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穷书生靠吃百家饭长大成人,为官三年却成了最坏的贪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薛之谦歌词雪下的时候雪停的时候 民间故事:穷书生靠吃百家饭长大成人,为官三年却成了最坏的贪官

民间故事:穷书生靠吃百家饭长大成人,为官三年却成了最坏的贪官

2023-06-02 13: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明朝万历年间,太湖县张家集村有一位叫做高升的人,他这一生的事迹在当地人尽皆知。

有人曾经可怜他的贫苦出身,有人曾经羡慕他的鱼跃龙门。

就如同人过会留声,燕过会留名一样,历史留给他的也将是遗臭万年的骂名。

明朝万历三年,高升出生在一户贫困的家庭之中。

高升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为接受了朝廷的征兵,死在了战场上。

高升出生的时候,由于是头朝上、脚朝下,母亲也因为生他难产死了。

也算是高升命大,在他的母亲咽气的瞬间,接生婆将她快速地拽了出来,因此才留下了一条性命。

由于高升一出生就没有了爹娘,也就没有了照顾他的亲人。

前来帮忙的婶子大娘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饿得哇哇直叫,却没有人能给他喂奶,都开始同情起来这个孩子了。

“我说这样子下去可不行啊,这天这么冷,就算是有东西包裹着,可这孩子要是还是不能吃口热的东西,还是会被冻死的啊。”说话的是高升家临墙的大娘张氏。

“张嫂子你说的是,可是现在也没有女人在奶孩子,没法给他讨口吃的。咱们做的稀饭他也不能吃,这可有些难办了。”听到张氏的话,住在西边不远的王氏说道。

“先给他弄点温水喝,让这孩子先暖暖身子。”接生婆曾氏说道。

说着众人开始分工,有人去烧水,有人去收拾血污沾染的东西。

“二丫妹妹,你赶紧回家叫来你爹,这人没了也总不能这样放着,得赶紧把事办了。”紧接着曾氏又对身边的年轻女子说道。

“好的嫂子,我这就去叫我爹过来。”说着二丫便跑着回家了。

等到二丫的父亲张老汉来了后,又叫来了几个村里的男人,收拾了一番后,又准备了一张席子把高升的母亲给埋葬了。

趁着大家操办丧事的时候,二丫又去了二里外的姐姐家将姐姐大娟子给叫了回来。

半年前二丫的姐姐大娟子刚刚生了孩子,正好怀里有奶。

二丫记得姐姐回娘家的时候给她说过,她的奶水比较多,孩子小吃不完,大部分都是让姐夫给吃了。

她觉得自己的姐夫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要吃奶,有些浪费,多出来的奶正好可以给这个孩子吃多好。

大娟子也是个善良的人,听到二丫这么说,二话没说就收拾东西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等到二丫来到后,慢慢将孩子抱入怀里,熟练地喂上了奶水。

众人看着狼吞虎咽的孩子,知道这孩子的命算是保住了,心里也就松了一口气。

等到孩子吃饱睡着后,二丫的爹张老汉等人来进了屋内。

“既然老高家没有人了,就剩下这个孩子了。没人管他他就得饿死,咱们都是街坊邻居这么多年,总不能见死不救哈。”张老汉抽着旱烟袋说道。

“张大哥,咱们这里就你学问高,见识渊博,你说让咱们咋办就咋办。咱们村子里这么多的人,总不能还养不活一个孩子吧。”张老汉身旁的男子站着说道。

“是啊是啊,有什么主意,张大哥你就给我们说说吧。”众人附和道。

“老办法,按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办。这孩子交由大家来养,一户养一天,咱们轮流着来。”

“事情是我提起的,先从我这里开始吧。”张老汉看着众人说道。

“行,听张大哥的。”

“可这孩子还没有个名字,张大哥你看是否给这孩子想个名字出来,这以后咱们称呼起来也好称呼。”说话的是陈老三,是个老实巴交的人。

张老汉抬起头想了想,连着抽了好几口烟袋,接着说道:“既然这孩子命苦,但是生在了咱们村也是命大,他祖上姓高,就叫他高升吧。”

“高升。这个名字好听,那就叫高升吧!”众人听到张老汉的话,笑着答复道。

于是从这一刻开始,高升就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也有了一个更大的家。

由于高升小的时候吃的是张老汉大女儿大娟子的奶水,因此后来就直接喊大娟子娘。

大娟子也是个善心人,自己的孩子一岁的时候就停了奶水,剩下的大半年时间都用来喂养高升了。

等到高升五岁的时候,个子、身板都要比村子里的同龄孩子要高、要强壮得多。

当然这不仅有大娟子的功劳,更离不开街坊邻居对他的关照。

人人都可怜这个没爹娘的孩子,到了谁家住着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怕亏待了这个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了这个孩子。

张老汉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识字的人,从高升五岁开始,张老汉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

高升也是天资聪慧,一些比他年龄大的孩子都没有理解的古文,高升熟读几遍之后就能倒背如流。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转眼间高升十七岁了。

尽管只是十七岁,可高升已经是一位发解了(也就是举人),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老爷了。

眼看着这个孩子这么优秀,所有的街坊邻居们都十分的高兴。

高升小小年纪便中了发解,下一步就是朝廷开科选举,直接去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了。

巧的是今年就是三年一度的大比之年,张老汉早早地就为他做好了进京赶考的准备。

准备的干粮都是大娘婶子们亲手烙的大油饼,盘缠都是村里人每家每户均摊出来的银子。

临走的时候,全村八十多户、三百多人全部前来为他践行。

高升在大家一声声嘱托和安慰中离开了这个生养他的地方,带着所有人的期待前往京城赶考。

论语、春秋,各种史记,高升早已读得滚瓜烂熟。

开考之后,高升胸有成竹、下笔有神,三篇文章做得工整完美。

主考官阅卷之后,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欣赏,连夜呈报皇宫。

次日皇帝亲自接待中榜的学子,殿试过后,将高升点为一甲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

高升金榜题名,高中一甲榜眼、进士及第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太湖县。

等到官府安排人敲锣打鼓的给张家集送来牌匾的时候,众人开心的流出了眼泪。

十七年的时间是个很漫长的日子,他足以让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老大叔。

还好众人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们不指望以后能享受到多大的福,只希望高升能够长回来看看,能够为新生的后代子孙树立好的榜样。

再说高升,高中榜眼之后,皇帝把他安排到了翰林院,直接不用学习,便要将他点为翰林院编修。

高升知道能直接进了翰林院,这对于他以后的官场生涯是个好事。

在这里他能结交到更多的文人雅士,也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可他确没有答应下来,反而恳求皇帝将他安排到太湖县做一个县令。

他知道,村里的人在等着他,也需要他。

从小到大,虽然没有少了他的吃喝,但是他却知道,太湖还是太穷了。

皇帝听了他的故事,很欣赏他的为人处世,并相信他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的父母官。

高升如愿以偿地回到了太湖县,到了太湖县他没有直接去上任,而是先回了家里。

知道他要回来,村子里男女老少已经在此等了两天了。

高升远远地看着对面几百口子人的眼神,里面有激动、有羡慕、也有关心。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既然老天爷没有收了他的命,反而让这些街坊邻居给养活了自己,那么自己从今以后就不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他要为这三百多口子人而活着。

就在高升走到距离众人还有十多米的距离时,只见高升突然撩袍跪正,对着众人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

众人见状,纷纷跑到了高升的面前,含着眼泪笑着把他扶了起来。

“这孩子真的长大了,也会拨弄人心了,五十多岁的人了,竟然还流泪了。”看着高升,王氏开心地说道。

回到村里以后,高升小住了几日。

因为朝廷法令有要求,自己必须要抓紧赶到太湖上任。

辞别了众人后,高升便直奔太湖县城而去。

等到交接完毕,验过官贴以后,高升便正式成为了太湖的县太爷了。

换上官服的第一件事,就让主簿给他汇报了一下衙门里的官银数目和往来册子。

看着账目上少得可怜的官银,高升深深地皱了下眉头。

“刘主簿,你吩咐下去,今晚本官要单独请县里的富绅们吃饭,请他们一定要来。”

说完高升便离开了大堂,回到后院休息去了。

等到晚上时分,县里的富绅都来到了县衙内等着高升的召见。

主簿则端着酒壶,挨个为高升介绍了一遍众人。

高升听着刘主簿说着人名,心里也在开始下一盘大棋出来。

等到人介绍完毕以后,高升便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诸位,诸位都是县里的德高望重之人,今日请大家来,一个是想要认识一下大家。另外一个呢,本官上任后,发现县里还有十多个管事的空缺出来。一时间本官没有想到很合适的人选,想听听诸位有没有合适的建议。”

说罢,高升笑了一笑。

众人一听这话,立马明白了里面的内情。

感情是这位县太爷也是个好财之人,就这情况,历届的县太爷都是这么干的。

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太湖县不成文的规定,新上任的县太爷一般都会这么做。

一个是加强富绅的团结,为自己的功绩打好基础;另外一个就是收敛钱财,毕竟没有钱,日后想要升官那是太难了。

这件事情对于富绅们来说也是极为喜欢的事情,他们的学问都比较浅薄,如果自己不考取功名,这辈子都没有当官的机会;有着么好的事情给到大家,大家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安排自己的后辈子弟进入官府任职了。

“县太爷高明,小人马三刀愿意出一万两银子支持一下县太爷的差事。”

“在下胡自在也愿意出一万两白银。”

“在下也愿意......”

不一会儿,在座的十多位富绅,就捐助出来白银十多万两。

看着目的已经达到了,高升便给主簿使了个眼神,自己便悄悄离去了,剩下的事情按照和主簿说好的,让他自行安排就是了。

手里有了钱,高升就开始着手自己的计划。

他先将家乡的路修整了一遍,又花钱雇人开辟了大量的土地出来。

没有水源,他就安排人打井、挖沟渠,还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购买了不少的牛羊牲畜。

做完这些以后,钱也就用的差不多了。

不过高升还想着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修整一下居住的房子,不得已就又增加了几个卖官的名额。

当地有些盐矿的资源,高升又给几位富绅开了私下经营盐矿的凭据,里里外外又收入了十多万两银子。

看着银子来的这么容易,自己想做的事情也都着手开始进行。

他开始想着手中的权利真的太好用了,怪不得人人都想着做官发财。

渐渐地他开始有些迷失了自己,不断的增加税收,不断的为商人开放自己手中的权利。

为了其他县里的资源也能为他所用,他开始给上头送礼,一出手还是大礼。

不到三年时间,高升的关系网已经覆盖了大半个州府衙门。

可就在他沉浸在这种权谋之事时,私开盐矿放给商人关凭的事情还是让人泄露了。

想要把他拉下马的人不断的将状子递到了更高的衙门中。

直到布政使司手里收到了弹劾高升的状子后,此事才引起了上官的重视。

高升似乎也知道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败露了,他谁都没有告诉,自己一个人坐车马车回到了家乡。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下来了马车,开始步行回家。

走在自己修建的宽阔道路上,看着远处一大片一大片的麦田,还有高岗上成群的牛马。

孩子在田间地头嬉戏打闹,老人坐在树荫下闲聊。

看着一排排新建好的房屋,还有远处一架架水塔,高升眯着眼睛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他也多次问自己,做下这些事情,自己后不后悔。

可看到这些成果,不知道要恩泽多少的后代之人,心中便没有了痛苦之意。

他也曾想过,如果他不这么做,他也选择做个清官、好官的话,靠着他微薄的俸禄和县衙少的可怜的税收,就算给他二十年他也做不出来这样的结果出来。

想要在一个穷地方发展起来,实在是太难了,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没有钱财支撑,就算是一辈子让他在这里为官,他都不能保证自己能不能让养育自己二十年的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的日子。

他没有回村,而是在附近好好地观察了一遍。

他怕回到村里后,会给村里的亲人们带来不好的影响。

他去了一趟父母的坟地,二十多年前乡亲们给他父母修了一座大坟。

不管他小的时候还是外出做官,坟地上修整的都是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杂草。

他坐在了父母的坟旁开始发呆起来,似乎心中的事情早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他在享受着余下来渺小的自由时间。

他知道,此一去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回来,但是他的心中却没有了遗憾。

也许若干年后,自己的贪官之名将传之后世,众人会世代将他骂作是一个昏官。

可他知道,就算是所有人都骂他,总会有一个地方的人会永远记住他的。

(本篇故事纯为虚构,故事所用图片全部为网络配图,如有不对,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