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技术|蜂群的理论群势与影响蜂群群势因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蜜蜂的繁殖技术 蜜蜂养殖技术|蜂群的理论群势与影响蜂群群势因素

蜜蜂养殖技术|蜂群的理论群势与影响蜂群群势因素

2024-07-10 21: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实际的饲养中,中蜂除了早春繁殖时期,储蜜比较少外,其他时间,中蜂巢脾上部及中部(非新脾)总会被蜜及粉占用,这样的话,中蜂实际巢脾数远不止理论数字。

二、影响蜂群群势的因素

通过上面粗略的估算,我们可以看出,决定蜂群群势的最大因素是蜂王的产卵量及工蜂的寿命,蜂王的产卵量主要受其遗产基因影响(前文已经谈过)。而工蜂的寿命取决于其生存环境及劳动强度(劳损)。

工蜂从其羽化出房,3日以内的幼蜂是由其他工蜂喂食,但能担任保温孵卵和清理巢房等工作。4日龄后的幼蜂能调制花粉喂养大幼虫。6~12日龄的工蜂营养腺发达,能分泌王浆喂养蜂王和小幼虫,做些排除粪便等清理巢箱的工作。12~18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达,可担任筑造巢脾、清理巢箱、酿制蜂蜜等工作。一般从15日龄开始, 工蜂从事采集花粉和花蜜的工作,大约经过1个月的采集后,由于身上绒毛的脱落和生理机能的衰退,就只能从事采水和守卫等工作。

工蜂生存环境主要是气候(前文谈过)、工蜂接受的营养供给及饲养的方式(后续介绍),而劳动强度主要是卵虫子脾比例关系及蜜粉水源。

1、营养供给

为蜂群提供充足的营养,这是培养强壮蜂群的首要条件。任何动物,如若营养不足,其先天发育必然不良,后天个体瘦弱。导致提前衰老。实践证明:当春季百花齐放,外界粉蜜源充足,蜜蜂营养丰富,工蜂泌浆多,幼虫白嫩油润,发育良好,出房新蜂体态丰满,娇键,采集能力强;蜂王产卵多,群势上升快。如果外界粉密源缺乏,又不补喂时,就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工蜂吐浆骤减,幼虫哺浆不足,虫体干瘪,发育不良,封口延迟,出房新蜂,个体瘦弱,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

花粉是蜜蜂所需蛋白质的唯一来源,而蜜蜂的组织、肌肉、腺体,血液等全靠蛋白质的转化而成的。没有花粉,就没有蛋白质。导致新蜂腺体发育不能完全,成蜂无力工作。糖是蜜蜂能量的来源,蜜蜂活动所需的能量,全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转化而来,所以蜜蜂活动时,必须持续不断地补充碳水化合物--吃糖。由此可见,蜜蜂的营养主要靠糖和花粉。所以要使蜜蜂强壮,务须要保持巢内粉蜜充足,当外界粉蜜源缺乏时,必须人工补喂,以满足蜂群营养的需要。

这里的营养供给是大家普遍的认为,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会发现,适龄意蜂幼虫的吐浆量明显多于中蜂,而同为中蜂,幼虫吐浆少的未必就不能形成强群。毛氏部落认为其更多的与种性有关。很多时候我们将自己的思维逻辑嫁接给了蜜蜂。

2、卵虫子脾关系

工蜂从卵至羽化出房历时20天,其中卵期3天,未封盖幼虫期6天,封盖期11天,因此,一个正常繁殖的蜂群中,卵、出和封盖子应占子牌的比例约为:卵脾: 1/7未封盖幼虫脾: 2/7封盖子脾: 4/7。如果这种比例失调,蜂群正常繁殖将被打破,增加了工蜂的劳动轻度。

同时早春繁殖做到蜂多于脾,采集期蜂可略少于脾,夏季则要蜂脾相称。有多少蜂养多少虫。

野生中蜂群势大,最重要的是没有人为干预,蜂群的蜂脾虫关系做到了自然科学,符合蜂群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减少开箱,即使分蜂尽可能的让自然分蜂或模仿自然分蜂模式。

3、蜜源水因素

丰富的蜜源是养好蜂的关键。一方面充足的蜜粉源是蜜蜂的天然营养物质,另一方面,蜂场附近有丰富的蜜粉源,也能大大降低蜜蜂的劳动强度,避免了蜜蜂远途飞翔采集。

蜂场位置应低于蜜粉源地,这样蜜蜂就可以轻身上行,负重下行。

蜜粉源的面积应与蜂群的数量相符,一般蜜蜂的采集半径是2公里,根据蜜粉源的终年状况,做到区域合理的数量与摆放。

关于蜜蜂与水前面已经谈的很多,这里不再重复。

结束语:养蜂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养殖过程其实也是在顺应蜜蜂本身的习性,人工饲养其实是在最大限度的模仿蜜蜂野生的生存环境,尽可能的让其生长在舒适的环境中。毛氏部落蜂场,中蜂群势10框以上是普遍现象,而低于10框属于异常,在养殖过程中主要抓种性(优质蜂王培育)及饲养环境(养殖工具)与模式(管理方式),很多东西了解并非就要去践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