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天津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蓟州区旅游图 28、天津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

28、天津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3-10-14 02: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一带、三区、九组团”的空间规划布局得到持续完善。在保护大运河生态的基础上,加强对大运河天津段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规划,充实并整合海河及其两岸文化和旅游产品;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区、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蓟州生态休闲旅游区已成为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目的地的三大核心支撑;杨柳青古镇、精武门·中华武林园、佛罗伦萨小镇、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天山海世界·米立方、天津欢乐谷、独流古镇等一系列重大文旅项目,成为各组团的亮点。

“旅游+”战略实施效果明显。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配合市发展改革委,共同制定《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编制完成《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1个、模范户20个、金牌农家乐121个,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141人;建成1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0个市级旅游特色村(点)、24家天津市乡村旅游区(点)。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成效显著,天津邮轮母港2017年接待邮轮达到175艘次,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工业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港口工业海上之旅、海鸥手表厂、天士力大健康城景区等19家单位入选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出台《天津市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规范》,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编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天津红色旅游知名品牌;一批红色旅游文创作品入选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名录。夜间旅游活动更加丰富,通过“夜赏津曲”、“夜游海河”等夜间文旅品牌打造,促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持续繁荣,2019年天津市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夜间经济十佳城市”之一。智慧文旅取得新进展,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大数据平台成功上线;天津图书馆数字体验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智慧景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借助4A级及以上景区监测系统指导景区进行技术升级;启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打造博物馆“智慧服务”,天津市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向公众开放。

城市文化和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近代中国看天津”文旅核心品牌更加巩固,“天天乐道、津津有味”被评为中国十佳旅游口号之一,基本形成城市文旅品牌宣传效应。落实《天津市促进旅游业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精心编制12条“最天津”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指导推动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区(街镇)创建,五大道景区和黄崖关长城景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5A级景区创建景观质量评审,和平区金街文化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创新举办2020年、2021年鼓楼钟声零点跨年市民联欢、鼓楼灯光秀等系列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城市文旅品牌,与抖音、携程等13家国内互联网领军企业及新媒体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区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签署《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发布《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要点》;定期举办京津冀文化旅游发展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全域旅游推介会等一系列文化和旅游主题活动,积极推进三地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实施“春雨工程”,开展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通过文艺演出、展览展示、人才培训与受援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开展“文化艺术云”交流活动,向受援地区推送“云演出”、“云看展”等线上文化体验活动。大力宣传受援地区旅游资源,引导天津游客赴受援地区旅游。推出文化展演、交流体验和旅游推介“组合拳”,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持续办好“欢乐春节”海外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天津)暨“FEELING天津”城市艺术节等,开展多项对港澳台地区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在日本、泰国、澳门等地设立天津旅游推广站。

文化和旅游活动品牌逐步形成。以成功举办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第十三届全运会、全国非遗曲艺周等大型活动、展会和体育赛事为契机,加大文化和旅游宣传。“十三五”时期,我市平均每年主办或协办节事活动100多场。其中,中国·天津五大道国际文化旅游节、海河文化旅游节、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等已连续举办多年,形成了天津文化和旅游的节事品牌,促进了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兴旺。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9个、文化馆16个。不断完善街镇和村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近3000个。完成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团迁址扩建工程的调整立项,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改陈立项,积极推动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建项目。实施天津京剧院(滨湖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中华剧院)修缮工程。圆满完成天津大剧院第三期委托运营招标工作。

行业管理日趋规范。通过推进《天津市旅游条例》修订,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评估考核,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天津“一日游”服务规范》、《旅行社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乡村旅游区(点)服务评定规范》、《天津市全域旅游示范区、示范镇(街)验收细则》等。颁布实施《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印发实施《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加强演出经纪机构、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和网络表演从业人员管理,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提升执法效能。

(二)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国内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我市还缺乏龙头型重大项目引领,文旅及相关产业协同共生效应尚未充分发挥,文旅市场精准营销仍有欠缺,文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尚需提质升级,文旅融合发展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二、发展环境

(一)国家层面五大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的中华民族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素有“近代中国看天津”之称的天津,将迎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大历史机遇。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的大背景下,作为“十四五”时期提振消费的主力产业,我市文化和旅游业将迎来庞大的国内外市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推动我市和北京市、河北省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天津有丰富的农业农事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化和旅游组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文旅融合顶层设计日臻完善,为我市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二)天津层面四大机遇

天津将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随着国家会展中心、海河国际商业中心、北方消费品进口集散地建设的推进,以一批重点商贸项目为支撑,将带动会展旅游、商贸旅游等业态的蓬勃发展。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进入贯彻落实阶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将成为天津“十四五”时期文旅项目建设的重点工程。

建设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打造以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带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将为我市发展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创造条件。

“十四五”时期,天津将举办2022年花样滑冰四大洲锦标赛,承办2021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和2023年第18届亚足联亚洲杯,在利用国际体育赛事提高全球知名度、拓展海外客源市场、促进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方面大有可为。

(三)四大挑战

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大,国际旅游市场波动持续,旅游业脆弱性凸显,入境旅游市场提振乏力。

国内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虽然省际旅游将逐步补充入境旅游的缺口,但一定时期内国内长途旅行会因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短距离旅游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技能型旅游项目发展迅速,家庭度假、工作度假等新需求层出不穷,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区域间文化旅游既有合作条件,也存在市场竞争,在进一步扩大客源市场的同时,也可能会缩短来津旅客在天津的停留时间。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握“一带一路”历史性机遇,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能融则融、宜融尽融”为原则,以“兴文化、展形象、谋旅游、促经济”为使命,以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壮大文化和旅游产业主体,通过文化赋能旅游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充分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主题定位

充分发挥天津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重点依托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引领、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创新、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发、特色定位差异化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文化和旅游品牌塑造,强化天津城市形象的国际化、多元化、生态化、智慧化,突出文化和旅游的对外交流功能,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旅游装备制造基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市文化和旅游业国内市场接待规模有望全面恢复。到2022年,预计年接待国内游客2.68亿人次,国内旅游年收入达到4730亿元。到“十四五”期末,预计年接待国内游客3.05亿人次,国内旅游年收入达到5670亿元。

“十四五”期间,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新增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市级全域旅游示范街镇10个;推动杨柳青古镇、五大道文化旅游区、黄崖关长城、航母主题公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四)发展战略

1.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

联合北京市、河北省开展制度和机制创新,形成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管理、优势互补、形象共树、客源共享”的发展格局,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兼容并蓄的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产品谱系群,使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合作、联动、互惠、共赢。

2.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继续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树立全域旅游资源观,推动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加强资源普查、梳理和挖掘,促进全域文旅特色资源开发,指导全市各区和街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使全域旅游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和区域旅游经济振兴的新引擎。

3.“旅游+”共享融合发展战略

以文化为纽带,实现工业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邮轮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艺术旅游、节庆旅游和养生旅游等互联互融,拓展文化和旅游新市场,培育文化主题旅游产业新业态,建设文化和旅游无边界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

4.海陆并举文化旅游开发战略

高度重视海洋旅游在普及海洋知识和宣传海洋文化方面的教育功能。持续提升国家海洋博物馆品牌影响力。突出天津海洋人文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做精做深邮轮旅游业,规划海洋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建设亲海旅游岸线和生活岸线,努力将滨海新区打造成为引领时尚休闲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5.生态保护优先发展战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文旅融合,传播生态文明,倡导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结构及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与旅游消费方式。

6.国际化发展战略

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扩大开放。借助天津独特的风貌建筑等文化和旅游资源,扩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天津文化和旅游的国际化水平。

四、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一)空间布局

根据《天津市国土空间发展战略(2020年)》和天津市“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遵循规划继承性、产业集聚性和文旅融合性等原则,“十四五”时期,着力构建我市“一核一带两园三区六组团”的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即突出一个中心城区都市文化和旅游极核,打造一条海河亲水主题旅游发展带,推动两个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实施,建设三个代表山野乡村文化、滨海休闲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的特色旅游区,形成西青崇文尚武生态田园、宁河乡土文化与湿地游憩、宝坻都市休闲农业、静海“体育+康养”、武清京津时尚文化体验、北辰近郊水镇度假六个组团。

(二)功能分区

1.一核

中心城区都市文化和旅游极核,包括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和红桥区六个行政区域。

深化“近代中国看天津”核心品牌,充分利用天津城市风貌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特点,整体统筹天津近代历史文化资源,按照“宜整合则整合、宜售则售、宜租则租”的原则,稳妥推进小洋楼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盘活处置和有效利用,整体构建天津近代都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网络化开发结构。通过将小洋楼为代表的单体点、异国风情街为代表的步道线、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的文化面、近现代名人逸闻轶事为代表的故事体充分融合联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的历史文化空间结构。

专栏一:中心城区都市文化和旅游融合重点项目

1.构建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为中心的集赤峰道、中心花园、劝业场、承德道、解放北路、五大道、鞍山道、解放南路、泰安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网,并与海河北岸意式风情街共同形成体现天津都市文化底蕴的代表性区域。

2.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重点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旅游开发价值,积极推进小洋楼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盘活处置和有效利用。

3.古文化街景区提升改造项目:集中展示天津本土妈祖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市井文化和民俗文化,打造“老城津韵”主题旅游产品。

4.金街步行街改造提升项目:以金街为核心,以和平路、滨江道、南京路为轴线,建设新兴购物、经典百货、综合消费、时尚商业四大组团,加快构建赤峰道、锦州道“两翼”,协同发展辽宁路、新华路、山东路、河北路、河南路、山西路、陕西路“七横”,实现“一核引领、三轴支撑、四组团联动、两翼七横协同”的布局。

5.意式风情区“欧陆风情”特色餐饮升级项目:美化亮化街区灯光夜景,吸引国内外著名餐饮、酒吧、精品专卖店等业态进驻,推动名人故居、博物馆延长展览时间,增设夜间文化演出、影视拍摄等服务业态,形成商旅文互动格局。

2.一带

按照“提升上游综合服务质量,保护中游绿色生态环境,开发下游人文旅游资源”的总体构想,打造海河亲水主题旅游发展带。在海河上游中心城区段,依托海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梳理津派文化发展脉络,以两岸近代建筑景观与河道景观为载体,推动海河旅游资源开发、文化资源展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景观提升、游览观光服务和夜间经济打造,提升海河整体形象和知名度。海河中游串联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旅游线路,实现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相互衔接。海河下游旅游带要发挥河海交汇的地理优势和近代工业文明遗址密集的资源优势,水陆并举,河海互动,整合文物景观、建筑景观、堤岸景观和舟船景观,打造亲水主题旅游新高地。

专栏二:海河亲水主题旅游发展带重点项目

1.海河文化旅游带拓展提升改造项目:提升两岸景观照明、增加游船数量和航线,开发三岔河口至海河柳林地区的海河游览服务,实现海河上游全线通航,并与大运河实现航线互通,重点规划建设津湾码头、天妃码头、凯德MALL-天津湾码头三大节点,串联海河沿线天津站和滨江道商贸圈、棉三创意园等特色街区,形成完整的海河游线。

2.海河下游近代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及历史文化挖掘弘扬建设项目:重点打造海河外滩观光区、响螺湾中心商务旅游区、潮音寺民俗旅游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游览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区等聚客锚地。

4.以海河帆船训练基地项目为抓手,推出系列特色帆船主题旅游产品,开展帆船运动体验、帆船技能专业培训、个性化旅拍,培育、策划和组织帆船运动赛事,打造帆船“体验+培训+旅游+观光”一体化项目。

3.两园

(1)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

以“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为原则,制定出台天津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和专项规划,打造运河特色文化项目,培育运河文化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展示“千年运河•魅力天津”的城市名片。

专栏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重点项目

1.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工程、大运河非遗文化中心工程、大运河生态观光园提升改造工程、大运河核心监控区绿廊公园建设工程,建设天津市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2.按照“留古、承古、扬古、用古”的原则,将积淀千年古韵、洋溢当代繁华的杨柳青,打造成为主题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

3.整合天津境内南北运河的文化遗产资源,打造津北寻古、津门揽胜、汉风清韵三大旅游板块。

4.串联天津市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开发培育特色漕运文化观光游线、古今交融民俗文化体验游线、中西合璧城市近代文化体验游线、铭记历史红色革命文化体验游线四条主题游线,着力体现中国风、运河韵、天津味。

(2)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

依托山地自然风貌特色,深入挖掘蓟州明长城的文化价值,丰富产品文化内涵,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围绕黄崖关区域的军事文化、戍边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入挖掘长城文化资源,将黄崖关长城打造成为长城文化精品展示园,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高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把该活动打造成为弘扬长城文化价值、展示天津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专栏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重点项目

1.长城资源保护与研究项目:完善文物保护及保护性设施建设,提升长城文化研究水平。主要涉及龙凤岭长城保护工程、黄崖关长城敌楼防雷工程、文物及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工程、长城相关研究学会建设等。

2.黄崖关长城综合博物馆提升改造项目:对黄崖关关城进行提升,改造展厅和院落环境,设立标识系统,完善展陈内容及数字化展示体系等。

3.黄崖关长城5A级景区创建基础工程项目:完善游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内外部交通、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4.整治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沿线村庄赛道环境,完善赛事组织能力和后勤保障,提升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品牌影响力。

5.车神架景区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开发轩辕古街、乡创集市、观景平台、北井峪野长城展示园、峡谷漂流项目。

4.三区

(1)滨海文化休闲度假区

以建设国际蓝色海湾为导向,充分利用海洋及海岸线资源优势,依托国家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东疆湾沙滩公园、东疆国际邮轮母港等旅游资源,构建亲海旅游空间格局,建设景观优美、文化体验丰富的国际一流亲海亲水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专栏五:滨海文化休闲度假区重点项目

1.世界海洋文明度假湾精品项目。重点围绕“海洋+X”主题,建设世界海洋文明体验中心、国家海洋休闲运动中心、“海式生活”国际休闲小镇以及公共亲海亲水休闲岸线。

2.推出海上游艇、游船项目,丰富邮轮旅游线路,开发沿海旅游航线,打造国际知名邮轮旅游目的地。

3.推动泰达航母创建国家5A级景区,把“到天津看航母”打造成天津特色旅游名片。

4.推动国家海洋博物馆创建国家5A级景区。

5.打造北塘古镇历史文化街区。

6.建设滨海中关村渔人码头文旅项目。

7.推动中新生态城临海新城建设,着力打造海洋旅游文化新地标。

8.建设生态城全域智慧停车场体系,统筹整合各类停车泊位,实现停车无阻、畅游全域。

9.依托北大港湿地外围可建设用地,打造北大港观鸟研学基地。

(2)绿色生态屏障文化和旅游区

按照“生态屏障、京津绿谷”的定位,坚持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为重点,以全域旅游为导向,将绿色生态屏障文化和旅游区打造成以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带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专栏六:绿色生态屏障文化和旅游区空间结构

打造“一心、两翼、三带、十二组团”的空间结构:

1.“一心”为规划区内海河人文活力中心。

2.“两翼”分别为湿地湖岸创新翼、田园聚落乐活翼。

3.“三带”分别为海河漕运故道延伸带、永定新河湿地景观带、独流减河田园风情带。

4.“十二组团”分别为海河教育商务旅游组团、葛沽民俗文化旅游组团、无瑕工业文化旅游组团、军粮城文化创意旅游组团、东丽湖生态旅游组团、空港航空高端产业旅游组团、滨海智能科技产业旅游组团、北闸口美丽乡村旅游组团、八里台科创产业旅游组团、王稳庄大美稻香旅游组团、小站兵米文化旅游组团、官港森林休闲旅游组团。

(3)蓟州山野名胜区

依托盘山、梨木台、凤凰岭、九龙山和中上元古界叠层岩等山地景观,翠屏湖等湖泊景观,以及当地较为成熟的乡村度假旅游业态,以蓟州城区为核心,以蓟运河为发展轴,重点开发北部山地公园生态休闲度假区、西部大盘山文化休闲旅游区、东部环湖生态休闲会奖旅游区、南部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发展区。

专栏七:蓟州山野名胜区重点项目

1.蓟州伊甸园生态教育国际生活示范区项目:运用新能源技术创新,结合特殊地形地貌,将废弃矿坑打造成国际低碳环保绿色小镇和伊甸园乐园的大型旅游项目。

2.蓟州春光童话主题动物乐园项目(一期):包括生境动物园及配套旅游设施;生境动物园、山地步行区;动物主题濒危动物博物馆、自然保护科普课堂、休闲娱乐活动中心等。

3.蓟州万达文化旅游及城市综合体项目: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旅游新兴业态和产业发展平台。

4.蓟州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串联盘山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旅游集聚区。

5.蓟州区下营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开发“吉姆冒险世界”。

6.国家冬季运动专项训练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建设项目包括1号冰球馆、2号冰球馆、3号综合训练馆;二期建设项目为新建1座大道速滑馆,助推天津冰雪旅游开发。

7.突出“三界碑”区位特色,开发山野体育旅游项目。

5.六组团

(1)西青崇文尚武生态田园组团

在西青区“一带、两廊、三阶梯”的文旅发展空间格局引领下,以各行政区所承接的文化旅游功能为纽带,打造以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核心,崇文、尚武两大品牌文化为两翼,推动文旅与工业、服务业、农业、教育、医疗、体育等跨界融合,重点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常青藤国际艺术小镇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打响西青文旅IP,提升西青区“崇文尚武有文有武有花香”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独具特色的西青民俗生态旅游区。

专栏八:西青崇文尚武生态田园组团重点项目

1.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重点建设综合文化设施、以及崇文书院、运河沉浸式民俗民居坊、非遗艺术家工作室、中国年画博物馆、美术馆等。

2.常青藤国际艺术小镇项目:集艺术体验、航天科技、养生农事与旅游度假相融合的田园文旅小镇。

3.辛口镇康养综合体项目:三产融合的康养综合体。

4.树蛙部落和萱草花园理想村项目:乡村旅游消费新场景,拥有主题风格的特色体验性项目。

5.大美稻香生态旅游项目: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普休闲与特色农产品体验相结合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6.生态六埠乡村旅游项目:依托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三河交汇”生态资源,打造重走长征路红色体验、农耕体验、水上游览、果蔬采摘等项目。

(2)宁河乡土文化与湿地游憩组团

以板桥镇、廉庄镇和七里海湿地实验区为主的特色文化村和湿地特色景观带,依托宁河区良好的农业基础和生态湿地自然资源,以及宁静清幽的乡村氛围,坚持农文康旅“多业并重”,塑造乡土文化与湿地游憩组团,重点推进板桥镇盆罐庄村和廉庄镇木头窝村两个文化旅游村建设,开发环七里海、沿蓟运河等“多日游”、“四季游”线路,组织河蟹节、丰收节等乡村节庆活动,打造全域旅游“新标地”。

专栏九:宁河乡土文化与湿地游憩组团重点项目

1.中国甑乡·宁河区板桥特色小镇创建项目:打造综合度假核心区、乡村产业集聚区、水岸轻奢度假区、亲子自然教育区、北岸田园康养区、陶甑文化体验区、村口商贸预留发展区等7个功能区,实施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开发“陶甑”系列产品,深入挖掘特色陶甑工艺及相关的饮食文化,推动文化旅游村建设。

2.宁河区廉庄镇木头窝稻香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包括河套四村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水稻种植发展区、生态保护发展区、特色农业发展区和村庄旅游发展区,打造渔耕文化水镇。

3.于方舟故居环境整治及俵口老街修复项目:包括于方舟烈士纪念馆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于方舟烈士红色影视作品制作,俵口老街原址修复及环境清理整治。

(3)宝坻都市休闲农业组团

依托潮白河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打造百里潮白河风情旅游带。依托箭杆河畔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打造箭杆河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青龙湾自然保护区、青北森林公园,打造青龙湾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依托黄庄洼稻香文化,打造黄庄洼稻香旅游集聚区。按照“强设施、活资源、深融合、育精品”的发展思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融合田园风光、生态湿地、农田景观、民俗民事、红色文化等元素,发展农户示范型、企业带动型、多方协作型等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专栏十:宝坻都市休闲农业组团重点项目

1.宝坻区老城区改造项目:打造老城区文化旅游项目,修建宝坻博物馆、贯通环城水系、打造影视、摄影基地等。

2.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提升改造项目:打造水景相融的京东第一自驾风景道、房车露营基地、户外拓展运动基地、学生社会实践(研学)基地、室内外冰雪体验基地和滑翔机运动基地等,为本地及周边城市旅游团队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

3.重点优化升级晶宝温泉农庄、大口屯镇林海龙湾菊花基地、中国葫芦博物馆等项目,巩固葫芦窝村“南稻北种第一村”和东郝各庄村“天津市文化旅游村”创建成果。

4.组织津宝音乐节、潮白河龙舟大赛等。

5.依托小辛码头村打造千年古渡小镇。

(4)静海“体育+康养”组团

以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康宁津园新型养老综合体落户静海,全运会场馆和健康文化资源集聚为基础,结合当下备受关注的运动休闲和大健康理念,打造“体育+康养”组团,确立运动休闲、智慧健身、骑行文化和特色养老四大特色,以及温泉、生态湿地、有机种植等为核心的康养体系。将团泊湖体育旅游工程、温泉度假旅游工程相融合,依托团泊湖周边的体育产业资源、医疗资源、温泉资源、湖泊资源,打造环团泊湖国际体育圈,形成体育产业集群和康养产业链。

专栏十一:静海“体育+康养”组团重点项目

1.建设北二堡文化旅游村,打造游客中心、村庄标志性建筑、新建停车场和游览慢行步道、改建食宿一体民宿、新建耕读和民俗展览馆。

2.延伸子牙河(二堡段)游船下游段航线、建设运河驿站和码头等。

3.推进团泊湖、光合谷旅游度假区和天津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等项目联动开发。

4.持续推进康宁津园新型养老综合体等一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5.依托团泊湖外围可建设用地,建设团泊湖青少年户外拓展基地,打造环团泊湖国际体育圈。

6.高标准规划蔡公庄音乐小镇,打响乐器中国品牌,打造乐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5)武清京津时尚文化体验组团

以京津城际铁路武清站为轴心,辐射武清新城、南湖绿博园、黄庄街永定河故道和港北森林公园。以武清区新城旅游片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时尚休闲购物、主题娱乐、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以及北运河和龙凤河的水上沿岸旅游项目。依托武清高铁站、佛罗伦萨小镇、V1汽车世界、津北森林休闲旅游度假区、津溪桃园、永定河故道湿地公园、君利农业示范园、武清运河小镇等资源,打造京津地区时尚休闲旅游集散和服务中心。

专栏十二:武清京津时尚文化体验组团重点项目

1.运河亲子田园体验园项目:依托武清区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成果,利用设施农业开发亲子田园体验区。

2.河北屯文化旅游小镇环境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爱一路”旅游环线,对周边16个村进行文化旅游景观打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6)北辰近郊水镇度假组团

以北辰区西堤头镇曙光水镇为核心,辐射周边多个村镇,定位“一流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构建“一湖二线五十六岛”生态景观,引入精品民宿、文创工作室,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升改造北辰郊野公园;进一步优化天士力大健康城旅游景区、小淀国际当代艺术街区、双口镇奶业小镇、双口镇安幸生故居,打造城市近郊“水镇”主题旅游区域。

专栏十三:北辰近郊水镇度假组团重点项目

1.曙光水镇项目二期提升项目:完善康养中心及景区配套功能,积极创建国家4A级景区。

2.“梦天津”项目:打造包括博物馆、大型演艺秀、高端酒店、文化民俗等内容的大型互动体验文化旅游度假区。

3.双口奶业小镇文旅配套项目:建设集生态建设样板区、产业融合示范区、旅游观光区为一体的奶业小镇。

五、重点工作任务

(一)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抓好重点剧目创作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2.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出台我市实施意见,夯实国有文艺院团宣传思想战线主阵地作用。建立和完善剧本质高量多、剧目纷呈多彩、剧场布局合理、院团人才辈出的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

专栏十四:院团升级重点项目

1.推进曹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

2.推进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团迁址扩建项目,改善节目排练条件,推动文化演出精品与都市旅游融合发展。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推进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生产。重点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宗旨,创作打造红色经典剧目。发挥院团优势,开展红色经典创排、展演等活动,引进、培育高水平文艺人才队伍,引导创作推出一批具有天津特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

专栏十五:精品剧目创作重点项目

1.创作电视剧《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爱在山海间》等。

2.创作话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上甘岭》等。

3.创作评剧《革命家庭》《骄阳》等。

4.创作京剧《楝树花》《巾帼英杰》。

5.创作河北梆子《苏武归来》。

6.创作儿童剧《闪闪的红星》。

7.创排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交响音乐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曲艺综合晚会《百年芳华别样香》。

8.复排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

(二)以文旅融合为依托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深入挖掘天津历史文化、商业文化、航运文化、近代工业文化等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旅游活化利用。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初心,以保护文化资源为底线,以发扬传承文化资源为目的,着力传承天津城市的历史文脉。支持“老字号”文化企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其与城市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紧密结合。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和保护机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保护传承评估制度。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增强传承活力。继续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对列入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涉农项目给予支持,积极培育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为传统工艺搭建更多展示交易平台。

对不宜进行旅游开发的文化资源,采用以“旅游产品文化化”为主的融合方式,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嵌入不宜直接进行旅游开发的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对适宜进行旅游开发的文化资源,采用以“文化产品旅游化”为主的融合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体验、衍生品设计与开发等融合到旅游体验的项目中。

专栏十六: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重点项目

1.推进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建项目,促进天津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集聚化、规模化,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创新。

2.评定1-2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1-2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帮助传承人群增强传承实践能力。

4.实施非遗记录工程,以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开展记录工作,加强记录成果的整理和利用。

5.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知识。

6.实施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充分发挥曲艺在文化演出中的品牌作用,营造有利于曲艺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

7.完成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发展项目。

8.持续优化老城厢-古文化街、五大道、一宫花园3个亮点片区和民园体育场、睦南公园2个节点片区。

9.深入挖掘辽金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辽金文化。

10.做好海河下游近代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及历史文化挖掘弘扬工作。

(三)以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1.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项目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落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的建设方案,明确部门分工,梳理大运河在武清区、北辰区、西青区、静海区和中心城区的不同底蕴,着力打造天津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北运河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带、大运河核心监控区绿廊公园、运河亲子田园体验园、三岔河口文化体验片区等重点项目,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成为水域文化名胜、旅游度假乐园和市民休闲家园。

2.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项目建设

制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建设保护规划》。按照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黄崖关长城保护展示提升工程;打造边塞京畿重镇主题展示博物馆、黄崖关长城敌楼防雷工程、前甘涧段古长城本体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长城本体及周边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工程等保护传承项目;推动一批研究发掘工程、环境配套工程和数字化展示工程建设,实现长城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功能。

3.充分发挥国家会展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国家会展中心建设为契机,依托环渤海地区城市间联动,搭建国际国内会展、会奖交流合作平台。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建设国家会展中心游客集散综合服务区,做好天津文化和旅游宣传和服务,实现游客分流辐射。引育会展高端业态,汇聚会展资源要素,形成“新会展、新动能、新经济”的产业体系。大力拓展会展会奖旅游市场,办好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建立全市重大展会统筹协调机制,调动行业协会力量,面向境内外招商,吸引在津举办专业会议、学术交流、博览交易、文化活动。

4.依托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

严格遵循绿色生态屏障区内一二三级管控区生态保护要求,有针对性的完成生态环境资源、娱乐文教资源和民俗非遗资源等开发,依托国家会展中心集聚带动作用,实现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打造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海河故道公园、葛沽民俗文化旅游区、古海岸湿地绿廊起步区、无瑕精品特色生态园、东湖生态公园、未来科技游赏区、天嘉湖游憩区、王稳庄稻香农谷、小站稻田园综合体、官港森林公园等文旅项目,完善旅游服务接待功能。依据“京津绿谷”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协调,推动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5.做好海洋旅游开发大文章,全力打造海洋文化休闲旅游区

以国家海洋博物馆为依托,充分阐释海洋文化内涵,整合海洋旅游资源,打造全国知名的海洋文化旅游名片。塑造海洋文教、海洋休闲、海洋娱乐和邮轮旅游四个子品牌。依托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国家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等资源,打造国家海洋文化教育展示区。依托东疆湾沙滩景区、邮轮母港等资源,打造国家海洋休闲运动中心;依托大神堂渔村、牡蛎礁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打造“海式生活”国际休闲小镇。海洋娱乐重点开发海钓、帆船、摩托艇、游艇、游船等近海娱乐项目。积极打造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完善邮轮港城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邮轮母港辐射带动作用,增加邮轮航线,丰富邮轮活动,拓展邮轮岸上旅游产品,将天津邮轮旅游培育成为辐射华北、东北、西北的特色旅游品牌。

(四)以“文旅+”战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文旅+”战略,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全域旅游新业态。

1.文旅+农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文化体验和山水休闲为核心,发展乡村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提高游客游览频率;以旅游形式推广农业农事文化,提升农业附加值,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2.文旅+工业。深入挖掘天津工业旅游资源,评定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高效利用工业园区、工业展示区等发展工业旅游,持续打造天津特色工业旅游产品,拓展工业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高天津工业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文旅+教育。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开发红色研学旅行产品。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形成天津市红色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内涵,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等国际知名学府和高水平艺术类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在中小学开展面向高校的研学旅行和“实践课堂”活动,构建本地化常态化的研学新模式。

4.文旅+康养。推进大健康产业与文化和旅游的结合,针对养生、养老、养心等健康旅游新需求,面向青少年、成年、中老年各年龄段游客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项目。

5.文旅+体育。探索城市自然景观与体育赛事的融合发展模式与机制,支持在海河中下游合适河段设立帆船训练基地,推广和普及帆船运动;借助北京举办冬奥会的契机,发挥国家冬季运动专项训练基地的赛后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

专栏十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

1.“文旅+农业”重点项目:以文化旅游村创建为契机,持续推进盘山风景区重点提升项目、小穿乡野公园景区、毛家峪长寿度假村等建设项目;推进东丽区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北辰区双口奶业小镇文旅项目等一批农业旅游项目。

2.“文旅+工业”重点项目:做大做强海鸥手表厂、天津天士力集团等标杆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3.“文旅+教育”重点项目:推动天津广播电台战备电台旧址红色旅游爱国教育基地项目、铃铛阁地区天津文化教育基地项目等一批红色历史文化项目。

4.“文旅+康养”重点项目:推动蓟州区梨木台森林康养基地、蓟州区公乐亭生态文化旅游区中医药健康养生中心项目、蓟州区康养及郭外庠文化园项目、宝坻区凤凰·京津新城文旅文创康养小镇项目。

5.“文旅+体育”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并完成子牙河皮划艇运动旅游项目、蓟州区下营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天津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建设配套工程)、中国国际足球技术目的地大区级中心(天津)项目。

(五)以立体化市场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

以京津冀都市圈为基本市场,以北京为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旅游分流市场以及高铁、飞机等重要交通航线到达的东部城市辐射圈为重要市场,以国内外其他地区为机会市场,以在游客心中最具吸引力的与近代历史相关的名人故居、建筑风貌、古迹和历史事件、海洋文化和海滨活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天津美食、城市内河流及沿岸风貌、曲艺表演、自然风景等优势资源为依托,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立体化营销网络扩大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1.推出特色文旅产品,打造精品文旅线路

深入挖掘天津蕴含的近代历史文化内涵,依托五大道旅游风情区、意式风情区、大沽口炮台、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望海楼教堂、利顺德大饭店等历史文化资源,围绕“近代文化”打造系列旅游产品。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依托杨柳青古镇、陈官屯古镇及南北运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弘扬长城文化,依托黄崖关长城、前甘涧段古长城等开发长城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宣传革命先烈感人事迹,依托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以冬奥会和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举办大众冰雪体育活动,发展体育旅游产品。发展自然生态科普旅游,依托山、海、河、湖、湿地、绿色生态屏障等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科普旅游产品。依托夜间经济示范街区资源,打造夜间旅游产品。

2.整合营销传播资源,提升营销传播效果

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进文旅全产业链整合营销;构建市场经营主体整合、产业整合、区域整合、系统整合的立体化营销整合传播体系。通过从服务营销到内容营销再到品牌营销的层层递进发展,构建天津文化和旅游营销的金字塔结构。以服务营销为基础,以内容营销为媒介,以品牌营销为目标,塑造个性鲜明的天津城市形象,培育文化旅游品牌。

3.加大城市旅游国际化营销,提升国际知名度

充分借助世界智能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亚布力天津峰会等重大国际会议活动的聚集效应,全面展示天津城市的良好形象。积极融入国家旅游推广体系,大力宣传天津文化和旅游形象,提升天津的国际知名度。深入挖掘和整合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和天津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天津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活动品牌,培育文化项目交流阵地,注重国际表达,讲好“天津故事”。加强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对港澳台地区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以“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城市为重点,充分借助海外文化中心、驻外旅游机构等平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不断丰富对外文化交流形式,扩大交流规模,加大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

4.持续发挥传统媒体的营销宣传主阵地作用

将电视、广播、杂志、广告牌、旅游博览会等传统媒介与天津文化和旅游资源相匹配,规划“目标客群-文化和旅游资源-营销传播媒介”的营销组合模式。与热播综艺类节目和影视剧制作方合作,植入天津场景和元素。加大天津旅游宣传短片在主要客源市场省级卫视的投播力度。以高铁旅游、航空旅游和邮轮旅游为突破,加强对高铁、航线直达城市的旅游宣传推介,抓好高铁线路冠名宣传,增加高铁广告投入,同步开发高铁沿线市场。

5.广泛利用新媒体进行范围广、程度深的碎片化营销

综合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游戏、动漫等新兴媒体和社交网络,借力腾讯、携程、飞猪、去哪儿和蚂蜂窝等旅游电商平台,腾讯、优酷、爱奇艺、哔哩哔哩等网络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小视频网络社交平台以及斗鱼、虎牙等各种网络直播平台,策划线上旅游营销活动,强化线上营销和在线旅游产品销售,推出有看头、有玩头的天津文化和旅游“网红打卡”项目。

专栏十八:立体化市场营销重点项目

1.全面推广文化博览游等52条精品线路。

2.持续推进“天津市文惠卡”项目,为文艺演出项目提供营销支撑,促进文化消费。

3.深耕方寸艺享会等新媒体营销平台,配套艺术活动走进更多旅游景区,提升景区文化活动在全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4.继续做深做细“爱上天津卫”短视频挑战赛。

5.不断丰富天津城市名片项目,提供天津本土全方位的优质消费商户推荐,结合游客行程推荐游览路线、必去景点和网红打卡地,让游客在第一时间了解天津、玩转天津。

6.持续升级Tianjin Pass天津通票项目,以精品线路为基础,面向主要客源地积极推荐,拉动旅游消费。

7.持续优化高德地图智慧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多种出行方式选择及出行导航服务。

(六)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水平

1.进一步加强我市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对标全国先进省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增加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场馆面积,各区采取新建、改扩建、一馆多区、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区级和街镇级群众文化服务阵地面积。

2.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均等化配置。围绕重点村镇、重点景区周边的改造提升等统筹城乡发展,加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投入,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和规范管理能力,切实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3.强化主客共享理念,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拓展旅游服务功能。推进综合性文旅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服务效能,加强文化供给。在服务当地居民的同时,创造条件面向游客开展文化服务,同时依托文化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图书馆、剧院等文化和旅游设施,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文艺展演、非遗展示、文创产品销售等服务,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文化和旅游推介等活动。

4.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推进我市文旅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加快涉文、涉旅数据的采集,实现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的整合。实现对重点景区游客流量的监控预警和分流疏导,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超高清视频实时传送和处理系统建设,提升“VR+AR”导游导览、历史文化场景重现等沉浸式实景体验。结合五大道、意式风情区、金街步行街等提升改造,扩展5G网络覆盖面。

专栏十九: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水平重点项目

1.推动蓟州文化旅游村建设项目,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有序推进传统利用区“一村一品”建设工程下营镇项目。

2.推进静海区文化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

3.推进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图书馆、东疆档案图书馆、滨海图书馆大港分馆等提升改造项目。

4.推进津南区文化中心、宝坻区文化中心、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等项目。

5.推进海河下游水陆游客集散中心等一批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七)加强文旅融合要素建设与配套工作

1.旅行社

按照国际化、市场化要求,鼓励旅行社企业创新经营。继续推行服务质量标准化,依据《天津市旅行社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开展旅行社的评定工作,提高天津地接旅行社服务质量,扩大地接能力和规模,为来津游客提供优质的接待服务。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积极提倡品质游,鼓励旅行社推出天津本地特色精品旅游线路,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在天津连锁经营。

2.旅游景区

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持续提升盘山、古文化街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服务和管理水平。推动杨柳青古镇、五大道文化旅游区、黄崖关长城、航母主题公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4A级旅游景区的提质升级,推动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立方便快捷的线上票务系统。鼓励国家A级旅游景区丰富旅游载体功能、完善设施建设,增强景区市场吸引力。加强景区停车场建设,完善高速路、城市主要道路旅游标识牌系统建设,推进旅游厕所提升改造。

3.特色餐饮

以打造“夜津城”为主题,以商务部门推出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为依托,鼓励发展特色餐饮、节庆活动等,延伸夜间消费链条。配合商务等部门,打造天津老字号特色津菜系列、津味小吃系列,配套休憩和娱乐功能,推出主题餐饮。鼓励开发津城特色农家美食,发展乡村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特色乡村田园餐厅。

4.住宿接待

引进国内外著名经济型连锁酒店、青年旅社品牌,鼓励发展特色化、主题型酒店,支持城市商务酒店、度假酒店、度假村、主题酒店、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汽车旅馆、房车营地、露营地、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等多种旅游住宿接待设施的建设,发展精品客栈,引导形成多元住宿业态,推行品牌化管理、连锁化经营、人性化服务和标准化发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推进星级饭店的评定工作,形成等级清晰、结构合理、服务优良的星级饭店体系。按照《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级》国家标准,推进民宿星级评定工作。加强住宿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住宿服务质量。

5.旅游购物

依托五大道、小白楼、和平路商业步行街等现代都市商业集聚区,鼓楼、古文化街、食品街等特色商业街,扩大“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等老字号企业品牌知名度。通过文创大赛、文博联盟等形式,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设计、文创开发、文创销售集团企业,鼓励“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高等院校、文博院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研发生产旅游商品。搭建线上线下营销平台,加强“天津礼物”文化旅游商品营销推广力度。

6.休闲娱乐

提升“天下·盘山”、“武传奇”等大型特色演艺活动的知名度。依托天津文化中心、广东会馆、老城博物馆、名流茶馆等文博院馆、演艺场所,排演国内外游客喜闻乐见的曲艺、杂技、歌舞节目,编排反映津沽百年、天津风情的特色演艺节目,引进国内外著名演艺团队来津创排系列演出,提升天津的城市形象。

丰富文化旅游活动,增加夜间娱乐项目。提升“夜游海河”、“夜赏津曲”、“鼓楼津声”品牌和灯光秀展演、现代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影响力,培育大型文艺演出、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扩大天津文化旅游影响力。

7.旅游装备制造

做大做强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品牌。鼓励加快资本、资源、技术和市场等要素的整合对接,积极发展房车营地、户外度假、低空产业、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鼓励发展房车研发、组装,以及游艇、邮轮、新能源船舶、轻型飞机、缆车等装备生产。打造旅游装备研发与制造基地,大力引进国内外旅游装备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专栏二十:文旅融合要素与配套工作建设重点项目

1.特色餐饮重点项目:滨海中关村渔人码头北塘海鲜集市和海鲜餐饮项目。

2.住宿接待重点项目:双街镇“梦天津”酒店项目,子牙河沿岸文化旅游村静海区台头镇北二堡村民宿建设项目,蓟驿民宿建设项目,潮白河湿地公园房车宿营基地建设项目。

3.旅游购物重点项目:以“天津礼物”为统一标识,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

4.休闲娱乐重点项目: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水幕电影项目,运河水上游船项目。

5.旅游装备制造重点项目:持续办好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在海河下游段建设涵盖帆船、帆板、皮划艇、龙舟及相关运动装备制造、体验、批发销售为一体的水上休闲运动装备产业基地。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旅游法》。进一步完善旅游地方法规建设,修订《天津市旅游条例》。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投资”的投资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成为经营性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与开发主体,形成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多元化投资和经营格局。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公平待遇、服务体系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二)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

以标准促质量,实现地方旅游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全面有机衔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多级联动、企业主体”的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引导旅游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加快旅游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在旅游新业态、产业融合、低碳旅游、旅游环境、规范管理、品质服务等方面加大标准的制订修订力度,拓展标准覆盖领域。

(三)完善体制机制

全面加大旅游行业监管力度。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旅游企业的主体责任,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旅游诚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文化和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安全责任体系,强化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属地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机制。增加景区游览预约覆盖面,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提升行业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提升文旅企业竞争力

推动文旅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大型国有文旅集团的行业引领作用,培育以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旅重点企业。支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落户天津。鼓励企业向专业、特色、精品方向发展,释放文旅产业发展潜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五)强化文化和旅游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坚持人才强文、科教兴旅,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政府+专业机构+协会+企业”四位一体的综合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支持有关院校加强文化和旅游学科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发挥文化和旅游行业协会作用,健全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完善人才资源交流与共享机制,结合单位需求,推进一流人才、尖端人才的引进。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加大对一线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服务技能大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建立健全规划落实协调配合机制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旅游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市级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合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各区政府定期对本区内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旅游咨询、服务、投诉、网络舆情等进行跟踪监测,关注游客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

资料来源丨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声明丨图片基于CC0协议授权/仅供参考学习/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