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秘的客人”:尼采与虚无主义危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虚无主义好坏 “最神秘的客人”:尼采与虚无主义危机

“最神秘的客人”:尼采与虚无主义危机

2024-07-07 08: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然,这些答案都没错。尼采确实对基督教道德、基督教道德的运行机制、以及基督教与他所体会到的时代精神堕落之间的关系深感兴趣。不能否认,他非常乐于谈论真理的不可能性,以及没有上帝的世界的无意义。但是,如果把虚无主义视为其他一些受人关注的基本问题的枝节,就会掩盖虚无主义分析在他1886年以后的笔记中日渐突出的中心作用,就会过于简单地理解这些笔记中大量的片段,人们普遍承认这些片段的内涵令人困惑,甚至尼采本人也没搞清楚。

试着整理尼采所说的虚无主义,就像整理一团需要用极大的耐心去梳理的乱麻。尼采用“虚无主义”这个词语表达不同的意思,其中的许多意思彼此对立。 虚无主义被用于描述一种历史进程,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哲学立场,一种文化状况,一种虚弱的表象,一种强壮的迹象,危险中的危险者,一种神圣的思想道路。 评论这一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词光谱,很可能会让人觉得,尼采关于虚无主义的言论中唯一清楚明白的一点就是,虚无主义是含混不清的。但即使是这一点感觉,也被他反复的武断声明所破坏。

幸运的是,我们明白尼采的笔记充满了哲学实验;从中人们发现的是,尼采尝试着表达他的思想,尝试着发现语词的完美使用,发现最有刺激性的论辩方式,以及最有效的表达方法。它们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从完美的大纲到密码似的便笺,其中前者通常与最后发表的版本几乎没有区别,而后者类似于常被德里达津津乐道的“我忘了我的雨伞”(Ich habe meinen Regenschrim vergessen.) 。 很多片段,尼采从未打算以任何形式出版,它们只是一颗充溢的心灵最私密的想法。一方面,这使得我们的任务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因为我们凭借什么标准,从这些片段中选择一些东西,来区别“真实的尼采”和“不真实的尼采”?另一方面,它又吸引我们去做我们自己的实验,去分享尼采的思想,不是通过像尼采自己思考那样重新准确地创造尼采的思想——很明显,这是用任何文本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是通过探索内在于尼采思想中的可能性,这当然是基于我们能够带着一点自信宣称,我们能够懂得他的观点。

因此,我们必须反躬自问,尼采为什么会关注虚无主义?是什么样的主线贯穿这些笔记片段,让我们通过这些主线编织出尼采的整体思想(即便我们编织出的不是尼采自己的图案,起码是和他的整体思想一致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虚无主义几乎总是与三种解释方式中的一种联系在一起。虚无主义被用于描述(1)对世界的某种特殊的否定性解释和拒绝生命的解释,如佛教或基督教;(2)任何对世界的有意义的解释的缺席,这通常缘于某种盛行的解释的崩塌;(3)多种可能的但同样被认为是虚假的解释(“对真实的世界的否定”)。虚无主义和解释之间的稳固并置,说明我们必须在尼采所描述的人中理解尼采的虚无主义分析:尼采把人描述为一种解释的动物,一种总是必然需要解释的生命有机体。

第二,虚无主义总是和疾病、衰败与瓦解相关联。尼采写道,虚无主义是“生理学意义上衰败的表现”,是这种衰败的“合乎常理的后果”,但是对尼采来说,这并不一定是一种否定性的现象。疾病、衰败与瓦解对尼采来说都是模糊不清的现象,它们既能够以消解和死亡告终,也可以导致增长和改善。“损耗、衰败、淘汰不需要被谴责;它们都是生命的必然结果,生命成长的必然结果……衰败和生命的任何增长和进步一样必要。”正如尼采在《快乐的科学》前言中所表示的那样,通过某些疾病,人们会变得比以前更健康、更强壮;事实上,有些疾病对健康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虚无主义要么是强健的标志,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精神的表征,这种精神能够通过破坏和毁灭周围的环境而施行自己的意志;要么是虚弱的标志,是枯竭的精神的标志,这种精神太无能为力,只能被动地屈从于要吞没它的虚空。尼采相信,“健康和疾病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两种生存样式在程度上的不同:夸张、不平衡、不和谐,构成了疾病状态。”与此相应,仅从它具有怀疑和不信等“病理学特征”来看,虚无主义也不同于正常的、健康的状态。

这两个事实——虚无主义通常一方面关联于解释,另一方面关联于虚弱和疾病——告诉我们,应当把虚无主义看作解释学意义上的不适,看作构成人类生活的解释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或功能紊乱。这也能说明为什么虚无主义问题会让尼采如此痴迷:他对解释的兴趣,对所有人类行为的解释性的兴趣,不可避免地驱使他把偏见(aberations)看作解释过程的一部分。不仅他关于人的看法将为他的虚无主义分析提供独特而敏锐的视角,而且他对解释的偏见形式的审问也将为理解正常又健康的解释形式提供新的见解。

换句话说,虚无主义对尼采来说首先意味着意义的丧失,它来自解释的无力。他所使用的这个词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意思,是指价值论的或存在主义的虚无主义。当然,尼采也认识到存在主义的虚无主义并非凭空产生;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在尼采看来,他为不断增长的解释学意义上的疾病提供了一种持续而又深刻的历史前提解释。尽管如此,虚无主义吸引他的主要形式还是意义的缺席,一种在他看来由于认识到柏拉图-基督教范式的虚假性而产生的状态。

虚无主义的平庸化

20世纪对无意义感的回应

[美]凯伦·L. 卡尔 | 著

张红军 原学梅 | 译

2016 年11 月

本书旨在探索当代虚无主义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刻”:第一,尼采把虚无主义描绘成一种与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文化现象,即基督教的自我消解;第二,虚无主义被辩证神学家们挪用到信仰问题中,试着把虚无主义和基督教信仰联系在一起;第三,虚无主义在以理查德·罗蒂为代表的反基础主义者的解构性分析中表现出来的驯化特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