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教你秒懂血常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血常规的e 孩子发烧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教你秒懂血常规!

孩子发烧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教你秒懂血常规!

2023-08-07 23: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看参考范围及特殊符号;

掌握难度:★★☆☆☆

如果宝宝出现了发烧、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点等状况,宝宝就需要化验血常规了。一般来说,血常规是用来衡量血液变化的化验项目,它难免反映宝宝身体是否受到了感染,而且还能够简易判定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另外,它还可以说明宝宝的营养状况,看看宝宝有没有贫血。

如何查看:别看血常化验单里面有很多项,妈妈们只要能够看懂其中关键的几项就可以了,那就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C反应蛋白,其他许多繁杂的项目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也很难专业,所以那些还是交给医生吧。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氧从肺部到全身,然后载二氧化碳回到肺部排出。而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血红蛋白。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会随年龄略有变化。

但如果孩子贫血,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如果宝宝的病情不一样,也会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

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宝宝是否受到了身体感染,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这样对判断使用药物的类型会很有帮助。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如果没有它,人们就会因为一个小伤口而血流不止。所以,如果血小板减少,说明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有些指标放在成年人身上是很高的,但是在婴幼儿身上却是非常正常的。验血报告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整体情况来评定。

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它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反映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属急性时相蛋白,微生物入侵人体可升高。 超级C反应蛋白出现快,半衰期短,随炎症过程发生变化。由于这些特点,所以经常检查此指标提示炎症程度。炎症为一大概念,细菌感染只是其中一部分。也就是说细菌感染肯定会出现炎症,但有炎症时未必是细菌感染。为此,判断C反应蛋白增高时还应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先应该确定是否为细菌感染,再根据C反应蛋白增高确定严重程度,考虑治疗方案。

看血规化验单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哪项检验结果异常,哪项后面就会一个升降符号。如果是“↓”或 “L”,提示结果低于正常,而如果是“↑”或“H”,说化验明结果高于正常。对于不同日龄、月龄和年龄段的宝宝而言,白细胞等项目的具体参考值还有一定的 差异。所以对照参考范围也很重要。

二、从血常规结果区分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掌握难度:★★★☆☆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是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参考资料,尤其在儿科急性发热、感染性疾病诊治中,血常规检查常是区别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感染以及感染严重度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孩子生病后去医院看病,常常有医生建议去做血常规化验。在儿科发热的患儿,白细胞和分类值常反映感染性炎症,也常作为鉴别 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白细胞数高于正常,一般指示有感染或炎症。但仅凭借一个白细胞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进行白 细胞的分类。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其中,细菌感染时中性细胞多增高,超过70%;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多增高,超过50%。

如果在白细胞增高的同时存在中性细胞的增高,比较符合细菌感染,应选用抗生素治疗;

在白细胞“正常”或稍降低水平的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增高,比较符合病毒感染。

现医院化验单上均以成人正常值为标准,不少儿科医生也以此标准值去判断不同年龄患儿,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些医生也常常机械地将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诊断为细菌感染,必须要结合临床症状来看。

小儿各个年龄段白细胞的数值:

出生时:白细胞数9~30/×109/L;

2周:白细胞数5~21/×109/L;

3个月:白细胞数6~18/×109/L;

6个月~6岁:白细胞数6~15/×109/L;

7~12岁:白细胞数4.5~13.5/×109/L;

成人:白细胞数4~10/×109/L

以上数值只供参考,必须还要结合临床症状

专家观点:

血常规化验属于一种辅助诊断, 不是孩子一生病就必须做的检查。

“验血在感冒或流感初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的结果对治疗没有帮助,因为感冒流感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没用,即使白细胞偏高。但如果病人的烧过个4-5天没有退下去,或者精神或呼吸愈来愈差,那时候再验血才有意义。如果白细胞很高,那要考虑有没有肺炎等并发症。如果不高,有时可以再观查一两天。”------和睦家王惠民

“血常规化验属于一种辅助诊断,不是孩子一生病就必须做的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有必要做。”-----天津和睦家儿科

“国内外医生和家长对"感染"的认识差别极大。若无确切证据(细菌抗原检测、细菌培养)仅是发热、咳嗽、流涕是不用抗生素的。他们认为血常规检测、便常规检测的意义不大。虽然看起来有些过激,但也不能依赖抗生素。更不能抗生素+抗病毒药同时用。频繁使用抗生素可损伤婴幼儿免疫系统。”-----崔玉涛

" 与家长交谈中得知,之所以很多孩子接受抗生素治疗,主要是过分依赖血常规检查。只要孩子出现不适,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增高,就会选择抗生素治疗。任何炎症都会刺激白细胞增多,这是人体免疫系统保护人体的标志。过分、快速降低白细胞实际上是破坏人体自身保护机制“-----崔玉涛

血常规化验结果需配合临床分析才有意义

“血常规化验不是定性诊断试验,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分析才有意义。轻微超出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天津和睦家儿科

“现今对血常规的判断常会出现偏差。首先,仪器自动检测不够精确。因婴幼儿血液中白细胞较小,容易出现分类错误。常理来讲,中性细胞大于淋巴细胞,所以经常出现淋巴细胞偏高现象。再有,不同年龄血液中细胞数量正常值不同。4-6岁之内,血液中就是淋巴细胞偏高。化验检查是辅助检查!”-----崔玉涛

“血常规和CRP不是唯一判断细菌感染的指标,还需要结合宝宝当时的病情,很多应激都可以造成白细胞和CRP的升高,的确容易和细菌感染混淆。明确病因是重点,”-----北京和睦家儿科

“如何解释血常规中白细胞的检测结果。白细胞1万2是不是就是异常?要结合孩子年龄来分析,对于小于1岁的婴儿这是正常结果。白细胞增高就一定意味着细菌感染?要结合孩子伴随症状来判断。孩子又吐又拉,查出来的白细胞计数肯定高于正常,这是由于血液浓缩造成的,建议纠正脱水后再复查。”-----和睦家凃绘玲

“张思莱:学龄前孩子血常规中分类的数值与标注的对照值(成人)不一样,由于个别医生专业知识差解释的不对于是十分紧张。其实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血常规分类出生后是有很大变化的:出生后一周淋巴细胞开始逐渐升高(40~60%),中性粒细胞下降(31~40%);4~6岁中性粒细胞升高(50~70%),淋巴细胞下降 (20~40%)。“-----儿科专家张思莱

“血常规化验指标略低于正常底线,但临床上无任何不适,一般表明这就是这个人的正常血常规指标,天生如此,不需做进一步检测。”------天津和睦家儿科

接种疫苗后的不适,血常规检测不具参考意义。

“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等反应并不可怕。当体温>38.5,就可服退热药。伴轻度胃肠、呼吸表现的只需加强生活护理即可。疫苗本身就是病菌碎片或减毒、灭活的病菌体,进到体内会对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抵抗真正疾病的抗体。对疫苗后的不适,血常规无价值,更不要以此依据而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崔玉涛

“疫苗接种后给予抗生素治疗,简直是胡来!五联疫苗包括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B型嗜血流感杆菌五种疫苗,其中除了脊髓灰质炎,全是细菌。接种疫苗后,体内出现反应,检查结果当然类似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偏高)。使用抗生素,就会减弱疫苗接种效果。”------崔玉涛

来源:明德生物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