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中国古代史里最后的名将,近代史开篇时的笑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萧山杨芳个人简历 杨芳:中国古代史里最后的名将,近代史开篇时的笑话

杨芳:中国古代史里最后的名将,近代史开篇时的笑话

2023-12-28 22: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杨芳,这个人可能对于很多人是陌生的,但是,我说一下他的一件广为流传的“事迹”,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这位老人家在71岁那年遇上了鸦片战争,一年后出征。

1841年道光帝正式决定对英国开战,“命奕山为靖逆将军,(杨)芳及隆文为参赞,率师防剿”。在道光皇帝心中,只要杨芳出马,一切都是浮云!

然而,72岁高龄的杨芳到了广州之后,看见英军的大炮命中率超高,竟然对外宣称是英国人使用了妖法,他要破妖法,于是命人在全城搜集妇女用过的马桶,在英军阵前一字排开。

这件事被广为流传,于是,成了满清王朝愚昧落后的象征。

然而,民国时就开始广泛宣传的这个故事其实只不过是选择性的说了一半。

还有后半段。

其实,所谓的粪桶大阵这只不过是杨芳利用英国人自负狂傲的一个障眼法而已,杨芳确实收集过桶,不过并不是装大粪的马桶,而是能灌装桐油的木桶。他收集这些木桶的目的,是要置之于广州内河的木排之上,对进犯英军实施火攻,来他个鸦片战争版的火烧连营。拿火烧敌人是中国古代兵法里的传统老套路。但是,面对英国人的近代化装备,结局是英军负伤八人,然后英军火力全开,清军被吊打。

结果好事者就干脆说杨芳是拿粪桶破妖术,成了一大笑柄。

那么,杨芳到底为什么能在71岁时还得到道光皇帝青睐,指望他可以挽狂澜于既倒呢?

杨芳(1770—1846),字通逵,号诚村(寨),贵州松桃厅(今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晚清名将,贵州封侯第一人。

他出身贫寒,自幼习文练武,15 岁即投身军旅,在平定川楚白莲教起义、河南天理教起义、新疆张格尔叛乱等战争中功勋卓著,32岁升至宁陕镇总兵,36 岁接替名将杨遇春代理固原提督,后又受封为太子太傅、一等果勇侯。道光帝对之恩宠有加,召见数十次之多,赐紫缰,准紫禁城骑马,在紫光阁绘功臣画像,赏戴双眼花翎,并在其 60 岁生辰时亲自书写“酬庸锡羡”匾额和“福寿”字赐之。

可以说,杨芳所到之处,大小敌人无不闻风丧胆,连中亚的浩罕汗国都对他畏惧无比。

那是道光六年(1826年),新疆叛乱分子张格尔在中亚浩罕国的扶持下,发动了意在分裂新疆的大叛乱,总数多达十多万的叛军在短短数月间横扫南疆,疯狂屠杀当地各族百姓。叛首张格尔的十多万大军装备十分精良,大量配备俄制火枪,火力远远强于一般清军。叛乱消息一传来,年事已高的杨芳立刻主动请缨,以提督身份跟随老上级杨遇春进剿。

杨芳带领清军最强悍的轻骑兵军团,在柯尔坪战役里把出名凶悍的浩罕国雇佣兵完全吊打。继而在具有决定性的喀什之战中,面对叛军的王牌——沙俄火枪防线,勇猛的杨芳用虎蹲炮配合鸟枪轮排轰击,一举突破沙俄火枪防线,叛军全线崩溃。随即杨芳深入铁盖山追杀,活捉张格尔。

而此时的道光皇帝欣喜若狂,亲自给杨芳写了16字评语:“黔省之英,自幼知兵,战功久著,谋而后行。”

——可以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杨芳就是中国历史上战神级别的人,他的征战从四川湖北到新疆葱岭,乃至于威震中亚。

但是,偏偏遇上了鸦片战争,他这个神话一夜之间沦为笑话。

当杨芳于 1841 年 3 月 5 日到达广州前线时,杨芳的身份是参赞大臣。在他之上,是道光的皇侄靖逆将军奕山。杨芳进入广州时,奕山这还在山东、安徽一带的路上磨磨蹭蹭。因此,在 4 月 14日奕山抵达广州之前,杨芳在实际上担负了广东战事的主要指挥。

实际上,杨芳所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在他到来之前,虎门之战已经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结束,英军又于 2 月底 3 月初相继攻占乌涌炮台、琶洲炮台,兵锋推进到距广州城数公里处。3月 3 日,英国全权代表义律向广东方面提出了割地赔款的《约议戢兵条约》,限期 3 天内答复。

当人们知道杨芳将要来广东的消息时,省城官民“望之若岁”。当他终于出现在广州的街道上时,民众为之“欢呼不绝”,官员更是“倚为长城”。

此时被罢职的林则徐仍在广州,杨芳与他时常沟通,请教对策。同时,他抓紧了解敌情,加强防御,布置战守。然而,英军相继于 3 月 6 日攻克二沙尾炮台,13 日攻克大黄滘炮台。16 日,义律发出一份要求停战谈判的照会,派一艘打着白旗的小船由大黄滘炮台北上送往广州。途经凤凰岗炮台时,被杨芳派驻的清军发炮轰击,只得退回。

18 日上午,英军沿河北上,连续攻占凤凰岗炮台、永靖炮台、西炮台、海珠炮台等,至下午重占广州西南的商馆。

3 月 19日,杨芳与林则徐、广东巡抚怡良商量了一整天,苦无良策,最终决定同意义律的要求,以广州暂时开港贸易换取停战。

停战期间,杨芳又抓紧时机进行了一些备战工作,时人在记载中说:“制大炮,铸军械,备糇粮,堆沙土,办草船,扎木排,招壮丁,练水勇,封拖船,操快蟹,两月以来,军机缜密,督办森严。”

杨芳私自与英军讲和停战、重开贸易,显然违背了道光皇帝的初衷,他在随后的几份奏折中一再谎报战绩、掩饰败局,直到 4 月 3日才报称已于 3 月 31 日批准英属印度商人恢复通商,并请求道光批准英国通商。怒不可遏的道光得知事情真相后下旨将杨芳及怡良“交部严加议处”,将其革职留任,以观后效。

奕山于 4 月 14 日进入广州,一开始,他对杨芳“待时而动,不可浪战取败”的建议深为赞同。

然而,道光皇帝一再严旨催战,命令奕山出兵进剿“务使该夷片帆不返”。奕山撇开杨芳,于 5 月 21 日向英军发起进攻。5 天后,毫无悬念的一败涂地的奕山在广州城挂起白旗求和,与英军达成停战协议,并很快向英军交纳 600 万银元的“使费”(实际上是赎城费)。

接下来,原本是主战派的奕山以欺骗的手法骗取了道光对通商和赔款的同意。7 月,误以为战事已经结束的道光下令沿海各省撤退调防兵勇。不久,杨芳也获准回湖南提督本任养病,道光在谕旨中温言安慰:“务当仰体朕心,加意调摄,报国宣猷,日正长也。”

过了五年,晚节不保的杨芳病故,享年 77 岁,谥号勤勇。

如果按照传统古代史观点,杨芳就是战神楷模,他不但功勋卓著,在鸦片战争时也非常卖力。

1841年3 月 18 日英军攻占凤凰岗并向广州城内开炮射击,杨芳在危急时刻坚决不回城中躲避,返回到镇海门前线指挥作战。

5月 25 日英军进攻广州时,杨芳坐镇城楼督战,哪里炮火密集,就赶往哪里“以身当之”,“火箭、巨弹肃肃过耳畔,芳谈笑自若,骂曰:‘丑虏要击死老子耶!’”左右劝他回避,他全然不顾。

《广州和约》签订后,奕山等都退至数十里外的金山,杨芳仍留在广州主持军务。不久,在骑马出城巡察炮台时,不慎失马闪挫,重病卧床,这才以老病离开前线。

——他非常勇敢,但是,这份勇气,成了笑话。

杨芳在广州期间,主张以守为主,以攻为辅,避免浪战,以争取时间加强防务。他分析了广州“城大兵单”、“近守不能远攻”、“水战更非所长”的现状,建议采取塞河火攻、以陆制水等策略,集中兵力,避短扬长,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当奕山贸然出击、城外据点尽失时,他曾提出乘敌立足未稳之际,以两千人马兵分两路出城反击,可惜未被采纳。

——他非常有韬略,但是,这些成了他的笑柄。

杨芳擅长书法,精于诗文,与龚自珍、魏源等友善,着有《平平录》等几十种作品,撰有《杨果勇侯自编年谱》,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他晚年曾在家门上写下一副对联,总结自己的一生得失:文章重价值,数载琢磨,一朝投笔酬吾愿;功过未分明,几回挫折,万里归来慰梓情。

——他非常有文化修养,但是,这些成了他的腐朽明证。

1841 年 4 月 30 日,杨芳在写给义律的信中说:“汝若徒恃船坚炮大为骄傲,我中国必重绝了通商之路,兵连祸结,我主尔客,我直尔屈。倘若打仗,亦不奈我何。

——他非常正气,但是这份正气随着战败成了他不自量力的铁证。

他是古代史里最后的战神,他征程数万里,威震中亚。

但他又是近代史里首屈一指的笑柄,粪桶战术让人笑掉大牙。

农业文明的天花板,终究赶不上工业文明的地板。

杨芳多活了几年,毁了一世英名。

有些历史人物就是这样,到底是死早了,还是死晚了,众说纷纭,像如果某某某还在,绝不会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也只能说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