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中华蜜桃的历史及民间传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蒙阴县桃墟中学 蒙阴中华蜜桃的历史及民间传说

蒙阴中华蜜桃的历史及民间传说

2024-07-17 00: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崮乡蒙阴65万亩桃花,争奇斗艳。

    崮文化网 蜜桃,作为山果之珍,蒙阴古来盛产。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蒙阴的先民便开始栽植蜜桃。到了夏代的蒙山国、周代的颛臾国,都曾在蒙山北麓专设御桃园,责由专人伺理。所产蜜桃,史称“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固而闻名于世,成为朝奉之贡品、祭祀之佳品、待客之上品、祝寿之珍品。

    公元前608年,鲁宣公姬倭即位之秋,为酬谢母舅齐惠公扶助之恩,于硕果累累的蒙山蜜桃园构筑联盟台,以期与齐惠公品桃会盟。鲁宣公先至,而齐惠公因故未至。鲁宣公便在盟台附近另设一台,一边瞭望等待,一边展简诵读。此台,后称鲁宣公读书台,今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惠公终未至,鲁宣公后于平州与齐惠公会盟。此后,盟台渐次倾颓,因位御桃园内,后称桃墟,一直沿用至今,历为镇驻地。如今,山东沂蒙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座落于桃墟镇金鑫村。

    相传战国中晚期,孙膑从师鬼谷子学艺蒙山,曾在御桃园内读书。蒙山白云岩的草仙白猿为救母病而偷御桃,被孙膑抓获。孙膑得悉偷桃原因,遂生怜悯之心,许白猿携桃而归。白猿之母食桃后病愈,以天书一部酬谢孙膑。孙膑得此天书,下山扶齐,战无不胜,继孙武之后,成为第二代兵圣。

    民间又传西汉末王莽篡位后,刘秀起兵失败,逃往南洋搬兵,路过岱崮时,刚爬一桃花盛开的山梁,便被莽兵追上。眼看被莽兵抓获,忽遇一美貌女子,将刘秀拽入花丛之中。进入花丛,原是一美厅,桌椅俱全,佳肴飘香,刘秀得以饱餐一顿。刘秀见该女子婀娜多姿,因生倾慕之心。女子道:“我乃桃花仙子,特来救殿下一命,与殿下并无合欢之缘。”话音刚落,人、厅皆无,仍是桃花一片。刘秀拜谢而去。此梁,古来遍布桃林,叫桃花岗,又叫桃树梁,位于岱崮山下,今仍沿用,并为一行政村名。

    清末时,传说蒙山有位叫郭恒的采药人,仲秋时攀崖采药,于峭壁间得一对碗大的美桃,其色如染,其香袭人。郭恒挑着草药,带上桃子,去济南府卖药。路途遥远,口渴难耐,郭恒忍不住吃了一桃,顿觉神清气爽,力量倍增。到的济南,来到药肆,王掌柜闻到一股异香,问郭恒是啥药。郭恒实话实说,并将美桃递给王掌柜。王掌柜叹道:“这对桃叫仙寿桃,一阴一阳,二桃皆食,能轻身延年,可值百两银子,而吃掉一个,就不值钱了,剩下的这个也就值十两银子”。王掌柜卖下这个桃,让娘吃了,娘病立痊,后寿至百岁。而郭恒因食仙桃,后来也寿高百年。其后世世居蒙山北麓南安村。因此,桃中珍品,又称仙桃、寿桃。

    桃花是美丽的花卉,花朵丰腴,色彩绚丽,灿烂芬芳,适宜观赏,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古代文人贤士对桃花多有赞颂。如兰陵人萧颖士(唐朝散文家)的《题蒙山》“东蒙镇海沂,未暇桃源美”;李成(五代诗人)的《天门山》(天门山在蒙山西北方向)“山分两壁若天门,争似桃源可避秦”等诗句。还有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等,都是咏桃花之佳句。桃花是春天的使者,桃花是希望、热烈的象征。

    蒙阴,自西汉初设县,历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兴衰更替,治乱轮回,然沿袭先民,植桃养桃,一直传承至今。蜜桃,在世世代代蒙阴人的心目中,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与憧憬。而今,这种向往与憧憬已经变成现实。(钟强)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