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蓟县盘山的历史 文化随行

文化随行

2024-07-14 0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盘山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冀热察区党委根据严峻的斗争形势,经过认真研究和系统准备后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盘山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抵御了日伪军连续疯狂的进攻,与之展开了异常艰苦的斗争,给敌人以沉重地打击。在这过程中,党充分发动群众,广泛运用游击战,游击区不断扩大,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在冀东地区及天津地区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1

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背景

盘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爆发后,盘山地区成为了华北地区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争夺的地区之一。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被提上日程,并很快得到建立,与当时敌我情况有密切关系。

(一)日军急于全面占领中国的行动为建立根据地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长驱直入向中国腹地猛烈进攻,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方式侵占中国。由于进攻速度过快、战线过长,兵力严重不足,在后方留下了广阔的控制相对薄弱的地区,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特别是在1938年10月后,日军虽然占领了华北、华中重要城市以及珠江口、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但是战争消耗太大,国内财政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国际局势也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既要准备对苏联作战,同时还要与英、美等国争夺太平洋地区,因此,能够运用在中国战场上的力量就十分有限,不得不停止对中国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而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二)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军事进攻,使得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变得非常紧要。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像楔子一样在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区内越扎越深,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军事行动,威胁了日伪军的统治安全,成为他们的主要进攻对象。盘山地区西踞北平、南望天津,毗邻蓟县,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山地有平原,进可攻退可守,且易守难攻,非常适合开展游击战争。同时,它是日军从东北进入华北、鲸吞整个中国的咽喉要道,也是往来冀东和平西、平北的必经之地。“七七事变”后,日军大批兵力和物资都要从这里经过,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巩固已侵占地域的统治,日军将主要兵力回撤华北,制定了“治安肃正计划”,实施“牢笼政策”,开展大规模“扫荡”“围剿”行动,造成了大量惨案和人员伤亡,企图通过封锁、屠杀的方式消灭抗日武装,给百姓造成重大损失。正因如此,在盘山地区建立稳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充分发动群众,发展人民抗日武装,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突破敌人的封锁和“扫荡”,打击日伪军、打通战略通道、扩大基本区、建立人民政权争取战略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为建立根据地打下良好群众基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在天津的中共河北省委,立即将注意力和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动员干部和党员去平津周边的农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准备发动冀东抗日武装起义,配合八路军建立以燕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对组织冀东武装暴动作出了具体部署。在经过紧张而充分的组织、思想和物质准备后,1938年7月,在八路军有力支持下,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动了冀东20万人参加的抗日大暴动。暴动引起了连锁反应,在党的领导下,天津辖区的蓟县、宝坻、武清、宁河等地,乃至整个冀东西部地区,纷纷加入到抗日武装起义的洪流当中。冀东暴动给当地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日热情,催生并锻炼了当地抗日武装,为日后创立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02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虽然冀东抗日大暴动取得了胜利,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打下了基础,但由于敌强我弱,随着八路军和冀东抗联队伍西撤,留守的起义部队和抗日民众受到很大损失,加上日军对占领区加强了防卫,因此,在盘山地区建立根据地克服了重重困难。

(一)西撤后冀东地区抗日活动的艰难处境

日军重兵部署,高压统治。1938年12月,原驻守冀东地区的日军第二十七师团从武汉前线返回,其主力第一联队和第二联队一部进驻冀东东部地区;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进驻北平,将两个大队部署在密云、三河、平谷、蓟县一带,与伪军相勾结,沿长城线,西起密云,东至卢龙,以密集的据点和碉堡构成了严密的封锁线,对各个游击区进行包围封锁,同时开展连续“扫荡”,企图彻底根除抗日武装。与此同时,加强了殖民统治,恢复了伪政权和伪新民会组织,扩大伪军和伪警察机关,发展特务组织。恢复了保甲连坐制度,建立户口、门牌、“良民证”等,以此来甄别身份,实施人身控制。

抗日武装队伍处境艰难。西撤后,留在冀东地区的抗日队伍相对较少,只有共产党所领导的分散在各地的三个百余人的游击队和少数抗联队伍。他们分散在冀东东、中、西部地区,没有统一的军事指挥和党政工作机构,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抗联队伍虽然还有千余人,但与八路军不存在隶属关系,也没有统一领导,在战斗中难以形成密切配合,也不容易组织有计划的行动。且大暴动时建立起来的各抗日县政权在部队西撤后基本解散,在没有政权的支持下,抗日队伍既要战斗,又要发动群众,还要自行筹粮筹款,处境十分艰难。

(二)中央要求冀东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中共中央一直高度关注冀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情况。1938年11月25日,毛泽东给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的电报中指示,一定要坚持冀东抗日游击战争。毛泽东指出:“冀热察地区有许多有利条件,是可能坚持游击战争创造游击根据地的,但是也有许多困难,要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才能达到目的。”

1939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晋察冀边区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上,研究了坚持冀东游击战争的问题。聂荣臻在总结中肯定了冀东地方党组织坚决发动冀东游击战争的精神和成绩,总结了经验教训,指出:“创造新的根据地是不容易的,是长期性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干好的事情,特别是不能有抓一把就走的思想,而是要着眼于在激烈斗争中建立根据地。”在分析了冀东的有利条件和困难后,他明确指出:“以后冀东依然要成立与创造根据地。”

随后,根据毛泽东同志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北方局成立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组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平西、冀东、平北地区党政工作和武装力量。将继续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任务,纳入到冀热察整体战略部署中。1939年3月,冀热察区党委召开全区党的代表会议,决定挺进军在青纱帐期间挺进冀东,再次发动武装暴动,重新打开冀东抗战局面,建立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三)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冀东特别是盘山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战略作用和地形特点,加上共产党与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为建立根据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冀热察区党委和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根据盘山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工作部署。

首先,针对党政军干部少的问题,将干部分批次地送到晋察冀中央分局、冀热察区党委、抗日军政大学分校轮训。其次,成立了冀东军分区和冀热察区党委冀东分委,成立了冀东抗日政权办事处,负责领导冀东抗日民主政权工作。再次,将游击武装整编为挺进军第十三支队,开赴盘山地区,形成了盘山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武装基础。

1940年元旦,冀东区党分委在遵化县葛老湾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包森、李子光、王少奇带领一部分队伍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并以盘山为依托,开辟蓟、平、密地区。会议后,盘山抗日根据地正式着手创建。包森等收拢整顿游击队,加强纪律,提高战斗力;采取争取、改造、打击相结合的方式肃清了土匪武装;成立了盘山地区八路军政治处,并将盘山周围的20多个居民点80多户人家,统一划为一个行政村,建立了冀东西部第一个基层抗日民主政权。至此,盘山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

盘山抗日根据地建立之后,便如星火燎原一般迅速向四周发展。很快在蓟县南部,三河县以东、平谷县以南280多个村庄,以及东部二区、北部八区都相继开辟了游击区,与盘山根据地连成一片。4月,成立了蓟平密联合县政府,在平谷成立了“西北办事处”,在蓟县平原开辟了游击区。6月,成立了“蓟玉宝办事处”。1941年,将开辟新区的工作延伸到了宝坻南部、武清东南部、宁河北部,成立了“武宝宁临时办事处”。在与日伪军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积极开展争取伪军的工作,并广泛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斗争,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抗日组织。

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迅速发展,严重威胁了冀东地区日本侵略者的统治,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和日伪政权的极大恐慌。日军开始大规模调动部队,对盘山根据地进行更加疯狂的“扫荡”,并抽调精锐部队采取极端残酷的“三光”政策,建立了多个“无人区”,所到之处、人畜不留,严重破坏了当地百姓的生存条件。据统计,仅日军第二十七师团和伪军,从1939年初至1943年7月,5年时间里,总共向辖区发起进攻2759次,手段都极其残忍。在军事装备、人员军事素质、后勤保障等都严重落后的情况下,根据地军民在冀东军分区的领导下,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团结一致、相互配合,采取内外线相配合的方式,与日伪军作战百余次,有力打击了敌人的进攻,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使根据地得以不断发展壮大。1945年10月,驻津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天津军民历经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03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历史经验

盘山根据地建立之后,以根据地为依托,八路军和冀东西部游击武装主动出击,特别是包森领导的八路军部队灵活运用游击战术,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使以盘山为中心的冀东西部根据地逐步发展成为冀东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在百团大战、反“扫荡”战斗、打治安军战役、恢复基本区等历次战斗中,均发挥了以点带面、中心辐射的作用,为冀东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这段历史,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赢得民族独立的缩影。深入研究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凝聚全党全民族的意志,妥善处理国内外复杂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深刻的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盘山根据地发展壮大赢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障。1933年国民党长城抗战失败,与日军签订了《塘沽协定》,国民党部队被迫全部撤离,冀东沦陷。1937年在中共中央“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可以在敌后的冀东建立根据地。冀东暴动后,党中央始终高度关注冀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根据地的建设,多次指示要开展“长期艰苦斗争”,坚持游击战争和发展根据地。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共冀热察区委认真落实中央指示,深入分析冀东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冀东的坚持与发展,主要依靠于冀东的党,冀东的人民的艰苦斗争,由小股的多股的游击队发展成为大的游击队,由多块小块的游击根据地发展成为大块游击根据地”,重点恢复冀东暴动主力西撤后损失的各县委和基层组织,并将冀东地区的游散的抗联和八路军三个支队整编为八路军挺进军第十三支队,形成了党政军的统一领导体制。这一制度的确立,在反“扫荡”和打击日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的党组织和党员,积极联络团结各阶层人士,巩固扩大统一战线,支持游击队的战斗活动。当日伪军大举“扫荡”时,当地百姓帮助游击队隐蔽在堡垒户中;当游击队出击时,百姓在党组织的动员领导下,为游击队提供情报、站岗、带路,有力地支持了游击队的军事活动。

随着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共产党加强了对各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成立了联合县委、蓟南工委、蓟南县委。1945年,成立了中共冀热辽区党委和冀热辽行署,下辖五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蓟县各联合县政权建立以后,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摧毁敌伪组织,整顿党政基层组织,开展根据地各项建设,使盘山为中心的村庄,大部分建立了党支部和党小组。除此之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村还普遍实行了村长制,设立了宣传、组织、粮秣、武装、锄奸委员。村内还成立了工会、农会、妇女会、青年报国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广泛开展了增资减租和大生产运动,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2月至6月,根据冀热辽区党委的指示,蓟县开展了审查和整风活动,建立和完善了党组织的各项制度,广泛开展党的理论学习,整治了不良作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

盘山根据地能够稳步建设,在政治层面上,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抗日主张明确、行动坚决,不妥协、不退让,并提出了争取胜利的具体措施,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在组织层面上,将党的组织扎根于群众中间,从制度上彻底改变了农村内部松散的面貌,在联合群众保卫家园的同时,帮助他们生产自救,解决生活困难等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不仅尽心竭力支援抗战,还纷纷要求参军入伍上阵杀敌,使抗日力量不断壮大。

(二)盘山地区军民展现出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强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盘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强敌的精神支柱。

盘山根据地建立后,日伪军为了彻底摧毁根据地,消灭抗日武装,从1940年冬季开始,集中兵力对根据地进行反复疯狂“扫荡”,实施灭绝人性的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对普通群众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常常将村民赶到一起集中枪杀,还有的以杀人取乐,以刀挑、火烧等各种残忍手段屠杀百姓。所到之处,奸淫妇女、放火烧杀、随意劫掠,人走之后,留下的是残垣断壁、焦炭瓦砾和遍地尸体,有的村庄曾被日军烧毁四十八次之多。

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军民的强烈愤慨。各地青年更加踊跃报名参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相互配合,开展了更加广泛的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1941年初,日伪军集结部队采取“扫荡”结合封锁的方式,对游击根据地进行分割围攻。1月15日,冀东区党委分委发出大破击总动员令,号召全区军民齐出动进行大破击。2月,冀东区参加破击战的军民达到8万多人次,使日伪军的交通和通信网络瘫痪。2月23日至3月8日,日本华北方面军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和日本关东军驻热河部队,对蓟平密游击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4月,又重点进攻盘山根据地。八路军第十三团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向外线英勇出击,作战百余次,击毙俘虏日伪军500余名,缴获大量武器装备。5月初,冀东区党委再次发出“大破袭”动员令,从此,破击战正式全面展开。在主力部队的接连进攻取得胜利的同时,群众也广泛参与到对敌斗争中来,有的组织了锣鼓队、鞭炮队,在主力部队进攻时,数十个村子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给据点里的日伪军极大的心理震慑。

1941年,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军在中国战场陷入困境,短期内侵占全中国的设想更是成为泡影。为巩固占领区的统治地位,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本制订了《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并制订了华北地区为期三年的“治安强化运动计划”,企图要“统一发挥军、政、民的力量,摧毁破坏敌的组织力量和争取群众为重点”,并重点对冀东地区抗日根据“治强”和“扫荡”。太平洋战争前,驻冀东的日军第二十七师团被调到太平洋战场,“治安军”接替防务。冀东军区部队分析敌情迅速出击,开始了“打治安军战役”,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用低劣的装备战胜了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中华民族吓不倒、压不垮、打不败的精神,让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苦海之中长达14年之久,并最终被赶出了中国,让“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变成为了笑话。追忆这段历史,不仅为数千万人民的牺牲感到惋惜、为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感到愤怒,更为中华民族所展现出的抗战精神而热血澎湃。这种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险阻,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在残酷的斗争中经受考验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在艰苦而又残酷的抗日斗争过程中,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盘山抗日根据地是无论如何也建立不起来的,抗日武装队伍也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赢这场战争的。在日伪连续“扫荡”“强化治安运动”和高压统治之下,人民群众如同汪洋大海一般,给八路军和游击队广阔的隐蔽和活动空间。

日伪军在军事上采取惨绝人寰的屠杀政策,宁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人,但人民群众却用血肉之躯为八路军和游击队提供掩护。在盘山地区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盘山打仗靠三多:石多、洞多、干妈多”,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蓟县等地的群众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和游击队带路、运送军粮、救护伤病员。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妇女也纷纷组织起来,纺纱织布,支援前线。广大青壮年积极参军上阵杀敌,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每当敌人进行搜查时,当地群众不惜一切代价掩护游击队员,妇女们在当时极其严重的封建礼教的思想影响下常把游击战士当亲人认领,甚至有的未出嫁的少女在敌人面前将游击队员认作丈夫。一些群众为了掩护八路军干部和战士,面对敌人的严刑审问,宁死不屈,被活活烧死或被毒气毒死。在令人发指的暴行之下,普通群众虽手无寸铁,但却用行动保护了游击队员的安全。

日伪当局在政治上分化破坏,采取严酷的高压统治,开展“民‘匪’分离工作”。成立了以汉奸、流氓为骨干的“防共自卫团”,强迫农村青壮年参加。利用流氓和汉奸建立秘密诱降组织,利用叛徒组织“兴亚队”“密侦班”,并设立“大联乡”,遍设“户籍警”“情报员”,刺探与共产党有关系的人员。日伪还经常故意强逼各村“防共自卫团”互相搜查,造成村与村的对立和猜忌,离间人民群众同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关系。但是,他们的妄想并没有实现,相反,共产党和八路军与人民的情感在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实,很多被迫进入日伪系统的群众都在帮助掩护共产党的活动,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失败。

没有人民的参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会实现。正是有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抗日战争才是人民战争,正如毛泽东同志讲:“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中国共产党是有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方针政策都是围绕人民的利益制定的,党的工作都是围绕为服务人民而开展的,党的政治主张与人民的愿望紧密契合。如今,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和人民群众更应当上下同心、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