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藏书票、制作藏书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藏书票简单的画法 读懂藏书票、制作藏书票

读懂藏书票、制作藏书票

#读懂藏书票、制作藏书票|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藏书票的黄金时期出现在19世纪的下半叶。欧洲的文人几乎都自己动手或请人设计属于个人的藏书票,有些书店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制作藏书票。当然藏书票的审美风格也有时代性。当工业革命的巨浪铺天盖地冲击欧洲各国时,人们厌烦机械的僵硬的几何图案,于是以弯曲变化的植物枝叶为构图的藏书票便得以流行。如1897年德国人克莱朵夫设计了以蒲公英和野花作为背景,加上飞翔的天使的藏书票,那流畅的笔触传达着浪漫主义的韵味。所以藏书票的发展,经历了由纯粹实用性到逐步注重个性化和艺术鉴赏性的一个过程。

藏书票传入我国

而藏书票传到我国则有约近百年时间。国家图书馆从《京张路工摄影》集中发现一枚1910年左右使用或制作的中国藏书票,或为我国最早的藏书票。

这枚出现在1910年出版的《京张路工撮影》集中的书票,画面描绘了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在书房中翻箱倒箧、秉烛展卷的情景,极具中国古典神韵。在工致的画面上方,有“关祖章藏书”五字,秀逸刚劲。

关祖章为广西苍梧人,赴美留学数载归国,在当时的交通部任职。贴有“关祖章藏书”书票的《京张路工摄影》集和《图解法文百科辞典》都是他的藏书。他热爱文化艺术,受西方藏书票的影响,委托他人或亲手制作了这枚藏书票供自己使用。据此分析,关祖章可能是中国最早使用和制作藏书票的人,中国藏书票的诞生应该最迟在1910年左右。

三十年代,上海著名作家叶灵凤和诗人郁达夫积极推介西方文化,也对藏书票产生兴趣,积极撰文宣传介绍,并自己尝试制作。有着重要史料和艺术价值的“凤凰”藏书票就是叶灵凤1933年亲手绘稿和刻印的。其设计采用了我国的传统图案——凤凰与缠枝纹,沉稳的黑色与套嵌红色的文字相映衬,既契合他的姓名,又具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创造精神。叶灵凤在1933年的上海《现代》杂志发表的《藏书票之话》,被认为是我国公开介绍和提倡藏书票艺术的第一篇专文,同之后发表的《现代日本藏书票》《藏书票与藏书印》等文章一起,对藏书票在中国的落地生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接踵而来的鲁迅对西方版画的倡导中,李桦、赖少其等一些青年木刻家更是积极,动手制作了不少藏书票。

1928年《饮水思源》藏书票

1934年,李桦在广州市立美专创办了“现代版画创作研究会”,在其会刊《现代版画》第九期出了藏书票特辑,刊发了他本人和赖少其等几名会员的11枚藏书票作品,寄给鲁迅受到称许。这是我国的第一本手工拓印本藏书票集,现藏于上海纪念馆。1936年,李桦等人又与日本书票组织“梦人社”建立了联系,参与了梦人社《趣味藏书票》原作集子的出版,他们的9枚藏书票收录其中。这是中国藏书票人群体与国外交流的最早历史记录。

新兴木刻运动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藏书票的创作。新兴木刻的倡导者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时对藏书票艺术便有接触,生前通过上海内山书店等也购藏了相当数量的欧洲及日本的藏书票。他对于藏书票艺术并无任何论说,也没有对藏书票艺术作直接的倡导。或许在他看来,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可以作为战斗武器的版画是必须提倡的,而被他称为“藏书图记”的小巧而高雅的藏书票,却是与时代大环境不相合的。

1980年,李桦的四帧藏书票在“北京、广州、山西版画联展”中展出,藏书票以创作的形式进入艺术家和大众的视野。80年代,乘着文艺的春风,藏书票开启了创作与收藏的新篇章。1984年,李桦、梁栋、莫测等版画家发起成立了“中国版画藏书票研究会”,于1986年举办了“首届全国藏书票展”,现在已经举办了15届,并于1988年加入了“国际藏书票联盟”,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十二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藏书票创作、交流、收藏活动不断展开,收藏队伍不断扩大。

藏书票与收藏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甚至有时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是,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的特质,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藏书票的规格大小不一,其长或宽,小的3~4厘米,大的约10厘米。票面以图案为主,并配有藏书人的姓名、别号、书斋号等,有时还有一两句箴言、警句或藏书年份。

题材在藏书票的发源地欧洲,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藏书票,题材都来自于神话故事、圣经故事、世界名著。藏书票在题材的选用和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常常有独到之处,艺术、人生、文学、知识等多方面的内涵闪现其中,追求画外求意的效果。比如,莫测曾为作家艾青制作过一枚藏书票《母鸡下鸭蛋》,就是根据艾青的经历概括创作的。画面中,慈祥的母鸡看着可爱的小鸭子破壳而出,是对原来学习艺术的艾青,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并有所成就的创作历程的比喻,凝练而生动。

如今藏书票的题材基本上根据爱好者的喜好来设计。也有成系列的,比较有收藏价值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藏书票。比如:

中国首套青铜生肖藏书票——“金鸡报晓”藏书票。

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创作设计的中国首套青铜生肖藏书票“金鸡报春”系列面世,“金鸡报春”青铜藏书票一套4枚,此套藏书票曾在孔夫子旧书网出现过,价格不菲。此后每一年,新款生肖藏书票都会在大年初一如期面市。每年发行的青铜生肖藏书票均取材于中国各类历史文物,如像砖、年画、剪纸等图案,采用蚀刻、镂空等多种工艺,图案细致精美,充满灵气和吉祥喜气,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

群体

藏书票的票主群体除了普通的爱好者,也有相当一部分历史和文化名人,比如美国总统华盛顿、胡佛、罗斯福总统夫人,英王乔治五世、英国诗人艾略特、作家狄更斯等。我国藏书票的历史虽然短暂,邓小平同志及冰心、巴金、钱锺书、姚雪垠、杨绛、吴祖光等,都有藏书票存世。这些留存至今的版画藏书票,记录着中国藏书票的发展,也记录着诸多的文化往事,更渗透着票主和创作者的人文情怀,对研究当时的文化历史具有参考价值。

价值

藏书票虽小,却同版画一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其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制作技法多变,精湛的刀法、流畅的线条,水味、木味、刀味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也不失思想的深刻性。其创作技法,按照国际藏书票联盟的规定,分凹版、凸版、平版、漏版四大类,印制方法、刻制材料、刀功技法和表现风格又有所不同,单就木刻而言就有黑白木刻、套色木刻、彩绘木刻、水印木刻等,可谓五彩缤纷。

在技法上,外国早期藏书票中钢、铜雕刻和木口木刻最多。现代藏书票对于技法的综合运用比较多见。需要强调的是,版画藏书票不是印刷品,它是由版画家借助工具、技法、材料等经过设计、制版、印刷等一系列创作过程,独立完成的艺术品,一般会限量印制,每一张都是原作。所以每一张藏书票都有其不可代替的艺术价值 。

分类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书票,可以概括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画家一幅一幅绘制而成的,这类书票并不多见。

第二类是由版画家制作的,此类最多。版种则可分为凸、凹、平、漏四种。凸版的版材有麻胶、石膏、塑料等,但以木版最大量、最普遍。凹版最理想的版材是铜版,但也有锌版、铅版等。平版的版材是石版。漏版,又称孔版、丝网版。

第三类是可以大量印制的复制品,可称之为“通用藏书票”或“复制藏书票”。这类书票因为不是专用,所以不标明票主,但在票面上应留有一定的空白,作为书主签名的地方。有的还像邮票一样,打上齿孔,背面有胶,只要买来随手撕下一张,贴在书的扉页中,签个名或者盖个章就完事了。

第四类藏书票,则是“电脑藏书票”了。它可以大量生产,方兴未艾。这后两类书票均与现代科技联姻,为藏书票的广泛普及走入千家万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第五类藏书票是剪纸藏书票。它是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与藏书票的完美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藏书票。

制作

如今藏书票不再是神秘的东西,我们自己也可以在家制作自己喜欢的藏书票。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水印木刻。以木板做材料,通过画、刻、印来体现木质和刀法所体现出的感觉。有一种简洁、滋润、明快的艺术韵味。

2、铜版画。铜版画与套色木刻一样,都是依据所设计的画稿以色块分制成几块版,然后套印完成。金属版虽也有雕刻,但现多以化学腐蚀法制作。此画面细致柔和,常给人一种精美的流动的感觉。

3、水印纸版画藏书票。纸版画制作也许是最简单易行的一种方式了。它不像铜版画、木版画那样繁琐,且不用任何印刷机器便可印刷。它可利用不同的纸质创作出比较自然、朴实具有独特趣味的画面。

这个比较好实现,所以我们可以来看看具体做法:

工具材料:复写纸,拓包,喷壶一个,剪子一把、调色盒,羊毫笔大小两只,狼毫笔小的一只,水粉色或水彩色,硬纸版数张,(150克以上的纸)印纸,铅笔,乳白胶一瓶,笔洗等。

做法:

(1)画稿。画自己喜欢的题材。

(2)分版用拷贝纸描出整个画面。

(3)制版。用复写纸将画稿转写到底版上。

(4)分好的版分别将个部分形象剪下,用乳胶贴在另一张底版上。

(5)把事先准备好的过滤纸潮湿好。

(6)潮湿好的纸放在剪好的纸版上,用夹子固定好。

(7)掀起涂色。(注意先涂淡色,在涂深色)。用颜色可水彩,也可水粉,根据画面需要而定。

4、丝网版画。丝网版画是一种以印刷制作为主体的新兴版画画种,是一门以色彩塑造形象的现代绘画艺术。所以丝网版制作的藏书票在色彩上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