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名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菜头粿 粿名歌

粿名歌

2023-07-25 11: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七酥包,八酵粿

酵粿泥鳅空,糕粿踏步层

乌粿包甜馅,食了免分人

①泥鳅空:形容酵粿当中有很多细孔,就像泥鳅打洞一样

②踏步层:糕粿一层一层像石级一样

炸油锥

【潮汕油锥】油锥是属于潮汕粿类的一种,粿是广东潮汕地区传统的一类地方小食。本是指用秫米、粳米先磨成粉后制作成的食品,后引申为糕点、点心的统称。即是说,粿在华南部分地区的方言中是糕饼典型一类的解馋小食的总称。“粿”因加入各种配料而衍生出各种称法,如甜粿、菜头粿、草仔粿、芋粿、白粿等。“粿”要花费时间制作,并非日常家庭主食,通常是只有在年节祭拜时才会特别制作的供品。

在潮汕地区 ,以前做油锥是等到“上灯”或者年底拜老爷完年时才会做的一道粿类贡品,分为甜口味(馅料多为花生,芝麻,白糖)和咸口味(馅料多为瘦肉,虾仁,青蒜)。以前特别做咸口味的油锥是尊敬老人长辈的待遇。

潮汕人做粿是与祭拜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潮汕民间历来重视祭神拜祖,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次,而且祭什么神就做什么粿。一般要求做出来的粿,既要好看又要好吃,这对媳妇们是个极大地考验。祭神都是公开的,哪一家的粿做得怎么样,都会引起议论,有的做得很美观,有的则做得很难看,光天化日之下,巧媳妇与笨媳妇一目了然。

做粿的基本材料是米粉

要过节了,主妇们要先把米泡软,再放进石臼中舂成粉。舂粉的过程要用筛子一遍又一遍的过筛,这筛子有疏有密,筛子疏的效率高但筛出来的粉粗,筛子密的效率低但筛出来的粉细,粉越细做出来的粿就越好吃。随后将米粉加水合成米粉泥团,有的还要上色,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粿。

鼠壳粿制作之和面&印模

单就做粿这一项,潮汕人就富有想象力,做出来的粿品,种类之多足可以编出一本百科全书。粿有的有馅,有的没馅;而有馅的,就有甜的,也有咸的,且几乎可以做菜的东西都可用来做馅,如豆类、蔬菜类、干菜类、蛋肉类等等。粿有发酵的,如面酵粿,用面粉加糖加水和发酵粉做成,就有一大块如磨盘,有的其实就是没有馅的包子;也有不需发酵的,如甜粿,用糯米粉加糖和水蒸熟而成。

粿还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如桃子,有的如龟背;有的是圆的,有的是三角形的等等。从粿皮的原料看,也是多种多样,有粳米粉、糯米粉、面粉、红薯粉等,也可在这些粉里直接加入磨成泥的红薯、马铃薯等,而且粿皮有的要上色,红、黄、绿等都有,有的还有图案。

潮汕人做粿,绝不是加工食品糕点那么简单,他们还讲究“意”和“形”。

如做红壳粿,就有粿印(制粿印模),粿印大多是木制的印模,以桃形为主,也有一些圆形的等形状。在一方带柄的方木块上凹雕出桃形的或其他形状图案,饰以其它花纹,并于印中间雕一篆体“寿”字,意形都很好。

粿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比如红曲粿、鼠曲粿等,用木印印成桃形,表达对健康长寿的追求;红曲粿被染成红色,因为红色是潮汕人心目中吉祥如意的象征;面酵粿蒸过之后松发,便用以寄托兴旺发达的愿望,如果发酵过程做得好,蒸熟后粿面会凸起裂开,状若花朵,潮汕人称之为“开口笑”。有些巧媳妇,做粿时精雕细刻,下了一番功夫,做出来的就像一件艺术品。

逢年过节,潮汕人讲究什么节就做什么粿,称为“时节做时粿”。

从我记事起,就看到奶奶和妈妈为过年过节而忙碌。她们在过年时做甜粿(年糕)、干筒糕(马铃薯糕)等,元宵节“浮油粿”(炸油角),清明节做鸟饼、鼠壳粿,端午节做糕粿(千层糕)和粽子,七月初七做软粿(糍粑),盂兰节做面酵粿(没有馅的包子)、白桃粿,中秋节做月糕和 “浮油粿”,冬至做菜头粿(萝卜糕)、甜粿等。

在我的印象中,红桃粿适应性最广,是每个节必做的。最为有趣的是十月半“五谷母”节,为答谢“五谷母”的保佑获得丰收,以期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要制作象形的粿品如谷穗粿、尖担粿、大猪粿祭拜,有时还做出很大的状若谷仓的粿品,可见用心至精。

潮汕人做粿的历史悠长。

古远时先民们从中原南迁到潮汕地区,带来了用面食作为祭祀粿品的习惯。由于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粿品,“粿”就应运而生。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也由此一些乡村产生了自己的名优传统粿品。

我外婆家是峡山镇东浦村,此村以做优质甜粿而闻名远近,他们筛糯米粉的筛子最密,所以舂糯米粉要花特别长的时间,筛出来的粉最细,做出来的甜粿,细腻润滑,口感极佳。逢年过节都会送一些给我们,比自家做的好吃多了。

“过节敬神其实就是敬人”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民要改善一下生活,只有借助过年过节的时候,平常日子吃不到的东西在过年过节时可以吃到。小时候过完一个节后,就在算计着下一个节什么时候到来。

因此有人说,“过节敬神其实就是敬人”,平时省吃俭用,过年过节一般都比较大方,做了很多粿品,买了许多鱼和肉,名义上是祭拜神明,其实是让一家人有一次美餐的机会。

粿从供品越来越演化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潮汕小吃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时节已不再存在,或是演变合并,粿也从供品越来越演化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潮汕小吃。在潮汕地区城乡的街头巷尾,都有摊档专卖这些小吃。

在所有的粿品小吃中,我最喜欢的是干筒粿和菜头粿。干筒粿即马铃薯糕(潮汕人管马铃薯叫干筒),做法是将干筒整个蒸熟,去皮,压碎成泥,和入淀粉或米粉,再加捣碎的花生米、芹菜、香料等配料做成条状蒸熟。吃时切片用油两面煎至金黄,趁热蘸辣椒酱吃,极香。

菜头粿就是萝卜糕(潮汕人将萝卜称为菜头),将萝卜刨成丝后要挤掉水加入红薯粉或米粉和调料蒸熟即可,因为挤掉了水做出来的菜头粿比广式的萝卜糕硬许多。吃的时候切片用油煎,非常好吃。

潮汕人粿文化 文字来源:玉峡潮人

斌说潮汕私房茶,仅剩不到50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