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安魂曲》欣赏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莫扎特音乐欣赏100字 莫扎特《安魂曲》欣赏指南

莫扎特《安魂曲》欣赏指南

2023-05-19 18: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安魂曲》的主要音乐特点

2.1、宗教音乐及其体裁

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它既传达上帝给人们的启示,又表现信徒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靠和祈求。宗教音乐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以教会音乐为主,而教会音乐则以圣咏为主。圣咏是指单声调,没有固定节拍的基督教歌曲,分东方圣咏和西方圣咏,前者例如亚美尼亚圣咏,拜占庭圣咏等,后者例如安布罗西圣咏,格里高利圣咏等。18世纪启蒙时期以后,音乐开始向世俗化发展,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教会音乐仍然占据着中心地位。从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众多的音乐大师们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宗教音乐遗产。莫扎特的《安魂曲》便是其中一部最为杰出的作品。

弥撒曲本来是天主教所用的复调风格的声乐套曲。17世纪起采用管弦乐伴奏,并插入独唱、重唱等,歌词用拉丁文。弥撒曲分普通、特别、安魂、婚礼、主教等类型,以普通弥撒用途较广。音乐体裁上的弥撒曲是一种没有情节性,更抽象、更概括地表现宗教精神的作品。安魂曲也是一种弥撒,只不过它是以葬礼为特定内容的弥撒。不过,安魂曲的意义完全不同于中国葬礼上的哀乐。其目的不是在葬礼上哄托哀悼气氛,而是在基督教传统下的西方人,以音乐为手段,在死亡面前对人类生命的一种反思。莫扎特的这部《安魂曲》便这此类体裁中的一部著名的安魂弥撒曲。

2.2、《安魂曲》结构特点

莫扎特的《安魂曲》(K.626)创作于1791年,共分八个部分,分别是:进堂咏(Introitus)、垂怜经(Kyrie)、继抒咏(Sequenz)、奉献经(Offertorium)、圣哉经(Sanctus)、赞美经(Benedictus)、羔羊经(Agnus Dei)、领主咏(Communio),继抒咏又包括震怒之日(Dies irae)、号角响彻四方(Tuba mirum)、威严的君王(Rex tremendae)、慈悲的耶稣(Recordare)、羞惭无地(Confutatis)和痛哭之日(Lacrimosa);奉献经包括主耶稣基督(Domine Jesu)和牲品与祈祷(Hostias)。莫扎特在写到Lacirmosa的第八小节时去世,他完成了第一部、第二部的合唱和弦乐、第三、四部只完成了合唱,帮他将全曲完成的有艾伯勒、斯塔德勒和莫扎特的学生苏斯迈尔(Sussmayr),大多数人认为苏斯迈尔的创作还是基本体现了莫扎特在前一部分的风格,垂怜经的赋格在末乐章重复出现更是莫扎特本人亲自要求的。

“安魂曲”是教会用于追悼意识的一种弥撒曲,一般由几个传统的乐章组成。莫扎特的《安魂曲》虽然是按照传统形式而写的,歌词也是拉丁文的经文歌,但音乐部分无论是宏伟的合唱还是抒情的独唱,都与宗教主题的教条气氛不尽一致,整部作品充满了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作曲家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2.3、《安魂曲》的配器、调性特点

《安魂曲》开始使用了阴郁的d小调,沉重的弦乐伴奏与黯淡的情绪象征了永恒安息。大管吹出主题旋律,接着另外一个主题相隔五度出现在巴赛特单簧管上。合唱四部相继唱出阴暗的《安魂曲》主题,直到“以永恒的光”处情绪才有改变,独唱女高音充满感情的演唱“都应称颂你”,但没进行几句合唱团就接替这个旋律继续发展下去,男低音声部唱出“请赐永恒安息”的主题,女低音声部与之形成对位关系,在持续几小节之后,合唱的另外两个高音声部渐次加入。

3、结语

《安魂曲》在西方音乐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部未完成的音乐作品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和研究空间,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熟知了欧洲古典乐派莫扎特伟大的宗教音乐。虽说我们并不是这种宗教的信徒,但是在倾听的时候,这部作品却仿佛有静心宁神之效,也能让人身临其境,能够进入莫扎特的那个世界,在他所创造的音乐世界中安静地徜徉,在古典乐派营造的静谧的音乐世界中翱翔,了解《安魂曲》,理解真正的莫扎特,理解一个时代的音乐伟人。

——让

莫扎特欣赏指南

傅雷与傅聪谈莫扎特

—每天分享一张最新古典音乐专辑—

莫扎特演奏指南

—古典音乐答疑群,一起解决你的困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