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箴言故事】虚心好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虚心好学的故事题目大全 【孔子箴言故事】虚心好学

【孔子箴言故事】虚心好学

2024-07-07 1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都记载着孔子年轻时勤奋学习的史实。

孔子从小就爱好学习,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常常“陈佾豆,设礼容”,人家六岁的孩子,正是上树摸鸟,下河捞鱼的时候,小孔丘却用泥巴捏成些小香炉,上面插上一些小棒棒,学着磕头行礼。这是贵族们必备的礼节,孔子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及懂得一些文物、文献的道理,正是将来要做个上层人物的基本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及接触一些文物、文献的道理。

孔子住在鲁城内,鲁城的中心是鲁国的太庙。因为周公辅佐周天子有特殊的大功,所以周天子允许鲁君能穿戴和周天子一样的十二冕旒和服装,对周公的封地鲁国赐给很多特殊的东西。这里的许多文物、文献、典章、简册都很多,里面都有很大的学问。平时一般人不能进入,少年孔丘有时跟随他的老师及大人们进入太庙后,总是问个不停。他向守庙人问那些礼器什么名称?什么质地?祭祀时怎样使用?以及某一间屋为什么这样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还有室内木主是供的什么人?这些人有什么事迹等等。总是问起来不停。然而,一些贵族们进入太庙看到里面的东西后,却孰视无睹,从不发问。他们反而对孔丘发问进行讽刺。他们说:“谁说从陬地来的那个孩子知礼。他看见什么问什么,一点不知礼。”孔子听到后,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沉着地说:“正因为我什么都问,努力学习先人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礼啊!而那些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人才,既不发问,又不思考,才是不知礼啊!”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调查研究、认真学习,才能有发言权。这才符合当年孔子说的“人太庙,每事问。”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学一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强调了实际的调查研究。因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人类认识事物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先验论”。某些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首先定下调子,画好框框,如把人分作天才、凡人等;第二种是“反映论”,事物是个什么样,反映到人脑中,对它有所认识;第三是“实践论”,不但对事物认识,还要通过实践,验证你的认识是否正确。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每事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