燥以使消毒剂发挥作用。不应提前拭去消毒剂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4.9皮肤穿刺

4.9.1采血人员从包装中取出末梢采血器,如需要取下末梢采血器保护罩或者打开触发锁,按照末梢采血器生产厂家的推荐步骤执行。

4.9.2用手握紧末梢采血器。

4.9.3另外一手紧紧握住受试者足部或手指,防止其发生突然运动。

4.9.4将末梢采血器置于受试者的足跟或手指皮面上。

指尖釆血时穿刺针应垂直于指纹(即穿过指纹),穿刺不应与指纹沟平行,以防止血液从指纹沟中流出;足跟采血必须遵循制造商的说明来确定穿刺针的方向,如果未提供此类说明,穿刺应该垂直于足跟印,以防止血液顺着足跟印的纹络沟流下并可获得更大的血滴。

4.9.5紧紧握住受试者足跟或手指,保证待穿刺部位皮肤紧绷,以减轻痛感。

4.9.6除婴儿外,告知受试者即将进行穿刺。

4.9.7启动末梢采血器,进行穿刺。

4.9.8将末梢采血器从皮肤上取下,弃于锐器盒中。

注1:如条件有限,使用不可回缩式采血器穿刺时,应往同一方向平稳穿刺,注意不要用力过大,避免穿刺过深,在到达预定穿刺深度后,应拔出末梢采血器,立即弃于锐器盒中。

注2:不可在同一位点立即重复穿刺(两次刺入)。

注3:避免用力挤压手指或足跟,因该操作会导致组织液混入标本以及可能发生标本溶血。

4.10血标本收集

4.10.1去除第一滴血:应使用无菌棉球/棉签擦去第一滴血(除非即时检测装置厂家说明书中要求检测第一滴血)。

4.10.2收集顺序

a)对同一受试者同时采集多个末梢血标本时应按照以下顺序采集

1)全血标本(EDTA抗凝剂);

2)使用其他添加剂的全血或血浆标本;

3)血清标本。

b)对于常用检验项目末梢血标本采集及处理的注意事项见本标准条款7。

4.10.3收集过程

a)从采集点的下方捏住穿刺位点,轻柔、间歇性地对周围组织施加压力,增加血流量;

b)将末梢采血管接触到第二滴血液,保持末梢采血管集液口与穿刺点呈30°~45°收集血液,血液沿管壁滑入采血管底部。如果血滴卡在采集管顶部,可轻轻弹一下试管表面,促使其流入试管底部;

注1:使用微量采血吸管时,用微量采血吸管接触到第二滴血液,血液通过虹吸作用流入管内,拭去管尖外壁附着的血液,操作时微量采血吸管头部不要接触其它物体表面,以免造成血液样本污染。

注2:末梢血标本如需稀释时,用微量采血吸管接触到第二滴血液,血液通过虹吸作用流入管内,拭去管尖外壁附着的血液,将吸管深入装有稀释液的试管底部,慢慢排出吸管内的血液,并用上清液冲洗管内余血2次~3次,最后轻轻将试管内的液体混匀,切勿大力振荡。

c)采集血量应达到采血管厂家要求的适宜血量,血量过多易形成血凝块,血量不足可导致血细胞形态学变化;

d)如采集部位血液已经凝固,采集不到足够血样时,应更换其他采集部位,另取新的末梢采血器重新采集;

e)每次取血量不应超过所使用采血器限定的最大采集量。

4.10.4标本混匀

采集后应封闭抗凝管帽,遵循末梢采血管说明书的建议进行混匀,防止血液标本的凝固。通常采用上下颠倒混匀或轻弹混匀,血液病患者建议采用颠倒混匀,避免剧烈振摇而导致标本溶血。

4.10.5穿刺后按压

采血结束后应立即使用消毒棉片或棉球对穿刺点进行按压,指尖采血后的受试者应稍微抬起采血手臂,足跟采血后的婴儿应将脚抬高至高于身体的位置,按压穿刺点直至止血。

2y以上受试者可在伤口处粘贴创口贴止血。不推荐2y以下受试者使用创口贴或绷带,以避免胶带刺激皮肤或绷带缠绕造成危险。

4.11废弃物处理

4.11.1采血后应告知病人或家属将止血棉片/球宜弃入医疗垃圾桶内。

4.11.2存在锐器刺伤风险的末梢采血器应弃于锐器盒中。

4.11.3对于住院受试者,采血后应注意整理操作中使用的所有物品,避免将物品遗留在受试者床上,以免发生意外。

4.11.4在接触下一位受试者前,采血者应根据规定进行手部消毒。

4.12核对和记录

采血后应再次核对受试者信息,并核对标本情况,检查是否所有采集容器均采集到足够的血液。条件允许时,标本的每个交接环节均由条码扫描器判读容器上的条形码来确认信息,验证交接者的身份,准确记录每个交接环节的时间。

5标本的保存与运输

实验室应制定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手册,以指导标本的保存及运输。

5.1保存与运输要求

5.1.1保证安全:采集完成的标本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运送,运送过程需符合各项检验项目的运送要求,同时避免发生暴露。

5.1.2转运要求:应采用防水、防漏、结实的运送箱转运样本。

5.1.3控制温度:通常室温运送即可;对于需要特殊条件保存运送的检测项目,如冷藏(2 ℃~8℃)、冰冻(-20℃)、避光等,宜参考相关文献报道的保存条件或进行稳定性评估。

5.1.4控制时间:末梢血标本采集后应尽可能及时送检,宜在2h内完成送检及离心分离血清/血浆(全血检测标本除外)。

5.1.5保证质量:运输时将标本固定在架子上保持直立。应采取防震荡措施以免血液震荡引起细胞破碎、溶血等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6常见问题和应急情况处理

6.1受试者常见问题与处理

6.1.1穿刺点出血

采血人员应正确指导受试者或陪同人员按压采血部位,提示按压的时间。按压穿刺部位时间至少为30 s~60 s。按压过程中不能移开棉球查看局部情况或松开的手指。

6.1.2局部血肿

发生血肿应及时处理。在肿胀部位及时冷敷,冷敷时及时观察局部皮肤变化避免发生冻伤。冷敷48 h后改热敷血肿部位。

6.1.3疼痛

穿刺时注意技巧,穿刺前绷紧穿刺部位皮肤,穿刺动作轻柔,尽量减轻受试者疼痛。

6.1.4晕针、晕血

采血前应鼓励受试者,消除紧张情绪。操作时避免反复穿刺或采血时间过长,造成受试者心理恐惧。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受试者是否有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双眼上翻等症状,如出现晕针晕血现象应立即将受试者平卧,必要时口服葡萄糖液,观察心率及血压,一般情况下恢复良好。有晕针晕血史的受试者,宜选择平卧采血。

6.1.5止血困难

延长穿刺点的按压时间,对于仍然无法止血的受试者,应请临床医生协助查找止血困难的原因,并及时对症处理。

6.1.6采血点不出血或采集的血量不足:选择其他采血部位重新进行末梢血采集。

6.2末梢血采集操作中应急情况处理

6.2.1受试者窒息:

立即停止采血,拔出采血针止血,呼叫急救人员立即予以急救处理。

6.2.2采血人员职业暴露

a)伤口处理: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需立即挤出污血,并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和包扎;

b)报告与预防性治疗:第一时间将职业暴露事件报告医疗机构中分管职业防护的部门,对刺伤进行危害评估,必要时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c)感染性指标监测:立刻对职业暴露者及污染源标本进行血行传播病原体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由医疗机构中分管职业防护的部门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并做相应处理和记录。按照GBZ/T 213要求进行随访追踪。

7常用检验项目末梢血标本采集及处理的注意事项

7.1末梢血全血细胞分析标本采集及处理注意事项

7.1.1末梢血全血细胞分析通常采用EDTA-K2喷雾的抗凝管收集标本,但对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标本采集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程序。

7.1.2实验室需排除不合格标本(如采集量不足、肉眼观察有血凝块、显微镜下有血小板聚集的标本)的影响。

7.1.3末梢血标本采集后应至少放置5min~10min再上机检测,以避免血小板聚集造成检测结果假性降低。

7.1.4标本检测前应充分混匀。在18℃~25℃环境下末梢血全血细胞分析标本应于4h内完成检测。

7.2常用末梢血生化、免疫检测项目标本采集及处理注意事项

7.2.1末梢血生化、免疫检测项目采血管选择应遵循制造商建议或相关文献资料。

7.2.2对于采用血清或血浆进行生化、免疫检测的项目,应首选静脉血标本。

如采用末梢血血清或血浆进行生化、免疫项目检测,末梢采血量至少为200μl以上。采集前应充分评估受试者末梢血采集可获得的预估采血量,同时建议选用21G末梢采血器采集标本。

7.2.3末梢血血清或血浆的制备应在标本采集后2h内完成。

离心条件为预置惰性分离胶采血容器,设置离心力为6000g~15000g,至少离心90s;无惰性分离胶采血容器,最小离心力为2000g,至少离心3 min。分离的血清/血浆应及时检测。

注:离心速度(r/min)可以通过以下离心力公式得出:g=r×1.12×10-5×(r/min)2,r为有效离心半径,即从离心机轴心到离心管桶底的长度,单位为cm。

7.3新生儿筛查标本的采集(滤纸干血斑样本的采集)

新生儿筛查的标本应单独采集。具体可见卫妇社发〔2010〕96号卫生部修订《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

7.4末梢血血铅检测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末梢血血铅的标本应单独采集。具体可见卫医发〔2006〕10号卫生部《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2006版)》。

7.5末梢血微量元素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7.5.1末梢血微量元素项目应选择厂家说明书推荐的标本类型及采血管,需注意微量元素镉应避免使用玻璃材质的采血管收集标本。

7.5.2通常推荐使用针芯为不锈钢材质的末梢采血器。需注意微量元素铬和钴应避免使用不锈钢针,建议使用硅化针。

7.5.3微量元素项目标本采集部位的清洁与消毒操作,建议肥皂水清洗采血部位2遍后,再用75%乙醇消毒穿刺部位,避免使用含碘的消毒剂。采集标本时佩戴无粉手套。此外应注意微量元素锰采集前尽可能使用蒸馏水冲洗清洁皮肤。

7.5.4同时采集多管末梢血标本时,微量元素标本应首管采集。

7.5.5样品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注意防止污染。

7.5.6采集微量元素锌末梢血标本时,应避免发生溶血。

7.5.7应注意末梢血标本的储存条件,如微量元素砷标本应储存在-20℃;微量元素硒标本短期储存应<5℃,长期储存应<-20℃。

附录A(资料性)常用末梢采血器规格与外径及对应的采血量

常用末梢采血器规格与外径及对应的采血量见表A.1

表A.1常用末梢采血器规格与外径及对应的采血量

注1:采血器规格与外径公制尺寸的对应关系来源于GB 18457-2015(等同于ISO 9626:1991,MOD)。规格中的G为Gauge线规规格。

注2:同一规格的末梢采血器可有穿刺深度不同的产品,如同样为25 G的采血器,穿刺深度可以有1.8 mm和2.4 mm等多种规格。另外,部分足跟采血器为刀片结构,可按照厂家推荐的穿刺深度、规格及受试者情况(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采血器。

附录B(资料性)末梢采血穿刺部位与穿刺深度

末梢采血穿刺部位与穿刺深度见表B.1

表B.1末梢采血穿刺部位与穿刺深度

参考文献:略

说明丨本次转载仅作为学术传播,不涉及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