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和莎鸡,鸣虫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螽斯的产卵器外延吗 螽斯和莎鸡,鸣虫的故事

螽斯和莎鸡,鸣虫的故事

2024-06-22 08: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东晋时代的名臣谢安是历史上著名的“淡定帝”,在北方强国前秦倾兵百万前来精工的关口,他还优哉游哉地跟人下棋,在得知前方大胜后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小儿辈已破敌。”不过这位名士也有不淡定的时候,那就是面对自己的夫人之时。

据《艺文类聚》记载,谢安在中年时想要纳妾,但是他的夫人刘氏坚决不允许,怕老婆的谢安自己不敢再提,就想了个别的办法。他找来了一些朋友和子弟,到自己家里当着夫人的面大声读《诗经》中的两篇,一篇是我们课本里面学过的《关雎》,讲的是一个男子见到漂亮女孩儿以后寝食难安,想要追求人家;另一篇则是我们不太熟悉的《螽斯》。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虽然里面有很多生僻字,但不管是“诜诜兮”还是“薨薨兮”, 还是“蛰蛰兮” 其实都是拟声词而已,说的是“螽斯”这种昆虫聚在一起飞行时候的声音。这首诗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人类看到一群群的螽斯飞过,对它们高效的子孙繁衍非常羡慕,于是就用来作为祝贺的吉祥话说:“宜尔子孙”,后来专用做祝福别人多子多孙的成语“螽斯衍庆”也是从这首诗衍生而来。

螽斯和莎鸡,鸣虫的故事

我们现代社会里,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然而在古代最大的问题却是人手不足,因为人口稀少,所以大片荒地无法耕种;因为适龄从军的青年较少,所以经常要面临野蛮部族的威胁。在这种多子多孙强烈的期盼下,螽斯成为了先民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十六国时代后赵君主刘聪,就把自己住的房子叫作“螽斯则百堂”,想要成为一个大号种马男。直到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紫禁城里面还有一座“螽斯门”, 意在祈盼皇室多子多孙。

在古人看来,螽斯之所以能够子孙兴旺,主要是因为它们中的雌性“不善妒”。在古人概括《诗经》主旨的《毛诗序》中就认为这首诗是写给君王后宫的嫔妃的:“《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东汉大儒郑玄在《郑玄笺》中也道貌岸然地写道:“《郑玄笺》云:凡物有阴阳情欲者,无不妒忌,维蚣蝑(螽斯的另一称呼)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诜诜然众多。后妃之德能如是,则宜然。”这么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谢安要安排朋友在自己夫人面前读这首《螽斯》了,正是为了给她敲敲边鼓——你应该向人家螽斯学习呀。

谢夫人是当时另一位名士刘惔(音tán)的妹妹,也是从小饱读诗书的才女,一听就知道这帮人打的什么主意了,不过她可不打算让老公这个“渣男”得逞,于是就故意问他们:“请问《诗经》里的这两篇是谁写的呀?”朋友们就说:“是周公写的”。谢夫人说:“呵呵,你们男人就没一个好东西!如果周公是女的,肯定就不会这么写了。”所以到了最后,谢安先生的纳妾计划也没能成功。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里所说的螽斯到底是一种什么昆虫?表面看起来这个问题挺简单,因为现代生物分类学上,直翅目昆虫中恰好就有一个“螽斯总科”,包括我们常见的蝈蝈(学名叫优雅蝈螽)、纺织娘等昆虫。不过不管是蝈蝈还是纺织娘,繁殖能力都算不上多么强,而且它们往往是独来独往的冷面杀手,很难让古人产生多子多孙的联想,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商周时代,古人往往把螽斯和蝗虫混为一谈,《螽斯》诗中那种“薨薨兮”集群飞行的宏大气势,也只有繁殖能力超群又擅长飞行的飞蝗才能做到。因为蝗虫以庄稼禾苗为食,经常成为可怕的天灾,所以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首诗其实是古代劳动人民说的反话,目的是诅咒那些像蝗虫一样的贵族们,比如说文史学家陈之展先生就认为陈子展的《诗经直解》就推断这首诗是奴隶社会的民间歌手对主子的明颂暗讽。

螽斯和莎鸡,鸣虫的故事

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古人并没有我们现代的生物分类知识,所以他们所说的螽斯又不仅仅是指蝗虫,可能也包括现在我们所说的螽斯总科中的各种昆虫。《诗经》中另有一名篇《七月》写道:“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斯螽”和螽斯是一回事儿,古人认为它们是用磨蹭大腿的方式来鸣叫的。三国时代的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注解说:“斯螽,幽州谓之舂箕,蝗类也,长而青,长股,股鸣者也。”可见当时是把螽斯们都算到蝗虫类里面的。

尽管蝗虫和螽斯都属于直翅目昆虫,某些种类也看上去碧油油的很相似,但其实它们在生物分类学上的差别相当大,一个属于蝗亚目,另一个属于螽亚目。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螽斯一般都有两根又细又长的触角,而蝗虫的触角则比较短而粗。论起亲缘关系来,螽斯和“莎鸡”——也就是纺织娘反倒更为接近,毕竟纺织娘科也是螽斯总科的一员,甚至也可以说,纺织娘也是一种螽斯。一般来说,纺织娘的翅膀则比较长,可以达到身长的二倍。

螽斯和莎鸡,鸣虫的故事

纺织娘古代称为莎鸡

不管是蝈蝈还是纺织娘,能够发声鸣叫的都是雄性,它们的前翅上面长有音锉、刮器和发音镜,两只前翅抬起来,像是拉二胡那样相互摩擦,就能发出优美响亮的鸣叫声了。相对来说,雌虫尽管是“哑巴”,但是个头要略微大一点,翅膀却更为娇小,后面有一根又长又尖的“尾巴”,其实是螽斯的产卵器。

相比蟋蟀那种凄切的叫声来说,螽斯的鸣叫声无疑要多出几分铿锵雄壮气息,那么为什么雄性螽斯会这么卖力地叫呢?主要是为了吸引雌性的注意力。要知道草丛中通常不止一只螽斯小伙,那么螽斯姑娘靠什么来选出如意郎君呢?就靠它们鸣叫声的高低了,一般来说雌性螽斯都会选中叫声最响亮的雄性为伴。所以鸣叫声也是雄性螽斯们互不相让的战场,当两只雄性竞争一只雌性时,叫声不响的往往就会在战歌对峙中知难而退。

每到春夏季节,草丛里就开始传出像金属一般铿锵悦耳的螽斯鸣叫声,多情的女孩子们也和螽斯一样,开始思念自己的情郎。就像《诗经》中所写的那样:“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从这首诗开始,螽斯还兼具了爱情的酸臭味道,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相思》诗中写“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描绘了好一幅异地恋的可怜情侣。“络纬”,正是螽斯在古代的称呼。

大多数螽斯都是杂食动物,当然也有纯素食的或者纯肉食的。它们主要以南瓜、豆角、花生、桑树等植物的叶子为食,也有一些会捕食比它小的昆虫比如蝗虫、蟋蟀等等,饿急眼的时候甚至连螳螂都能一口咬死吃掉,堪称是昆虫世界的猛兽。螽斯横行天下所倚仗的,无疑是它们那一对锋利而又有力的牙齿,在人的手指上咬一口可能会拉出血来,别问我怎么知道的,疼!

螽斯和莎鸡,鸣虫的故事

北方出没的螽斯通常被叫做蝈蝈,它长得浑身翠绿欲滴,两只翅膀像轻纱一样美丽,再加上动听的叫声和 “螽斯衍庆”典故赋予它的吉祥涵义,很早以前就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宠物。据说宋代人就已经开始蓄养蝈蝈和纺织娘,到了明清时代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蝈蝈文化。明代文人袁宏道在《促织志》里专门写了蝈蝈:“有一种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所谓“聒聒”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蝈蝈。

到了清代,蝈蝈身价倍增,满清贵族富察敦敏在《燕京岁时记》里写道:“京师五月以后,则有聒聒儿沿街叫卖,每枚不过一二文,至十月,每枚可值千文矣。”甚至就连宫廷禁地也能听到螽斯的鸣叫声,当然,皇帝玩蝈蝈的阔气也和老百姓大不相同,乾隆皇帝就在《咏络纬》诗序里称:“皇祖时,命奉宸苑使取络纬种,育于暖室。每设宴,则置绣笼中,唧唧之声不绝,遂以为例云。”看来电影《末代皇帝》中让宣统皇帝溥仪小时候拥有一只蝈蝈,也并非无的放矢啊。

螽斯和莎鸡,鸣虫的故事

我小时候也是一个蝈蝈迷,经常到黄豆地里去捉蝈蝈,要循着它的叫声蹑手蹑脚地靠近,绝不能发出一丝声音,不然听觉灵敏的蝈蝈就会跑掉了。看到豆叶上昂首高歌的蝈蝈之后极为快速地用双手把它扣住,装到玻璃瓶里。因为螽斯不喜欢同类相残,所以一般不像蟋蟀那样用来角斗,而是直接放到院里的丝瓜架上任其鸣叫,当然也可以用高粱秫秸编成精巧的蝈蝈笼子将它放进去饲养,我小时候很擅长做蝈蝈笼,当然现在早已经忘记怎么做了,因为我也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过蝈蝈了。

发布于:河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