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枪常青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莫辛纳甘弹匣容量 步枪常青树

步枪常青树

2024-07-01 18: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隋代时期,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古代炼丹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不过,中国古代出现的火药为黑火药。虽然黑火药的威力要强过弓弩等冷兵器,但是仍然具有不小的缺点。其中一个缺点是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这个缺点让射手很容易暴露位置(传统滑膛枪还好,在来复枪以及后来的后装步枪出现后,使用这样步枪的狙击手很容易暴露)。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黑火药燃烧不充分,容易留下大量残留。由于这种原因,近代时期世界各国装备的枪械口径都在十毫米以上,为了方便清理枪管枪膛。但是,这样做的缺点就是武器后坐力大。于是,大部分国家都对火药进行升级。在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

        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生烟雾或只发生少量烟雾。使用无烟火药可认增加弹丸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无烟火药的诞生为弹药的开发铺平了道路,1890年代初,欧洲国家的军用步枪弹基本上从大口径黑火药枪弹演变为较小口径无烟火药枪弹。其中,法国制造出8毫米口径的M1886勒贝尔步枪,英国制造出了7.7毫米口径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德国制造出7.92毫米口径的88式委员会步枪(1898年被毛瑟98步枪取代,中国版就是汉阳造。)

        看到欧洲各国陆续装备了发射无烟火药弹的步枪,版图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帝国坐不住了。当时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为伯丹步枪,这种步枪缺点不少,属于单发装填(没有弹仓,打一枪装一颗子弹)发射大口径的黑火药步枪弹,威力精度和射程都比出现的发射无烟火药弹的步枪低。于是,俄国发出新式步枪的招标。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了争议,有两个设计能够进入官方评审的最后阶段,一个是俄国陆军上尉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的样枪,另一个是比利时的艾米尔·纳甘和李昂·纳甘两兄弟设计的样枪。

        所有参与投标的武器都在1890年至1891年间由俄罗斯军队进行测试,俄罗斯军队偏爱纳甘的设计。原本对纳甘的设计有利,但出于俄罗斯国家尊严的考虑,政府对莫辛的步枪很感兴趣。由于政府和军队的意见分歧,互不相让,最后委员会用了折衷的方法:把这两种设计合并在一种步枪上,结果是把纳甘兄弟设计的供弹系统装在莫辛设计的步枪上,因此这种步枪系统被称为 莫辛-纳干步枪。而参与竞争的双方都获得补偿:纳甘兄弟得到酬金(后来纳甘兄弟设计的M1895转轮手枪也被俄罗斯军队采用),而 莫辛则晋升成上校并被任命为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的主管,继续改进和生产这种步枪,莫辛上校于1902年2月8日去世,安葬在图拉。在1960年,苏联设立了一个S.I.莫辛特别奖,奖励各个防务企业系统内的专家。

        与莫辛-纳甘M1891步枪一起还有一种新的小口径枪弹被采用(确实是那个年代里的小口径枪弹),直到今天,7.62×54mmR枪弹在俄国军队服役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该枪弹采用突底缘锥形弹壳,突底缘弹壳的设计在19世纪末也已经开始显得开始过时了,但却适合基础较低的俄罗斯轻武器工业,因为突底缘弹壳对弹膛尺寸的要求相对宽松一点,这样在机器加工时允许有较大的生产公差,既节省了工时又节约了钱。M1891式枪弹的弹头是重210格令、铜镍合金被甲、铅芯的钝圆头形弹头,在德国采用了尖头弹后,俄罗斯也开始研制尖头弹,经过广泛测试后,在1908年采用了一种重148格令、铜镍被甲的铅芯尖头弹(战争时期采用覆铜钢被甲)。在二战结束后,苏联的制式步枪先后采用了中间威力型枪弹和5.45mm小口径步枪弹,但直到现在M1908式枪弹系列仍然被用作机枪和 狙击步枪的弹药

不同型号的莫辛-纳甘栓动步枪配备光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以及配套弹药和配件枪械基本数据

        莫辛-纳甘步枪被采用时俄国的轻武器企业还没有做好生产准备,所以第一批M1891莫辛-纳甘步枪是法国的夏特罗轻武器厂生产的。莫辛-纳甘步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军队的主要装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国的承包商再一次被用来生产这种步枪,当时俄国非常缺乏步枪,所以与两家美国公司签订生产合同,但这批步枪由于1917年的 十月革命而没有交给后来的 苏维埃政权,在美国用于训练和民间销售。

       莫辛-纳甘是最早的无烟发射药军用步枪之一,枪声清脆, 有如水珠溅落, 因此中国人为莫辛-纳甘起了一个绰号" 水连珠"。莫辛-纳甘系列步枪与 毛瑟步枪系列、 李-恩菲尔德步枪系列等其他同时代同类军用步枪相比,其枪机设计显得较为复杂,它的设计粗糙而且过时,整体的操作感觉也比这些步枪笨拙。但莫辛-纳甘步枪的优点是易于生产和使用简单可靠——这相对于工业基础低、士兵教育程度低的苏/俄军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恶劣的战争时期包需提高武器产量以满足前线需要,而大量补充的战斗人员往往训练时间不足。

        莫辛-纳甘步枪是一种旋转后拉式 枪机、弹仓式供弹的手动步枪,是俄罗斯军队采用的第一种无烟发射药步枪。它采用整体式的弹仓,通过 机匣顶部的抛壳口单发或用 弹夹装填。弹仓位于枪托下的扳机护圈前方,弹仓容弹量5发,有铰链式底盖,可打开底盖以便清空弹仓或清洁维护。由于是单排设计而没有抱弹口,因此弹仓口部有一个隔断面器,上膛时隔开第二发弹,避免出现上双弹的故障。在早期的枪型中,这个装置也兼具抛壳挺的作用,但自M1891/30型开始,以后的枪型都增加了一个独立的抛壳挺。枪膛内有4条右旋转膛线。当枪机闭锁时,回转式枪机前面的两个闭锁凸笋呈水平状态。

        步枪为击针式击发,击针在打开枪机的过程中进入待发状态。手动保险装置是在枪机尾部凸出的一个“小帽”,向后拉时会锁住击针,而向前推时会解脱保险状态,操作时不太方便而且费力。水平伸出的拉机柄力臂较短,因此操作时需要花较大的力气,而且比起下弯式拉机柄在携行方面时较不方便,而下弯式拉机柄只有狙击型才有。从步枪上****机时不需要专门工具,只要拉开枪机,然后扣下板机就能取出枪机。在没有工具的条件下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其他几个主要部件。早期的棱形刺刀的截面为矩形,后改为一字螺丝起子形,并在****时充当分解工具。

        大部分莫辛-纳甘步枪使用套筒式四棱刺刀,其中的M1944型骑枪使用的刺刀为折叠不可拆卸式的四棱刺刀。实话实说,这两种刺刀主要优势就是伤口不易缝合。但这两种刺刀的缺点不少,和同时期的其它国家主要使用的外挂式步枪刺刀比,套筒式刺刀只能在装在步枪上进行刺杀,徒手很难握持,在切割等其它功能上很一般。至于不可拆卸的折叠式刺刀,不仅拥有套筒刺刀难握持功能性单一的缺点。由于刺刀不可拆卸,会在不使用时把不必要的重量加在步枪上。

莫辛-纳甘步枪型号演变一莫辛-纳甘步枪型号演变二

        1904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进行了战争。手持莫辛-纳甘步枪的俄军和手持三零式步枪的日军在别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年的厮杀。虽然莫辛-纳甘步枪拥有更强的可靠性和威力,但最终俄国还是失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手持莫辛-纳甘步枪的俄军士兵和手持毛瑟98步枪的德军在欧洲大陆上展开激战,和毛瑟98的较量中,莫辛-纳甘丝毫不落下风。最后,德国把遭到沙皇驱逐逃到瑞士的列宁送回俄国,俄国先后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成立苏维埃俄国,正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虽然莫辛-纳甘步枪拥有不错的可靠性、威力和精度,但由于这款步枪还是栓动步枪,射击完毕后必须通过手拉枪栓退壳重新上弹,射速严重不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结束后,世界各国开始对自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进行研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美国的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和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但俄国早在1916年研制成功费德洛夫M1916自动步枪,这款步枪发射6.5毫米步枪弹,使用25发弹匣供弹。火力相比莫辛-纳甘步枪提高了不少,但由于可靠性问题和新式子弹不足,M1916自动步枪最终没有大规模装备俄军。

费德洛夫M1916自动步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陆续把制式步枪缩短长度以便于使用,苏联也不例外。由于莫辛-纳甘M1891步兵步枪显得太长,1922年苏联选定龙骑兵步枪为基础着手*****,1930年正式定型命名为“1891/30型步枪”,用于替换M1891步枪,在1930年至1945年间是苏联步兵的主要制式步枪,亦是莫辛-纳甘步枪最大产量的版本。1891/30型步枪长度与龙骑兵步枪相同。由于M1891步枪还有大量部件剩余,最初1891/30步枪仍采用旧的剖面呈六角形的机匣,称为第1型,直到1938年后生产1891/30步枪全部采用圆形剖面机匣,称为第2型。安装新的改用米制单位的表尺,准星增加护圈,新的刺刀用弹簧固定在步枪上。此外,大量龙骑兵步枪按1891/30型步枪标准改造。1930年1891/30步枪在图拉与伊热夫斯克兵工厂投产,分别在1942年和1944年停产。

        六角形机匣的一般称为第1型,圆形机匣一般称为第2型。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于1930年正式装备 苏联红军,1938年为 骑兵部队改进了38式步骑枪。M1938卡宾枪是M1891/30步枪的一种缩短型。1941和1943年又进一步改进为41/43式步骑枪。到了1943年,苏联步兵的主要武器是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使用机械瞄准具时的有效战斗距离为400米,使用瞄准镜时可达800米。

        莫辛纳甘M1891步枪最初有三种型号: 步兵步枪、 龙骑兵步枪和 哥萨克步枪,步兵步枪就是标准型长步枪,后两种是配发给骑兵部队使用的骑枪。

      20世纪30年代,苏联设计师研制出新一代自动步枪——AVS-36自动步枪。相比传统的莫辛-纳甘步枪,AVS-36拥有更高射速和弹容量。但是,这款步枪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可靠性一般。由于使用和莫辛-纳甘步枪相同的7.62×54R毫米步枪弹,全自动射击时后坐力巨大难以控制。所以,这款自动步枪没有大量装备苏军。

AVS-36自动步枪

        苏联枪械设计师托卡列夫于1938年推出新式半自动步枪——SVT-38半自动步枪,这款步枪使用十发可拆卸弹匣供弹,火力持续性比莫辛-纳甘高出不少。同样,内部结构也更加复杂。在1939年,使用SVT-38的苏军对北欧邻国芬兰发动进攻。在这场可以称之为“蚂蚁与大象较量”的战争中,SVT-38步枪故障频发饱受苏军诟病,不得不继续使用莫辛纳甘步枪。同时期的芬兰军队则使用他们自产的莫辛-纳甘步枪和索米M1931冲锋枪抗击苏军的进攻。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号称“白色死神”的狙击手西蒙·海耶。他使用普通的莫辛-纳甘步枪在与苏军的战争中取得了542个战绩。

“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1940年,SVT-38半自动步枪的改进版——SVT-40半自动步枪出现。苏军也装备了这款新式半自动步枪。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SVT-40半自动步枪被苏军带上前线。尽管相比SVT-38,SVT-40的可靠性提高了不少。但苏军士兵还是抱怨这把步枪可靠性差,不如莫辛-纳甘步枪耐用。所以,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队主要使用莫辛-纳甘步枪对决装备毛瑟98K步枪的德国军队。

美国电影《兵临城下之决战中的较量》中,苏军使用莫辛-纳甘步枪对德军进攻SVT-40半自动步枪及其配套子弹和刺刀

        SVT-38和SVT-40两款半自动步枪饱受苏军诟病,并不是这两种步枪真的不行,而是二战时期苏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不会使用这种比莫辛纳甘精密一些的武器。素芬战争期间,芬兰军队就使用缴获苏联的SVT-38步枪。苏德战争中,德军也会使用SVT-40半自动步枪。用他们的话说:“苏联的半自动步枪很好很强大。”因为他们正好缺少相关的枪械。其中,德国还在研制出了他们的半自动步枪——G41和G43。

        1943年,苏联在德国的7.92×33毫米短步枪弹的启发下研制出属于他们的7.62×39毫米M43中间威力步枪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军换装SKS半自动步枪(1947年AK-47突击步枪横空出世,斯大林认为这款步枪很容易让人引起注意,便让士兵先装备SKS过度)。1949年,AK-47突击步枪装备苏军,常规型号的莫辛-纳甘步枪被正式取代。这两款步枪都使用M43步枪弹。不过,由于这两款步枪使用短步枪弹,射程只有四百米左右。所以,狙击型号的莫辛-纳甘型号仍然在苏军中服役,直到1967年德拉贡洛夫设计的SVD狙击步枪出现。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苏联******支给国民革命军,广州的国民革命军以及北方的冯玉祥部在苏联的援助下,莫辛-纳甘步枪为援助步枪的大宗。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的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有提到第七军“由驻粤办事处领到了苏制七七口径步枪一千枝”。这批步枪成为后来北伐战争时的重要装备,而后国共决裂苏援也告中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莫辛-纳甘步枪被苏军淘汰,但是世界上其它国家仍然还有装备。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时期,北朝鲜军队使用的步枪就是苏联**********。中苏签订采购36个师的武器协定,其中包括莫辛-纳甘步枪。出国参战的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由一开始的“万国造”步枪逐渐统一成莫辛-纳甘步枪。在中苏关系高峰期苏联将M1944卡宾枪生产设备与技术资料卖给中国(苏联于1949年大规模换装AK-47,但当时这款步枪处于保密状态,直到1955年苏联镇压匈牙利起义才露面),中国于1953年开始制造M1944卡宾枪,中国人民解放军称为53式步骑枪。中国53式步骑枪除枪杔使用木质不同外,与苏联**********没有显著的差异。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7年换装56式半自动步枪(仿造苏联SKS半自动步枪),但是直到1970年代53式步骑枪仍然继续为中国大陆民兵部队使用。现在,这款步枪在国内已经淘汰,部分进入了博物馆和射击场(北方国际中就有)作为一代回忆。

        越南战争期间,虽然北越军队普遍装备了SKS和AK-47/AKM等步枪,但莫辛-纳甘步枪由于良好的可靠性和出色的精度已经快捷的弹药来源,被北越军队作为狙击步枪使用。活跃在越南南方的游击队也使用莫辛纳甘步枪。直到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仍然有越军使用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诞生于俄罗斯帝国时期,前后经历了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芬兰内战,1917年俄国革命,俄国内战,波苏战争,土耳其独立战争,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冬季战争,继续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印度**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也门内战,越南战争,老挝内战,柬埔寨内战,甚至连中东地区和叙利亚动还有少部分存在。

        虽然在几乎全世界国家中,莫辛-纳甘这种过时的步枪也逐步被AK或AR步枪所代替,但是莫辛-纳甘步枪仍然可在民间收藏领域或狩猎用途方面见到踪影直到今天。因为这种枪相对便宜,而所配用的枪弹也很便宜很容易搞到,相比之下,其他同时代武器所配用的弹药早已经不是制式弹药(1953年美国宣布7.62×51毫米T65步枪弹为北约标准步枪弹。于是,北约国家曾经装备的步枪弹,如.30-06步枪弹或7.92mm毛瑟弹等弹药都被T65枪弹取代),因此产量低价格也昂贵。莫辛-纳甘M1891式栓动步枪,这把步枪中的“常青树”,只要还有配套的子弹,还会继续在世界上活跃下去。

莫辛-纳甘步枪实弹射击视频:AV33650489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