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蒹葭》:晚秋中苍茫的芦荻,有爱与希望的幻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蒹葭这首古诗的拼音是什么 《秦风·蒹葭》:晚秋中苍茫的芦荻,有爱与希望的幻影

《秦风·蒹葭》:晚秋中苍茫的芦荻,有爱与希望的幻影

2024-07-09 09: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蒹,在字典里的意思为:没长穗的荻;葭,在字典中指的则是:初生的芦苇;蒹葭二字和在一起,其基本意思为生长周期特定的荻与芦,但看到这两个字,人们通常想到的无它只有一句话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没错这就是《诗经》中《秦风·蒹葭》的魅力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秦风·蒹葭》,《诗经》中的“爆款产品”

中国是诗词的王国,如诗如画构成了中国古往今来的味道与色泽。而《诗经》便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在这本集子中,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共311篇诗歌,每一首都美得让人无法忘怀。

这三百多首诗歌也按照《诗经》“思维导图”,被分为三个重要的部分,即:《风》、《雅》、《颂》。三个部分不仅是内容的不同,也是重要的风格划分。《风》所包含的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就相当于周代的“茉莉花”、“摇啊摇要到外婆桥”等相类似的作品。

《雅》则是周人的正声雅乐,也就是一般出现在古代帝王、宫廷重要场合中的“大场面”音乐,又分《小雅》和《大雅》。而《颂》则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看上去《雅》与《颂》似乎都划分得更为细致,但其实在在中类型中《风》才是最多元化的那一个,共包含:《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十五国风。

从各种“风”的名字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诗经》中的“风”主要和“国”挂钩,因此被称为“国风”,这十五“国风”,主要是采自西周时期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也就是从当时的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土风歌谣

而《秦风·蒹葭》中很明确地强调了其“秦风”的身份,也就是西周孝王之臣非子获封之地,被称为秦(也就是现在甘肃天水故秦城),秦风就是西周附庸秦地的民歌。

天水故秦城

《诗经》中共有《秦风》十篇,分别为: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和权舆。其中以《蒹葭》最为知名,也是流传度最高的“爆款产品”之一。

《秦风·蒹葭》的美与凄绝

《秦风·蒹葭》语言柔美动人,但这首诗歌却是一首十分“写实”的作品。这首诗歌“背后的故事”也十分有趣,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庄公次子,也是春秋时期秦国被列为诸侯国之后的第一任君主--秦襄公的。为什么要讽刺这位“第一人”呢?

因为当时人们觉得他不能用周礼来巩固国家,是个不够格的君王,所以讽刺必须有!但是也有的意见认为,《秦风·蒹葭》虽然有现实意义,但主要的意思不在讽刺而是惋惜,那么惋惜的又是什么呢?惋惜的是,无法招引来那些隐居的贤士,也就是说惋惜的是当时一种落寞的政治、与社会现状。

但有关《秦风·蒹葭》这些比较“冰冷”、“凄凉”的意味,在现在也渐渐被推翻。事到如今,人们更多地也更一致地认为这是一首有些哀伤的情歌,其内容所描写的正是“爱而不得”的惆怅与苦闷。

《秦风·蒹葭》全诗共分为三章,但三章并非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出现,而是重章叠唱,也就是后两章只是对第一章文字略加改动而后形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重叠的形式,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因此读起来既有独特的节奏感更有深厚绵长的韵味。

深厚绵长之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作者看到苍茫的蒹葭,眼中的景象在心中产生触动,再联系到时节“白露为霜”,传达出节气已至深秋,而此刻天刚破晓,芦苇的叶子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仅仅一句就营造出一个有些寂寥、落寞的深秋的凌晨。

诗人独自来到河边,看到苍苍带露的蒹葭,感受到有些冰冷的秋末的天气,心中那追寻思慕之人儿的形象更为深刻难忘,但包围着自己的没有爱人只有孤独寂寞冷,苦苦期盼的人儿此刻无法团圆,因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个心中的人他或许是在河水的另一边,或许是站在自己心河的另一端遥遥相望,只剩一个背影。

而从后面的文字内容来分析,作者心中的“伊人”并非是一个确实存在的人,他没有向这位“伊人”倾诉过内心的悸动,甚至根本不知道“伊人”在何处居住,不知道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这样一个“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逆着流水去找她,那道路险阻又太长。我顺着流水去找她,她又仿佛在那水中央。这样的表达,使那种不确定感与飘摇之感跃然纸上,这“伊人”就像一个影子,为了这个“影子”逆流而上又顺流而下,来回地思索寻找,那道路多阻碍也多漫长。作者与心中“伊人”的距离是如此遥远,或许只能想象她在“水中央”的幻影来聊表慰藉而已。

《蒹葭》中,诗人怀着无尽期待与落寞地心情“上下求索”,“伊人”仍然如水中月镜中花,只能想象而无法接近。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而下面的两章,是在第一章缠绵悱恻又凄凉孤独的氛围基础之上,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一遍遍地重复,仿佛更能体现作者对心上人的那种期盼与求而不得的悲伤人在情绪达到一个极致时,往往会下意识地不断重复相同的语句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具体到《秦风·蒹葭》中,作者一次次地重复眼前所见的实景,进而引发内心中的空洞缥缈的“虚幻”,虚实相照更显孤独和无奈。

而整首诗重章叠唱的同时,从首章的阳部韵“苍、霜、方、长、央”属,次章的脂微合韵“凄、唏、湄、跻、坻”属,以及三章的之部韵“采、已、涘、右、浊”,每一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如此也形了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一种变化中的稳定,变化中的永恒之感。

重复中的稳定,变化中的永恒

同时,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这样的改动,也形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更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秦风·蒹葭》中诗人不停地追寻,不停地感叹,这份追寻与感叹也深深映照进每一个有所期盼有所求的人的心中。无论那份期盼是一个心深处的爱人,还是一份至真却也至幻的梦想,那种镜花水月的美感与寥落,让人欲罢不能,更让人痛苦、惋惜、难过。

《秦风·蒹葭》之美之绝,让后世不停感动感慨,也引发了后人强烈的创作欲望,无论是后来的诗词还是近现代的歌曲中都曾出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样凄美动人的句子,让人无比感动也无尽心酸。

参考资料:

1、《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1》

2、《涘的解释|涘的意思|汉典“涘”字的基本解释  .汉典[2020-10-04]》

3、《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176-177》

4、《李山 解读.诗经.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175-176》

5、《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52-254》

6、《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48-251》

7、《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4-15》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