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蝗成灾的秘密:蝗灾规律被发现,中国消灭蝗虫不是痴人说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蝗灾造成的危害 飞蝗成灾的秘密:蝗灾规律被发现,中国消灭蝗虫不是痴人说梦

飞蝗成灾的秘密:蝗灾规律被发现,中国消灭蝗虫不是痴人说梦

2024-07-17 03: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提到植物的天敌,你会想到什么?提到庄稼的天敌,你又会想到什么?蝗虫成灾,不是这些问题的唯一答案,但绝对是造成后果最严重的答案。

2011年6月,成千上万的蝗虫出现在新疆阿勒泰草场,原本青葱的草地瞬间变得干枯。2018年春季,大批蝗虫啃食草原的现象又在返青时候的内蒙古草场出现。这些蝗虫密密麻麻,单独一只可能造成不了什么危害,而一旦聚集在一起,其他草原上的生物就会被逼入绝境,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蝗虫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它的危害究竟有多大?难道没有消灭或者是抑制蝗灾的手段吗?

蝗虫的危害

蝗虫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喜欢捉来玩的蚂蚱,谁能想到小小的蚂蚱也能聚集成灾呢?蝗虫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世界上的各个热带地区、温带草地以及沙漠地区。而光是我国发现的蝗虫种类,就已经达到了1000多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蝗灾一直以来与旱灾、涝灾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灾害,这足以说明它的恐怖之处。那么,它造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啃食农作物。其他的一些虫害,可能只需要人们打打农药就可以消灭。而成群结队的蝗虫就不一样,它们飞行速度快,数量大,来得也很突然。如果不是提前做好防护工作,庄稼就会遭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跟其他虫害比起来,蝗虫会把农作物一直啃食到根系,也就是黄土之上不留任何生机。而蔬菜瓜果等鲜嫩的叶子由于水分充足,就成为了蝗虫最喜爱的食物。

其次,蝗虫遗留的虫卵会造成二次伤害。蝗虫成灾后为了生存,不会只停留在一片庄稼,它们会向周围扩散。为了下一代能有充足的食物,它们还会把自己的卵直接产到庄稼地里。有足够食物的蝗虫产卵很快,这些虫卵再次孵化出来,就会对庄稼造成二次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被蝗虫啃食过的农作物基本无法继续生长,或者生长过程变得极为漫长。这就导致无论是种植庄稼的农民,还是果园种植户都需要再次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重新种植。

此时的种植难度变得更大,而这些重新投入的资源也可以说是因为蝗灾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浪费。

那么就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彻底消灭蝗虫吗?

蝗虫成灾,有规律可循

关于解决蝗灾的问题,中国科学家已经有了新的研究发现,那就是:蝗虫成灾是有规律的。

根据蝗虫的生活习性,我们可以把蝗虫分为散居型和群居型,生活在我国的群居型种类的蝗虫大约有10种,这种蝗虫也是造成蝗灾的罪魁祸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对两种不同蝗虫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成灾规律主要与它们的体色以及散发的气味有关。

散居型飞蝗通体呈现绿色,群居型的飞蝗则是有着黑色的背面,棕色的腹面。为了搞清楚一种基因的飞蝗表现出来的体色为什么不同,科学家又对它们的表皮进行了解剖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系列操作之后,我们得到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液体。散居型飞蝗表皮提取物呈现透明色,群居性飞蝗表皮提取物则呈现红色。再次检测后发现这种发红的物质是β-胡萝卜素结合蛋白与β-胡萝卜素结合后的沉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沉积物就是导致飞蝗体色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自然界中的任何动物都有求生的本能,它们会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判断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意味着,当绿色的蝗虫变成黑色的蝗虫,它们就会由散居型变成群居型。继而产生严重的蝗灾对农作物造成毁灭式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种能够迅速实现体色变化的方法,也为蝗虫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适应环境。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了解蝗灾的形成规律,科学家又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将20只群居型飞蝗放在一个带有隔层的小箱子的一边,另一边放了一只群居型和一只散居型的飞蝗。在一定的时间里,群居型飞蝗要比散居型飞蝗活跃得多,而且经常趴在隔层上与另外20只伙伴“打招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说明群居飞蝗比散居飞蝗的运动活性更强,而群居型飞蝗从小就想要与同伴建立起联系,那就必须有一种传播信息、吸引彼此的媒介,而气味正是它们联系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研究与证实自己的猜测,科学家拿出了一种Y型管,这种管子两边相互独立。一边是纯净的空气,一边是蝗虫的气味,将散居型与群居型飞蝗从管口放入,发现群居型飞蝗全都爬向了带有同伴气味的管子,而散居型飞蝗则恰恰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群居型飞蝗有一种独有的化合物,叫苯乙腈,这种化合物在散居型飞蝗散发的气味上基本没有。

而这种化合物是有毒的,不管是动物还是人,吸入之后症状较轻的会头晕呕吐,症状严重的则会导致死亡。这种物质是它们抵御天敌的手段,同时也是召唤同伴的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发现让我们知道,蝗虫一旦由散居变成群居,会在体色、运动活性、发散气味上都表现出与众不同。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来判断蝗灾是否成型,进而做出相应的防护工作。

不过,蝗灾真的有那么好解决吗?

消灭蝗虫的方法

蝗灾的解决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当蝗虫开始群居的时候,它们的抵抗外敌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深受其害的农民知道蝗虫的恐怖,所以一旦发现蝗灾,他们会喷洒一种含有特殊菌群的生物农药。这种菌群会侵蚀蝗虫的内部,然后从体内爆发,进而消灭更多的蝗虫。然而,这只是对普通的散居型蝗虫有用,而群居型的蝗虫却很少受到它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家们把特殊的菌群分别植入两种蝗虫内部,一段时间后发现8只散居型飞蝗只存活了2只,而群居型飞蝗只存活下来6只。而通过电脑上反应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群居型飞蝗体内有能够识别真菌的免疫蛋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红色为免疫蛋白)

在真菌进入蝗虫体内后,这些免疫蛋白会和体液一起包裹住它,让它很难对蝗虫造成内部的伤害。这一发现让科学家们看到,可以从蝗虫的遗传基因上下手。只要找到其中一个破绽,就能够研发出新的杀死蝗虫的药剂。这将为我们抑制蝗灾,保护农作物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蝗灾虽然可怕,但也不是无迹可寻。不过科学家还指出,世界上像蝗虫这种又大又漂亮的昆虫已经非常少了,而蝗灾虽然可怕,但是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要知道,有部分蝗虫可是农作物种子与花粉的重要传播者。所以研究蝗虫的生活习性,既是保护人类,也是保护蝗虫。

作者:静静 校稿编辑:李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