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祖父蔡和森 信仰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蔡丽新老公是干什么的 纪念祖父蔡和森 信仰的力量

纪念祖父蔡和森 信仰的力量

2024-06-04 16: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在思念中回溯他的一生,深切缅怀他为国家和民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丽人生和崇高风范,这也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蔡和森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第一个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是为革命真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走过了求学之路、革命之路、党史研究之路,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并率先垂范,为革命呕心沥血,英勇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今年元旦,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时的办公室书架上精心摆放他的《蔡和森文集》。

他是蔡和森,他也是我的祖父。今年3月30日,是蔡和森诞辰125周年。我在思念中回溯他的一生,深切缅怀他为国家和民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丽人生和崇高风范,这也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儿时蔡楠和父亲蔡博(著名冶金专家)、母亲宋宝英(高级工程师)和姑姑刘昂(蔡畅、蔡和森的大姐蔡庆熙之女,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合影

寻找信仰:为救国救民而读书

蔡和森1895年生于上海,当时朝廷腐败,列强侵略,民不聊生,国将不国。4岁时,他回到湖南湘乡荷叶塘。对蔡和森成长影响最大的是母亲葛健豪,葛健豪与民族英雄秋瑾、中华民国缔造者之一唐群英是好友,被世人誉为“潇湘三女杰”。葛健豪是湖南近现代史上一位传奇女子和伟大的母亲,是中国第一位赴欧留学的“小脚老太”,培养出了我的爷爷蔡和森、奶奶向警予、姑奶奶蔡畅、姑爷爷李富春四位中共中央委员,曾被誉为“20世纪惊人妇人”。

蔡和森的父亲蔡家和母亲葛家以及曾国藩的曾家,三家既是同乡,又彼此联姻,沾亲带故。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信奉儒家思想,主张“经世致用”,少年毛泽东、蔡和森都深受其影响。葛健豪曾带子女到曾氏旧居去玩,看曾家的书库和匾额对联,给他们讲曾国藩的励志故事。秋瑾遇害后,葛健豪带着孩子悄悄地凭吊烈士的英灵,鼓励蔡和森与蔡畅长大后要像秋瑾那样做人。

在蔡和森的一生中,另一位对他有重要影响的就是我的奶奶向警予。向警予既是他的妻子,又是他的同志。当时的人们把这对革命伴侣称为“向蔡同盟”。毛泽东曾称“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封建婚姻同盟’”。

蔡和森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救国救民。他和毛泽东都有这样的共识:“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到了极处”,要拯救国家和民族,就要有本领,为救国救民而读书。

蔡和森先上旧学,后读新学,24岁赴法勤工俭学。上旧学时,蔡和森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并深受湖湘文化滋养;读新学时,他立志“要读遍天下奇书”,饱览文史哲等大量书籍,喜欢墨子“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体之利害”的胸怀,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蔡和森还尤其喜欢《天演论》、《新青年》等进步书刊。

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蔡和森先攻法文。1920年3月,他给毛泽东写信说:“开首一年专把法文弄清……一年中以蛮看报章杂志为事,一年后兼习说话听讲。”蔡和森经常在蒙达尼公园借助字典看报纸,他的勤奋感动了一位公园管理员,主动辅导蔡和森法文。因此他的法文比其他同学进步都快,仅四五个月,就攻克了语言关。

按照留法新民学会会员的分工,蔡和森主要负责阅读《人道报》(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共产党》月刊和《俄事评论》等报刊。许德珩后来回忆道“和森同志一手持《人道报》,一手持字典蛮读猛译,使我这个初到法国的人深受感动和鼓舞。”其间,蔡和森如饥似渴地阅读上百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并逐渐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危机的信念。

蔡和森早期政治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经过学习和思考,他对这些传统文化产生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对其进行了扬弃和取舍。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学习并接触到新的文化思想。在留法勤工俭学中,蔡和森通过刻苦学习法国文化,能够直接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和许多左翼党派的报刊。热爱读书,勤于思考,既是蔡和森的优秀质量,又是形成他的政治信仰的必要条件。

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等旅法青年在蒙塔日杜吉公园召开会议(资料图)

坚守信仰: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

生活在“痛不堪痛、忍不堪忍”的乱世之中,面对山河破碎、国弱民穷的旧中国,年轻的蔡和森立志彻底改造社会、拯救苦难的中华民族。他曾立志:“猎取功名,升官发财,不是我们要走的路,我们读书为的是‘改造社会’。”

在学生时代,蔡和森就已经凸显出了作为思想家的潜质。“还远在五四运动以前,在湖南一般先进青年中就盛称‘毛蔡’之名,而奉之为表率。”蔡和森和毛泽东既是志同道合的学友,又是肝胆相照的战友,在他们周围,团结和凝聚着一批有志于改造社会的进步青年。他们相互激励,热情探索革命真理。经过充分酝酿,1918年4月,蔡和森和毛泽东等人组织新民学会,后创办《湘江评论》。1919年5月4日,蔡和森参加五四运动,提出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学会的方针。

留法期间,蔡和森被大家誉为“小马克思”。“当时勤工俭学生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谁也没有他(蔡和森)那么坚定,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谁也没有他那样深刻”。

蔡和森在勤工俭学的留法学生中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将一批先进分子引向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三次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斗争,成为杰出的学生运动领袖。据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维汉回忆,说自己正是有机会集中阅读了蔡和森从法文翻译过来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若干关于宣传十月革命的小册子,以及同蔡和森作了多次长谈,才摆脱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转变为社会主义者的。

蔡和森坚信,要救国救民,就要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建立一个革命政党。他留法期间,与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等同志一起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蔡和森多次致信毛泽东,还致函陈独秀。在这些信函中,他第一次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东复信,称赞他的主张“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真理在思辨中越辩越明。蔡和森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异议和分歧。例如在留法勤工俭学时,蔡和森领导的蒙达尼派与赵世炎、利瓦伊汉等领导的不同组织派别,在一些问题上发生了争议,但是经过交流和争论后,他们消除了分歧,形成共识。留法期间,蔡和森还批评过周恩来,“一个革命者的目光应该看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痛苦”。周恩来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说:“我认为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同蔡和森的友谊。”在后来的党内斗争中蔡和森与一些人的争论就更多了。我们党就是在这些矛盾和斗争中走过来的,并且不断地完善、成熟和发展。

1921年12月,刚回国不久的蔡和森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在中央负责党的理论宣传工作。他创办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被誉为黑沉沉中国的“一线曙光”,四万万同胞思想上的“向导”。蔡和森也此被誉为“《向导》的灵魂”。

蔡和森怀有“以一人之忧共诸天下,以天下之忧纳诸一身”的赤子情怀,认为“做一个中国青年,应该立志,团结一切爱国人民,拿出力量来抵抗列强,洗雪国耻”。

毛泽东(右)、蔡和森(左)塑像

践行信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既读有字之书,也向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学习,注重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让蔡和森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国情,为在以后的斗争中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政策,最终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都起到极大的作用。

蔡家原本是一大户人家,后来家境中落。蔡和森从小就帮助家里干农活,放牛、割草、扮禾,经常与农民在一起,熟悉他们的生活。13岁时他到“蔡广祥酱园”当学徒,工作非常劳累,经常遭到店主打骂和欺辱,深知底层人民的疾苦。

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学校鼓励学生修学旅行、巡回演讲,使蔡和森受益匪浅,并养成了重视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的习惯。1918年春,蔡和森和毛泽东俩人各带一把雨伞,脚穿一双草鞋,身无分文走遍湘阴、岳阳、平江、浏阳等县,深入农村、乡镇,接触社会各阶层人士,询问经济状况,了解风土民情,作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出发时,他们分别对自己的母亲说:我们两三天就回来。但他们一出门,半个月才归。回家时,蔡母问他们:“你们身无分文,在外生活怎么过?”蔡和森回答道:“我们见人说话,遇事帮忙,给人家送幅对联,别人就给我们饭吃。看来,天下农民是一家!”

在当时湖南,蔡和森和毛泽东并称“毛蔡”,并有“和森是理论家,润芝是实践家”之说。其实,蔡和森也是一位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践行信仰、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上下求索的筑梦者和实干家。

蔡和森赴法留学归国后,先后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任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蔡和森从中共“二大”起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参与或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宣传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提出和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政策。

蔡和森论著颇丰,一生大约写了80万字的文章和译著,包括翻译《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他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中共党史思想内容饱满、史料丰富,他除了任上海大学教授时给世人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1926年)、《党的机会主义史》(1927年)和《论陈独秀主义》(1929年)三篇党史著作外,还对党成立后若干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科学全面地评述,高度评价国民党一大、英勇领导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深刻反思“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系统总结“八七”会议。蔡和森对中共党史研究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奠定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学科基石。他明确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对象、目的与立场;深刻阐释了中共党史研究理论方法——唯物史观;初步奠定了以中国近代社会为背景的中共党史研究体系;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过程与矛盾等等。他十分重视思想建党,指出:“一个革命党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好的政策,尤其要有革命的理论来把思想统一,然后才能领导革命到正确之路。”

1935年,有人这样评价蔡和森:“由于他的笃于友爱的性格,使他对于国家民族,对于全国同胞发展了最伟大的友爱,不惜牺牲一切以为国家民族,全国同胞求解放。”邓小平后来也曾动情地说:“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在2009年发起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评选中,蔡和森、向警予的名字双双入选。

蔡和森用一生的时间追寻着信仰,捍卫着信仰。他是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和“组织共产党”主张的人,也是始终准备着为信仰流血牺牲的普罗米修斯。信仰的力量,赋予了蔡和森上下求索、舍生取义的革命人生与赤子情怀,正如毛泽东所言:“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口述 蔡楠 整理 于今 刊发于《中华儿女》 2020年第7 期))

蔡楠参加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向警予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