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生而平等?《独立宣言》中被忽视的女性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萨莉油画 人人生而平等?《独立宣言》中被忽视的女性们

人人生而平等?《独立宣言》中被忽视的女性们

2023-08-14 02: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Aji shi 活字文化

7月4日“独立日”是美国一年一度的建国庆典,以纪念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通过《独立宣言》。自此,“人人生而平等”成为一份国家遗产,激励着人们去追求平等和公正。

不过,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真的实践了他所主张的“平等”吗?为什么他会有一个黑奴的女儿?杰斐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白与黑》讲述的是美国“国父”杰斐逊的两个白人女儿和一个黑人女儿的故事,这个在历史长河里淹没了二百多年的故事,既牵涉到美国的政治,又牵涉到种族和性别问题。通过这些故事你会看到,杰斐逊有着怎样矛盾和复杂的面貌。如《白与黑》的作者、美国历史学者凯瑟琳·柯里森所言:“美国经验的悲剧在于,在杰斐逊的带领下,我们也曾失去了太多。”

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

在美国文学经典《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年轻善良的黑人汤姆无端被诬告强奸一位白人妇女,正直的白人律师芬奇不顾种族歧视的社会压力坚持为汤姆辩护,在法庭上,他引用托马斯·杰斐逊的著名宣言——“人人生而平等”来怒斥白人对黑人的偏见,整个法庭为之震动。但悲哀的是,即使面对一系列事实,检察官和陪审团还是偏信原告,判定汤姆有罪。这一妄加之罪,导致汤姆最终横死于乱枪之下。

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早年也被译作《白与黑》,以孩童视角讲述了20世纪初期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在另一本名为《白与黑》的书里,美国历史学者凯瑟琳·柯里森则从杰斐逊的这句“人人生而平等”开始,通过杰斐逊三个女儿的故事揭开了真实历史背后的讽刺与矛盾。我们接下来的故事要从一个黑奴女孩讲起。

一位黑奴女孩的伪装术

这个黑奴女孩名叫哈丽特·海明斯,是《独立宣言》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的第三个女儿。

在正统历史中,杰斐逊有两个女儿,都是白人妻子玛莎所生。然而在野史八卦中,杰斐逊却与一个黑奴女子生育了许多儿女。当年,这件事被杰斐逊的政敌扒出,从小道消息到报刊文章传得沸沸扬扬,但杰斐逊对此一直没有任何澄清和表态,此后数代历史学家也都相信杰斐逊再无其他子女。直到1974年,才有一位白人历史学家开始严肃地对待这段八卦,从此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肖像,出自画家玛瑟·布朗(Mather Brown)之手。布面油画,绘于1786年。现藏于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国立肖像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我们现在知道,杰斐逊与这个黑奴女子至少生了七个孩子,哈丽特·海明斯是七个孩子中唯一存活下来的女孩。她有7/8的白人血统,肤色浅,也很漂亮,但是没有合法的身份和受教育的权利,杰斐逊家族的人也始终没有正视过她。

萨莉·海明斯及其子女生前居住的小木屋。杰斐逊没有像当时的许多种植园主那样,与奴隶情妇公开同居,承认这种关系所生的孩子并供养他们。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哈丽特不过是杰斐逊庄园里的一个黑奴女工。直到她年满21岁,杰斐逊履行了当年与哈丽特母亲的约定,偷偷放她自由。哈丽特登上一辆长途公车,离开了从小生活的地方。不过,她没有去往自由黑人社区,而是选择了一条大胆而危险的路——假冒白人。

凭借自己的勇气、智慧和毅力,哈丽特为自己编造出了一个新的出身故事,成功伪装成了一位白人女性,据说还嫁给了一位在华盛顿市名声不错的白人。但是,此后的历史记录中,哈丽特的踪迹全无,至今也没有人能够确证她的下落,以及谁是她的后人。这段经历精彩纷呈,几乎堪比16世纪法国骗子阿诺·迪蒂尔假冒马丁·盖尔的传奇故事。

她究竟怎么做到的仍是个谜。在《白与黑》中,凯瑟琳·柯里森耗时多年,展开了一场寻找哈丽特的大工程,甚至像侦探一样仔细调查了58个名叫“哈丽特”的人,结局却仍然扑朔迷离。

被生育“铁链”缚住的女人们

美国独立宣言手稿

但成为白人女性,就会幸福吗?《白与黑》还讲述了杰斐逊另外两个白人女儿的故事——大女儿玛莎和二女儿玛丽亚。

玛莎曾在巴黎接受多年的启蒙教育,学识和能力都出类拔萃,有理想,有追求。但回到美国后,现实却给了她迎头一击。刚刚只有17岁,她就结了婚,成了一位妻子、主妇、母亲。她一直在怀孕、分娩、哺乳,周而复始,没完没了。在毫无喘息地生育了12个孩子之后,她只得将理想寄托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二女儿玛丽亚的人生更是一桩悲剧。她也曾是个喜欢读书、喜欢观察的小姑娘,但从小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她极度渴望爱情,渴望稳定的家庭,她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个贤妻良母。但是,七年婚姻生活,她怀孕四次,流产一次,最终她的生命因为不堪生育的重负戛然终止在25岁。

这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共同的死因,女性唯一被认可的使命就是“做母亲”。这是玛丽亚和玛莎的人生,也是无数女性的人生,哪怕她们接受过高等教育,哪怕她们是总统的女儿们,也只能毫无例外地成为生育工具。

《时时刻刻》

被忽视的另一半

2020年美国抗议活动中,杰斐逊的雕像被拆除,底座被涂上了涂鸦

不管是萨莉和哈丽特母女,还是玛莎和玛丽亚,人生教会她们,女性在这个世界上有多么不堪一击。无论是爱情、善意、身体,还是教育、阅读、写作,都不足以柔化父权制那异常粗砺的边界。

她们的人生清楚地表明,女性靠男性获得人生的意义和谋取生计不但危险,更不足以抵御生活的变化莫测。即便是《独立宣言》起草者的女儿和外孙女也别想得到宣言所允诺的自由。

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她们的绝望中读到一种无法被压制的力量——她们的智慧、学识与天赋,她们的反抗、能量和激情。哈丽特拒不接受种族等级序列,打破了当时最难撼动的规则,不可思议地成功拓宽了与生俱来的人生边界。玛丽亚的丈夫尊重她对两人生活的愿景,他决定任何家庭大事时,都认为她的意见是不可或缺的,这标志着从杰斐逊时代到他们这一代,婚姻的预设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而玛莎,在巴黎的少女时代终归是根本性地塑造了她对女性教育的观念,进而影响了她教育女儿的计划。她的女儿们学会了享受精神生活带来的快乐。

但是,女性为追求平等而付出的这一切努力,最终的目标则是必须获得制度的保障,以及社会对性别平等权利的广泛认同。

我们难以相信,时至今日,女性的生存和自由仍然面临着如此恶劣的境况,更毋宁说追求自己的幸福、施展自己的理想。在我们身边,更有无数的女性,声音不被听见、心灵不被理解。

在《白与黑》中,还有无数被遮蔽的无名女性的故事,它们相似却又不同。今天,虽然我们早已远离了那个时代,但这些故事并不遥远,我们身边依然还有很多玛莎、玛丽亚、哈丽特们的故事,我们仍需要持续的努力,才能使她们被看见、被听见。

原标题:《人人生而平等?《独立宣言》中被忽视的女性们》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