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世人的穹顶建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莱斯达gps 惊艳世人的穹顶建筑

惊艳世人的穹顶建筑

2023-10-22 20: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他一生发明创造了许多机械类工具与建筑方案,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Cathedralof Santa Maria del Fiore, 即Duomo)的穹顶(1420∼1436)。

他设计的许多力学机械工具均用于穹顶的施工中,这种表面看上去是为了此一工程特意创造的一系列机械,也成为后世建筑与工程学不可忽视的鼻祖案例。(此处,达芬奇有暗暗沾光之嫌。)

人们对布鲁内莱斯基一生及其经历的了解,大多是源自一本写于1480年代的人物传记,该书是当时一位被广泛称许的年轻人马内蒂撰写而成的。

本书内容,亦源自马内蒂的部分史料。

菲利波,作为当代一个知名公证人的儿子,并没有子承父业。(这一点跟彼得拉克、薄伽丘一样!)

他从小就动手能力超强,尤其在解决机械类问题上显露出惊人的天赋。15岁时,家人送他到一位金匠朋友的作坊中做学徒。(在金匠作坊中摸爬滚打过的艺术家不胜枚举,比如:多纳泰罗、达芬奇、米开朗琪罗……)

1401年,菲利波正式成为一名匠师。同年,他与另一位匠师洛伦佐·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为洗礼堂铜门的制作方案第一次PK。由此,展开了他们在同业间贯穿一生的瑜亮之争……

建造伟大的穹顶

1420年8月7日,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建造大教堂穹顶的工程终于可以开始了。

算上那些在采石场开采石料的人,总共约有300名工人参加了穹顶的建造。

在无人模仿、无成功先例的状况下,设计出双层穹顶,即外八角、内圆弧的双重穹顶,并解决了他人无法逾越的建筑难题,将它建造出来,才是菲利波真正的天才之处!

这是一种内在的圆形骨架,而外部的八角形结构其实只是在这个骨架的基础上形成的造型,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世界建筑史:文艺复兴卷》

为了解决建筑静力学的难题,菲利波在拱顶建造了九圈水平圆环,它们在整个穹顶的建造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面这张草图清晰地展示出一种新颖的砌砖方式,即菲利波在1426年的设计修正案中提及的鱼骨式连接:每一块这样的直立起来的砖块能够横穿四至五层水平方向的砖层,从而形成一条倾斜的带状,一直延伸到穹顶顶部,构成一种“人字纹”图案,并借此抵消在建造过程中,砌体会产生向内倒塌的倾向。

这种建造方式,即便在一层砖还没有砌完,砂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每一小段砖块所形成的那种能够自我固定的水平方向的拱券结构,也足以完美自我支撑,而无需使用任何木质拱架。

圆环是从鼓座以上大约36布拉恰(Braccia,约合57英尺)的地方开始建造的,从这个位置往上,穹顶向内弯的曲度就超过了关键的30度。再加上鱼骨式连接这种新颖的、足以抵挡重力带来的内向拉力的建筑体系,不但避免了使用复杂的拱架,也同时解决了穹顶砌体在建造过程中能够完美地实现自我支撑,而不会内倾的关键问题。

菲利波的天才之处在于,他同时创造出一个内在的圆形骨架,而对应外部的八角形结构则只是基于这个坚实的骨架基础上,做出的外在造型!

由此,菲利波这个幻象大师,再一次成功利用了表面现象与内在现实之间的区别,带给世间最优美的视觉享受!

▲万神庙,图片来自《万神殿堂》

在使用建筑材料方面,菲利波也沿用了万神殿的恒荷载模式。即,最初的46英尺穹顶要用大理石石料建造,再向上就改为砖块或凝灰岩(一种多孔、重量轻的火山岩)、空心砖、浮石。除此之外还要加入含铅铁制成的夹子固定的砂岩条石组成的圆环。这些基础构造会被嵌进砌体之内,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事实上,万神庙穹顶内部美丽的藻井图案,同样是为了减轻混凝土穹顶的自重,从而降低穹顶本身的有效载荷。)

当工匠们无法从复杂的设计图中理出头绪的时候,这位从不畏惧挑战的总工程师总能采用其他突破常规的材料为石匠们制作出可供他们清晰效仿的模型。有的是用蜡和黏土做成的,有的甚至是佛罗伦萨人冬天常吃的一种大萝卜(rape grandi)雕刻出来的。(想起了萝卜章...…)

若从宏伟建筑的穹顶直径来划分,古代世界的前三名就是:万神庙、圣母百花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而从其外观效果与整体震撼感的角度来看,不得不承认,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的设计,要优于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它才是菲利波,对万神庙的设计者——哈德良皇帝的遥远呼应!

▲大教堂穹顶的“八角+九层”,可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在但丁的作品中,他使用了一模一样的说法来描绘天堂——他设想中的天堂就是九层“一圈接一圈”的同心圆环。但丁的《神曲》在描绘地狱时,也是同样的九层圆环构成。只是这个九层圆环是成圆锥形的,如同被倒置的穹顶……

或许,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暗示,在菲利波建完第一层圆形拱肋的时候,他的事业就逐渐开始从巅峰慢慢走向深渊……

同样的数字,也会令人联想到远在东方的中国(想起了电影《九层妖塔》……

其实,“三”与“九”的数字,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比较特殊的含义。比如,西方的三位一体、九层地狱,东方的三阳开泰、九九归一......或许,这也算是人类的另一种共通。

漂亮的穹顶塔亭

从文艺复兴时期往后,人们在建造穹顶的时候大多会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要在穹顶的最高处建造一个塔亭。(整体美观、采光、观光、瞭望…...)

▲来自《世界建筑史:文艺复兴卷》

在塔亭的模型设计竞争过程中,有位叫做安东尼奥·迪·恰凯里·马内蒂(Antonio di Ciaccheri Manetti)的木匠偷偷剽窃了菲利波的设计方案,但即便如此,最终委员会还是选择了菲利波的设计模型。

(但剽窃使竞争关系交恶,他们采取的攻击方式竟然是分别发表十四行诗进行对骂,只可惜这些灵感爆发、机智辛辣的文字未能被保留下来。然而故事的结局却是充满了讽刺意味,菲利波的去世了,因此,虽然当初采纳了他的设计方案,但最终监督完成工程的人却是安东尼奥,他也借此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变化……)

另外,就像许多建筑奇迹会成为科学实验的探索场地一样(例如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塔亭,被15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卡内利(Paolo Toscanelli)在1475年时,加装了一个铜制圆盘和一个特殊标尺,使得大教堂被瞬间转化为一个巨大的日冕。

这个装置的出现在天文学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正是穹顶的高度与稳定性给科学家创造了更准确计算出夏至和春分时间的知识,从而推进了海图的准确绘制与星盘的使用,令航海业进入了天文导航的伟大时代。

要知道1492年哥伦布的出航,就是得益于托斯卡内利遗留下来的一封信和一份地图。(虽然当初的部分数据还不是很准确…...)

永别了,大师!

建造穹顶塔亭的第一块石料的祝圣礼,是由红衣主教安东尼努斯于1446年3月主持的——菲利波差一点就赶不上了。典礼结束后,他在4月15日便匆匆离开了人世。他生前仅仅是花费在圣母百花大教堂这一个工程上的时间,就超过了1/4个世纪。享年69岁。

他的老对手吉尔贝蒂,是个“精益求精+拖延症患者”,于1447年才终于完成了第二套洗礼堂铜门(即“天堂之门”)的制作(去世时享年77岁)。

▲地面上的石板铭文, 来自《世界建筑史:文艺复兴卷》

菲利波的葬礼是在圣母百花大教堂举行的。1446年5月15日,菲利波在大教堂里获得了安息。他的墓非常简朴,只有一块简单的大理石厚石板,上面刻有铭文:

“长眠于此的是心灵手巧的天才,佛罗伦萨的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

(Corpus Magni Ingenii Viri Philippi Brunelleschi Fiorentini)

“长眠于此的是心灵手巧的天才,佛罗伦萨的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

(Corpus Magni Ingenii Viri Philippi Brunelleschi Fiorentini)

▲来自《世界建筑史:文艺复兴卷》

一个世纪以后,米开朗琪罗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也建造了一座类似的大穹顶,却自叹不如道:

“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更美”。

“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更美”。

瓦萨里则说:

“他生前是一个好基督徒,给世界留下美德的芬芳……从古希腊、罗马以至于今,没有人比他更难得、更杰出。”

“他生前是一个好基督徒,给世界留下美德的芬芳……从古希腊、罗马以至于今,没有人比他更难得、更杰出。”

而世人,几百年来对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崇敬与深爱,则是对布鲁内莱斯基最自然的膜拜!

第二部分:大教堂及其八卦传奇

著名的圣母百花大教堂

▲来自《世界建筑史:文艺复兴卷》

圣母百花大教堂,又名佛罗伦萨大教堂、花之圣母大教堂。

(意大利语:Cattedrale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或Duomo diFirenze)

然而,只有少数人知道,这所教堂原先叫做圣玛利亚·费俄里教堂。自1412年之后,因以百合花象征佛罗伦萨之标志而被改为圣母百花大教堂。

▲来自《世界建筑史:文艺复兴卷》

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中,是当时欧洲天主教佛罗伦萨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教堂,按其级别大致分为大教堂或曰“圣殿”、主教座堂、教堂或曰“圣堂”、礼拜堂四种,为天主教基本分类。其中,“圣殿”是大主教所在地;“主教座堂”是分教区主教所在地;圣堂与礼拜堂,则是有驻堂神父与主理牧师当值的场所。)

▲青岛的这座德式教堂,是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它算是一座礼拜堂,日常有主理牧师当值。

(顺便说一下,牧师是基督教的圣职称谓之一,允许婚配,并女性亦可承担该圣职。而神父则属天主教,仅为男性任职,终身不可婚配。近些年,也有改革派提出接受女性神父的议题,但被保守派严词拒绝。)

圣母百花大教堂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与洗礼堂三部分组成,建筑总工程师前后承接多位:

阿诺尔福·迪·坎比奥(Arnolfo di Cambio); 乔瓦尼·迪·拉波·吉尼(Giovanni diLapo Ghini); 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Bondone); 安德烈亚·皮萨诺(Andrea Pisano); 内里·迪·菲奥拉万蒂(Neri di Fioravanti); 乔瓦尼·丹布罗焦(Giovanni d’Ambrogio); 安东尼奥·迪·班科(Antonio di Banco); 乔瓦尼·达·普拉托(Giovanni da Prato); 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Brunelleschi); 洛伦佐·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 巴蒂斯塔·丹东尼奥(Battista d’Antonio)。

教堂主体:

大教堂于1296年奠基,1347年秋天爆发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断。

1367年由全民投票决定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点上建造一个直径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圆顶。

▲来自《世界建筑史:文艺复兴卷》

(从宗教几何学的领域来讲,八边形可以被看做是圆形与方形的过渡形状。如果圆形代表天堂,那么方形就代表人间。而那些方形的基座上建有圆形穹顶的教堂,则可视为人间天堂的象征。)

穹顶:

1418年8月,佛罗伦萨市政府公开征集能够设计并建造大教堂主穹顶的方案。精通罗马古建筑的大师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胜出,为总建筑师。在建造拱顶时,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拱鹰架"圆拱木架,而是采用了新颖的"鱼骨(Spinapescie)连接式"的建造方式,从下而上逐次砌成。正是这种鱼骨式的连接方式,能够更好地抵消掉砌体向内倒塌的倾向,而从水平方向的砖层上竖起的砖块刚好发挥出“夹子”(Morse)的作用,也促使整个建筑体的重力与拉力平衡。穹顶内圆外八角的设计,也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前卫的建筑方式。

大教堂于1436年3月25日,举行献堂典礼。

天顶画与壁画:

大穹顶内部,为16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Vasari)所绘巨幅天顶画《末日审判》。(BTW,米开朗琪罗画的是工程浩大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

中殿北墙上有保罗・乌切洛(Paolo Uccello)所绘《乔凡尼・阿古托纪念碑》,以及为纪念但丁诞辰200年所绘的《但丁与神曲》(1465年)。(乌切洛曾因极度痴迷于研究透视学,而遭太太抱怨良多…)

说起壁画,难免要提到颜料,当时的群青颜料是非常昂贵的!每盎司群青价值八杜卡特,几乎和黄金等价!群青的价值,是仅次于它的另一种颜料石青价值的三十倍。

以至于,画家们在使用群青作画时,都要有教会专门派员现场监督……

群青的制作方法,在另一本书《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中有详细记载。而《颜色的故事》中则讲述了它的矿产发源地与贸易路径。

乔托钟塔:

钟塔,高85米,最初于1334年由大画家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设计并监工,钟塔的浮雕中也有他的手笔,因此民间俗称乔托钟塔。属哥特式建筑,由六层方型结构向上堆叠成柱形,外墙铺白色大理石,纯净优雅。钟塔也因有了乔托的参与而成为世人眼中的珍品之一。

洗礼堂:

圣乔瓦尼洗礼堂,位于大教堂西边。早在7世纪便已建成,后经11世纪改建成现今的模样。其外观为白色八角形罗曼式建筑。许多佛罗伦萨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其中就包括但丁、马基雅弗利等名人。

洗礼堂三扇铜门上刻有《旧约》故事的青铜浮雕,其中东侧的浮雕门为吉贝尔蒂(Ghiberti)的作品。铜门作品深受人们的高度崇敬,作为仰慕者之一的米开朗基罗更是盛赞它为"天堂之门"。(1402~1447)

(从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建成以来,一直到20世纪,人们才能够建造起跨度比这更宽的穹顶,但即便是现代化的技术,也无法超越当年的精湛技艺。因为如今那些所谓更宽跨度的穹顶,其建筑材料都是塑料、高碳钢以及铝材等现代轻质建造材料,设计与建造难度则远低于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了……)

1982年,圣母百花大教堂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Jenny:可能是受小时候深刻印象的影响,我一见到像圣母百花大教堂这种红瓦的雄伟建筑,就100%心醉。

大耳朵:粘土瓦。水泥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英国人搞出来的,不到两百年。

Jenny:但是,他们那个时候的大型建筑,就已经会用到水泥浇筑了—— 应该是不同的材质内容的?

大耳朵:灰泥。

Jenny:这种灰泥,是可以直接涂在墙壁上的,也是湿壁画绘画之前 墙壁上涂抹的物质。曾经有一度,画家为了避免壁画氧化、霉变,还用稀释的灰泥轻扫一层在干壁画上......结果还是失败的尝试。话说这种大工程的天顶画非常不容易,米开朗琪罗、瓦萨里,以及其他承接了类似工作的画家们,都因此导致身体严重受损。

去而又返的黑死病

1347年秋,热那亚人的船队抵达意大利,船舱里不仅满载着印度香料,同时也带回了亚洲黑鼠。正是它携带着黑死病的病菌,将死亡瘟疫又一次带回了欧洲大陆。此时,已是欧洲第二次爆发鼠疫(黑死病),而首次疫情发生在公元6世纪。起源埃及的西奈半岛,疫情波及整个欧洲,导致约2500万人死亡。

黑死病,即鼠疫。因其发病的体征症状(特别是:腺型与肺型)导致病患皮肤呈黑紫色,故而得名。

1347年秋跟随船队而来的黑鼠,让佛罗伦萨再次爆发一轮新的疫情。1348年初,由于人口骤减太多,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设工程也不得不半途停工。尚未开工的东端地基一直暴露在外,以至于紧邻大教堂东侧的那条街干脆被人们取名为“地基旁边的路”(Lungo di Fondamenti)。大教堂几乎成了烂尾楼…

大作家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曾目睹并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鼻血是死亡的前兆;男人和女人先是在大腿内侧和腋下生出无名的肿块,有些像苹果和鸡蛋一样大……肿块从这两处地方蔓延到全身;然后出现黑色斑点,尤其是手臂和大腿上,密密麻麻;几乎所有出现症状的人三日内必死,而那些侥幸活着的人聚集到安全的房子里,把自己关起来,小心翼翼地苟活…...

…...鼻血是死亡的前兆;男人和女人先是在大腿内侧和腋下生出无名的肿块,有些像苹果和鸡蛋一样大……肿块从这两处地方蔓延到全身;然后出现黑色斑点,尤其是手臂和大腿上,密密麻麻;几乎所有出现症状的人三日内必死,而那些侥幸活着的人聚集到安全的房子里,把自己关起来,小心翼翼地苟活…...

▲来自《无尽世界》

肯・福莱特(Ken Follett)在《无尽世界》(下)中就曾写到1348年佛罗伦萨的这场瘟疫。

他所设计的小说男主角“梅尔辛”,一个英格兰王桥镇的木匠,也曾去往意大利佛罗伦萨学习建筑,并在当地娶妻生女。更有趣的是,作者将布鲁内莱斯基的拿手活儿都套用到了梅尔辛的身上,从而使得“梅尔辛”在作为建筑师的这个社会角色里,显得特别耀眼……在小说中,瘟疫侵袭下的佛罗伦萨失去了往日的喧哗,死亡笼罩全城,街上几乎见不到几个活人,到处是尸体和空荡荡的宅院……

1348年瘟疫之后不久,薄伽丘开始写那个声明远播的引诱人的连续故事《十日谈》。当时的他已经35岁,欲望的温度已从诗歌降到了散文。曾经令他神魂颠倒的“小火焰”也死于这次瘟疫,此时的薄伽丘平静得足以用其名来作为该书最不过分雕琢的说书人之一。与英国的狄更斯、毛姆,以及世界上其他大作家一样,他的作品也是边写边在期刊中连载,最后于1353年集结成书正式出版。

14世纪中后期的佛罗伦萨饱受黑死病疫情的困扰,大约平均10年就会爆发一次疫情,通常是在夏季。从1348年那次,之后是1363年、1374年、1383年、1390年,以及后来统计历史上疫情最严重的几次之一的1400年。仅1400年就有12000名佛罗伦萨人死于疫情,相当于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因疫情而丧命…后来为洗礼堂铸造东侧的浮雕铜门,也是因此而起。

2010年版的电影《黑死病》充分体现了当时疫情肆虐时的悲惨情形……(PS.: 片中还有人们在极度惊恐之下,对被指控为“女巫”的女性,无情残害的史料再现。)

事实上,瘟疫时期有些艺术家会选择暂时离开佛罗伦萨。

(还是大学生的牛顿也曾因躲避黑死病而从英国剑桥大学辍学过一阵子…)

布鲁内莱斯基也是在那个时期与另外几名艺术家一起在皮斯托亚(Pistoia),为当地的一个大家庭修建圣坛。之后他又与多纳泰罗一起,在罗马挖掘并研究古罗马遗迹……

他在罗马实地考察的时候,与多纳泰罗一起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测量、记录那些古建筑的楣梁,收集各种建筑平面图。他们为那些宏伟的建筑与结构完美的教堂所惊艳和震撼,一瞬间仿佛灵魂出了窍一般……毋庸置疑的,勤奋自学才是布鲁内莱斯基成长为伟大建筑师的一个重要途径。

Jenny:说到意大利的黑死病,就避不开薄伽丘。他笔下的病患症状,跟其他小说、电影中的一模一样,特别有真实感。

大耳朵:《刺客信徒》,电影《马可波罗》也有。

Jenny:福莱特的小说,就更有意思啦。他不但写出了瘟疫时期的佛罗伦萨的惨状,还顺便把菲利波的技术安在了他的小说主人公身上。当初看小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菲利波......就只是隐约觉得,怎么一个小说人物能这么厉害....果然,他是有现实原形的!看《世界文明史:文艺复兴》才发现,彼得拉克跟薄伽丘,都曾有一段迷失自我的恋情。而电影《黑死病》,2010版的这部,确实不错! 我喜欢小雀斑!然而,遗憾的是,小雀斑饰演的这个角色,最终虽然没有被杀也没有被瘟疫感染,但是他却被心魔蒙了眼睛,以至于看哪个女子都像是女巫了.....成了标准的女巫猎人....恐惧,令人丧失理智.....

提到佛罗伦萨,怎能少了美第奇家族

说到佛罗伦萨,说到文艺复兴,又怎能忽略美第奇家族呢!

(点击链接查看往期分享:《美第奇家族的兴衰》阅读分享)

▲美第奇家族纹章,图片来自网络

本书中第一次出现美第奇家族的名字,是在佛罗伦萨市民代表评选铜门雕塑家的时候。

第一位积累财富与人脉引领美第奇家族走向上流社会的,正是这位乔凡尼・德・美第奇(Giovanni de’ Medici)。

1402年的他,不但是当地的银行家,还半推半就地接受了佛罗伦萨执政官一职。后续,他又奇货可居地斥资一万金币,资助教皇约翰二十三世上位,让美第奇银行顺利成为教皇指定的财务代理人,为美第奇家族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的儿子科西莫将家族产业发展壮大,美第奇银行业务遍及欧洲各地。

待到科西莫的孙子“华丽公爵”洛伦佐上位后,更是凭借他的过人胆识与智慧将美第奇家族引领至巅峰,也使得佛罗伦萨达到繁荣的鼎盛时期。

历史上著名的洛伦佐刺杀案,在小说《刺客信条》(文艺复兴)中,英国作家奥利弗・波登(Oliver Bowden)也有描绘出那个1478年4月26日(周日)发生在教堂中的刺杀事件。书中写了洛伦佐・美第奇受伤被刺客埃齐奥・奥迪托雷(来自威尼斯)所救,而弟弟朱利亚诺・美第奇则被帕齐家族的人当场杀死。甚至杀人者当时因情绪过度狂暴而导致匕首深深刺进了自己的大腿都没有察觉……

这个刺杀的桥段,在《美第奇家族的兴衰》中亦有完整呈现。

▲赎罪券,图片来自网络

顺便说一句,美第奇家出来的第一位教皇利奥十世,正是他生活骄奢淫逸,又喜爱艺术,为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大肆售卖《赎罪券》……最终引发了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开启了宗教改革运动。

(《赎罪券》源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由教皇乌尔班二世(Pope Urban II),于1095年发放给每一位十字军人,用以增强军队宗教信仰力量与承诺可以减免罪罚)

这里,顺便提及一个人。

15世纪,当时最活跃、最烦人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波焦・布拉乔利尼(Poggio Bracciolini),是个只有把钱花在书本上才不会心疼的人。他终其一生奔波于德、法、瑞士等欧洲各地的修道院、市集,搜集各种古典书籍与手稿,在继彼得拉克等人对古典文献的研究与探索之后,他忘我的搜集整理工作,又为这项复兴运动增添了新的动力和重要的发现。

他认定生命苦大于乐,曾断言“最幸运的是没有出生的人”。

他最终在1450年逝世(79岁)。因其非常熟悉广博粗鄙的艺术,他的《幽默书》与《讽骂集》都是拉丁文佳篇杰作,其古典拉丁文可以深切表达出最摩登的思想与最隐私的事务之能力,深深地为当代其他人文主义者所怨恨。以至于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很多人的反应是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就是这位波焦,也曾受科西莫的委托,为美第奇家族搜集古籍书稿、文物等。那些只能暂借来誊抄的珍贵手稿,也有许多是源于波焦之手。

美第奇家族,世世代代都曾热心资助艺术家,并花费大量资产收集希腊、罗马古典作品。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权势,为佛罗伦萨兴建了教堂、大学、图书馆,并且敢于冒着站到教廷对立面的风险去支持哥白尼、伽利略的科学探索与研究。倘若历史上14~18世纪的欧洲没有了美第奇家族的慷慨与执著,那么,文艺复兴又或后世所见到的欧洲与世界,也许就是完全另一个样子了。

那个大咖云集的时代,令人无比向往……

倘若,你痴迷于“文艺复兴”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艺术、文学的灿烂文化,那么一如电影《午夜巴黎》主角那般,梦想着不经意间重新邂逅到那些相爱相杀的大咖们,恐怕是最令人向往的桥段吧!

(点击链接查看往期分享:大咖们的相爱相杀 专题阅读分享)

布鲁内莱斯基的发明创造与世界上第一项“发明专利”

▲上部为三个一组的螺丝扣与吊楔螺栓;下部为“卡斯泰洛”(一种承重力很强的吊机)示意图

▲上部为运送石材的带桨轮的船草图;下部为塔亭的起重机草图

▲牛拉起重机示意图

很遗憾,还有部分发明并没有留下可查阅的书面资料。

比如:带闹铃的钟表(或许能算得上人类历史上第一批闹钟之一了);可变向齿轮;吊车(可将大理石石块送上穹顶顶部的机械)等等。

1421年,菲利波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专利!

这是一项针对于“某种机器或类似于船的工具”,能够在任何河流或睡眠上轻松地运输任何物品,且比当时的其他运输成本低得多。

(然而,菲利波设计出的运输船并没有像预期中的那样,将穹顶所需的白色大理石从比萨运送到佛罗伦萨,仅离开码头25英里就搁浅了。我们无法确定灾难发生的原因究竟是设计缺陷还是阿诺河的凶险激流与险滩…又或者是大理石超载造成)

虽然,达芬奇出生的时候(1452)布鲁内莱斯基(1446)已经去世6年,但他的机械系统设计理念对达芬奇产生了极大影响。

以布鲁内莱斯基的性格偏好,他更喜欢独立工作。他始终非常重视自己的独创者身份,而且从来不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就算写下来也是大量的暗语和密码。他总是担心无知的人会把他的计划毁了,或者试图不劳而获分享他的创造成果……后来,这样的噩梦也确实变成了现实。

15世纪60年代,布鲁内莱斯基已经去世多年,但他发明的大型吊车“卡斯泰洛”和牛拉起重机,仍旧在大教堂的工地上继续做着贡献。负责打造塔亭顶端铜球的人是建筑师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年轻的达芬奇刚好当时就在他的作坊里当学徒。

由于达芬奇对于菲利波的机械非常着迷,因此业余时间画了许多这些机器的素描手稿,结果导致许多人都误以为达芬奇才是机器的发明者。(可怜的菲利波,若泉下有知,对于这种张冠李戴该是怎样的无奈呀!)

瑜亮之争

在欧洲,建筑师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历史悠久、受人尊敬的传统。欧洲的出资人自很早以前就开始让建筑师们为争夺委托机会而进行竞争。这种实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48年,当时雅典议事厅(算是人类最早的议会雏形吗)举行了一场竞争,针对其计划在卫城建造一座战争纪念碑而进行公开招标。

布鲁内莱斯基与洛伦佐・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的第一次竞争,则是从1402年的那一场铜门雕塑竞标开始的。

吉贝尔蒂的风格是非常开放的,甚至有评论者称之为“一位狡猾的策略家”。因为他总是会广泛征求他人的意见,除了同行的艺术家、雕塑家以外,从染匠到羊毛商,甚至有些被征询对象还恰好是评审委员会的成员,都在他的征询之列。在一遍遍吸取别人的意见建议之后,修改好的模型会交给同在金匠作坊里做事的继父——巴尔托鲁奇奥・吉贝尔蒂(Bartoluccio Ghiberti)负责最终帮他抛光成成品。(抛光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在这一点上他的继父帮了他的大忙。)

而布鲁内莱斯基,则是完完全全地封闭起自己。他更倾向于独立完成工作。并且其保密性和独立性成为他此后40余年工作习惯的两大显著特征。

▲上款为吉贝尔蒂的作品;下款为菲利波的。来自《图解欧洲艺术史:15世纪》

铜门竞争,委员会最终希望他们两人一起合作完成。但布鲁内莱斯基不愿与人共享设计方案,也更不屑于与他人合作。所以吉贝尔蒂就得到了这次机会。他最终制造出的这组铜门也被特别安装在洗礼堂的东侧,那是正对大教堂的一侧,并得享米开朗琪罗天堂之门的盛赞。

然而,冤家路窄。16年后,1418年12月,针对教堂穹顶的竞争方案,最终又是PK到只剩他俩。这两位同为金匠出身的艺术家,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积累之后,都跻身为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家行列。

吉贝尔蒂不但结婚生子,还有自己的大房子、葡萄园,以及自己的作坊。能够随时承接别人委托的订单与工程。

而布鲁内莱斯基也没闲着,他除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穹顶模型之外,还陆续接到了四个独立的工程委托,并且这些工程都在佛罗伦萨当地。考虑到他之前没有接过任何工程类订单的事实,这样的情况可算是非同寻常了。他因穹顶的计划而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其中就有美第奇家族的“圣器收藏室”的工程)这四个工程中有三项都包含了建造穹顶的内容,这显然不是巧合。

1420年春,羊毛业行会(出资方)任命38岁的泥瓦匠师傅巴蒂斯塔・丹东尼奥(Battista d’Antonio)为大教堂的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协调八位泥瓦匠按照图纸施工,比起前任(乔托和安德烈亚-・皮萨诺)他更像是监工,而非建筑师或设计师。因此,行会又任命布鲁内莱斯基与吉贝尔蒂作为总工程师,进行工程品质与进度监督。从此,这两位老对手将不得不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这个项目……

行会最终决定采纳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设计方案。但却因不能完全放心,又命吉贝尔蒂、乔瓦尼・达・普拉托(Giovanni da Prato)进行协助。乔瓦尼虽说是吉贝尔蒂的助手,但他自诩拥有改进穹顶方案的提议,颇为自负。当他的不靠谱提议被大教堂工程委员会否定之后,心中对于布鲁内莱斯基非常怨恨。以至于他后来几次三番向布鲁内莱斯基发起格外尖酸刻薄的攻击。虽然表面看是乔与布的矛盾,但吉贝尔蒂并不反对他的助手。

原本承诺给布鲁内莱斯基支付200弗洛林币的设计奖金,工程委员会并没有按预期兑现,这看起来有点像是赖账。但布鲁内莱斯基接受了这个现实,他心中想的是---不管怎么说,这次再不能像铜门竞争那样拂袖而去了,他要抓住这个机会,使用自己革命性的技巧建造出最伟大的教堂穹顶!

动工之初,在设计工程所用特殊的大型吊车(卡斯泰洛)时,工程委员会在菲利波与另一位竞争者安东尼奥的方案中,选择了菲利波的。但从瓦萨里的记录中可以得知,安东尼奥所提交的方案实际上是吉贝尔蒂的发明,后者不过就是想借此挑战菲利波的专业知识并贬损他的权威。

然而后续木链的设计,给了菲利波一个让他同事丧失威信的机会。事先的托病,或许是一种小阴谋,迫使吉贝尔蒂不得不硬着头皮上,而他的最终失败,则给了菲利波一个非常好的反击对手的机会。

自此,吉尔贝蒂在大教堂工程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加少了,他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工坊中,大量的订单让他应接不暇。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大教堂的薪酬少得可怜,天平倾向于自己的工坊,这也是看上去合情合理的事情。

可以永恒

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设计与建造,是对古罗马皇帝兼建筑师哈德良的终极致敬!这是将西方美学之审美范畴中的美与崇高完美结合,并呈现给世人的一宗成功案例!

伟大的建筑师终将流芳百世,而圣母百花大教堂也将为世人提供无尽的精神庇护,直至永远……

东西纵横

1296年,当佛罗伦萨人开始为圣母百花大教堂奠基的时候,马可・波罗与他的父亲和叔叔已经在中国(元朝)生活了21个年头了。他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宠信,并在此期间认识了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赵匡胤的第二十一世孙,岐王赵德芳之后)。

(马可・波罗的旁证为修道士鄂多立克・波尔代诺内、旅行家阿瑟・扬以及玉尔爵士)

1401年,当布鲁内莱斯基终于成为一名匠师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一世的王子——巴耶济德(Bayezid I)正与东方帖木儿大帝互相忌惮,并于次年在安卡拉城外打响了决定性战役---安卡拉战役。这是巴耶济德平生最惨重的败仗,也是最后一次败绩。他于1403年在帖木儿营帐中去世。

1418年,当布鲁内莱斯基与吉贝尔蒂正忙着为穹顶的设计方案而再度PK的时候,医院骑士团已经在罗德岛上做起了海盗……而康斯坦丁大公会议上也终于选出了被各方都认可的新教宗——马丁五世。据说当时的加冕仪式还是医院骑士团的大团长菲利贝尔(第34任大团长)主持的。

1420年,当穹顶终于开工的时候,遥远的东方,明朝北京的紫禁城已经竣工了。作为现存世上的最大的皇宫,虽说其规模比不上唐代大明宫、汉代未央宫,却也依旧弥足珍贵。(在15世纪初期的那些年里,东西方都在努力创造着跨时代、伟大而又辉煌的杰作,这在建筑史上是一种遥相呼应,也是一种无声的默契。)

1436年,当大教堂选在天使报喜节这天为已竣工的穹顶做祝圣礼的时候,中国北京,明朝(正统元年)的官员们正在筹建著名的崇文门和宣武门。

1446年,当伟大的布鲁内莱斯基去世的时候,我们北京的八里桥(原名永通桥)开始筹建。此桥南北走向,横跨通惠河,为石砌三券拱桥,桥面两侧有32副石栏板,栏板上有望柱33对,每个望柱上雕有石狮。如今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自此,东罗马的陨落,意味着罗马帝国的彻底终结。

那些跨越世纪的教堂工程

意大利

圣彼得大教堂,君士坦丁大帝于326年~333年建成;后重建于1506~1626年。

米兰大教堂,始建于1386年,1897年完工(拿破仑1805年在此举行加冕仪式)

法国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始建于1163年,1345年竣工。

英国

威斯敏斯特教堂(西敏寺),始建于960年,1065年建成;而后1220~1517年重建

德国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1880年才完工。

西班牙

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 预计完工时间为2026年(设计师高迪逝世百年纪念之时)!

数一数…...

中世纪三大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 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文艺复兴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浮世绘三杰: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 古代世界穹顶建筑前三:万神庙、圣母百花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文艺复兴三巨人:莎士比亚、但丁、达芬奇 那些出生在佛罗伦萨的大咖们:多纳泰罗(Donatello)、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尼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oMachiavelli)、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菲利普・利比(Filippo Lippi) 世界五大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

参考书目

《美第奇家族的兴衰》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图解欧洲艺术史:15世纪》

《万神殿堂》

《中世纪人》

《世界建筑史:文艺复兴卷》

《教堂建筑的秘密语言》

《世界文明史:文艺复兴》

《医院骑士团全史》

《莱昂纳多・达・芬奇传》

《刺客信条:文艺复兴》

《无尽世界》

《颜色的故事》

(本期小编:红粉)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