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浊理论浅析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血浊的中医治疗 从血浊理论浅析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

从血浊理论浅析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

2024-01-21 16: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老年性痴呆,也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智力减退与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减退疾病[1]。《景岳全书(三)·癫狂痴呆》一书中:“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贰,或以惊恐,而渐致痴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益加重,同时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目前老年性痴呆尚未存在有效治愈的疗法,大部分治疗方案皆是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控制精神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着手治疗[3],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在多年临床探索中发现血浊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关系密切:血浊不清,致血不荣髓,髓萎不充,神机失用,发作痴呆[4]。

1 血浊理论 1.1 浊与血浊的含义

中医对“浊”的认识有两类:一指生理性“浊”,其形态与清相对,质稠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此“浊阴”指人体代谢物,称为糟粕。二指病理性“浊”:与疾病相关。《太清调气经》曰:“浊者,因五脏而出之。”此“浊”指痰饮、水湿、瘀血等,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5]。

1.2 血浊的产生

王新陆教授于《脑血辨证》中定义“血浊”为血液的浑浊或混乱。其形成离不开内外病因对人体的共同作用:情志不畅、饮食劳倦内伤正气、环境污染外侵机体均可导致血浊[6]。

1)情志不畅致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造成气机郁滞不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阻,若五脏之气过极则会伤及五脏之血,浊气积聚于血中,发为血浊。

2)不良习惯致浊:《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倡健康的生活习惯,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吸烟、饮酒、熬夜是现代人的生活常态,脏腑功能已失衡紊乱。另外,饮食应“谨和五味,宜食清淡”,水谷精微经脾胃输送于心肺化赤为血,循行周身,若偏嗜“肥甘厚味”之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过量堆积,酿生痰浊湿热,蓄积于脉管,使血液污浊,发为血浊。

3)环境污染致浊:《灵枢·岁露论》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生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状态,如今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各种化学产品直接或间接的排放到空气、河流、土壤中去,通过呼吸、饮食、代谢等生命活动进入人体的血液中,改变血液的清纯状态,发为血浊。

2 血浊-髓萎-痴呆的辨证关系 2.1 生理关系——血与髓相互充养

根据“精血同源”学说,精能化血,血能生精,而精又生髓,故笔者认为血与髓之间亦存在相互化生充养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1)髓可化血,《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另外,《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亦载道:“血气在中,内着骨髓。”可见骨为髓所养,荣养化生气血。2)血可养髓。《诸病源候论·毛发诸病候》有云:“若血气盛……则骨髓充满;若血气虚……则骨髓枯竭。”提示血随脉道循行于周身,入骨充髓养髓,《难经本义·二十二难》亦提出“血主濡之”,指出五脏六腑形体肢节无一不受血之濡养滋润,方可正常发挥机能。

2.2 病理关系——血浊致脑髓枯萎

《医林改错·脑髓说》云:“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精血互生,精可生髓,髓又化血,故精、血、髓之间存在着“荣损共俱”的密切关系,其中血以清纯为用,乃水谷精微所化,惟有洁净之血方可充髓养髓。有学者认为浊邪来源于过剩的水谷精微及代谢后的糟粕[7],如《黄帝内经太素·四海合》言:“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头中最多,故为海也。”五谷化生的血液,汇聚于骨生髓充脑,如若摄入过多蛋白质、脂肪、糖分等影响脾运不化,变生痰瘀浊邪等散布脉中,害血变浊,上注污浊脑髓,使髓失血养,终致脑髓枯萎,神机失用。

2.3 病机关系——血浊加速髓萎发为痴呆

《类经(一)·诸脉髓筋血气溪谷所属》云:“脑为髓海,故诸髓皆属之。”提示诸髓皆上注于脑,充满脑髓,《血证论·健忘》言:“又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血在上,则浊蔽而不明矣。”不论是血行不畅还是血溢脉外成“瘀”,皆阻滞气血运行,蓄积化为血浊,上行阻遏清阳,伤于神机,正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提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血随脉动循行至脑,充髓养神,唯血液清纯方可濡养脑髓,使脑神清明,反之,血浊不清则害髓伤神。

《灵枢·营卫生会》云:“血者神气也。”血濡养脑神,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吴君璇等[8]概括血对髓的充养关系的同时,提出“血浊伤髓”的病理改变,认为黏稠污浊之血失去濡养脑髓之功,初期可扰乱神明,出现迷惑健忘等症,随着浊邪堆积,加重髓伤程度,加速脑髓萎废,可见呆顿语謇,甚至语无伦次,发作痴呆。

3 血浊理论为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提供方向 3.1 复健化浊——血浊髓萎的基本治疗思路

基于“血浊理论”,王教授总结复健化浊法是本病的治疗法则,包括两层含义,“复健”意在治本,填精补髓,恢复萎弱脑髓,“化浊”意在除标,清洁血液,根除血之污浊。两者协同配合,标本同治。复健化浊方是王教授的自拟方,由复健片及化浊行血汤化裁而成,具有益肾填精,清化血浊之功效,方中包括何首乌、桑寄生、海马、淫羊藿、刺五加、山楂,荷叶,银杏叶、鹿衔草、姜黄、蒲黄、川芎、石菖蒲、虎杖等14味中药,方中何首乌入肝、肾经,“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功专补肾固精;桑寄生,《日华子本草》谓其“助筋骨,益血脉”,可协何首乌为君,养血益血,补肾生髓,复健萎弱之脑髓。《本草衍句》中记载淫羊藿“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入肝肾,补命门;海马“暖水脏,消瘕块”;刺五加能“补中益精,坚筋骨,强意志”,此三者为臣药,既能助君滋补肾精又能涵养脑髓、醒神益智。《雷公炮制药性解》言山楂“散结气,行滞血”,善入血分为化瘀要药,于方中化浊散瘀;“血虽阴类,运之者其和阳乎”(《诸氏遗书·津润》);荷叶有仰盂之形,得震卦之象,有清香之气,得清和之体(《医方考》),故荷叶能和阳运血行血,助血运畅通;银杏叶、鹿衔草(又名“破血丹”),可补虚益肾,活血调经,协姜黄、蒲黄共同活血化瘀通经,祛除有形之浊血。另外,川芎为血中气药,通阴阳之血气,擅“升清散瘀”(《医方集解》),清升则浊降,不仅驱血中浊邪之滞,还协同善入血分、活血化瘀之虎杖共同涤荡血中瘀阻,清化血浊,这几味于方中助君臣为佐药,意使全方标本兼顾,益精复髓之外又行化浊活血之功。

此外有药理研究发现,山楂果叶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性[9],荷叶中含有生物碱,能活血降脂,软化血管,对脑血管有保护作用[10],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是β-细辛醚,不仅能通过血脑屏障抑制神经元的凋亡,还可降脂抗炎保护血管[11];黄娣等[12]对海马成分进行萃取,发现其含有多种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改善血管流变性,助血行畅通,有动物实验发现淫羊藿苷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的凝集[13],银杏叶、蒲黄、姜黄、鹿衔草中也均含有黄酮类成分,不仅可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还改善血液流变,其中鹿衔草经实验证实可减少Aβ蛋白的沉积[14-17]。

综上,复健化浊方兼顾填补肾精与驱逐浊邪的功效,发挥中医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优势的同时又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围绕血浊髓萎的病机,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2 基于治未病理念之“复健”与“化浊”

肾精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与生俱来,“后天”依赖脾胃运化-转输,成为脏腑之精,多余部分藏于肾中,因而肾精的盛衰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脏腑功能。《素问·刺法论》载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髓乃肾与脑联系的物质桥梁,当肾精亏虚,便不能益髓荣脑,进而髓萎脑废,患者在发病早期临床可发现特征性表现如善忘,反应力下降,动作迟缓等。而影像学中往往未显现生理学改变,但随着病程进展,可发现广泛的脑萎缩,因此在症状初起时应尽早“复健”,通过强健肾精预防老年性痴呆的进一步发展,恰如《韩非子·说林上》云“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体现了治未病的理念。

如上文提到,血浊不仅是病理产物,也是相关疾病继发的因素,血浊蓄积加重脑络痹阻,髓萎失养,终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因此通过“化浊”将血浊截断于萌芽状态,于症状未加重之前进行干预十分重要[18]。清化血浊亦体现治未病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血浊未成,则稳固血之清纯;血浊已成,则清化血之浑浊。老年性痴呆通常早期症状较轻,加上血浊起病隐匿,易被忽视,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病情达到痰浊瘀血交织、脑髓萎弱的阶段,但单依靠传统四诊很难见微知著,因此临床常通过不同的检查指标使“血浊”概念变得具体,如血脂分析、血糖检测、血管超声等[19],再结合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症状,施以复健化浊的治疗方法。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性,88岁,2021年3月16日初诊。主诉:记忆力下降半年余。半年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下降,具体表现为近事善忘,但远事记忆清晰,无精神行为异常,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并予艾地苯醌片口服治疗,疗效不明显。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症状逐渐地明显,表现为不能记起当日发生的琐事,记不清方才说过的话,尚能认识家属,有自言自语现象,刻下症见:近事善忘,伴自言自语,定向力、理解力、计算力下降,反应力稍有迟钝,白天疲倦嗜睡,精神不振,站立不稳,几欲跌倒,夜间烦躁失眠,辗转反侧,食欲一般,稍腹胀,夜尿频,大便正常,舌质暗红,有瘀斑,苔黄腻,脉沉缓无力,左尺脉沉涩,既往有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史。辨证:血浊蒙窍,髓海失充。治法:清化血浊,益精填髓。予以复健化浊方加减治疗,处方如下:何首乌15 g,桑寄生15 g,海马10 g,淫羊藿30 g,刺五加15 g,鹿衔草15 g,姜黄15 g,银杏叶10 g,蒲黄(包煎)10 g,川芎10 g,石菖蒲15 g,虎杖10 g,山楂10 g,荷叶10 g,金樱子10 g,胆南星10 g,14剂,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温服。2021年3月30日复诊:服药14剂后,记忆力减退症状稍好转,自言自语现象减少,夜间睡眠安稳,夜尿频减轻,舌质暗红,瘀斑较前减少,在上方基础上化裁巩固治疗半年后复诊,记忆力减退症状明显好转,定向力、理解力、计算力下降等症状较初诊时明显改善。

5 小结

王教授从血浊理论进一步密切了血浊与痴呆的联系:血浊-髓萎-痴呆的辨证关系丰富了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痴呆本质的认识,对指导临床干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用药尚缺乏统一的标准,需要更多充足的临床研究支持,中医学者应坚持对本病的探究,发扬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减轻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负担,推进治疗进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