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莫言讲的八个小故事 名家谈

名家谈

2024-07-13 06: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莫言认为,经典经过了历史的考验而流传下来,文学高度性不用怀疑,阅读经典,实际上也就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起点也很高了。如果没有认真研究经典,恐怕要走许多弯路。

这种有粗有细的大量阅读既可以开阔文学眼界,又可以多多领略语言文字的表达特色和讲故事的方式方法,培养语感,为下笔写作做到有章可循。

2从模仿入手写作

莫言认为,有了阅读的积累,在开始写作时,可以 从模仿名家名作入手。其实,当你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开始写作时会不自觉地模仿熟读过的作品。

对于初学者来说,模仿名家是入手写作的有效捷径。鲁迅的《狂人日记》模仿了果戈里的同名小说,莫言的第一篇小说《春雨夜霏霏》模仿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生死疲劳》的开篇模仿了蒲松龄的《席方平》。就像学画、学书法之初,也都是要经过临摹的阶段,才能入了门道。

但模仿不是抄袭,是通过仿写结构、段落、句子,让自己从中掌握写作的能力,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由此,莫言虽认为模仿很重要,但一味地模仿对于一个成熟的作家来说是不光彩的,甚至是一种耻辱。当通过模仿阶段获得了较高的语言感受力后,务必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这其实多半也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莫言早期的小说很多都是模仿之作,之所以能够作为原创作品发表,是因为在模仿里有莫言自己的东西:比如故事的内容是中国本土的,语言上有很多高密的乡言土语,而且与内容能融合在一起。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所谓独创,不是别的,就是深思熟虑地模仿。”可见,模仿在写作者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3从亲身经历、生活经验出发去写作

莫言说过,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意思是说,写作时从亲身经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取材,会开始得比较容易,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立体感,更可以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鉴赏性。

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威廉·福克纳以其“邮票般大小”的故土为蓝本,创造了“约克纳帕塔法县”,一个有若干个家族、几代人的小地方,承载了福克纳大部分作品的故事。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童年是由外祖母的神话传说和幽灵故事陪伴的,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从处女作《枯枝败叶》到《百年孤独》写的都是“马孔多”魔幻世界。

享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 蒲松龄用采风来的民间传说打造了《聊斋志异》,一个充满了神鬼狐妖的虚拟人世间。而莫言的文学领地,则是生他养他让他又爱又怨的“高密东北乡”。

当然,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生活经历和经验都差不多,也都比较有限,想把一篇作文写得生动丰满,确实不易。 莫言曾建议,多写点不上交的作文,比如日记,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经常记录,经常关注自己的生活、阅读、学校经历,选择突破点,同时展开想象,久而久之也能写出生动的作品。

4调动全部感官来写作

有人曾批评莫言的作品只有感觉没有思想,莫言反而认为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表扬,他说“一个小说家在写时,应该把他的全部感官调动起来,就是我要描写一个事物,我必须要调动我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让小说充满了声音、气味、画面、温度”。

这一点莫言在他的诸多作品里做了很好的示范。在 《母亲》里他这样写:“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莫言从听觉、视觉、嗅觉和感受来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描绘出了一幅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且直抵内心的立体画面,我们会如同莫言的亲眼所见,把母亲的这个形象完整而清晰地看到,代入感很强。

5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写作

莫言认为, 想象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但又是与知识对抗的,知识太多会限制想象力。

莫言从小没怎么受过正规教育,青少年时期是在大自然的旷野里度过的,他的想像力不是借助知识来的,而是来自于对自然的感受,因此是“形象的、活灵活现的生理感受”。

对学生来说,要多一些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从而打开想象力。

具体到一篇作品中,莫言认为好的想像力表现在作者思想上、人物形象上、故事取材上、细节和画面上。这里重点说一说故事取材和细节方面的想象力。

生活中的故事有的精彩传奇,有的平淡无奇,要把这些故事变成文学中的故事,必须经过作者进一步的想象加工,这便是故事的想象力。

比如莫言在 《蛙》中写了“姑姑”的故事,取材于生活中莫言姑姑的经历,看似框架是一样的,但故事确实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细节上的想象力会使故事更有表现力,更具真实性。

又比如莫言非常推崇的“讲故事的祖师爷”、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就很擅长虚构事物的细节描写。在 《促织》中,小儿子变的促织长什么样子,怎么鸣叫如何灵巧跳跃,如何斗败大公鸡,蒲松龄都做了详尽描写,让人相信这既是个促织,又是个调皮却一心想为父赎罪的小男孩。用细节的真实来证实故事的虚幻,反而让这个故事带上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精妙绝伦。

一篇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经验、名作仿写的过渡、亲身经历的发掘、感官的调动以及想象力的发挥。尽管有这些写作的经验心得,莫言却说,让他站稳脚跟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是勤恳踏实忠诚的写作状态。

热爱可抵写作之路漫长。

-END-

南风意怠,公司职员,从事宣传写稿工作。码字爱好者,文学探究人。曾在“中国国家历史”“长安处处有唐诗”“风月史官”等公众号发表过文章。阅读使人深思,写作丰富情怀,愿读写一生。

责编|张子清

实习编辑|张琼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原创稿件凡经“读者·新语文”使用,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读者·新语文”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