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最大区别在于哪里 藏传佛教简介

藏传佛教简介

2024-07-15 04: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藏传佛教是传入西藏佛教的一个分支,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喇嘛教。这个宗教是以密宗传承为主要特色,在元朝统一后,慢慢渗透到蒙古族人民的思想与生活中。使蒙古族的文化打上藏传佛教的标志。

藏传佛教初传蒙古族地区的特点

第一,政治色彩浓厚。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依靠的是蒙古族统治者政权的支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阔端在给予萨迦派藏传佛教统治地位的同时,也与萨班商议好了西藏归顺的条件。忽必烈同样借助宗教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通过八思巴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八思巴也以忽必烈的支持来保证萨迦派在西藏的地位。

第二,迎合心理。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蒙古人的心理,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出家的僧侣可以娶妻、生子、吃肉等,对蒙古族没有太大的约束,方便他们的修行,蒙古族也需要一种比萨满教更富人文关怀和具一神权威信仰的宗教。

第三,借助萨满教。当时蒙古族的统治者对宗教实行平等政策,传统信仰萨满教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在民间的作用依然很大。藏传佛教在传入蒙古族地区时,为使其教义被接受,也往往以萨满教的形式传播。此时的藏传佛教对信仰萨满教的广大蒙古族人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当时的藏传佛教只在蒙古族上层流行,并未深入到蒙古草原地区。当元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失去依托的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影响很快消失,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中断,虽然也有部分僧侣留下继续活动,但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三次政教结合与三次传播机遇

蒙古族统治者十分注意利用宗教来达到其政治目的,这就为藏传佛教能够被蒙古族统治者接受创造了条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经历了三次政教结合,每次结合都为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创造了机遇。

第一次政教结合始于阔端和萨迦班智达的凉州会面,完成于忽必烈和八思巴时期。13世纪,扩张中的蒙古军队需要将西藏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混乱的西藏宗教派别都想取得宗教的统治地位。这种政治和宗教的相互需要促成了1247年的凉州会面,为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创造了契机。此后蒙古族上层接受了藏传佛教。

第二次是1578年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仰华寺会面。俺答汗不断征讨蒙古各部落,他需要一种新的精神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崛起的格鲁派也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靠山来打击敌对势力。这种因素促成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会面,这为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获得了第二次机遇。此后,藏传佛教向东蒙古地区迅速传播。

第三次是卫拉特迎请格鲁派使者传教,固始汗进驻西藏。卫拉特遭受了百年的战争,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联盟壮大实力,抵制其他各部的进攻,同时将自己的政治势力扩展到西藏。这时候的卫拉特急需要一个可以建立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此时的格鲁派面对敌对势力的打击,形势危急,需要卫拉特的军队来保护自己,这种形势下促成了第三次政教结合。格鲁派在西蒙古卫拉特地区大力传播,最终成为全蒙古族的最主要信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普米族宗教 普米族的藏传佛教信仰

  除信仰原始宗教外,普米族还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本区俗称为喇嘛教。

  喇嘛教属于佛教教派,元朝始传人宁蒗普米族中。早期传入的喇嘛教称“萨迦”喇嘛教(当地汉称白喇嘛教,通称花教),该教在宁蒗县修建有两所较大的寺庙,一在永宁者波村,称“他鲁生给空’寺庙(亦称白教喇嘛寺),现仅存遗址。一在新营盘村,称“龙古撒丫”寺庙,原寺被毁。

  清代,佛教黄教传人丽江,称之为“格鲁巴”(亦称“格典”)喇嘛教。该教在宁蒗永宁修建有扎美喇嘛寺,汉称黄教喇嘛寺(藏语称“他鲁起迎空”)。该寺现仅存高三层楼的偏殿,“文革”间被毁的正殿,现正在修复中,黄教传人后影响渐大,萨迦教派衰落。

  喇嘛教传人后,便在普米族民间传播,且影响日盛。解放前,宁蒗普米族男子多去当喇嘛,有4-5个成年男子的人家,即有1个当喇嘛。民主改革前,宁蒗永宁黄教寺共有大小喇嘛引二人,其中,普米族有56人,普米族喇嘛占男子总数的1/4。永宁白教寺,民主改革前夕有喇嘛220人,其中,普米族有32人。两个喇嘛寺共计喇嘛731人,其中普米族88人。多数普米人家有经堂,屋顶插经幡,门口砌石头“喇嘛堆”,普米语称“嘎拉补”。

  喇嘛必须从小学起,先拜当地较年长的喇嘛为师,向他们学习藏文经典及一般祭祀活动。小喇嘛求学期间,不准接受叩拜,从事祭祀活动不准接收钱物报酬。小喇嘛成年后,须到拉萨大寺院或其他地区的大寺院中深造,3-5年,或7-8年,学成归来后,便在本地专事宗教活动。

  喇嘛从事的宗教活动,大抵与韩规相类似,凡遇婚丧嫁娶,都要请喇嘛颂经做道场;人畜生病或遇各种灾难,亦请喇嘛念经祈祷,以求消灾免难。凡请喇嘛做祭祀活动,都要视其规模的大、小,喇嘛地位的高、低,给予一定的钱、物等报酬,喇嘛完全脱离生产劳动,不娶妻,不杀生,以从事宗教活动为职业,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一定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锡伯族信仰 锡伯族信奉藏传佛教吗

锡伯族的藏传佛教信仰

喇嘛教(确切地说是藏传佛教)传入锡伯族地区始于元代。元朝统治者由于喇嘛教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因而,在西藏大力扶持它的同时,又通过各种形式,把它很快传入蒙古族统治地区,使大部分蒙古族以及其他所属少数民族相继都皈依了此教。在此期间,喇嘛教虽然受到了来自这些民族原有萨满教的强烈反抗,但是萨满教终究未能阻挡人为宗教的“侵入”,在不长的时间内,喇嘛教便站稳脚跟,取得了多数民众的信仰。据充足的史料证明,当时的锡伯族正是处在蒙古科尔沁部的统治之下,他们和科尔沁蒙古人,也是在此时开始信仰喇嘛教的。因此锡伯族信奉喇嘛教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关于锡伯族早期信仰喇嘛教的资料记载很少,目前只有沈阳市俗称“锡伯族家庙”的喇嘛教“太平寺”及其碑文。锡伯族家庙“太平寺”(锡伯族喇嘛教寺院)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占地面积12406平方米,坐北朝南,正门上方悬挂一牌匾,上横刻“锡伯家庙”四个大字。此寺建筑宏伟,寺内供有诸佛尊;藏有康熙年间所请之《大宝积经》、《华严经》、《第二大般若经》、《律师戒经》等经文。

在太平寺内,每年正月初八至十五日,四月初八日至十五日,要举行庙会。此时,众喇嘛身披袈裟,颈挂佛珠,手持香火,辇载法轮寺释迦牟尼铜像,让两名小男孩儿扶持,经小北门、中街,来到太平寺。一路上,像辇在前,众佛在后,众人见之,即跪叩相送。初九至十日念经。六月十五日到八月初一日,不出庙门,举行念经活动。念完一部甘珠尔经,听者捐钱。每日午刻还要举行念太平经之典,逢年过节,人们来到太平寺,听喇嘛念经。

锡伯族迁到新疆以后,到清乾隆后期,伊犁四营相继修建了镇远寺、圣佑寺、普化寺、康远寺、积福寺、靖远寺等九座喇嘛寺庙。其中靖远寺就是锡伯营喇嘛寺庙,位于今察布查尔境内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八团医院驻址。这里是五牛录第一次建乡之地。

喇嘛教宣扬“大慈大悲”、“因果报应”、“普渡众生”。锡伯族信奉喇嘛教中的黄教。黄教喇嘛穿黄衣、戴黄帽,教规严格,主张“密宗”、“显宗”并修,以求得佛法无边。锡伯族喇嘛每年举行三次大规模的念经活动,除此之外,在民间红白喜事、大人物寿辰、节日和国家大事之日还焚香念祷、祈祝,遇有灾祸病疾、“鬼魔邪气”流行的年月,还举行送邪恶仪式(民间俗称“抛筐”仪式),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夜还要举行“千盏灯”仪式。

由于信仰多神,锡伯族的宗教观念也比较淡薄。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锡伯族的宗教信仰正渐渐变为历史的陈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揭秘藏传佛教中的六字根本真言到底是什么

  汉字音译为??(an)、嘛(ma)、呢(ni)、叭(ba)咪(mei)?耍?hong)。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莲花部观世音的真实言教,故称六字真言。多用梵文或藏文字母(蒙古地区庙宇还有用八思巴字)书写、描画、雕刻在建筑物檐枋、天花板、门框、大小宗教器具、山岩、石板上。  

  六字真言

  仅从字面上解释,不过是“如意宝啊,莲花哟!”一句感叹语句,是一句未念完的佛经,或是仅表现出赞美观世音、憧憬幸福的心情。 ...查看更多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汉传佛教,是以印度佛教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后进行的本地化同化,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分出来的,目前主要有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而汉传佛教受北传佛教的影响比较大,是北传佛教里主要的一支流派,并以大乘佛教的教义为主,主张普渡众生,往生极乐的思想。而汉传佛教随着中国势力的扩张,也影响到了周边日本,朝鲜等国家。 

  汉传佛教 图片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一同并称为佛教三大地理体系。虽然也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和汉传佛教同出一脉,但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首先两者的流传区域不同,汉传佛教主要在中国汉族内中原地区流行,藏传佛教主要在西藏地区流行,两者在教义的选择上也稍微有所不同,汉传佛教主要修的是显宗,而藏传佛教主要是修的是密宗。虽然都是从大乘佛教分出来的,但是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用通俗的语言说,可以这样理解,汉传佛教讲究佛教理论,主要以念经讲经为主,而藏传佛教注重实修,主张从经书中修炼自身,讲究实修。两者在佛教的教育上也有很大区别,藏传佛教讲究从小学佛,一生学佛,一般藏区的小孩出家入寺庙的时间在五六岁左右,而后要经过几十年的修行才能出师讲经,而且在修行的时间中,并不局限于学佛讲经,和宗教相关的天文地理等都要修习,这和汉传佛教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查看更多

结语

藏传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族主要聚居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俄罗斯的卡尔梅克、图瓦和布里亚特。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相关新闻阅读 兄弟情深:薛蝌与薛蟠的不解之缘 海拉细胞:永生的奇迹,还是不灭的噩梦? 贝多芬的生命悲歌 窦毅和李渊有什么关系?窦毅是李渊的老丈人 冉雍:名字背后的文化深意与哲学思考 黄士俊老丈人:好人与坏人的多面性 董其昌之死:艺术巨匠的终章 楷书四大家:书法艺术的璀璨明珠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边界:探讨未向西征之谜 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深刻反思 周平王与周襄王:父子之间的权力传承与王朝变迁 廖化:三国时期的坚定将领与军事才能 崇祯的田贵妃:倾国倾城的传奇佳人 李治与武则天:一段复杂的皇家情感 探索意义的边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启示 探索中国古代哲学:邹衍的读音与思想 黄娥:杨慎背后的坚强女性 克莱门蒂:音乐与机械的跨时代创新者 萧氏的结局:一段历史的缩影 李师师:北宋末年汴京的绝世名妓与她的传奇人生 揭秘《水浒传》中刘唐的身世与籍贯之谜 梁武帝萧衍的悲剧终局:饿死宫中的帝王 风云人物杨秀清与陈玉成:太平天国的辉煌与悲剧 柏林墙的建立:冷战的产物 王定六:从活闪婆到梁山好汉的蜕变之路 张耳与陈余:从莫逆之交到势不两立的转变 莱昂纳多·达·芬奇:跨越时代的全才 胡惟庸的悲剧结局:权力斗争与皇权下的牺牲品 南朝宋第五位皇帝刘骏的子嗣探秘 朱祁钰:皇位之争与血脉的终结 探秘《倚天屠龙记》中孤鸿子的终章 英雄对决:完颜宗弼与岳飞的传奇较量 杨筠松与他的风水传承:徒弟数量之谜 阿芙罗狄忒与维纳斯:文化与神话的镜像 汉元帝:被误解的君主 探索清代皇权的低谷:咸丰帝与其政治遗产 高澄择高孝琬继嗣:战略与血脉的权衡 杜堇: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先行者 明朝权力机构的双刃:西厂与东厂 马致远:从才子到神仙的传奇一生 张芝:书法艺术的璀璨星辰 和通泊战役:伤亡数据揭示的残酷真相 张须陀:大隋末年的杰出将领 探究唐太宗李世民女儿中的历史光辉 探索“楚王问鼎”背后的历史时期及其意义 北宋名妓聂胜琼的魅力探究 探究历史人物郭荣的早逝之谜 唐武宗与仇士良的复杂关系 探寻梁武帝萧衍的诗歌瑰宝 蔡伦与东汉的造纸术革新 相关话题 乌孜别克热瓦普 碧约牛腿琴 赛依吐尔 多朗热瓦普 都塔尔 弹布尔 火不思 苏古笃 忽雷 纳西琵琶 扎木年 考姆兹 五弦琵琶 大阮 中阮 独弦琴 小阮 五弦琴 玄琴 古琴 伽倻琴 雅托噶 阮 锵 竹筒琴 扬琴 竹琴 柳琴 箫 琵琶 二胡 唢呐 编钟 笛子 古筝 医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小说家 杂家 兵家 名家 法家 农家 儒家 国际儿童节 父亲节 母亲节 五四青年节 植树节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