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电泳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血清电泳图谱 血清蛋白电泳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呢

血清蛋白电泳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呢

2024-06-24 01: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血清蛋白电泳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呢?大家掌握了这部分的内容了吗?还没有掌握的快来跟着小编了解一下吧!

醋酸纤维薄膜和琼脂糖凝胶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两大递质。

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带不同量的负电荷,在电场中由阴极向阳极泳动。由于白蛋白等电点的差异,电泳后由正极到负极可分为五个区带。

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临床意义】

血清白蛋白减少与γ-球蛋白增加是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共同特征,其减少与增加的程度与肝实质损伤程度相关。

1)肝炎:

急性肝炎早期或病变较轻时,电泳结果可无异常或前白蛋白减少。

病情加重和时间延长,白蛋白、α及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高。因为受损肝细胞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淋巴系统,使γ-球蛋白增生。

A/G比值的倒置,提示肝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

2)肝硬化:

血清蛋白电泳可有明显的变化,白蛋白中度或高度减少,α1、α2和β-球蛋白百分比也有降低倾向,γ-球蛋白明显增加。并可出现β-γ桥,如同时有α1、α2-球蛋白减少,首先要考虑肝硬化。

3)肝癌:α1、α2-球蛋白明显增高,有时可见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的区带之间出现一条甲胎蛋白区带,具有诊断意义。

4)肝外疾患:

肾病综合征,由于尿中排出大量白蛋白而使血清中白蛋白明显下降,α2及β-球蛋白升高;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生症时血清β、γ区带处出现一特殊单克隆区带,称为M蛋白;

自身免疫性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不同程度的白蛋白下降及γ-球蛋白升高。

【参考值】

琼脂糖法:

白蛋白48%~64%

α1-球蛋白2.5%~5.4%

α2-球蛋白8.3%~14%

β-球蛋白8.7%~15%

γ-球蛋白12%~15%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关于“血清蛋白电泳测定临床意义”的资讯请继续关注医学教育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