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丨尼木藏香:穿越千年的香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藏香制作流程 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丨尼木藏香:穿越千年的香气

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丨尼木藏香:穿越千年的香气

2024-04-18 09: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便是尼木藏香的原材料。

制作柏木砖

在尼木县,共有500多人从事藏香制作,年生产藏香达50吨。其中,由国家级非遗藏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旦增曲扎创立的藏香厂,目前是当地规模最大的民营藏香厂。

藏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旦增曲扎:

我9岁开始接触藏香,当时藏香没有规模,没有市场,那个时候做藏香都是民间的,我是拜师父学的。后来,尼木藏香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最后想了一下,我自己是尼木的人,我就建了这个藏香厂。

据了解,用于制作藏香的主料柏树干,在吞巴乡这样高海拔的地方并不生长,需要从400多公里外的林芝运过来。

走进旦增曲扎的藏香厂,就闻到阵阵浓郁的木材香料味道,两个工人正在院里敲木砖。

旦增曲扎告诉我们,为方便运输,水磨磨出的柏树木泥被制成木砖,运到工厂之后,工人将木砖敲碎,再添加各种香料。

混合研磨

添加了藏红花、丁香、檀香、冰片、杜鹃叶、甘松、南葛等几十种藏药和香料的木泥,被塞入牛角,挤出晾晒。

配药

评判藏香优劣最重要的两点,一是手工制作技艺,二是配方。

每种藏香的配方都不一样,有着不同的药物价值,这也是尼木藏香被称为“西藏第一圣香”的原因。

藏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旦增曲扎:

各个地方的配方不一样,有些是二十多种香料,有些是三十多种,有些要像酒一样酿起来。然后加榆树皮,榆树皮加进来黏性就提高了。

柏木泥与香料糅合成团

牛角钻孔,将木泥挤出

看着容易,记者亲自尝试发现很容易挤断,需要练习两三年才能达到“一挤成形”的标准。

西藏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为藏香的制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藏东南的河谷到藏北茫茫无际的草原,分布着能反映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种类,生长着药用植物近千种。

不同配料的藏香具有不同的功效,有的能健胃,促进消化;有的能清心、宁神;有的能净化空气,增加身体抵抗力;还有的则可舒缓郁结情绪,提神醒脑。

晾干,切段

识香

在拉萨尼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公元八世纪初,吐蕃王赤松德赞大力推广佛教,发愿建寺弘扬佛法,但频繁遭到当地鬼神的破坏,时常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建筑无故倒塌,各种严重的疾病在工地流行。

于是,赤松德赞就派大堪布博帝萨埵到印度恭请莲花生大士。

莲花生大士进藏后,收集最好的五甘露(菩提树、白檀木、野蒿、乳香、卷柏枝)和食物,晚上将其燃烧,并配合经咒,以虔诚的心意供养这些妖魔地神,愿他们获得喜悦。

这些妖魔地神受感动之余,尽心尽力地协助寺庙建设,竟然使工程提早完工,这座寺庙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庙――桑耶寺。

虽然故事充满神话色彩,但事实上藏族人的确有煨桑祭祀神明的传统。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桑炉,每逢藏历新年,人们起个大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希望神明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

桑耶寺

作为吐蕃七贤之一的吞弥·桑布扎大师,在幼年时被松赞干布送往印度等地学习。学成归来后,他创制了藏文、翻译了佛经,还创新了印度的制香技术,研制出纯正的第一代藏香。

吞弥·桑布扎

由于藏香最开始的功能主要用于供佛,在藏族人的观念里,制作贡品的过程中是不能杀生的,否则原材料就会不干净。因担心水磨转动伤及鱼类,吞弥·桑布扎心生悲悯,在吞巴河和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立下咒碑:江河鱼类禁止进入此河。

至今吞巴河里无任何鱼类,这也成为西藏唯一一条没有鱼类的河。后来有科研人员专门对水质进行研究,但为什么没有鱼类生存仍不得而知。

吞巴河

神奇的吞巴河畔诞生了神奇的藏香,而藏香则出自传统的藏医熏疗法,配方来源于诸佛菩萨续宝典,具有医疗功效。

藏香经过1300多年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十几个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都有着不同的用途,其香气开窍醒脑,引浊下行,宁心安神,引人入静。故有香能通神一说。

如今,购买尼木藏香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尼木县吞达村每年生产的300余吨藏香,其中60%在西藏自治区内销售,剩余的40%主要销往北京、青海、福建、四川等地。年产300余吨,很难满足庞大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今天,纯手工制作显得弥足珍贵。因此,传统手工制作的尼木藏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旦增曲扎告诉记者,手工制作的尼木藏香密度小,质量轻,但晾干后易碎不便运输;而机器制作的尼木藏香密度大,辅料和主料更加充分融合,硬度大方便运输。

但尽管机器化生产的藏香越来越多,旦增曲扎的藏香厂的一批工人们还在坚持手工制作藏香。旦增曲扎说,传统手工制作的藏香所蕴含的尼木精神和人文情怀才是藏香真正的价值所在。

在旦增曲扎藏香厂里工作的员工

藏香和市面主流的沉香、檀香相比,也有着独特的一面。

沉香和檀香都是可以单独点燃的香料,在配料里除粘合剂外,都以纯正的天然原材制作,很少在其中加入其它香料成分。而藏香的配料比较多,从几种到十几种不等,这些配料并非都为香料,多为各种藏草药,因此味道通常较烈,药味重。

可以说,藏香接受了雪域高原最洁净阳光的沐浴,蕴含着独特醉人的芬香,早已成为藏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尘世如何喧嚣,千年来的沧海桑田都没有改变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藏香制作技艺始终保留着它最原始的面貌。

非遗助力扶贫

“尼木藏香到现在1300多年了,藏香依然是藏族供奉佛堂、净化空气与心灵的必备品。我一直以敬畏之心做好手中的活。”索朗觉旦说。

58岁的索朗觉旦是第一批进厂的老手艺人,因孩童时的一次意外,他永远失去了左腿。50岁时,他结束了乡村教师的工作,来到藏香厂。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靠墙坐在海绵垫上,旁边放着他的拐杖。只见他一手撑开透明包装纸,另一只手握紧藏香,一裹一卷,一包藏香包装完毕。

红线缠绕成捆

近年来,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下,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印发《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明确提出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工作路径,使村民们受益。

尼木县为“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之一,在政府的帮助下,旦增曲扎扩大了厂房面积,成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今年年初正式成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有八个贫困户在我们公司里上班,每个月能拿到三千多块工资,一年有四五万左右的收入。”旦增曲扎介绍道。

索朗觉旦便是受益的村民之一。“2010年刚开始是小工形式,一个月平均工资九百,现在每个月有三千多。”索朗觉旦高兴地说。

尼木县续迈乡山岗村二组村民 索朗觉旦

尼木藏香制作技艺是人们世世代代的传统技艺,虽然身为一个残疾人,但有一天这种技艺被列为国家级的非遗项目,自己能从事这门技艺心里特别高兴,决心将这门技艺传播给更多的人。

莲花生大士云:“香味弥漫三千大千世界,药香合和的净水来沐浴;如意积云于空降甘露,一切污垢秽物皆净化。”

在西藏,不管是寺庙,还是百姓家里,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神奇的藏香味道。

它的味道浓郁厚重,夹杂着草原的草香和藏地的酥油香,在青藏高原弥漫着一抹宁静悠远。千百年来,藏民们用一双厚实的双手和一颗虔诚的心,守护着这一缕香气。

愿这项美好的手工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研培君 整理编辑

END

来源:CCTV文化十分

记者:潘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