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蓝印花图案的意义是什么 美在民间

美在民间

2024-07-13 14: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吉祥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案构成和创造的核心内涵。传统吉祥图案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通过谐音、寓意、象征等方式进行从语义到图案的转换,譬如“吉”和“鸡”“戟”,“庆”和“磬”,“余”和 “鱼”,“福”和“蝠”,“寿”和“桃”,“耋”和“蝶”……在图案的广泛传播中,形成了中华文明的集体意识和审美共识。

“丰同裕”是桐乡地区具有百年历史的古老蓝印花布染坊,本属于丰子恺家族,在抗战时期毁于日军炮火。21世纪初,哀警卫先生在丰家后人的支持下恢复了该染坊。新“丰同裕”本着复兴传统蓝染文化的目标,制作复原了《民间蓝印花布图案》中的78种传统图案。展览展示了林汉杰先生整理的蓝印花布民间图案书籍和新“丰同裕”的复原成果,这些传统图案对于民族文化艺术的梳理、工艺美术研究以及当代的艺术和设计创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文字 | 金晓依)

林汉杰:

1926年生,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得画家潘天寿、吴茀之及诸乐三教授等教诲,在校期间曾为“今艺社”成员。1949年至1952年,系其毕业后投身“美术革命”的阶段,工作于江苏、浙江一带农村,期间出版《民间蓝印花布图案》《民间彩印花布图案》专著2册,成为最早从事民间彩印、蓝印花布等传统印染技艺抢救整理的学者之一。

《民间蓝印花布图案》:

《民间蓝印花布图案》为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3年8月出版的由林汉杰编写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书收录了林汉杰于1949年至1952年在江苏、浙江一带农村工作时所收集的民间艺人创作的图案。书中的蓝印花布图案的提炼简洁而有力,生动而特征鲜明。图案的题材内容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为基础,例如“三多图”“吉庆有余”等,以淳朴、清新、明快、强健的笔法深刻地描绘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趋吉避凶的真挚感情,反映了生活情趣与人生理想。这本图案集的出版不仅为工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珍贵的参考材料,而且对于民族民间艺术的承继、研究和改进工作来说大有裨益。

林汉杰著 《民间蓝印花布图案》书影

第二板块:走向非遗——蓝印花布的近现代发展

康熙《桐乡县志》卷二载:“布,龙潭布、桐乡布、眉公布、陡门布、建庄布、乌镇布、筘布”,嘉庆《桐乡县志》卷四补充,云:“石门布、黄草布、青镇布”。足见石门布坊素称发达,至今尚有棉纱弄等巷名。尤以东庄布为最佳,通过金陵庄口销往江、浙、皖各地。有诗曰:“织成片段赛丁娘,入手戋戋不砑光。昨日金陵标信到,客帮都道要东庄。”《浙江通志》记载:“嘉锦之名颇著而实不称,惟濮院所产纺绸与西机绫,练丝熟净,组织亦工,是以濮院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麕至,终岁贸易不下数十万金”,史称“工商巨镇”。

“天下无二行,除了药店是染坊。”《石门镇志》记载,本镇的染坊业:“俗称染店,均为农民加工炼染自产绵绸、杜布、生绢等布帛。抗战前有六户,顺康染坊兄弟二家(一在南市,一在新桥头),木场桥丰同裕,马家桥钱介生,南市日日新洗染店,北河口泰森(清宣统元年开设)都雇有绍兴籍工人。”而丰同裕染坊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左右,黑底金字的招牌,坐西朝东三开间,还有加工厂,雇佣染坊师傅。崇福蓝茂丰染坊创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崇福蓝家人开设,后参与公私合营。清光绪年间,宏源泰染坊为“石灰拷花布”手工作坊,后停业成为竹器厂、电镀厂等。

1900至1922年期间,各地官办工艺局,发展职业教育和培养技术人才,建立一系列传习所、劝工所等教育场所。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刺绣技艺获奖,扬国货之光,为商人发展民族手工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近代中国经济变迁,在向工业化过渡过程中,民族工业的中小型手工业,作为介乎城市和乡村的产业,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和现实作用。拓宽和丰富浙江手工业研究,有助于为今日的手工艺发展提供原始资料和发展变迁的理论依据。

2022年,传统中国服饰手工艺亮相上海时装周的“汉服专场秀”。从手工植物印染到电脑软件印制配饰,今日的传统手工艺发展借着各种手机端软件的号召与吸引力,扩大了工艺品的消费,国际品牌服装上也出现了编织、打褶以及手工流苏等服饰手工技艺。当代研究者和设计师了解和学习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和创新服饰面料、剪裁、图案、结构设计,成为民族手工艺得以创新发展的前提。

(文字 | 任晓炜)

蓝染:走向非遗

2003年,在征得丰子恺家属同意后,以哀警卫为主导,新组建的丰同裕染坊再度步入正轨。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推进,桐乡蓝印花布于2014年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振兴传统工艺,是振兴民族的生活文化。非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源自世世代代传承人在继承基础上的再创造,使其所传承的项目能够与时俱进地传延发展,满足不同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同裕”与“蓝茂丰”作为桐乡蓝印花布的保护责任单位,仍在积极探寻蓝印花布在新时代生存与发展的更多可能。

新丰同裕染坊

蓝印花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继明

第三板块:新“丰同裕”——哀警卫的继承与探索

《光绪桐乡县志》《石门镇志》记载,清末民初桐乡开办印染作坊达数十家之多,其中较为有名的便是丰子恺祖父丰小康在1846年左右创办的“石门丰同裕染坊”。手工业时代的蓝印花布,全凭手纺、手织、手刻(图案)、手染而成,蓝印花布染料取自可制靛青的植物蓝草,花布图案多表现吉祥文化,深沉的蓝与纯静的白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纳入日常生活景观。新世纪初,出生于石门的哀警卫经丰家同意,在“丰同裕”染坊基础之上,成立新的丰同裕,并开设蓝印花布博物馆,既保持传统工艺的继承,又探索当代工艺的革新。

新“丰同裕”由生活走向时尚。在“丰同裕”这一中华老字号印染作坊的技术积淀中,哀警卫改变“非蓝即白”的传统模式,优化植物靛青染色,将“中国蓝”进行再设计。开创分色色阶几十余种,开发衍生产品五十余类,以及设计经典图案与样式上百余款。同时,带领创新团队不断地研究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织物染色,继而拓宽更多的生产内容,诸如服装、配饰、箱包、围巾、方巾、文具等品类,将其设计时尚营造于当代生活。

展览现场:第一板块

展览现场:第二板块

展览现场:第三板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